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從鮑家街開始第167章 我們失敗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90:從鮑家街開始 >>1990:從鮑家街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7章 我們失敗了

第167章 我們失敗了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肉都督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肉都督 | 1990:從鮑家街開始 


裝修的事情,主要交給姜霞聯系安排,不過周彥自己也比較上心,畢竟他需要的裝修對聲樂要求比較高。

特別是像錄音棚的改造設計,他自己必須時刻關注。

主要是現在內地很少這種專業團隊,很容易翻車。

現在周彥的業務漸漸多了起來,姜霞一個人有點忙不過來,周彥也在考慮,要不要再招幾個人。

招人是早晚要招的,后面工作室成立了,肯定是要有人的。

后面兩天,周彥一邊忙著裝修的事情,一邊又盯著《第六感》的剪輯,中間霍思齊又打來一個電話,告訴他禮拜天下午五點半在明橋酒店見面。

禮拜天下午,周彥到了明橋酒店。

包廂里面有兩個人,霍思齊跟一個四十歲左右的青年人,這青年人除了發際線比較高之外,看著很精神。

看這人的長相,周彥感覺在哪兒見過,但就是想不起來。

一看到周彥,霍思齊就沖周彥招手,“你來的正好,我們剛聊到你呢。”

等到周彥走過去,霍思齊笑著跟周彥說,“來,我跟你介紹一下,這個是三哥。”

隨后他又指著周彥,跟青年介紹,“這個是三弟。”

這奇奇怪怪的介紹,把周彥搞得也有點迷糊,什么三哥三弟的,聽著都拗口。

那三哥笑著向周彥伸手,“三弟,我是三哥。”

他坐著的時候,給人一種書生的感覺,但這會兒站起來說話,卻無形中帶著一點江湖氣息。

周彥跟他握了握手,“三哥好。”

霍思齊說道,“其實三哥也是我們瞎叫的,按理說,咱們叫一聲三叔也不過分,三哥父親韓老爺子跟我們家老爺子之前還是戰友。”

男人點頭,“霍老爺子是我父親老領導。”

“三哥現在在峨眉電影制片廠擔任廠長,你們也算是同行了。”霍思齊又說道。

聽到韓老爺子跟峨眉廠這兩個關鍵詞,周彥不自覺地挑了挑眉毛,他終于想起來眼前這個男人是誰了。

韓三岼,未來中國電影集團的老總,中國電影市場改革的先鋒。

周彥不禁感慨,圈子是真不大,這都能碰到。

“坐吧。”

三人坐下之后,韓三坪說道,“周彥,我對你可是久聞大名了,《想飛的鋼琴少年》在內地、香江、臺島以及霓虹都賣的很好,特別是霓虹,我得到的消息是,這部電影在霓虹的票房已經超過了十四億。”

周彥點頭肯定了這個消息的真實性,“嗯,配給收入是十四點五億霓虹幣。”

霍思齊問道,“這個配給收入是什么意思?跟票房有什么關系,還是跟我們這邊的拷貝收入一樣?”

韓三坪解釋道,“配給收入既不是票房,也不是拷貝收入,而是發行商能拿到的錢,一般情況下,配給收入占電影票房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這么算下來,《想飛的鋼琴少年》在霓虹的票房能達到二十多億霓虹幣?”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那確實挺好的。”

韓三坪呵呵一笑,“不僅僅是挺好的這么簡單,比你想象的還要好很多,這么說吧,華語電影這么多年來在霓虹票房超過這個數字的一只手就能數的過來,迄今為止票房最高的A計劃配給收入也就十七億霓虹幣,只比《想飛的鋼琴少年》多兩億多霓虹幣。”

“這么利害?”霍思齊一臉詫異,“我之前只知道周彥的電影賣得挺好,沒想到會好到這個地步。”

聽到韓三坪跟霍思齊解釋這個,周彥也是暗自點頭,韓三坪確實是有能力的,一般人對霓虹的市場了解并不多。

別說一般人了,現在就是去燕京制片廠隨便拉個人出來,恐怕也沒幾個能搞清楚那邊的配給收入是什么意思,更別說知道那邊這些年的票房數據了。

周彥自己也謙虛道,“電影在霓虹那邊表現這么好,我們其實也挺意外的,在其他地方就要差不少了。”

聽周彥提到其他地方,韓三坪問道,“電影在歐洲表現怎么樣?”

