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從鮑家街開始第154章 遙遠的旅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90:從鮑家街開始 >>1990:從鮑家街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4章 遙遠的旅途

第154章 遙遠的旅途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肉都督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肉都督 | 1990:從鮑家街開始 

(讀小說吧)周彥取過笛子回來的時候,余樺跟史鐵笙一人拿著一根黃瓜在啃。

“你又去……借黃瓜了?”

“光天化日的,我能干那事?”余樺指了指旁邊石磨上面的竹籃子,“后廚的師傅送來的。”

周彥走過去伸頭看了看,還真是,竹籃里面放了大概有七八根黃瓜,看起來還是洗過的。

“后廚的人怎么送黃瓜來?”周彥疑惑道。

不過他手倒是不自覺地摸到了籃子里面,選了根最長最綠的出來。

“應該是吳導跟人說了,余樺對黃瓜感興趣吧。”史鐵笙說道。

昨天吃午飯和吃晚飯的時候,余樺都問了黃瓜,吳子牛見他對黃瓜感興趣,就讓后廚多采購了一點,給余樺他們送來了。

余樺把手里的黃瓜啃了一半,又說道,“不過有一說一啊,雖然這里的黃瓜比較原生態,但是要說好吃,還是北三環邊上的黃瓜好吃。”

“北三環邊上?”

余樺點點頭,“嗯,就在燕京制片廠旁邊,有一大塊農田,他們那里的黃瓜是真好吃。”

燕京制片廠旁邊……周彥扯了扯嘴角,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那里的田應該是農科院的,好家伙,余樺連農科院種的黃瓜都偷過?

真是歹毒啊。

余樺將一根黃瓜啃完,拍了拍手,問周彥,“今天吹什么曲子給我們聽啊?你的獨奏我們還是第一次聽。”

周彥跳到旁邊石磨上坐好,“等我吃完再說。”

余樺點點頭,從旁邊拖來一根木樁充當板凳坐下,然后盯著遠處的將軍坨看。

將軍坨不是什么高山,但是嵴很多,再配上藍天白云和早晨的陽光,令人心曠神怡,偶有幾只飛鳥從山林中飛出來,鳴叫幾聲又盤桓著幾圈,然后飛走了。

周彥他們所在的位置,跟將軍坨的中間,有一大片田地,這會兒已經有村民在田地里面勞作,吳子牛他們在西頭,離這里大概有四五十米遠,正在商量著下一場戲該怎么拍。

把手里的黃瓜啃完之后,周彥先試了試手里的笛子。

這笛子品質真的一般,但品質差也有個優點,就是不心疼,四合院那邊倒是有幾根好笛子,但都是放在盒子里面裝著,平時不怎么拿出來用。

倒是這些質量不好的笛子,隨手就能往后備箱一扔,裂了也無所謂。

其實按照周彥現在的身家,幾百塊錢的笛子也不用太珍惜,就算每天換一個也要不了多少錢,但是這個玩意不僅僅是錢的事,看到好笛子壞了,不管怎么樣周彥都是要心疼的。

簡單試了一下,周彥就開始正式吹了。

他吹的第一首是《永遠同在》,這兩天他正在改這首曲子的譜,也比較熟悉,就隨手吹出來了。

《永遠同在》這首曲子,用笛子獨奏挺合適的,而且曲調悠揚、輕松,很契合眼前這愜意的景色。

余樺他們都聽過《永遠同在》,但竹笛獨奏還是第一次聽到,都覺得別有一番滋味。

聽著曲子,看著眼前的將軍坨,史鐵笙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一句“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日出霧散,云氣空濛,竹笛中飄出去的音符,隨著將軍坨的山脊悠然浮動,讓原本就很美的景色又增趣不少。

