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從鮑家街開始第61章 必須改成雨天(第二更3.7k,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90:從鮑家街開始 >>1990:從鮑家街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1章 必須改成雨天(第二更3.7k,求月票)

第61章 必須改成雨天(第二更3.7k,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肉都督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肉都督 | 1990:從鮑家街開始 


被攔住之后,周彥詫異地看著攔他的人。

這個男人三十來歲,個子不高,有點瘦,也有點黑,穿著一身灰色的中山裝,人看起來挺精神的。

男人身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右胸口袋別著的三支鋼筆。

經常有人會把鋼筆別在衣服口袋上,但一次別三根的周彥還是第一次見到。

周彥并沒有糾結“老師”這個稱呼,只是點頭,“嗯,我是周彥,請問你是?”

華揚露出笑容,將手伸到了周彥面前,“你好,我是華揚。”

周彥沒想到是《燕京文學》的編輯找來了,他跟華揚握了握手,“您好,華編輯。”

這會兒學生剛散,都在從門口出來,周彥就引著華揚往外走。

到了人少的地方,周彥問道,“華編輯您怎么找到這兒來?”

“我先找到你宿舍,然后你室友帶我來的,之后他就走了。”

周彥點點頭,隨即笑道,“今天怎么有空過來?”

“今天社里面不是很忙,我又想著你這邊不遠,就過來看看。”

其實華揚一直在等周彥去社里面找他,因為之前他在信里面跟周彥提出過邀請。

只不過周彥見不用改稿子了,覺得沒有去的必要,加上最近他自己事情也比較多,就沒過去。

周彥說起了場面話,“應該是我去貴社拜訪您的,只不過最近學校事情比較多,一直抽不出空來。”

“能理解,剛開學這一兩個月,老師是最忙的,不過我沒想到,你這么年輕就當老師了。”

周彥笑道,“華編輯您誤會了,我還是學生,只不過我們老師臨時有點事情,我幫他講了一會兒。”

這不解釋還好,一解釋華揚更加驚訝了。

什么學生,沒事跑到講臺上幫老師代課?

而且華揚剛才在外面也聽了一會兒,周彥的“臺風”很正,像是個挺有經驗的教師,所以他剛才也沒多想,直接判定周彥是老師。

就這么一會兒,周彥在華揚心中的印象來來回回不斷發生變化,讓華揚感覺,即便周彥這個人站在面前,都有點不太立體。

兩人一邊走,一邊聊,后來華揚才跟周彥聊到正事。

“最近有新作么?”

周彥笑了笑,原來華揚過來是要約稿了。

不過最近他都沒有寫小說。

去年夏天他之所以會投那么多稿子,是因為當時他在劇組也沒什么事情,就想著寫點東西賺賺稿費。

但是后來發現,過稿沒有他想象的那么容易,而且稿費少,發的又慢,很難滿足他賺錢的需求。

倒是配樂這邊讓他掙了點錢,且他又對電影產生了興趣,所以重心就轉移到電影及配樂這邊,寫小說的事情被他放了下來。

之前投出的小說,有的退回來還放在他抽屜里面,還有些遲遲沒有見到退稿。

華揚既然來了,周彥也不好讓他空手而虧,便點頭道,“倒是有一篇。”

“是么?稿子已經出來了么?考慮過投給我們《燕京文學》么?”華揚迫不及待地問道。

“稿子在我宿舍,要不您拿去看看,如果可以的話,就給你們。”

聽到稿子就在宿舍,華揚急得差點去抓周彥的胳膊,“那我們現在就去拿稿子。”

周彥見他這么急,便笑著說,“我現在帶你去。”

到了宿舍,周彥在抽屜里面翻了起來。

華揚看到抽屜里面的一堆稿紙,忍不住問道,“這些都是你的作品么?”