“一般般,不過也算是我們預期之內。”

韓三坪點點頭,“這都很正常,國內電影在歐美市場現在也沒什么特別成功的案例,一步一步來吧,能走出國門就非常好了。燕京制片廠這兩年出來的電影還是有市場號召力的,最近正在熱映的《霸王別姬》表現也非常好,我現在也挺期待這部電影在國外的成績。”

《霸王別姬》上個月底就在內地上映了,周彥他們還去電影院看了一場,如韓三坪所說,這部電影很火爆,不出意外的話,在內地三四千萬的票房是穩拿的。

因為有獎項的加持,后面在國外表現應該也不會太差。

周彥記不得《霸王別姬》的票房有多少,但現在看來,湯臣這一波又是大賺特賺了。

韓三坪說燕京廠這兩年出的電影表現好,但真正的贏家還是湯臣,大部分的錢也都給湯臣賺走了。

三人又聊了一會兒,周彥問道,“三哥這次來燕京有什么事情?”

“兩個事情,第一個,燕京這邊有個會,我來參加,第二個,峨眉廠跟嘉禾有一個合作,我順便來談談。”

“嘉禾?”周彥意外道。

看到周彥一臉的意外,韓三坪也挺奇怪,“嘉禾怎么了?我看你挺意外的。”

周彥搖搖頭,“沒什么,我前些天還碰到嘉禾的人了。”

“侯鑫么?”

“嗯,就是侯鑫。”

“那就沒錯,這次也是他來跟我對接的。”

“峨眉廠要跟嘉禾合拍電影么?”

韓三坪點點頭,“嗯,他們對中俄列車大劫案有些想法。”

中俄列車劫案是今年上半年發生的事情,這也就過去幾個月而已,看來嘉禾那邊是想要蹭這波時事的熱度。

這種情況在香江很正常,香江那邊有些導演,專門就逮著最新的社會熱點拍新聞。

這部電影周彥看過,前半部分還行,后面情節就有些跳脫,整體觀感一般,他看的是未刪減版的,里面的肉戲比較多,多到有點過了。

可能導演是想通過反反復復的qj鏡頭來表現出案件真實的一面,以此來刺激觀眾的感官,但周彥覺得,電影就是電影,是需要有側重點的。

想要表現出案件的真實,有很多方法,未必要一直拍女性被qj這一點,雖然吸引眼球,但是對整部作品的呈現會有影響。

“事情談妥了么?”

“談到一半吧,他們找了寫《中俄列車大劫案》的艾安軍,準備根據艾安軍的那篇文章來改編。”

周彥點點頭,就沒有再往下問,這事跟他也沒什么關系。

隨后他們又聊起電影的事情,韓三坪不僅僅是制片廠領導,現在也還在一線工作,這幾年也編、導了一些作品。

去年上映的電影《毛zd的故事》,就是韓三坪自己編、導兩手抓給做起來的,這部電影還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因此,在電影專業方面,周彥跟韓三坪的共同話題有很多。

關鍵是韓三平是個敢闖敢干的人,想法非常大膽,而周彥偶爾提出的一些想法,正好對韓三坪的胃口。

霍思齊對電影專業的東西不了解,他也不插話,就笑瞇瞇地看著周彥他們聊,偶爾碰到感興趣的,就會問上幾句。

一頓飯賓主盡歡,韓三坪因為這兩天在燕京還有公務,所以就沒喝多少酒。

通過后來的聊天,周彥也知道了韓三坪這次過來具體是干什么了。

他這次來參加的會議,是廣電部組織的,各大電影廠都有參加,會議內容是討論市場經濟下影視行業的發展前景。

這樣的會議,原本應該是制片廠的廠長來參加的,不過開會前峨眉制片廠的廠長生病了,所以作為副廠長的韓三坪臨時頂了上來。

聽到韓三坪透露的一些會議內容,周彥知道,中國電影改革的腳步是越來越快了。

吃過飯,韓三坪就告辭了。

送走韓三坪之后,霍思齊又拉著周彥回了包廂,“老三,你怎么看?”

