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從鮑家街開始第250章 第三專,以愛為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90:從鮑家街開始 >>1990:從鮑家街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0章 第三專,以愛為題

第250章 第三專,以愛為題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01日  作者:肉都督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肉都督 | 1990:從鮑家街開始 

(讀小說吧)快到中午的時候,周彥跟王祖賢手拉著手往薔薇酒店走。

半路上,一人一馬從后面過來。

兩人往旁邊讓了讓,不過馬到了兩人旁邊就停了下來,馬上的男人翻身下來,笑著跟周彥打招呼,“你應該是Y先生吧?”

“你是?”

男人四十多歲,穿著講究,儀容得體,他笑著自我介紹,“我是飾演布蘭登上校的艾倫·里克曼。”

“你好,里克曼先生。”

“聽說昨天在大堂的時候,你為大家貢獻了一場精彩的演出,很可惜我昨天不在酒店,不然就能欣賞到你的風采了。”

艾倫·里克曼牽著馬,跟周彥他們并排往前走。

他說話的時候,帶著一種戲劇腔調,舞臺風格很濃厚。而且他的遣詞造句也是文縐縐的,跟一般人不太一樣。

要是換身衣服,還真有十八十九世紀小貴族的風范。

或許他本來就是這樣的風格,又或許他是為了更好的進入布蘭登上校這個角色,才這樣表現。

如果是前者的話,那只能說劇組選角很精準。

看著艾倫·里克曼,周彥總覺得在哪兒見過,但是又想不起來。

面對艾倫·里克曼的恭維,周彥謙虛道,“只不過彈了一首簡短的曲子,算不上十分精彩的演出,倒是溫斯萊特小姐唱歌很好聽,當然了,后面電影拍攝的時候,你會領略到的。”

“我也非常期待凱特的演出。”艾倫·里克曼笑了笑,又說,“其實我并非一個專業的電影演員,更多的時候,我都在參與音樂劇和戲劇的演出以及制作。我想,在音樂方面,我們或許會有很多共同話題。”

周彥點點頭,他剛才的感覺沒錯,艾倫·里克曼果然是戲劇演員出身。

說起來,《理智與情感》里面的演員,基本上都參演過音樂劇跟戲劇,這一點就像中國的很多科班演員,都演過話劇一樣,在這邊,話劇跟戲劇似乎統稱為戲劇。

如果是話劇的話,其實對音樂的要求并不高,有些話劇,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音樂,只有一些音效。

“里克曼先生,你認為戲劇跟電影的表演有什么不同?”

離酒店還有段距離,看來艾倫·里克曼想要跟他們一起走到酒店,所以周彥就跟他閑聊起來。

艾倫·里克曼卻非常認真地回答道,“我認為最大的不同,還是在于表演空間上,戲劇舞臺上,演員跟觀眾距離很近,有很多雙眼睛同時盯著你,甚至他們的表情伱都可以清晰的看到。電影表演的時候,主要關注鏡頭就行。”

周彥笑了笑,“像你們這樣優秀的演員,自然能夠很好的去適應這些變化。”

“Y先生,你平時對音樂劇了解的多么?”

“有些了解,但不算多。不過我曾為一部音樂劇編排過配樂,還算有點參與制作的經驗。”

“是么?”艾倫·里克曼看起來有點驚喜,“我有機會能欣賞一下這部音樂劇么?”

“恐怕很難,是中國的一個劇團,他們暫時應該沒有機會來英國演出。”

艾倫·里克曼遺憾道,“那太可惜了,我特別喜歡《神秘·國度》這張音樂專輯,所以我對你說的這部音樂劇里面配樂非常感興趣。”

周彥倒沒想到艾倫·里克曼還聽過《神秘·國度》這張專輯,在中國跟霓虹,這張專輯的受眾挺多,但是在歐美,這張專輯賣得并不好。

倒是《鋼琴少年》這張專輯銷量挺好,主要也是受到《飛翔的鋼琴少年》影響。

“你如果想要聽里面的音樂,那倒是有機會,下半年我的第三張音樂專輯里面,會收錄這部音樂劇里面的配樂。”

