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從鮑家街開始第248章 不要哭泣?還行——真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90:從鮑家街開始 >>1990:從鮑家街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8章 不要哭泣?還行——真香!

第248章 不要哭泣?還行——真香!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01日  作者:肉都督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肉都督 | 1990:從鮑家街開始 

(讀小說吧)周彥以為到了普利茅斯之后,會先見到導演安李,卻沒想到會是制片跟編劇先來找他。

“兩位請進。”

進到房間,看見王祖賢,兩人倒沒有驚訝,因為布萊格曼事先就知道周彥帶了女伴過來。

不過他們不認識王祖賢,只是跟王祖賢點點頭,當做打招呼了。

“我應該稱呼你Y,還是chou?”布萊格曼笑著問道。

周彥聳聳肩,“都可以。”

“那我叫你y吧。”布萊格曼笑了笑,隨后又非常客套地恭喜周彥,“《第六感》在北美拿到了很好的成績,恭喜你。我還特意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你在電影方面的才華讓我驚嘆。”

周彥也笑了起來,誰說老外不會說場面話,瞧這個布萊格曼的場面話說得多好。

布萊格曼之所以去看《第六感》,大概也是因為自己是《理智與情感》的配樂指導。

相對于布萊格曼,艾瑪·湯普森性子要急一點,她開口第一句就是問音樂的事情。

“請問電影拍攝時要用到的曲子,已經做好了么?”

周彥看了眼湯普森,倒是有些奇怪,其實配樂這事,一般不用編劇去關心。

好萊塢電影的制作,畢竟跟美劇不同,編劇沒有那么大的權力。

不過看起來,艾瑪·湯普森在《理智與情感》劇組的權力還是挺大的。

湯普森問的配樂,周彥自然已經寫出來了,他起身將自己的文件夾取來,從中抽了一小沓譜子出來。

他將譜子遞給布萊格曼,“這是片中瑪麗安彈的那四首曲子,還有其中兩首的歌詞。”

在周彥拿到的劇本中,瑪麗安總共彈了四首原創曲子,其中有兩首是彈唱。

原本周彥是只寫曲子,不寫歌詞的,不過他還是把歌詞給填上了,至于用不用,就看導演跟制片了。

這些歌詞基本上也不是他自己寫的,而是直接把一些歐美的詩歌給改一改填上去。

看到里面帶了歌詞,艾瑪·湯普森挑了挑眉頭,還挺意外的。

因為之前就已經說好,曲子由周彥來寫,歌詞他們來寫。

她剛才之所以會急,也是想要快點把曲子確定下來,然后再把詞給填上。

“哪首是瑪麗安在喬爵士的午餐會上演唱的?”

看得出來,艾瑪·湯普森比較關心這首曲子。

這也很正常,瑪麗安所彈奏的曲子中,這首曲子意義最大,因為這首曲子是布蘭登上校愛上瑪麗安的關鍵。

喬爵士家的午餐會,為了給姐姐解圍,所以主動提出借爵士家的鋼琴彈一段。

在她彈到一半的時候,姍姍來遲的布蘭登上校走進餐廳,看到正在彈琴唱歌的瑪麗安,瞬間被迷住了。

這種一眼萬年的劇情,對瑪麗安的愛情塑造很重要。

因此,這首曲子必須很有魅力。

曲子必須要簡單的同時,又要讓人感覺到很驚艷。

“這首,《不要哭泣》。”周彥指了指其中一份譜子,“第一頁是伴奏的譜子,第二頁是旋律。”

其實不用周彥特別解釋,這兩張譜子一看就能分辨出哪個是伴奏,哪個是旋律,因為歌詞就寫在旋律那張譜子上面。

艾瑪·湯普森之前還參演過音樂劇,唱譜這個能力她還是有的,不過她沒有急著看樂譜,而是先看了歌詞。

“悲傷的泉,你不要哭泣。

你為何匆匆流逝?

你不見天堂的陽光多么溫柔地將雪山消融?

可是……”

艾瑪·湯普森用一種純正的英音朗讀了這首歌的歌詞,她的朗讀非常有感染力,雖然是第一次看到歌詞,但她還是讀的非常流暢。

看得出來,她平時應該經常朗讀,才能有這樣的水平。

讀完之后,艾瑪有些疑惑:“這個唱詞我好像在哪兒聽過。”

“這是十六世紀的一首詩歌,你或許之前聽過。”

“或許。”艾瑪點點頭,“它的作者是誰?”

“不知道。”

聽周彥說不知道,布萊格曼有些疑慮,“會不會產生版權糾紛?”

