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熱門小說
吃過了早飯,喬治就帶著哈迪森跟杰西卡去了央音的校園。
本來央音對外地游客來說就算是個小景點,而隨著周彥以及鋼琴少年樂團的人氣越來越高,特意來央音參觀的游客也越來越多。
游客們到央音,先要在門口拍張照片,哈迪森他們到地方的時候,也看到門口有不少游客在擺姿勢。
“來,我給你們也拍一張。”喬治說道。
杰西卡見門口拍照的人挺多,便笑著說道,“還是到了音樂廳門口再拍吧。”
她也覺得央音門口挺好看的,但是相較于學校大門,她對音樂廳更感興趣。
進了校園之后,喬治又給他們介紹,“如你們所見,央音跟一般的現代化學校并不一樣,這里原本是清朝醇王府。清朝的第二任皇帝,清德宗光緒正是出生在這里。”
“這里是皇帝的出生地?”哈迪森驚訝道。
喬治點頭,“嗯,準確來說,光緒是出生在槐蔭齋,這里有很多東西都保留的很好。”
“這就是歷史的氣息啊。”哈迪森看著熙來攘往的校內道路,又說道,“學校的人還挺多的。”
“這里面很多人都是游客,跟我們一樣,央音本身沒有多少學生。雖然這幾年報考央音的學生比之前多了很多,但是每年學校招收的學生幾乎沒有增長。”
隨著周彥在歐美的名氣越來越大,央音幾乎已經成為外國游客必來的地方,所以喬治平時也對央音的消息十分關注,就連招生這種事情他都知道。
他說的沒錯,這幾年,報考央音的學生越來越多,但是招生卻一點沒增,所以現在央音的錄取比例越來越低。
如果只看錄取比例的話,人們會認為想要考入央音越來越難,但其實,央音的考入難度并沒有增加多少。
因為,增加的這些考生,大部分水平都非常差。
央音本來就是國內最高的音樂學府,大部分學音樂的學生,只要有信心,基本上都會試一試央音,因此之前央音的生源就很好,學生需要很高的水平才能進來。
現在多出來的這些考生,很多都是半路出家。
一些家長看到周彥在國際上大火,又有名又有錢,就尋思讓孩子突擊學個樂器,而且他們對央音的錄取難度也不是很了解,沒頭沒腦地就報考了。
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學鋼琴的,多的花個兩三年時間,少的甚至只學幾個月,他們只會彈幾首曲子,根本不會學習基本功,更別說是樂理的學習了,最終只能是炮灰。
早前,央音招生是在一堆六十分以上的選手中,錄取那些達到九十分的選手,屬于是優中選優。
現在呢,突然蹦出來一堆二三十分的選手,他們只能降低錄取比例,不會對錄取結果產生任何影響,該被錄取的學生,依舊還是那些九十分以上的。
如果這種學音樂的潮流能夠保持個十幾二十年,那考生的整體水平肯定會上升,但問題是,這種潮流肯定保持不了多長時間。
現在已經有很多家長意識到,周彥的成功跟普通人根本沒什么關系,想要靠音樂謀生的路實在是太難走了。
特別是那些突擊學習音樂的學生,不僅僅考不上什么好的音樂學校,還把原本的學習成績弄得更差,等于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大概過兩年,這些炮灰估計也就會消失。
可能要等到下一個天才作曲家、天才鋼琴家出來,才能再引發一波學音樂的潮流,這就是歷史規律。
