1990:從鮑家街開始第583章 什么時候聽到這首曲子才能不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90:從鮑家街開始 >>1990:從鮑家街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83章 什么時候聽到這首曲子才能不哭?

第583章 什么時候聽到這首曲子才能不哭?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25日  作者:肉都督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肉都督 | 1990:從鮑家街開始 

作者:→

熱門小說

周彥跟觀眾們聊了幾句之后,就笑著打了個響指。

清脆的響指聲響徹整個現場,舞臺上的燈光忽然變了,變得更加輝煌,原本就顯得很恢宏的大殿,看起來更加巍峨、莊嚴。

臺下的觀眾感覺自己忽然被這莊嚴的光芒籠罩著,跟臺上的周彥他們同樣進入到一處新開辟的世界里面。

在光線變化的同一時刻,一道宏亮的鐘聲響起,像是拉開了一幅巨大的幕布。

不用周彥介紹,在場所有人都能聽出來,第一首曲子是《故宮的記憶》。

正如很多人預料的那樣,《故宮的記憶》果然出現在了今天的音樂會上面。

正如孫東所說,找不到任何理由不讓這首曲子上今天的音樂會,因為這首曲子跟今天的氛圍實在是太契合了。

而且本來周彥的音樂會,就喜歡用《故宮的記憶》作為開場曲目,因為這首曲子確實很適合作為開場曲目,一下子就能把觀眾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

周彥這次沒有把自己隱藏到樂團中間,他依舊坐在二層正中間最顯眼的地方,一束亮光打在他身上,讓臺下的觀眾第一眼能夠看到他。

雖然這是音樂會,但是現場的觀眾主要就是來看他的,這點愿望自然要滿足一下。

曲子剛演奏一會兒,臺下的杰西卡就愣愣地說道,“這是我聽過最好聽的《故宮的記憶》。”

如果論音效的話,今天這個版本的《故宮的記憶》肯定不如之前錄制的版本,更不如音樂廳里面的版本。

太廟沒有蓋子,不僅僅音樂聲會被損耗掉,一些細節聽不到,外面的一些噪音也會傳進來。

雖然這些噪音不是很明顯,但是這些噪音會實實在在地沖抵掉原本的音樂聲音,整體的聽感肯定跟音樂廳里面不能比。

這些影響,不是說你設備好就能消除的。

杰西卡自己就是學習音樂的,她的聽覺十分敏銳,很多細節方面的東西一般的聽眾聽不到,但是她都能聽到。

只不過聽感是會受到視覺影響的,如此恢宏莊嚴的舞臺,以及舞臺后面的大殿,給這首曲子加分不少,腦海中想象的那些不成形的畫面此刻也終于具象化了。

而且這次還能清晰地看到周彥在二層吹笛子,讓觀眾們感覺非常不錯。

現場很多人的想法跟杰西卡都一樣,現場來聽音樂會,視覺上的滿足也十分重要,他們發現,紫禁城音樂會其實也不完全是噱頭,其本身就有音樂意義。

周彥今天沒有穿西服,而是穿了一件黑色的中式長袖對襟褂子,這套衣服是董文苗幫忙設計的,跟清朝流傳下來的對襟褂子很像,但是有很多細節方面做了改動,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董文苗擅長古今結合,她總是能夠把一些傳統服裝改得很適合平常穿出門,鋼琴少年民樂隊的服裝也是她設計的,大家都非常喜歡。

管弦樂隊的那些小姑娘特別羨慕民樂隊的服裝,一個個都嚷著自己也會民族樂器,想要蹭套衣服。

有的一件民族樂器也不會,就想著要先學一個二胡什么充數。

第一首《故宮的記憶》演奏結束之后,幾乎沒有任何停頓,岳林的指揮棒一揮,樂團就開始演奏第二首曲子《萬里的長城》。

《萬里的長城》都演奏過好一會兒了,一些觀眾才終于反應過來,是換了首曲子。

這兩首曲子的風格很像,編排的時候又做了一些調整,以至于變過來的時候十分順暢,一點違和感都沒有。

而且《萬里長城》很短,接在《故宮的記憶》后面也挺好的。

之前音樂會沒開始的時候,很多人猜測節目單,除了《故宮的記憶》,《萬里長城》也是被提到比較多的一首曲子。

《萬里長城》不僅僅跟中國古代文化相關,而且還是當年申奧的主題曲之一,對燕京這座城市來說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