如果真如周彥所說,這是一首十六世紀的詩歌,那自然不會有版權糾紛,但周彥連作者都不知道,假如這是最近這些年別人創作的,就會出問題。

周彥聳聳肩,“這個需要你們自己去核實,如果實在擔心,也可以改用其他的唱詞,反正這個詞,我不收你們錢。”

聽到周彥這么說,布萊格曼笑了笑,他自然能聽得出來周彥是在開玩笑。

這時艾瑪·湯普森開始嘗試著跟著旋律唱詞,看得出來,她唱譜的能力還是可以的,音準也還不錯,不過非要說專業性的話,周彥覺得跟真正的音樂劇表演者比,她還是差了點意思。

也可能是太久沒有演,生疏了。

而且這首歌,也不太適合她的聲音。

周彥想要的是比較空靈的聲音,即便唱功生澀,也沒關系。這首歌旋律簡單,唱詞簡單,唱功大概過關,剩下的就是比音色了。

艾瑪·湯普森的聲音比較成熟,唱歌也是一板一眼的,完全沒有唱出周彥想要的感覺。

聽她唱《不要哭泣》,感覺就像是蔡琴在唱《小手拉大手》,唱的沒錯,味道卻不對。

不過在艾瑪·湯普森唱完之后,周彥還是非常禮貌地鼓了鼓掌,“湯普森小姐的唱功比我想象中還要更好,這首歌你唱得很輕松。”

他沒有過份夸贊,只說艾瑪·湯普森唱得輕松,這也是實話,畢竟這首歌簡單,唱起來困難倒還怪了。

艾瑪·湯普森作為半個專業人士,自然能聽出周彥的恭維。

不過對于周彥的恭維,她沒有任何反應,甚至她覺得這個中國人有點虛偽。

說實話,她對中國人的印象并不是特別好,跟安李合作的這段時間,她就不太習慣。

一般情況下,劇組遇到問題,他們喜歡一堆人在一起討論,大部分人都會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安李卻總是很沉默。

最開始的時候,艾瑪·湯普森以為,安李是同意其他人的看法,所以沒說話,但是漸漸地,她發現,安李根本不同意他們的看法,甚至是完全的反對。

但即便心中反對,安李總是默不作聲,然后過段時間再次把這個問題拋出來,這樣過了一次兩次,可能到了第三次,他才會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私下,有人稱呼安李為“沉默的安李”或者“難纏的安李”。

所以艾瑪·湯普森有些煩躁,現在他們每次討論過后,都不意味著問題已經確定了。

這個Y好像跟安李差不多,也不會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

這讓她感覺,跟中國人交流起來有點累。

他倒是希望Y能夠直接說出她的問題,然后分享自己的看法,這樣她能輕松一點。

或許這個Y會比安李更嚴重,畢竟安李在美國待了很長時間。

暗自嘆了口氣,艾瑪·湯普森說道,“這首歌是瑪麗安唱,所以還是要讓凱特來試一試。”

“那要不,等碰頭會開始的時候,讓凱特現場唱一下?”布萊格曼說道。

艾瑪卻搖頭道,“Y在這里待不了太長時間,我認為還是趕快讓凱特試一試,酒店大堂就有鋼琴,可以讓她在那里試。”

對于艾瑪·湯普森的急切,布萊格曼一點都不意外,他們認識時間不短了,所以他對艾瑪還挺了解的。

別說是布萊格曼了,就是周彥,跟艾瑪·湯普森聊了這么一會兒,都能夠感覺到她性子比較急。

艾瑪·湯普森的急是完全顯現在外面的,她在說話的時候,會做特別多的手勢,甚至她的嘴都沒有她的手動的快,周彥都懷疑,如果把她的手給摁住,她是否還能正常說話。

周彥稱呼這種說話方式為“樂隊指揮式”說話,他們在說話的時候,手勢比樂隊指揮還要精彩。

布萊格曼看向周彥,“Y,你方便跟我們一起下去么?”

周彥畢竟剛來酒店沒多久,旅途已經很勞頓,未必愿意跟他們下去折騰,所以布萊格曼才有此一問。。

不過周彥卻笑道,“當然,我過來就是解決問題的,而且我也想聽聽瑪麗安唱這首歌的感覺怎么樣,這首歌就是為瑪麗安所寫。”

“好,那我現在就去找凱特。可能需要一會兒,你可以等一會兒再下去。”布萊格曼說道。

“好的。”周彥點頭。

隨后布萊格曼跟艾瑪·湯普森就走出了周彥他們的房間。

走了一段之后,布萊格曼笑著說,“Y比我想象中還要更加年輕,你覺得呢,艾瑪?”