剛才余樺說眼前的景色缺了音樂,史鐵笙還沒有多大感覺,此刻竹笛聲真正響起的時候,這種感覺忽然就生出來了。

音樂真是一樣神奇的東西,它單獨出現就足以表達情感,引起內心的共振,而它跟其他東西放在一起的時候,又總是能夠產生美妙的反應。

田間勞作的村民們,平時很少能夠聽到絲竹之聲,這會兒忽然聽到悠揚的竹笛聲,紛紛停下勞作,杵著鋤頭或者鐵鍬,看向周彥他們的方向。

他們村里其實也有音樂家,村西頭有個老秀才,平時就愛拉個二胡。

老秀才不是真的秀才,只不過讀了兩年高中,在村里屬于文化人,就得了個外號“老秀才”。

這老秀才的二胡也不是從小就會,只學了幾年,通常也只會拉那么幾首曲子,但在村民眼中,已經屬于音樂家了。

至于竹笛,大多數村民只在電視上看過。

這里距離天安門直線距離也就三十多公里,但跟城里面完全是兩個世界。

音樂還有一個神奇的點,就是包容性強,即便是尋常不怎么接觸音樂的老百姓,聽到周彥吹的曲子,同樣能引起共鳴。

正在帶人布置現場的吳子牛他們聽到音樂聲,也朝村東頭看去,劇組不少人知道周彥是個音樂家,但沒有多少人看過周彥的演奏,就連吳子牛也只在收錄機里面聽過磁帶而已。

副導演徐志巖笑瞇瞇地說道,“你們有耳福了,能聽到周指導的現場演奏,聽說他的音樂會,一張票賣大幾百塊錢呢。”

葛悠說道,“可不是嘛,大清早,咱們就賺了幾百大洋,聽到這笛聲,感覺整個人都舒坦起來。”

“去聽音樂會還不算難得,因為有錢還是可以聽的,但在山野之間聽到周指導演出,可是很難得的,有錢也聽不到。”

“確實如此。”

場務小劉說道,“這首曲子跟梅艷芳的《伴我同行》好像啊。”

“這首曲子是《永遠同在》,梅艷芳的那首《伴我同行》就是改編這首曲子的。”陳紅說道。

吳子牛看了眼陳紅,“小陳你還挺了解的。”

“周指導的曲子,我都聽過呢。”言語間,陳紅還有點小小的得意。

吳子牛拍拍手,說道,“大家聽周指導演奏,也不要耽誤手里的活啊,來,動起來。”

也不用他囑咐,劇組眾人也都沒有耽誤手里的活,反而因為聽到音樂,做起活來輕快了許多。

其他人在干活的時候,吳子牛拉著副導演徐志巖說道,“你去讓楊尉把機器開了。”

徐志巖愣了一下,疑惑道,“現場這準備還要一段時間呢,這么早就開機么?”

吳子牛指了指周彥的方向,“讓楊尉去拍周導吹笛子。”

徐志巖立馬明白了,“好,我這就去跟楊尉說。”

隨后徐志巖就跑去找了攝影師楊尉。

等到第二首曲子響起的時候,葛悠問陳紅,“這首曲子叫什么?”

陳紅并沒有被難住,“這首曲子是《夜鶯》。”

“利害。”葛悠豎起了大拇指。

隨后每次出現新的曲子,葛悠都會問一下陳紅,而陳紅總能回答正確。

周彥連吹了四首曲子之后,放下笛子問余樺,“想不想聽新曲子?”

余樺正沉浸在眼前的景色和悠揚的笛聲之中,聽到周彥這么說,他目光炯炯地說道,“你還有新曲子?”

“嗯,這兩天剛剛出來的,還沒有公開吹過。”周彥說道。

“那敢情好啊,我們是先聽為快了。”

隨后周彥也沒有多說什么,深深吸一口氣,然后舉起竹笛吹起了新曲子。

這首曲子剛開一個頭,余樺就被震住了,新曲子跟剛才周彥吹的那幾首曲子有些不同,一開始就充滿了歷史感,仿佛是漢唐余韻穿越歲月,來到這山野林間。

悠悠的一道嘆息,隨著笛聲一起盤旋在云朵之間。

余樺看著周彥,明明他就在眼前,卻因為這笛聲,讓人感覺他遠在云煙當中。

另一邊,葛悠再次問陳紅,“這首曲子叫什么?”