等到第二首曲子也演奏結束,周彥放下竹笛,對著話筒笑道,“感謝各位演奏家帶我們在歷史的長河里面遨游了這么長時間,接下來要讓他們下去稍事休息,我們要回到現代了。”

周彥說話的時候,民樂隊的人已經在往后臺撤了。

三層舞臺就是這點好,因為大家分散在三層,所以撤下去的時候速度很快,而且舞臺上地方很大,他們也不用把自己的樂器帶下去,直接留在舞臺上就行了。

而管弦樂隊的樂器,也早就已經安置在舞臺上,這會兒換班他們直接上來就行了。

今天民樂隊跟管弦樂隊的節目是交叉著來的,換班的次數有很多。

其實周彥也可以偷點懶,把兩個樂隊的曲目分成兩個大部分,這樣一來他們就只要大換班一次就行了。

但是為了音樂會的效果更好,周彥并沒有選擇這樣偷懶,反正大家也都習慣了換班。

這樣的換班他們之前演練過,整個過程大概也就只要兩分鐘不到的時間,而這兩分鐘里面,周彥就跟臺下觀眾們聊聊天。

“接下來這首曲子,大家聽的時候大概率不會想到紫禁城,也不會想到古代,但是它卻跟這里有著特別的聯系。幾年前,我剛剛從《大紅燈籠高高掛》劇組回到燕京,有幸接了電影《天堂回信》的配樂工作,而這部電影里面有很多畫面都是在這附近拍的。”

周彥說到這里的時候,臺下已經有人開始猜測接下來的曲子是什么了。

“是《風箏》吧。”(therain)

“肯定是《風》。”(summer)

“《永遠同在》。”

看到現場的觀眾們跟周彥熱情互動,杰西卡跟哈迪森羨慕壞了,他們完全聽不懂周彥在說什么,只知道大概下一首曲子不是中國民樂,而是現代風格的曲子。

其實他們倆這段時間也臨時抱佛腳學了一些中文,但都是“吃了么”、“多少錢”之類的話,這會兒根本用不著。

臺上的周彥聽到了觀眾們的猜測,他笑著說道,“我已經聽到有人猜對了,不過大家只猜對了一點,因為接下來的是一首組曲,它包含了《永遠同在》、《風箏》以及《風》三首曲子。這三首都是我第一張音樂專輯里面的曲子,很多人也是通過這些曲子認識我的,相信這幾首曲子曾經給大家帶來過屬于你們各自的回憶。過去這些回憶此刻已經塵封,但是我相信這幾首曲子會幫你們揚起記憶上的塵土,重新拾起它們。”