“好多都是廢稿。”

周彥隨口說了一句,隨后終于從里面找了一疊稿子出來。

華揚又看了眼抽屜里面,他不太相信這里面裝的是廢稿,那些稿子都碼的整整齊齊,而且上面的字也很工整,甚至有些稿子就裝在信封里面。

再說了,誰會把好稿子摻到廢稿里面?

周彥把抽出來的那疊稿子遞到華揚手里,“前段時間寫的一部短篇。”

拿到稿子之后,華揚從口袋里面掏出一個眼鏡盒,又從里面將眼鏡取出來戴上。

周彥看他一副要當場看稿的架勢,便從旁邊拖了張椅子給他。

華揚沒有客氣,直接坐下去,然后拿著稿子看了起來。

這篇小說不長,總共就十八頁稿紙,按每頁三百來字算,也就六千字左右。

編輯看手稿的速度,取決于作者字跡工整與否。

周彥的字跟書法沾不上邊,但非常工整,一目了然。

對華揚這樣每天都在審稿的編輯來說,看完這樣字跡工整的六千字稿子,用不了幾分鐘。

這部小說叫《清水里的刀子》,主要圍繞當地民眾信仰展開的。

一戶人家,老頭死了妻子。

在當地民眾的信仰里面,人一死,就有一個罪人的身份,所以活人要舉行一些搭救亡人的儀式。

搭救儀式中,獻一顆紅棗跟宰一頭駱駝原本是一樣的,但是世俗中的人們認為,獻出的東西越貴重,搭救的效用就越好。

老人的主張是點一根香,烙兩張餅就行,兒子卻堅持要將家里面的牛給殺了,因為兒子認為,母親活著的時候沒有活好,死了,不能讓人看不起。

這篇小說有意淡化了情節,刻意強化了細節描寫,故事的走向,更多地被人物內心的矛盾沖突拉扯。

小說里面一直在說要殺牛,但是最終并沒有重點描寫殺牛這件事,到了殺牛那天,老人離開家,到了日落再回來,那時候老人只看到一個碩大的牛頭在院子里面放著。

華揚將仔細地將稿子疊好、撫平,盡量讓自己的動作小一點。

周彥看到華揚的動作,知道華揚已經被這篇小說征服了。

其實拿出這篇小說時,周彥就很有信心,同樣是魯迅文學獎的獲獎作品,《清水里的刀子》相較于其他小說,還有著特別的味道。

等到把稿子疊平了之后,華揚才長長地出了口氣,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小說,里面還有很多細節,短短幾分鐘之內還有很多遺漏,需要他慢慢研究。看這篇小說的時候,比他當時第一次看到《鎮長之死》還要驚喜。

不過現在沒有仔細研究的時間,他直接站了起來,笑著對周彥說,“那我就把稿子帶回去了。”

“可以啊,不過你現在就走么?”周彥站了起來。

“嗯,我現在就回去。”華揚迫切地想把稿子給他們小說組的組長看看。

周彥客氣地挽留道,“也快到飯點了,要不留下來吃個飯再走。”

“不了。”華揚笑著擺手,“下次等你去我們社,我請你吃飯。”

“那我送送你。”

華揚一出周彥他們宿舍,就騎著車向他們單位狂飆。

到了社里面,他一口氣沖到樓上,將稿子拍在小說組組長鐘興華桌子上,“老鐘,你,你看看這個。”

鐘興華抬頭看了眼氣喘吁吁的華揚,“什么東西?這么著急忙慌的。”

華揚又緩了口氣,說道,“剛收上來的稿子。”

“誰的?”鐘興華將稿子拿起來,揚了揚眉毛,“這字好像跟《鎮長之死》是一個人的?”