喬治對學校里面的情況很了解,介紹起來頭頭是道,哈迪森跟杰西卡一邊聽一邊感嘆這個地陪找對了。
央音實在是太小,沒一會兒三人就逛完了。如果不是喬治介紹的比較細致有意思,整個學校不要十分鐘就能走完。
雖然央音并不限制游客入校游覽,但是里面很多地方也不讓游客隨意出入,比如辦公樓、教學樓以及琴房。
這三個地方都有門衛把守,一般外人混不進去,特別是哈迪森他們這些外國人,一看就知道不是本校的。
央音的外國學生很少,總共就那么幾個,門衛基本上都有印象。
杰西卡其實挺想去琴房看看的,她認為一個音樂學校的水平,跟琴房是息息相關的,如果連琴房都做不好的話,學校不會太好。
琴房好不好,倒不僅僅是取決于硬件水平,更多取決于琴房的氛圍。
即便是舊琴、差琴,如果保護的好,學生們演奏也完全沒有問題。
有些學校的琴房,琴倒是不少,但是沒幾臺能用的,工作人員保養不到位,學生們也不愛護,時間長了琴房里面就沒人好好練琴了。
雖然參觀不了琴房,杰西卡很遺憾,但是想到一會兒聽到音樂會,她還是挺高興的。
這會兒時間也差不多了,喬治就帶著他們去了音樂廳。
三人進了音樂廳,發現音樂廳都快滿了。
前面的坐位已經坐滿,他們只能在后面找到位置。
看著前面已經坐滿的位置,喬治忍不住嘀咕起來,“人又變多了。”
這個1995樂團喬治陪客人來聽過幾次現場,他們屬于是央音里面不太出名的樂團,樂團的人很少,只能演奏室內樂,不會有什么大曲子。
有一次表演,大半的時間都是弦樂四重奏。
這樣的演出,自然很難吸引到觀眾。
央音的其他知名樂團演出,觀眾都比較多,所以喬治沒什么感覺,但是經過這幾次聽1995樂團的演出,他發現,來央音聽音樂的觀眾真是越來越多了。
就連這種非常不知名的小樂團演出,依然能夠來這么多人,整個音樂廳幾乎都要坐滿了。
再這樣下去,不管是什么演出,都要提前到場才行,不然連座位都沒有。
喬治懷疑,如果觀眾持續變多,央音會有越來越多的演出需要買票入場。
賺錢倒是其次,如果不控制入場,很容易造成麻煩。
其實喬治挺支持買票入場的,這樣以后也不用操心提前過來占座位。
杰西卡他們是第一次來,不知道情況,看到有這么多觀眾,哈迪森問道,“今天這個樂團很出名么?”
“不是很出名。”喬治笑道,“如果是很出名的樂團,我們這個時間點來,已經沒有座位了。”
“看來央音的音樂會真的很受歡迎。”
“是的。”
演出很快開始,喬治聽完第一首曲子之后,也是連連點頭,他發現這個樂團的演奏水平在逐步提高。
這個樂團之所以會起名叫1995,是因為里面的成員都是央音1995年入學的學生,去年喬治第一次聽1995音樂會的時候,這些學生還是大一呢。
一年多的時間,演奏的技巧可能增長的并不是特別夸張,但是樂團的默契度,演奏家們的經驗、氣場都已經不是去年剛成立沒多久時的狀態了。
央音的舞臺十分鍛煉人,因為每場都有觀眾,很多時候,央音的舞臺比那些知名的音樂會舞臺觀眾都要多。
在這種環境下,演奏家們的心臟就慢慢被磨練出來了。
杰西卡聽完了第一首曲子之后,一邊為1995樂團鼓掌一邊對喬治說道,“這個樂團在他們學校真的并不知名么?他們的演出十分精彩。”
“他們確實不錯,但是如果跟鋼琴少年比呢?”