陳紅卻愣愣地搖頭,“不知道。”

“不知道?”葛悠笑了笑,“看來周導的曲子,你也不是每首都知道哈,這首曲子讓人聽出了一種歷史的滄桑感,有恢弘大氣,又有一種悲愴的感覺。”

“我也有這種感覺。”陳紅點頭。

吳子牛一邊看著手里的故事板,也分了一半的注意力在周彥的曲子上面。

之前他只是聽說周彥在音樂方面很厲害,但是現在親眼見到,那感覺是完全不同的,電影里面的配樂再厲害,腦海中首先浮現的還是電影的畫面,不像現在,周彥就在他們不遠處,畫面的沖擊感,遠超電影。

等到周彥把曲子吹奏完了之后,余樺一邊鼓掌一邊問道,“這首曲子叫什么?”

“遙遠的旅途。”

余樺有些遺憾道,“好名字,曲子也是真好聽,可惜隨身聽沒帶,不然的話,我錄一版,回頭可以聽一聽。”

“沒事,過段時間我會帶樂團排練這首曲子,到時候你來聽,要想帶回去聽也可以,我錄一版給你就行了,肯定比你的隨身聽錄的要好。”

余樺擺擺手說道,“那不一樣,雖然音樂廳里面的效果好,但是意境跟眼前比不了,而且這還是你的獨奏。”

“嗐,沒錄下來,不是更顯得回憶珍貴么?”史鐵笙說道。

“我認為,這是歪理。”余樺撇撇嘴,隨后看到周彥在收笛子,就問道,“結束了?”

“嗯,結束了。”周彥點頭。

余樺仰頭嘆道,“沒聽夠啊。”

周彥想了想,又把笛子舉起來,“我倒還可以送你一曲。”

“送我一曲?”

“嗯,最后一首曲子,專門送給你的。”

“還有這樣的好事情?”

周彥笑了笑,沒說話,開始吹了起來。

這首曲子,一開始挺愜意的,聽著像是小橋流水,又像是村頭閑談。

第一段結束,到了第二段,曲調變得輕快,愉悅,還帶著一點點期盼與激動,有種少年要去見心愛之人的感覺。

第三段情緒又產生了變化,期盼跟愉悅全無,但激動卻上了一個層級,就像是小情侶幽會被父母撞見,男孩慌不擇路的跑了,聽的人也感覺心跳加速。

最后終于是跑了,第四段有種劫后重生的感覺,曲調又變得輕松起來。

這首曲子很短,也就兩三分鐘,情緒卻很豐富,也很完整。

如果比作是的話,第一段開端、第二段發展、第三段高潮、第四段結尾,故事完完整整。

曲子結束之后,余樺鼓起掌來,“不錯,不錯,在這首曲子里面,我聽到了小情侶處對象的那種懵懂、激動以及患得患失,美好,是真的美好。我呀,忽然想起來上中學的時候,班里面有個女孩,給我送過一個紙條,那個紙條疊了非常多層,我花了二十多分鐘才拆開,就怕把紙條撕碎了,錯過一些美妙的話……”

余樺繪聲繪色地說了自己中學時的懵懂感情,因為他覺得剛才這首曲子就是關于愛情的。

其實余樺分享的也不能算是愛情故事,他們班有個女孩子給他遞過一個紙條,內容不過是指責余樺借了她的書沒有保存好,這次原諒余樺之類的話。

分享完故事之后,余樺又興致勃勃地問周彥,“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周彥語氣淡然地說道,“偷黃瓜。”

不僅余樺愣住了,史鐵笙也是措手不及,他們完全沒想到周彥為昨晚偷黃瓜作了一首曲子。

這有點太離譜了。

特別是余樺,整個人給尬住了,虧他剛才還把中學時候的懵懂描述得繪聲繪色,滿以為這首曲子是跟愛情有關,卻沒想到竟是這個。

但是細想想,這首曲子確實完美描繪了他們昨晚偷黃瓜的全過程,而且是站在余樺的視角下。

一開始他們在打牌,非常悠閑愜意,后來余樺要去偷黃,心里肯定是期盼跟愉悅的。

等他偷到黃瓜,聽到狗叫聲,被嚇得撒腿就跑,再之后是劫后余生,享受勝利的果實。

史鐵笙搖頭嘆道,“拿筆寫文章罵人不算什么,這用音樂罵人,那才是真的厲害。關鍵是,有些人被罵了,還不自知。”

余樺攤了攤手,“我就去借了個黃瓜,罪不至此吧。”

周彥從諫如流,“那就把名字改成《借黃瓜》。”

史鐵笙煞有介事地點頭,“嗯,這么一改,忽然有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了。”

三人正瞎聊著,徐志巖跟楊尉走了過來。

“周導,剛才你的演奏,我們已經都錄下來了。”

周彥詫異道,“你們剛才還錄我們了?”