“對嘍,就是一個人的。他就在中央音樂學院,我剛才去找他了。”華揚笑了笑,鐘組長這認筆跡的能力和記性真讓他佩服。

知道是《鎮長之死》的作者新作,鐘興華來了點興趣,他將稿子展開,然后認真讀了起來,華揚就站在旁邊等他。

幾分鐘之后,鐘興華撫掌笑道,“華揚,你這是撿到寶了啊。”

周彥送走華揚之后,又回到宿舍,這段時間《天堂回信》的拍攝進入了后半段,他也在修改之前寫的那些配樂段落。

前面寫的那些小段,都是鋼琴獨奏,最近他把這些曲子加了點其他樂器,現在已經整理出來三段。

下午他拿著磁帶去找燕京制片廠找王軍正。

周彥見到王軍正的時候,王軍正正對著一張紙抓耳撓腮。

他走近看了看紙上面的內容,是畫了一半的分鏡稿,一個小孩在放風箏,上面還畫了一些線,應該是表示在下雨。

“王姐,這是遇到什么麻煩了?”

聽到周彥的聲音,王軍正抬起頭來,“周彥,你來啦。”

“嗯,你太專心了,都沒發現我來,這畫的是最后晨晨放風箏的那段?”

王軍正點點頭,“是啊。”

“這是雨線?”

“是的,唉,還不是因為你嘛。”

“我怎么了?”周彥疑惑道。

“嗐,因為聽了《風箏》,我腦海里面總是浮現出下雨放風箏的畫面。現在我就考慮,要不要改一下,把這個鏡頭放在雨天拍。”

說到這里,王軍正嘆了口氣,“但是雨天拍的話,如果打雷了很危險。”

“是挺危險的。”

雖然只要不打雷就沒問題,但是安全問題無小事,誰也不愿意冒險。

“其實利用剪輯手法來實現也可以,先在故宮拍晨晨放線的畫面,然后再在其他地方用噴水車拍風箏在天上的畫面,不過這樣就要舍棄遠景,我在考慮怎么安排鏡頭。”

如果經費足的話,周彥會建議王軍正把兩組鏡頭都拍下來,但顯然這個提議不切實際,平時拍攝的時候,王軍正都是一遍一遍不停地讓演員排練走位,直到排練效果一點問題都沒有才開機,一秒鐘的膠片都舍不得浪費。

再說,如果換成雨天的戲,成本就不僅僅是膠片了,一場戲變成了兩場戲,安排噴水車也是需要錢的。

這個時候,只能王軍正自己做決定,周彥不好給意見。

“對了,你來干什么?”王軍正問道。

周彥將磁帶遞給她,“之前寫的一些段落,根據現場改了改,而且還加其他樂器豐富了一下,拿來給你聽聽。”

“好,我來聽聽,在哪面?”

“b面。”

王軍正拿著磁帶走到收錄機旁邊,將磁帶放進去。

b面總共錄了三段曲子,整體旋律跟之前其實沒有太大區別,都只是做了一些細節上的調整,不過加了樂器之后,就變得豐富很多。

每段二三十秒,不到兩分鐘就聽完了。

王軍正笑著點頭,“確實比之前要好很多,好像第二段里面還加了鼓。”

周彥哈哈一笑,“那可不是鼓。”

“不是鼓么?我聽起來像是鼓聲。”

“那是我踢水桶的聲音。”

這一段總共用到三個樂器,鋼琴、大提琴以及腰鼓,大提琴為主,鋼琴為輔,腰鼓只做點綴。

大提琴找的還是于然,腰鼓不好找,周彥就想了個辦法,在宿舍里面找了個桶過去,自己一邊彈鋼琴,一邊踢桶。

周彥想的是,先用桶湊合一下,后面電影正式配的時候,再用真鼓錄。

聽周彥說里面的鼓聲竟然是用水桶踢出來的,王軍正也覺得有趣,“你真是不走尋常路啊,這a面還有么?”

周彥搖搖頭,“磁帶是之前的,a面沒有動,還是《風箏》和其他幾小段。”

聽說a面有《風箏》,王軍正將磁帶翻過來,又把《風箏》給聽了一遍。

一遍之后,她似乎還不過癮,再次放了一遍。

第二遍過后,王軍正沉默了一會兒,忽然說道,“我決定了,必須要改成雨天。”

相關


上一章  |  1990:從鮑家街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