周彥第三張專輯已經籌備挺長時間了,本來說去年就要發,不過周彥一直在忙別的事情,也沒有去弄。

其實他也可以把這兩年寫的那些曲子弄在一起,出一張專輯,但整體風格上會有問題,簡單的大雜燴跟有誠意的主題專輯,聽眾們是能夠感受到的。

第三張專輯,周彥想以愛情為主題,后面他會把《共飲長江水》、《如你一樣的人》、《前世》這些曲子放在一起。

聽到周彥會把音樂放進新專輯里面,艾倫·里克曼笑著說道,“到時候我一定會去支持的。”

“如果有機會,我倒也希望去看看你的音樂劇。”周彥笑道。

艾倫·里克曼點頭,“如果有機會,我也一定會邀請你的,不,應該是邀請你們。”

王祖賢笑道,“那我就提前謝謝你了,里克曼先生。”

“不用客氣,能邀請到你們,是我的榮幸。”

幾人聊著天,就到了薔薇酒店門口,這時艾倫·里克曼對周彥他們說,“在這里要跟二位分別了,我得先去把馬安頓好。”

“好的。”

等到艾倫·里克曼走了之后,王祖賢挽著周彥的胳膊笑道,“看來這個劇組的人都很友善,這位里克曼先生特別有禮貌。”

周彥點點頭,“他確實是個很有風度的人。”

其實剛才聊到一半的時候,周彥就想起來在哪兒見過艾倫·里克曼了。

他演過一個知名度很高的角色,那就是《哈利波特》里面的斯內普。

因為艾倫·里克曼現在的裝扮跟電影里面差距很大,頭發顏色也不一樣,所以周彥剛才一下子沒有認出來。

斯內普給人的感覺就是陰冷,活像個大反派。

但是艾倫·里克曼卻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感覺,跟斯內普這個角色反差很大。

下午三點鐘,周彥準時去了會議室,他幾乎是最后一個到的。

為什么說幾乎,是因為飾演愛德華的休·格蘭特跟他是一起到的。

周彥看到休·格蘭特的時候,一眼就認出他是電影諾丁山的男主角。相較于艾倫·里克曼,休·格蘭特要活潑一點,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剛從大學里面出來一樣,但其實他已經三十多歲了。

他跟艾瑪·湯普森差不多大,但是兩人在一起,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明顯的姐弟戀。

看到周彥跟格蘭特一起走進會議室,制片西德尼·波拉克笑著拍了拍手掌,“好了,所有人都到齊了,我們的會議可以開始了。”

隨后他又指了一個位子給周彥,“Y,你坐這邊。”

國外同樣講究排序,周彥的位置被安排在主攝邁克爾·庫爾特旁邊,在他們跟導演安李中間,還有編劇艾瑪·湯普森以及幾個制片。

而在周彥的另一邊,是幾個副導演以及導演助理。

他們圍坐在一個很長的長方形桌子邊上,演員基本上都坐在對面。

因為人比較多,還有些人只能靠在后面坐,甚至有人只能站著。

一間并不大的會議室里面,擠了三四十號人。

等周彥坐下之后,西德尼也沒張羅著介紹他們彼此認識,大概是覺得人太多了,介紹起來浪費時間。

看得出來,今天主持會議的是執行制片西德尼·波拉克。

西德尼·波拉克六十歲左右,他可不是什么無名之輩,在成為《理智與情感》制片之前,他拍過很多電影,甚至還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以及最佳影片獎。

另外,像金棕櫚、金熊獎這些三大的獎項,他也有提名過。

他的那部《走出非洲》非常出名,影迷的評價也特別高。

讓這樣的大導演在劇組當執行制片,可想而知導演安李的壓力有多大。

“我們先來捋一捋整個項目的時間表……”