周彥說完這句話的時候,岳林跟他點了點頭,示意換班已經完成,隨時可以繼續下面的演出。

他笑了笑,起身走到二層的鋼琴邊上坐下。

當他在鋼琴凳上坐下的時候,歡呼聲響徹現場,很多人都知道周彥的鋼琴水平并不是特別高,但是他們就喜歡看周彥彈鋼琴,因為周彥彈琴的范確實很正。

因為這幾首都是很簡單的曲子,并不需要張作權,鋼琴周彥就自己親自出馬了,主要也是為了視覺效果。

不僅僅是現場的視覺效果,還有電視臺直播的效果,也都要考慮到。

既然大家都喜歡看他彈鋼琴,他也就滿足一下大家的心愿。

坐下之后,周彥沒有說話,而是起手在琴鍵上彈了一組音。

當這組音彈完之后,岳林像是接到了訊號一樣,開始起拍,隨后演奏正式開始。

隨著音樂聲緩緩流淌出來,大家聽出來第一首曲子是《永遠同在》。

如周彥所說,很多人知道他,就是通過這幾首曲子,特別是《永遠同在》,因為這首曲子被改成了歌曲,而且還交給了梅艷芳演唱。

當時這首歌不管是在大陸還是香江,熱度都很高。

后來工藤靜香翻唱的時候,其實不管是純曲子還是歌曲,流傳度都已經非常高了。

很多樂迷起初都是先聽了梅艷芳的歌,才知道有周彥這個人。

當然了,還有很多人雖然看過《天堂回信》,也聽過梅艷芳的歌,但依舊不知道周彥這個人,畢竟大部分人看電影不會關注配樂指導是誰,聽歌也不會關注寫歌的人是誰。

直到后來,周彥越來越出名,他們才意識到其實自己早已經接觸過周彥的作品。

《永遠同在》這首曲子整體的感覺是悠揚的、輕松的,像是一捧清水灑向心間,有種沁人心脾的感覺。

但是作為一首傳唱度高的歌曲,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很多觀眾聽這首曲子的時候,都會有種要跟著唱的沖動。

如果這是梅艷芳的演唱會,這種沖動當然是好事情,他們可以盡情肆意地跟著梅艷芳一起大合唱。

只不過現在是音樂會,而不是演唱會,他們只能生生摁下這股沖動,不去影響臺上的演出。

《永遠同在》結束之后,組曲的第二首是《風》。

這首曲子輕快歡樂,每個音符都傳達著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讓人聽著忍不住心生歡喜。

五月的燕京,晚上不冷不熱,溫度正好。

這時候春夏交接,生機盎然,也正符合這首曲子的意境。

周彥的音樂作品中,確實有一些歡快的作品,《風》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基本上一說到周彥歡快的作品,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首,其次則會想到電影《三毛從軍記》里面的《竊喜》(單線程)。

而且周彥彈的也挺高興,整個人非常活躍,而他的每個動作也都帶動著現場觀眾的情緒。

《風》排的非常短,也就一分多鐘,到時間就戛然而止,跟著就接上了《風箏》。

這里的銜接十分突兀,給人一種十分不適的感覺,就好像一只小鳥原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飛的好好的,但是忽然撞到了一堵看不見的高墻,直接落在了地上。

帶著這種心情,觀眾們聽到了《風箏》。

這首曲子起手就非常悲傷,前段鋼琴鋪墊快速結束,提琴聲音出來之后,悲傷的情緒十分飽滿。

看過《天堂回信》的觀眾,聽到這首曲子的時候,基本上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那一只在雨天飄搖的風箏。

線的那一頭綁著風箏,而這一頭卻牽動著聽眾的心,每一個音符都像是落在風箏上的雨點,敲打著風箏讓它飄搖不定,像是隨時都會掉落。

而觀眾的心,也隨著每一個音符,不停被挑動著。

《天堂回信》的導演王軍正,此刻就坐在臺下第一排,跟廠長韓三坪坐在一起。

身為導演,她對這部電影傾注了很多的感情,而且寫這個故事的時候,她使用了很多她跟自己爺爺的故事。

因此,當年在聽到《風箏》的時候,她幾度淚腺失守。

而如今,再次聽到這首曲子,她依舊沒有辦法忍住,此刻的她,像是眼睛里面有閘門被打開一樣,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她一邊哭一邊感嘆,“我什么時候聽到這首歌才能不哭?”

韓三坪看了眼旁邊淚流不止的王軍正,倒也一點都不奇怪,之前他就聽說過,王軍正只要聽到《風箏》就會哭。

《天堂回信》這部電影拍的確實很好,雖然成本不高,但是劇情跟配樂讓人忽略了電影本身粗糙的地方。

隨著這幾年農民工打工潮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天堂回信》也經常被電視臺拿出來播放,這部電影的錄像帶制品也賣得不錯。

在國內,電影后續的錄像制品是很難賣得好的,特別是很難持續。

但是《天堂回信》是少有表現不錯的,而且到現在為止,還能給他們廠帶來一些收益,持續性很好。

不過相較于電影配樂的暢銷,電影本身就要遜色多了。

即便不說《永遠同在》被做成歌曲廣為流傳,單是《鋼琴少年》這張專輯的銷量就已經到了一個可怕的地步。

據說在霓虹,《鋼琴少年》每月還能夠賣出五位數,一年下來比很多當年的唱片都賣得好。

這還只是實體的銷量,還有很多版權費用。

雖然內地這邊大家用這些曲子不付費,不過《鋼琴少年》的曲子在霓虹跟歐美每年都要結不少版權費。


上一章  |  1990:從鮑家街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