周彥不解,“看什么?”

“看這次韓三坪來參加的這個會。”

周彥想了想,說,“中國電視市場正在困境之中,上頭想要找出路吧。”

霍思齊給自己點上一根煙,“以你專業的角度來看,他們要找的出路是什么?”

周彥斟酌著語句說,“想要找到出路,肯定是要學習別人的經驗,國內現在拍電影的權利都在各大制片廠手里,民營企業想要參與,只能通過合拍的形式。”

“所以你也覺得,后面上頭會放權給民營企業?”

“這只是一種猜想,會不會走這條路,什么時候會走,這都是不知道的。”

霍思齊點點頭,“上頭現在有兩派觀點,一派認為不能太激進,想要改革,不宜刀子動太快,根本上的東西,要慢慢來,比如說為了保證制片廠的利益,先提高電影院的收入以及拷貝的價格,在管理上做到優化。另外一派認為,不破不立,原本的模式早就不適合當下的環境,隨著改開深入,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把更多的權利交到市場,交到民營企業手里,這樣才能刺激行業發展,有部分人主張學習國外的分賬模式,讓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到行業當中。”

雖然霍思齊對電影不了解,但是內部消息卻知道不少。

作為一個過來人,周彥知道,最終還是第二派獲得了勝利,后來中國的電影市場發展也是沿著這條路走的,先是分賬,然后逐步放權,最終民營資本大量涌進市場。

“思齊哥你有什么想法?”周彥問道。

他知道,霍思齊這么關心影視行業的事情,當然不是閑的無聊,霍思齊肯定是有所求。

上次他哥周宏就說過,霍思齊想要進場,但至于霍思齊具體有什么打算,周彥并不知道。

主要是周彥覺得,現在未必是進場的好時機,中國電影的改革還在醞釀,并沒有正式開始,想要拍電影,也就只能走湯臣跟年代的路子。

霍思齊攤攤手,“其實我也沒有太具體的目標,我只是覺得中國電影這一改革,肯定是有機會,有風口的。”

“我對電影行業了解不多,所以才要跟你們這些專業人士多溝通。”

霍思齊的意思很明顯,就是他對影視行業也不是很了解,但他有人脈、有內幕消息,這對接下來的中國電影市場來說,是得天獨厚的條件。

周彥思索了一會兒,說道,“我覺得你可以先弄個公司,做一做其他業務,比如、宣傳之類的,成本不高,還能時刻保持著跟電影行業的聯系,后面瞅準機會再強勢進場。而且你也不要光盯著電影,電視劇也可以考慮考慮。”

“怎么說?”

“現在國內經濟發展很快,越來越多人的家里都購入了電視機。電視機越來越多,電視劇的市場也會越來越大。”

“是這個道理,那你剛才說的、宣傳之類的業務,是什么情況?”

周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說道,“思齊哥,你有沒有發現,國內的好多企業,并沒有統一的標識?”

又怕霍思齊聽不明白,周彥又舉例道,“你看國外的品牌,肯德基,麥當勞,都有屬于自己的標識,離老遠看過去,就知道是他們。”

霍思齊想了想,“確實如此,一眼就能看出來他們跟普通商家的區別,而且都是統一的,我看過好幾個麥當勞的店,門頭的標識全部一樣。”

“沒錯,就是這個意思,你再看看中國那些企業。就說銀行吧,都只有一個名字,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很多離近了才知道是一家銀行,而且湊到跟前才知道是哪家銀行。”

霍思齊明白了,“所以說,我們可以開個公司,給這些企業提供標識設計的業務。不僅僅是銀行,還有很多其他大小企業,都有這樣的需求。”

“關鍵是國內現在沒人去做這些東西。”

不是沒人想到,只不過做這些業務需要條件,而且國內現在不時興這個,那些大企業未必愿意花錢做這些,需要去給那些企業創造需求。

霍思齊被周彥說的有些心動,不過他又皺起眉毛來,“我對這個也不太了解,你有什么路子么?還是說,我們可以去國外拉團隊來幫我們干活?”