“嗯,吳導覺得畫面難得,就讓我們錄了下來。”

周彥感慨,果然是由儉入奢易啊,吳子牛那么省膠片的人,打了一段時間的富裕賬,竟然舍得浪費膠片拍現場花絮了。

余樺看了眼攝影機,“是不是剛才周彥吹的那些曲子也錄了進去?”

徐志巖點頭道,“嗯,我們有拾音,現場的音樂都同步錄進去了。”

“那好啊,把這個錄像帶給我一份,我回去……”余樺忽然想起來自己家沒有錄像機,就算有錄像帶也不能放。

徐志巖笑道:“這個現在還不能給,回去還要洗跟剪,做完之后,我們會拷幾份出來的。”

“嗯,你們回去弄完,給我就行了。”周彥說道。

“好的。”

“哦,我吹的最后一首曲子錄上了吧?”周彥又問道。

“嗯,都錄上了。”

“那就好。”

等到徐志巖他們走后沒多久,陳紅又走了過來,“周指導,最后那兩首是新曲子么?”

周彥點點頭,“嗯,怎么了?”

聽到確實是新曲子,陳紅笑起來,她搖搖頭,“沒什么,就是之前沒聽過,你的兩張專輯我都聽過很多遍。我就想,肯定是新曲子。”

其實周彥有很多曲子,都沒有放進那兩張專輯里面,比如給《三國》、《霸王別姬》這些電影里面寫的曲子,還有像《清晨·初雪·紅太陽》、《永夜》、《流·風》這些曲子。

要是把他的所有曲子都做成專輯,十張都放不下。

隨后陳紅又表達了自己對這兩首曲子的感覺,說《遙遠的旅途》時,她說聽到一種歷史滄桑感,其實還是挺切題的。

到了第二首,她說,“最后一首讓我感受到一種純粹的愛情,熱烈、彷徨……”

她說的非常認真,周彥跟史鐵笙忍不住露出笑容,余樺的臉色卻非常奇怪。

看到周彥他們的表情,陳紅疑惑道,“周指導,我說得不對么?”

周彥擺擺手,“沒有什么不對的,一首曲子,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感受,你聽到了什么就是什么,而且你跟余樺的感覺也是一樣的。”

“是么?”陳紅看向余樺,“我跟余樺大哥的看法是一樣的?”

余樺扯著嘴角說道,“嗯,差不多吧。”

陳紅露出笑容,“我也不是很懂音樂,就是憑第一感覺隨便說說。”

“嗯,你的感覺很好。”周彥點點頭,隨后又說道,“這是我即興作的一首曲子,以后準備放進音樂會節目單的。”

聽說周彥要把《借黃瓜》放進音樂會節目單,余樺的表情更奇怪了,史鐵笙臉上的笑容也更加燦爛。

陳紅則對音樂會很感興趣,“周指導你又要開音樂會了么?”

“嗯,是準備去霓虹開幾場,現在正在準備。”

“哇,出國啊,真厲害。”

陳紅捧人的水平很一般,給周彥提鞋都不配,但她是個美女,這是她的天然優勢,也不需要什么討巧的話,只要用一種清純的表情說一句“你好厲害”,就能讓大部分男人心花怒放。

怪不得陳愷歌會喜歡陳紅,就陳紅這樣的,對陳愷歌來說就是個大殺器啊。

跟余樺他們又看了一會兒風景,周彥就去看吳子牛他們的現場拍攝了,今天上午的劇情是接著昨天上午拍的,姚想扔完了石子被同村其他人摁住,然后村民把他押到了村長家里,說他瘋了。