隨后西德尼把整部電影的時間節點給大家說了一遍,什么時候開機,每個取景地什么時候過去,又拍多長時間,都有交代。

這些東西跟周彥其實關系不大,不過他還是非常認真的聽西德尼講,并且還做了一點筆記。

其實這些東西他不用筆記,腦子也能記住,穿越之后,他的記憶力很好,但做筆記這件事情已經成為他的習慣,改都改不了的那種。

不用筆記點什么,他都感覺不自在。

說完了時間節點,西德尼又說起了一些拍攝方面的具體事務。

他先問了幾個劇情地的情況,這些取景地該租用的租用,該申請的申請,該報備的要報備。

問完了取景地,又問了服裝。

服裝倒是有點問題,還有一些衣服沒有確定下來,不過不是什么大問題。

但即便不是什么大問題,西德尼還是帶大家一起討論了很長時間,會議室三四十個人,至少有一半都發表了意見。

周彥覺得,這種情況下,太多人參與討論意義不大,最終未必能討論出結果,還非常浪費時間。

把問題記下來,后面把服裝組拉過來,跟導演還有涉及到的演員一起討論一下,就可以了。

現在在會議室里面聊,一些沒有關系的人都要表達一下自己的意見。

等到服裝的問題過了之后,周彥看了看手表,就這么兩個問題,已經說了一個多小時了。

說完了服裝的問題,他們又開始聊造型。

剛才聊服裝的時候,他們聊著聊著就聊到歷史,現在聊造型,再次聊到了歷史。

按理說,服裝跟造型,肯定跟歷史背景有關,但是周彥覺得他們聊的方向不太對。

專業的東西專業的人來做,劇組也不是沒有請歷史方面的指導,涉及到歷史問題,讓歷史指導說就行了,其他人又沒幾個懂的。

而且他們聊的是真細啊,還現場拿一些圖出來,給大家傳閱。

周彥特意觀察了一下安李,發現安李總是沉默,不怎么說話,只不過別人在發表意見的時候,他都會認真聽。

有時候,他也會點名一些人,讓對方發表意見。

周彥發現,安李點的那些人,總是能夠說出一些有見地的建議。

這讓周彥對安李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這家伙絕對是個高手。

安李肯定是對這些人有了解,知道他們在某些方面比較精通,所以才會讓這些人出來發表意見。

如此一來,他能獲得一些好建議,同時這些被點到名的人也會很高興。

也可能安李非常善于捕捉別人的表情,他通過表情就能知道哪些人能夠說出好的東西。

不管怎么樣,安李都很厲害。

這一場碰頭會下來,那些被點到的人在人前出了風頭,也會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

反倒是制片琳賽差了點火候,她也會點名讓人發表想法,但她點到的人,并不是每個都能說得很好,有些人被點到之后,說了一些沒營養的話,現場反應也比較冷淡。

心態好的,不會覺得有什么,碰到心態差的,說不定都能把琳賽給記恨上。

所以說,有些人看著七竅玲瓏,但未必真的聰明,而有些人沉默寡言,卻是個中高手。

安李能支棱起一個團隊,并且后面越做越好,自然有其中的道理在。

周彥也在想,如果把張一謀或者陳愷歌扔到這種環境里面來,他們是否能夠做得好。

張一謀或許有可能,但陳愷歌大概控制不住場面。

不過在制片人制度下,陳愷歌或許能夠收斂點,配合劇組做出好的作品來。

周彥又想到自己,假如把他放在安李的位置,他能做到什么地步。

這很難說,因為確實沒有試過,而大概率,以后也不會試,這種模式的電影,他基本上不可能會接。

會議一直開了接近三個小時,西德尼說道,“我們再說說配樂吧,雖然配樂的工作通常都是延后的,不過咱們這部電影里面,拍攝現場需要用到一些音樂,而且配樂指導Ychou也來到了現場。”

西德尼說完之后,很多人就看向了周彥的位置。

有些人之前不知道周彥是配樂指導,現在因為眾人的目光,也知道了。

見大家都看向自己,周彥笑道,“電影拍攝時候需要用到的配樂,我都已經給布萊格曼先生了,在座很多朋友昨天應該也聽到了那首《不要哭泣》。”

“還有那首《如你一樣的人》。”

坐在周彥對面的凱特·溫斯萊特笑著說道。

西德尼點點頭,“凱特,能不能麻煩你把那首《不要哭泣》給我們唱一遍?”