“不需要,設計這玩意,說難也難,說易也易,咱們國內不缺這樣的人才。”

“你有認識的?”

周彥點點頭,說起設計,他想到了兩個人,一個是董文苗,作為視覺傳達方面的專家,董文苗不僅僅在服裝設計上有獨到之處,在其他方面,比如符號設計、色彩設計上水平都很高。

另外一個,其實他也不算認識。

之前他跟王曉帥他們出去吃飯的時候,正好碰到“周彥燕師大后援會”的幾個會員,當時這幾個會員佩戴的那個徽章讓周彥印象很深。

那個徽章的設計思路,很適合企業的logo。

如果霍思齊真想搞設計公司的話,他準備去找一找這個徽章的作者。

聽到周彥有路子,霍思齊高興道,“老三,這事就交給你了,如果你能把班子搭起來,到時候我來公司拉業務……這樣,到時候我、老二還有你,我們三個人一起開一家公司,老二出錢,你負責技術,我來拉業務。”

霍思齊的思路非常清晰,他就是想要把自己的人脈變現,周家兄弟是他最理想的搭檔,周宏有錢,周彥有能力、有名氣,能夠把他的人脈優勢最大化。

周彥其實對公司的興趣并沒有太大,主要還是因為霍思齊的這層關系。

另外,也是為了他們周家的生意。

他點點頭,“回頭你可以跟我哥聊聊。”

“我肯定是要跟他聊的。”

第二天,周彥找到姜霞,問她,“你跟燕師大后援會那邊平時有聯系么?”

姜霞點點頭,“有,他們有時候會找我問一些你的近況,比如音樂會、電影等消息,上個禮拜還給我打過一個電話,問你的新電影怎么樣了。”

“你去邀請一下他們會長,來跟我見面。”

“時間,地點?”

“這兩天,不管哪天的下午都行,去學校的音樂廳見面。”

“好的,一會兒我來聯系他。”

姜霞想要找到左立還挺麻煩的,因為左立沒有電話,所以姜霞可能要去學校找他。

中午,姜霞就回來跟周彥回信說左立今天下午就有時間,她跟左立約好了下午三點在音樂廳見面。

下午三點,周彥在音樂廳見到了左立。

之前他們已經見過,周彥對左立還有印象。

周彥跟左立握了握手,隨后指了指臺上,示意這會兒樂隊正在排練,先坐下聽一會兒。

等到臺上的一首曲子排練結束,周彥才對左立說道,“辛苦你了,還讓你特意跑一趟。”

“不辛苦,不辛苦,不知道周老師您找我來有什么事情?”

周彥也沒有跟左立繞彎子,直接說道,“我想跟你打聽一個人。”

左立愣了一下,“請問您想打聽誰?”

“我想打聽一下,給你們設計徽章的那位設計師。”

左立恍然道,“您說的是苗苗姐啊。”

周彥皺了皺眉毛,苗苗姐?

“這個苗苗姐叫什么名字?”

“苗苗姐叫……您這忽然問我,我倒是不太想起來了,一直叫苗苗姐叫習慣了,她叫什么來著,哦,對了,她姓董,好像叫董苗苗。”

“是董苗苗還是董文苗?”

“好像是叫董文苗……周老師,你怎么知道?”

周彥扯了扯嘴角,心說左立他們真是自己后援會的么?難道就沒關注《想飛的鋼琴少年》的服裝設計是董文苗?

當然了,服裝設計這種職位在一般的影迷眼中并不重要,他們可能確實沒有關注。

不過這董老師真有意思啊,竟然不聲不響參加了他的后援會,還給后援會設計了一個徽章。

周彥沒有回答左立的問題,轉而說道,“我聽說你們后援會最近發展不錯?”