等到上午的戲拍完之后,中午簡單吃了個飯,下午的拍攝也開始了。

一直到傍晚,整場戲結束,吳子牛還給周彥他們三個安排了一個殺青儀式。

殺青宴就免了,因為時間不早了,周彥他們趕著回城里。

雖然直線距離不遠,但是要把余樺跟史鐵笙送回家,路上估計要兩個小時。

回去的路上,余樺一直在為《借黃瓜》這首曲子嘀咕,對于周彥要將這首曲子加入霓虹音樂會的節目單,他怨念很深。

史鐵笙卻覺得非常有意思,還說除了《活著》電影,這是余樺最有希望走出國門的一次。

余樺卻說,自己可不希望以這種方式走出國門。

禮拜一早上,周彥去了甘家口,劇組在旁邊的社區租了很多套房子,有的是提供給劇組人員住的,還有幾套是用來拍攝,男主跟小男主的家都安排在這邊。

周彥今天過來,主要是看看布景。

男主跟小男主的家,大部分布景周彥已經給出了設計,他在畫故事板的時候,就將布景給畫了大概,現在劉清他們來了,就在周彥畫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就行。

周彥到現場的時候,劉清正帶人在清理房間。

見到周彥,劉清非常高興,“他們都在念叨,什么時候能見到導演呢。”

這次跟劉清一起從長安廠過來的,全部都是周彥的熟人,之前拍攝《蟻蛉》時的班底,除了趙飛跟燈光師還沒來,其他人都已經到了。

其實劉清他們也可以遲點過來,六月下旬拍攝開始,五月底舉行圍讀會,他們可以等到五月下旬再過來,《第六感》的前期工作并不復雜,提前一個月來足夠了。

不過劉清他們在長安廠最近也沒有其他項目要忙,這點時間,也不可能進其他新項目,索性就過來了。

主要是劉清跟蔣夢飛比較急,之前周彥拍攝《想飛的鋼琴少年》時,他們倆因為在其他劇組,所以沒有來成,一直都在念叨這事,所以這次來《第六感》劇組都是急吼吼的。

周彥給劉清讓了支煙,說道,“你們剛過來,其實也不用這么著急,休息兩天也行。”

“那不行,還是要先把事情干好,反正我們也不累。布景的工作,前期的設計是一回事情,后期做完的效果又是一回事情,提前弄好,也能留出更多時間來修改。”

周彥點點頭,早做準備肯定是好事情,他又問道,“夢飛呢?”

“這小子在劇組辦公室那邊,跟王導他們在討論道具的事情,今天應該不會過來了。”

“今天把時間空出來,你們過來,我也沒去接你們,今晚我請大家吃個飯,就當我為你們接風洗塵了。”

“嗐,咱們之前哪要這么客氣。”

周彥笑瞇瞇地說道,“好久不見了,你也不想跟我一起吃個飯啊。”

劉清也笑了起來,“你要這么說的話,那晚上這頓飯是一定要吃了,你現在也是大戶了,吃大戶我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不需要有心理負擔,晚上只管吃。下午你們這邊早點結束吧,把吃飯的事情跟夢飛還有小娟他們說一聲。晚上你們在劇組辦公室集合,晚些時候我通知你們吃飯的地點。”

“沒問題,那我先干活了。”

“你們先忙,我再到附近轉轉。”周彥點點頭,又跟其他幾人打了招呼,就走了。

等到周彥出了房間,場務洪奔湊到劉清跟前,感嘆道,“周彥還是跟從前一樣,沒有架子啊。”

“要叫周導。”劉清提醒道。

“對對對,我口誤。”

劉清這時才把剛才周彥給他的煙點著,隨后笑瞇瞇地說道,“周導跟我們沒有架子,但是我們自己不能拎不清,他尊重我們,是他有修養,我們也要尊重他。”

他不僅僅是嘴上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因為他知道周彥不抽煙,所以當著周彥的面沒有把煙點著。

雖然劉清看著挺粗,但心思挺細的,他這個人跟人相處,關鍵是要對胃口,不對胃口的話,他也沒什么好臉色,但如果對胃口,他就能掏心掏肺。

洪奔點頭道,“劉哥說得對,周導尊重我們,我們也要尊重他。”

劉清吐了口煙,說道,“最好的尊重,還是要把事情干好,這次周導特意把我們從長安廠調過來,也是我們的機會,我們要盡量幫他把事情做好,至少也不能拖后腿。”

“這個我明白的。”