凱特點點頭,“沒問題,我已經把這首歌記下來了。”

這首歌非常簡單,基本上唱個幾遍就能記下來,凱特昨天回去之后,練習了一會兒,對這首歌已經挺熟悉了。

隨后凱特就把《不要哭泣》現場清唱了一遍。

等她唱完,會議室里面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夸贊聲也不絕于耳。

這一次,大家依舊會討論,不過大部分都是在夸凱特唱得好聽,沒幾個人真發表意見。

音樂這玩意吧,雖然每個人都會接觸,但是專業性很強,一般人真不敢發表意見。

你要說有問題,那好,你說問題在哪兒,如果不懂的話,根本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副導演基耶薩發現旋律上很難發表意見,就聊起了歌詞,“我認為,這首歌的旋律很好,歌詞……”

艾瑪·湯普森輕咳了一聲,“歌詞是一首流傳挺長時間的詩歌。”

聽到歌詞是流傳挺久的詩歌,基耶薩愣了一下,隨后說道,“怪不得聽這個歌詞,跟背景很配,原來是這樣。”

周彥注意到,基耶薩說著話的時候,對面的休·格蘭特把頭低了下去,不過能看到他應該是在笑。

很多人都在憋笑,基耶薩自己也挺不好意思,他本來想刷一刷存在感,沒想到差點丟大臉。

看到沒人再發表意見,西德尼又問,“是不是還有一首要唱的歌?”

坐在他旁邊的布萊格曼說道,“是有,不過還沒有給凱特唱。”

“為什么?”

“因為這首歌在劇情里面,是凱特第一次拿到,彈唱的時候比較生疏。Y提議說,可以等到拍攝的時候,再拿給凱特,這樣就可以真實的捕捉到凱特表現出來的生澀感。正好今天開會,大家也聊聊想法,你們覺得這樣好不好?”

布萊格曼說完,現場很多人就開始發表意見了,有人覺得這樣好,也有人覺得沒有必要。

周彥聽著他們討論的挺熱烈,有些無語,這個問題也值當拿出來討論么?制片跟導演直接拍板不就行了。

其實暫時不給凱特看是最好的,如果拍攝的時候,有什么問題,那時候再熟悉也不遲,歌本來就簡單,熟悉起來非常快。

這本身就不是什么大問題,在周彥看來,真沒有討論的必要。

等到這個問題討論完了之后,安李忽然開口道,“Y,你要不把另外幾首曲子也現場演奏一下給大家聽聽吧,就包括昨天的那首《如你一樣的人》。”

聽到安李的話,周彥一臉詫異,“在這里么?”

他攤了攤手,示意自己手里啥也沒有,沒辦法演奏。

安李笑道說道,“給你準備好了。”

說完,他轉身看向墻角。

墻角的幾個人讓開身位,周彥看到一個裝著大提琴的箱子。

周彥的眉頭抽了抽,他沒想到安李還給他準備了大提琴,大概是昨天聊天的時候,周彥說了大提琴的事情,所以安李才這么安排的。

其實周彥真不覺得現在有什么必要演奏那幾首曲子,但是氣氛都烘托到這里了,現場這么多雙眼睛在看著自己,他必須得上。

“可以。”

周彥直接站起身來,走到墻角的位置,“麻煩大家讓開一個空間來。”

其實不用周彥說,其他人已經自覺讓開,留了一個大概兩三平米的空間來。

周彥把琴取出來,調了一下音,然后坐在椅子上,準備演奏。

他抬頭看到圍著的一群人,忽然感覺自己像是過年回家表演才藝的小孩,而露出殷切表情的安李,就是想要炫娃的家長。

(本章完)


上一章  |  1990:從鮑家街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