“這不是因為您發展好,所以我們后援會也跟著發展好嘛。”左立笑著恭維了一句。

周彥點點頭,“不要影響學業,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聯系姜霞。”

“我們一直都有麻煩姜霞姐。”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左立從包里面取出兩張《神秘·國度》的專輯,“周老師,不知道能不能麻煩您……”

周彥看他手上的兩張專輯,笑道,“就兩張么?”

“啊?”

“你好不容易來一趟,就帶兩張專輯給我簽啊,這樣吧,一會兒讓姜霞給你再拿幾張簽名專輯帶回去。”

周彥把左立手上的專輯接過去,簽上名字,“一會兒我跟姜霞說一聲,以后每個月,都給你們安排十張簽名專輯,給后援會內部做活動用。”

左立驚喜道,“真的么?”

“也算是給你們一點和回饋。”

“太感謝了。”

董文苗正在辦公室準備課案,同辦公室的一個女老師走進來,笑盈盈地對她說,“董老師,外面有人找你。”

“誰找我?”董文苗抬頭問道。

“說是什么后援會的。”

董文苗有些意外,后援會的怎么會來學校找她,而且一般聯系她的都是李媛媛跟尚文雅,她也沒跟后援會的男生有什么交集。

帶著疑惑,董文苗朝著辦公室外面走,那個女生又一臉八卦地說道,“挺好看一男的,氣質很不一般。”

女老師這么一說,董文苗就更疑惑了,后援會里面有什么特別好看的男生么?她一點印象也沒有。

董文苗一臉疑惑地走出辦公室,隨后看到一個身材頎長的男人站在走廊,正側對著她的方向看樓下的風景。

雖然沒有看到正臉,但董文苗一眼就認出來,這人是周彥。

想到周彥自稱是后援會的,董文苗心里咯噔一下,她知道,周彥應該知道她在燕師大后援會的事情了。

深吸了一口氣,董文苗走到周彥旁邊,“你找我?”

周彥轉過身來,看了看董文苗,“董老師,今晚有時間么,一起吃個飯?”

雖然周彥沒有提后援會的事情,但董文苗卻先忍不住了,“你找我,是因為后援會的事情?我只是上次正好碰到后援會的李媛媛,好奇過去看看,沒別的意思。”

周彥聳聳肩,“我來是有其他事情要跟你說,和后援會無關。”

董文苗眨巴了幾下眼睛,“什么事情?”

周彥看著走廊來來回回的人,“要不,咱們吃飯的時候再說。”

董文苗沉吟片刻,點頭道,“那我先去收拾一下。”

“好,我在外面等你。”

董文苗轉身回了辦公室,過了沒一會兒,就出來了。

出學校的路上,周彥問董文苗,“你們學校附近有什么好吃的么?”

董文苗搖搖頭,“我也不知道,平時我很少在學校外面吃。”

“那要不,去你們食堂吃?”

董文苗瞥了周彥一眼,“你不是要請我吃飯么?你有我們學校食堂的飯票么?”

“那要不,你請我也行,我還沒吃過你們燕廣的食堂。”

董文苗沒理他,徑直朝著學校外面走。

他們在學校外面找了個普通的小飯館,點了幾個菜,隨后董文苗說道,“找我什么事情,現在可以說了吧?”

周彥一邊給她倒水一邊說道,“我有個朋友,想要開一家公司,但是缺設計師,我覺得你很適合。”

“我主要設計服裝,其他很少設計。”

周彥拿起杯子裝作喝水,同時嘀咕道,“后援會的徽章就不錯。”

董文苗翻了個白眼,她捧著水杯,卻沒有喝,“這家公司,跟你有什么關系?”

周彥如實說道,“我有可能會參股。”

“主要做什么業務?”