“但他并不像是年輕人,我是說,那種很有活力的年輕人。”

布萊格曼抿嘴笑了笑,“一個拍了《第六感》的導演,怎么可能是那種活潑的年輕人?艾瑪,或許你不太喜歡他們的性格,但是他,還有安李的才華都是非常驚人的。你要相信他們,這部電影拍出來肯定會很好。”

艾瑪·湯普森撇撇嘴,“或許吧,這首歌寫得還行。不過這種簡單的曲子,本來就不是特別有難度的考驗。”

布萊格曼不置可否,只是說道,“一會兒讓凱特唱一下聽聽,說不定有驚喜。”

這邊,布萊格曼他們走了之后,王祖賢開口說道,“看來,這位湯普森小姐,并不是特別認可你。”

周彥無所謂的笑了笑,“對我來說,這只是一份工作,艾瑪·湯普森的態度,并不會影響我的酬勞。”

王祖賢躺在床上,笑嘻嘻地說道,“你可真是個務實的藝術家。”

“大部分藝術家都是務實的。”周彥笑道。

周彥也在王祖賢旁邊躺下,兩人就這樣靜靜地看著天花板。

過了一會兒,周彥開口說道,“原本以為今天能休息休息,不過看這個情況,我可能要快速忙起來了。”

“那不是正中你這個工作狂的下懷?”

“我可不是什么工作狂。”

“你就是。”

王祖賢翻身趴在周彥懷里,“一個每周自己工作至少六十個小時的人,還不算工作狂,那什么才算工作狂?”

“比我工作時間長的人有很多。”周彥表示不認同。

“但沒有人管,自己還能堅持這樣工作的人并沒有多少。”

周彥跟王祖賢并沒有在房間里面待太久,過了十分鐘不到就攜手去了酒店大廳。

兩人到大廳的時候,布萊格曼他們還沒有到。

大廳確實有一架鋼琴,周彥走到大廳的那架鋼琴邊上,隨手試了試鋼琴的音,還行,這琴應該經常有人彈,還是比較準的。

“這架鋼琴看起來很古老。”

“嗯,應該有些年頭了。”

眼前這架算是個“古董琴”了,不過并不是“古董琴”就珍貴,很多“古董琴”只是放的時間比較長而已。

這架琴有些琴鍵的回彈已經有很大問題,它并不是一架能夠表演高水平曲子的鋼琴。

“你彈一首曲子給我聽吧,反正等著也是等著。”

周彥點點頭,“你想聽什么?事先聲明,太難的曲子不行,這架琴我駕馭不了。”

“彈什么都行。”

周彥想了想,隨手彈了一段《竊喜》。

既然是出來玩,他當然想彈一點高興的曲子。

《竊喜》很短,彈完之后,他又彈了《風》。

等他把《風》彈完的時候,布萊格曼帶著艾瑪以及凱特走了過來。

布萊格曼非常給面子地鼓了鼓掌,“這兩首曲子都非常幽默,有趣。”

“這是我之前為其他電影配的曲子。”周彥笑著解釋了一句。

“這位是飾演瑪麗安的演員凱特,凱特,這位是電影的配樂指導Y。”

周彥笑道,“今天我們到酒店的時候,已經跟凱特見過了。”

說著,他站起身來,把鋼琴讓給凱特·溫斯萊特,“交給你了。”

凱特點點頭,走到鋼琴邊上,先把譜子架好,然后坐了下去,慢慢地對著譜子開始唱。

因為周彥把旋律跟伴奏寫在了兩張譜子上面,給凱特的彈唱帶來了一些難度,所以她在讀譜的時候有點慢。

過了一會兒,她把伴奏摸索差不多了,又開始摸索歌唱的部分。

大概五分鐘之后,她才終于開口。

“悲傷的泉,你不要哭泣。

你為何匆匆流逝?

你不見天堂的陽光多么溫柔地將雪山消融?”

雖然凱特唱得比較生疏,不過卻讓周彥眼睛一亮。

一則是凱特的唱功,比周彥想象的要好,雖然跟那些十分專業的歌手不能比,但比普通人好很多,二則是凱特的聲音,很空靈,特別符合周彥的要求。

這其實也沒什么好意外的,電影在選角的時候,肯定已經考慮到這些了,既然能選凱特來演瑪麗安,那她唱歌應該就沒問題。

大部分影迷對凱特·溫斯萊特的了解,都是來自于《泰坦里克號》,很多人可能都不記得她的名字,只記得ro色這個角色。

凱特當然不只有《泰坦尼克號》這一部經典作品,但是相較于《泰坦尼克號》,其他電影都遜色太多。

即便你不喜歡這部電影,也不能不承認它的成功,而且是不僅限于票房的成功。

而聽到凱特唱《你不要哭泣》,最驚訝的并不是周彥,而是布萊格曼跟艾瑪·湯普森。

他們知道凱特唱歌很不錯,聲音也很好,只是他們沒想到的是這首歌由凱特唱出來竟然這么好聽。

之前艾瑪·湯普森自己唱這首歌的時候,并沒有感覺這首歌有多么驚艷,只覺得這是一首還不錯的歌,但現在聽到凱特唱了之后,她明白了,并不是歌的問題,而是她這個唱歌的人不對。