雖然跟著周彥后面拍戲,對他們在廠里面的晉升未必有多大的幫助,但是待遇會比在其他劇組好很多,之前拍《想飛的鋼琴少年》時,除了工資之外,每個人都拿到了額外的補貼。

這些補貼因為不算進工資,是私下給的,所以也不用上交給廠里。

他們這些幕后人員,大部分也不可能有多大的上升空間了,很多人可能在一個打雜的位置干到退休,就像劉清,來廠里面這么多年了,位置基本上沒有動過。

所以能拿到經濟上的補貼,對他們來說是最有吸引力的。

關鍵這種“外快”是名正言順的,也不用提心吊膽。

在社區轉了一會兒,周彥去跟姜霞說讓她在附近找個飯店定桌子。

“有多少人?”姜霞問。

周彥也不確定有多少人,主要是燕京廠那邊這幾天有沒有人過來,他也不清楚。

“你去問問李宏吧。”

“好的。”

把事情交給姜霞之后,周彥去了趟燕京制片廠,又見了路學長一面。

《長大成人》的劇本徐風已經看過了,她挺感興趣的,愿意出資跟燕京制片廠一起拍攝。

徐風知道《長大成人》很難賺到錢,雖然她拍電影也不是為了賺錢,但也不會隨便浪費錢,之所以這么爽快,還是因為周彥。

《想飛的鋼琴少年》為湯臣帶來的收入,已經遠遠超過了徐風一開始的預想。

這部成本只有幾百萬的電影,到目前為止,已經為湯臣純賺到了兩千多萬,這還不包括后續錄像帶以及電視放映權的收入。

所以對徐風來說,出資一兩百萬去幫路學長拍電影,并不算什么。

其實就算《想飛的鋼琴少年》沒有為湯臣賺到這么多錢,只要周彥真的看好《長大成人》,徐風也是愿意投的,她相信周彥的眼光。

就像她相信陳愷歌一樣,即便《霸王別姬》最終票房不好,她也會繼續相信陳愷歌,因為她要的也不是票房,而是真的制作出好的電影。

路學長也知道,湯臣能投資他的劇本,完全是因為周彥的幫忙。

所以他對周彥很感激,“周彥,真是謝謝你,幫我做這么多。”

路學長身體不好,做過大手術之后,身體雖然恢復了,但是整個人還是沒什么活力。雖然說著感激的話,整個人也是非常平靜的,就像是開啟了待機模式。

周彥也比較關注他的身體,“你現在感覺怎么樣,如果身體扛不住的話,拍電影的事情也可以往后拖一拖。”

“沒事的,我現在就是這樣,拖多久都是這樣。我跟你們不一樣,拼不了,所以只能慢慢來,《長大成人》的劇本我寫了很久了,后續的拍攝恐怕也要挺長時間。”

“沒關系,你慢慢拍,不過這次的合拍,湯臣除了給錢之外,不會給任何的技術支持,人員、器材,全都都是你們廠自己出。”周彥說道。

“這個我知道,后面還要看陳廠長能不能批立項。”

周彥笑了,“你這還有什么好擔心的,難道陳廠長能因為要出人出器材,所以把錢往外推么?”

合拍片不占用廠里面的拍攝指標,所以對制片廠來說幾乎沒什么壓力,只要考慮廠里面的人員和器材安排就行了。

“你這次多問廠里面要點人,機器也是,拍時間長一點也沒事。”

“這不是會耽誤廠里面的計劃么?”

“你就會操心別人,先把自己的事情操心好吧,你也知道自己身體不好,要是不多弄點人,你干靠自己身體熬么?”

路學長也被周彥說服了,“你說的也有道理,我這身體是沒辦法干熬。”

“哎,這就對了,拍電影如同打仗,要懂得跟領導要人要槍,你現在等于是給廠里面拉到了兩百萬的拍攝資金,跟廠里面要點人要點槍,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要想想,湯臣這么信任你,你也不能辜負徐總是吧?”

“我知道了。”

看路學長開竅了,周彥笑道,“今天晚上我們劇組聚餐,有很多你們廠的人,你也過去,大家熟悉熟悉,后面你拍電影的時候,也簡單點。”

“行,我晚上過去。”(本章完)


上一章  |  1990:從鮑家街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