“呃,那確實還是要差一些。”
杰西卡聽過鋼琴少年的現場,對鋼琴少年的水平很清楚,雖然比不了那些國際一流樂團,但是絕非一般的學生樂團可以比的。
這個1995樂團也不錯,但是跟鋼琴少年樂團完全不能比,她說差一些其實是口下留情了。
不過他不知道的是,當年鋼琴少年樂團剛成立的時候,也沒有比1995樂團好太多,也是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央音比這個樂團優秀的樂團,還有很多,如果你有時間,多聽幾場就能明白。”
“我有時間啊,我們要在燕京待很長時間,所以可以多來聽音樂會。”
喬治當然愿意天天陪杰西卡他們來聽音樂會,坐著就把錢給掙了,但是作為一個專業地陪,他還是要讓哈迪森跟杰西卡這次燕京行更豐富一些。
“你如果想聽的話,過段時間我們再來,不過燕京還有很多東西等著你們去體驗,如果只是在這里聽音樂會就太可惜了。”
“好吧,那就麻煩你找一場水平比較高的帶我們來聽聽。”
“沒問題。”喬治比了個ok的手勢。
這時,臺上已經準備要演奏第二首曲子了,杰西卡他們也停下了聊天。
而當第二首曲子響起來的時候,現場忽然響起了一陣歡呼聲,因為很多人都聽出來了,這首竟然是周彥的《共飲長江水》。
很多人就是為了周彥才來的央音,這時候聽到周彥的曲子,自然非常高興。
杰西卡也很高興,雖然沒能聽到鋼琴少年的演出,但是聽同校的另一個樂團演奏Y的曲子,也算是一種平替了。
“給我簽個名吧。”
周彥的辦公室,瑪利亞·凱莉拿了一本《禁閉島》遞到了周彥的面前。
看著瑪利亞·凱莉,周彥撓了撓腦袋,“我還以為你不會來。”
瑪利亞·凱莉笑道,“既然你誠摯地向我發出了邀請,那我只能推掉近期的一百多個通告,來赴約了。”
周彥翻了個白眼,他根本沒有邀請瑪利亞·凱莉,但是這事他要認下來,因為是張有安邀請瑪利亞·凱莉的。
人家既然愿意來,是非常夠義氣的,周彥總不能去跟她說自己沒想讓她來吧。
周彥提筆在《禁閉島》的扉頁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瑪利亞·凱莉還不滿意,又在旁邊的空白位置指了指,“在這里寫,感謝我來到你的音樂會。”
“行。”周彥點點頭,在空白處寫下:燕京歡迎你,瑪莉。
瑪利亞·凱莉也不認識中文,看到周彥寫了字,高興地將書收起來,“這本書我已經看完了,只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
一本《禁閉島》,花一個星期的時間才看完,其實沒什么好說的,畢竟大部分人專心看的話,一天之內絕對能看完整本書。
不過瑪利亞·凱莉平時工作很忙,想要看書只能靠著碎片化時間,而且她這個人看書非常慢,比較愛精讀,一本書看一個月都是正常的。
所以在瑪利亞·凱莉看來,自己一個星期就看完這本書,算是很不容易了。
“多謝支持,看完有什么指教么?”
周彥不過是隨口客套一句,瑪利亞·凱莉倒是十分認真地思考起來,過了一會兒,她開口道,“我認為,這部對男主和他妻子之間的感情描寫比較少,通篇看下來,感覺他的妻子就像是一個符號,不是什么有血有肉的人。”
“嗯,確實如此。”
瑪利亞·凱莉說的是對的,里面對主角跟他亡妻的過去描寫很少,亡妻更像是一個冰冷的名字。
但是周彥絕不可能在他亡妻身上付出太多筆墨,不然的話,整個故事的節奏將會慢下來很多。
或許,這種慢下來的節奏,挺對瑪利亞·凱莉的胃口,但絕對會失去一大批讀者。
見周彥點頭,瑪利亞·凱莉笑著說道,“希望對你有點用。”
“以后我創作的時候,會考慮的。”
周彥隨口敷衍的一句話,倒讓瑪利亞凱莉挺高興,她笑呵呵地把書收起來,然后又問周彥,“下一本書還會寫這種么?”
“不知道。”周彥搖頭,“暫時沒有下一部的想法。”
“那太可惜了,《禁閉島》出版之后,你在美國除了樂迷之外,肯定還會多很多書迷,大家肯定希望能夠看到你更多的作品,最好是能夠像音樂作品一樣高產。”
“嗯,我盡量。”周彥點點頭,然后站起身來,說,“一起去吃飯吧。”
“沒問題,我們去哪兒吃?”瑪利亞·凱莉跟著站起來。
“就在工作室的食堂吃,馬上還有幾個朋友過來,我介紹你們認識。當然,如果你介意的話,可以分開。”
瑪利亞·凱莉擺手道,“不用,一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