這首歌壓根不是給她這個愛麗諾唱的,而是為瑪麗安量身打造。

凱特·溫斯萊特自己也感覺很驚喜,她在開唱之前并沒有預想到這首歌竟然這么好聽。

這并不是一首十分復雜的歌曲,這一點非常符合劇情的設定,但它聽起來就是很好聽,很有一種純潔的感覺。

在這一刻,她甚至感覺到自己就是愛麗諾本人。

更出彩的是,這首歌的旋律跟歌詞很配,兩者加在一起相得益彰。

等到凱特第一遍唱完之后,周彥走了過去,“你唱得很好,不過有幾處的處理可以一些改變。”

在周彥之前的譜子上面,只有旋律,可沒標注每一段該怎么表現。

唱歌可不是把音高唱準,時值唱對就行了,還要有強弱的變化,氣息的運用等等技巧,同一首歌,用不同的技術來表現也是不同的。

周彥指著譜子,跟凱特簡單說了說強弱處理等問題之后,就退了回去,讓凱特再唱一遍。

凱特自己對著譜子復盤了一下周彥剛才說的那些東西,又再次唱了一遍。

因為已經唱了一遍,對譜子相對熟了一些,加上有周彥的指導,第二遍的演唱效果進步很大。

其實在凱特唱歌的時候,運用了很多現代唱法,這一點并不符合電影的設定。

十八十九世紀的時候,人們可不會這么唱歌,更多的還是偏歌劇的那種端著的唱法,剛才艾瑪·湯普森就是類似的風格。

不過安李他們并不像把這部改編成什么嚴肅的、糾結于歷史考究的電影,他們希望讓普通觀眾也能很容易地接受這部電影。

原本,作為一部傳世經典,《理智與情感》這個名字就已經有些拒人千里的意思。

很多觀眾聽到是名著,下意識會想,這一定是一部非常具有文學價值、藝術價值的電影,但大概率是一部無趣的電影。

甚至一些觀眾會想,我一個不愛文學的普通人,就不配看這種電影。

這是制片方不想看到的場面,所以在電影還沒拍,改編劇本的時候,他們就考慮到這點,然后做了修改。

要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擺脫原著的桎梏。

其實,如果要真按照原著來拍,這電影根本沒法看。

書里面,男性角色大部分都出現在人們的交談中,沒有很多具體的情節,按照書中的發展來拍,大概會成為一部主要場景集中在兩個女主對話的話劇。

因此,在改編的時候,就要為這些男性角色添加很多具體的情節。

瑪麗安唱歌也是,如果非要在這部電影里面給觀眾唱幾段歌劇,那感覺也太奇怪了。

當凱特唱完第二遍的時候,周彥他們身后響起了一陣掌聲。

原來不知道什么時候,大堂已經聚集了不少人,這些掌聲都是他們發出來的。

艾瑪·湯普森也忍不住鼓了鼓掌,這首歌的表現出乎了她的意料。

布萊格曼則是緩緩點頭,Y的才華果然值得相信。

其實當時安李要讓一個中國音樂人來給電影配樂的時候,布萊格曼是不太同意的,不過當他聽了周彥的兩張專輯之后,態度就有了變化。

周彥在音樂上面的才華,實屬罕見。

布萊格曼甚至還對比了《想飛的鋼琴少年》跟《飛翔的鋼琴少年》這兩個版本,隨后他發現,周彥在配樂細節上的處理真的很厲害,完全能夠根據劇情的節奏來安排不同的配樂。

兩個版本之間的區別其實并不大,但這些區別都被周彥捕捉到并體現在了配樂當中。

后來布萊格曼又看到了周彥的新電影《第六感》,他驚訝地發現周彥的導演水平竟然直線上升,《第六感》可以說是一部很成熟的作品了。

如果《第六感》是一部英語片,布萊格曼相信,它肯定能夠拿到更好的成績,絕對不止這么一點票房。(本章完)


上一章  |  1990:從鮑家街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