“可能會接一些企業的logo設計。”見董文苗不太有興趣,周彥試著說服她,“其實把這個活接下來,對你的教學也是有好處的,也是給學生們提供實際案例了。你之前不是也說,會把電影的服裝設計作為案例去跟學生們講課么?而且以后你的學生就業也更容易一點,現在搞雙向選擇,后面干脆就不會包分配,私企也是一條路。即便畢業后不去工作,讓他們參與到大一點的項目里面,有了項目經驗,以后去心儀的單位也更加容易。”

周彥知道董文苗不差錢,這姑娘家境不一般,別的不說,就她每天換的那些衣服,就不是一般人家可以負擔起的。

既然董文苗不缺錢,那想用薪資報酬去打動她,可不太容易,所以周彥就另辟蹊徑,從學生下手。

他當了那么多年老師,自然知道董文苗這類老師的弱點是什么。

就比如他自己,之所以在央音弄個樂團,雖然也是方便了自己,但更多還是為了學生能有更好的發展。

果然,聽到周彥這么說,董文苗有些意動。

周彥又趁熱打鐵,“公司可以在你們學校旁邊弄個工作室,你可以自己組建一個團隊,公司不僅會支付工作室成員的工資,也會為你們提供更加便利的工作、學習環境,其實學生學設計,消耗還挺多的吧,學校提供的也未必能滿足你們。”

董文苗抱著水杯,一直在盯著周彥,沒有說話,等到周彥說完,她忽然問道,“你真的特別想要我過去?”

“當然,不然我為什么要親自跑這一趟?你的設計水平,在我見過的設計師當中,是出類拔萃的。”

董文苗撲哧笑了一聲,“你見過幾個設計師?”

“很多,非常多。”

“吹牛。”董文苗終于喝了口水,隨后說道,“我答應你也可以,但是我們要說好,不能影響我其他工作。”

周彥立馬點頭,“當然沒問題。”

“還有個要求。”

“嗯,你說。”

董文苗盯著周彥的眼睛,“從現在起,把后援會的事情忘掉。”

周彥一臉茫然道,“什么后援會?董老師你在說什么?”

董文苗滿意地點點頭,“很好,繼續保持這種失憶的狀態。”

跟董文苗說好之后,周彥就給霍思齊回信了。

很快,他們商量好了,霍思齊、周彥以及周宏三人合資開一家公司。

霍思齊出資兩萬,占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周宏出資一百萬,占三十五的股份,而周彥出資十萬,占三十的股份。

同時,聘用董文苗為設計總監。

等到這事定下來之后,周彥就沒有過問,后面等到公司接到活,交給董文苗帶人去做就行了。

九月二十四日早上,七點鐘,周彥還在夢鄉中,家里的電話就響了起來。

他迷迷糊糊地爬起來去接,對面傳來孫秦沉重的聲音,“老周,我們失敗了。”

周彥的大腦還沒有完全蘇醒,微微愣了一下,隨即他忽然明白,孫秦說的應該是燕京申奧的事情。

今年的奧組委大會在蒙特卡洛舉行,那邊會議舉行的時候,燕京這邊是半夜,所以周彥也就沒有關注,等著第二天看向消息。

聽到這樣的結果,周彥情緒很復雜。

畢竟已經經歷過一次,知道大概率依舊會失敗,但是免不了感到失望。

另一方面,周彥覺得現在的燕京,其實并沒有做好準備迎接奧運會,反倒是08年再舉行對中國來說更有利。

不過孫秦畢竟沒有經歷過這些,他不知道08年的情況,所以聽到申奧失敗,他特別失望。

周彥只能安慰孫秦,“后面再戰吧,我們還有機會。”

此刻他口中的“我們”,既是指他跟孫秦,也是指他們中國。

“只有兩票之差啊。”孫秦長嘆道,語氣中充滿了遺憾。

如果說差了十幾票,那即便失敗可能也服氣,但是就差兩票,實在是太可惜了。

而且,聽說他們之前都是領先的,情況一片大好,最后卻出現了這種情況。

“我聽說,可能是臺島那邊跳票了。”孫秦說道。

“這種事情,不要瞎猜。”

聽到周彥這么說,孫秦也沒再聊這個話題,簡單說了幾句后,接掛了電話。(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1990:從鮑家街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