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到只能讓人仰望的時候,那么不要說滿身功德,成了金娃娃,就算沈音本人化成了功德之祖,也不會有人來打主意了。
這就是修真界的強者為尊的道理。
而周生珞相信,只要給沈音機會,沈音成為功德之主基本上沒什么問題,當然能力也絕對不會讓人看輕,前提是,沈音不會突然擺爛當咸魚。
好在如今的沈音偶爾雖然要偷懶,但是大部分時間還是很可靠的。
沈音是不知道周生珞心中對她的評價,不然一定會大聲反駁,她其實還是勤勞的,至少這一世她感覺自己都快成為勤勞的小蜜蜂了。
沈音隨著周生珞的引導明白了,修真功法要如何修煉。
雖然這世界靈氣不足,但是普通的修真功法還是沒有問題的。
沈音從這天開始,白天忙項目,晚上忙修煉。
大概是因為修煉的原因,沈音的氣色越來越好。
也是因為修煉的而原因,沈音的生活可以說非常的忙碌,對于其他的事情也不再多加關注,比如沈欣的事情。
倪元杰回來了,知道了沈欣背叛自己,跟杜昆好上的事情。
他發現自己竟然沒有發怒,相反,自己感覺似乎輕松了不少:“爸,你放心,我這就去見沈欣,將婚事退了。”
倪家華深深打量倪元杰,他知道倪元杰對沈欣的感情可不簡單,如今看倪元杰竟然這樣輕易的接受了,倒是有點詫異了倪元杰的反應。
倪元杰看倪家華的額意思就明白了,他微微一笑,看著倪家華道:“爸,我也是人,我的心也是肉長的。”
倪元杰很平靜:“我對沈欣自問不錯,她卻背叛了我,既然如此,我也不是那種冥頑不靈的人,我就算不為我自己,也要為倪家打算。”
倪家華聽了滿意的點點頭:“你明白這個道理就好了,這沈欣不適合你,她太淺薄了,沒有能力,卻有野心,如此反而對于她來首,其實未來是荊棘遍地。”
倪元杰自然也知道倪家華這話的意思。
其實倪元杰一直就知道,家里的人都不愿意他娶沈欣,只是當初沈欣救了自己,所以他答應沈欣一個條件,那就是取她。
再說了,當初沈欣給人的感覺表面上還真的不錯,至少在那段時間,他在沈欣身上體會到了一種溫柔,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在家人逼迫他和沈欣分開的時候,他才不愿意。
他是戰士,他知道一諾千金,在他心中,他喜歡沈欣,只要沈欣也同樣忠誠他們的婚姻,他會一生一世忠誠他們的婚禮。
只是沒想到,沈欣做事情那樣的沒有格調,自己竟然紅杏出墻,搭上了杜昆。
倪元杰知道,這其中自然是有其他人一定的算計,但是不可否認,沈欣這樣做,是拉著他的面搓地上。
因此心中雖然不樂意,但是倪元杰還是果斷的放下了對沈欣的感情。
他是男人,又是戰士,沒有那么多的時間風花雪月,既然沈欣自己放棄了這份感情,那么他自然也懶得管了。
因此,倪元杰才會這么果斷的跟倪家華說出自己的決定。
倪家華很滿意倪元杰的反應,對于倪家華來說,倪家要的是一個帶著倪家前進的人,而不是一個我了兒女私情鬧騰的人。
無疑的,如今的倪元杰做的很好,在這點上,讓倪家華滿意了。
“那你去吧,早點將事情結束了,你可以早點做你自己的事情,如今我聽說,帝都上層從外面得到了一批非常先進的熱武,因此可能會想著成立一個特殊的戰隊,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準備起來。”
倪家華雖然只是一個三流家族的主事者,但是倪家華還是有自己的人脈的。
倪元杰是戰士,是戰士對于熱武是絕對熱愛的,有好的熱武,建立特殊的戰隊,雖然只是一些傳言,但是倪元杰知道無風不起浪,既然有這樣的傳言,但是這事情很可能是真的,因此倪元杰心中想了想,自己也要早點將沈欣的事情結束。
跟倪家華要了沈欣目前居住的地方,倪元杰直接過去找沈欣。
沈欣此刻正從超市買了菜回來,打算做點好的,等晚上杜昆來的時候,讓他夸獎自己,結果到門口看見倪元杰,臉色一變。
沈欣就算再臉皮后,也知道自己做錯了,倪家華雖然家世比不上杜昆,但是在自己沒認識杜昆在,倪元杰對自己是真的好,只是,她認為,女子不應該獨守空閨,加上杜昆的家世,她才出墻的,但是不可否認,此刻見到倪元杰,她還是有點心虛的。
沈欣看著倪元杰,沉靜了一下,才開口道:“你什么時候回來的?”
倪元杰瞥了一眼沈欣,然后緩緩開口:“今天早上回來的,原本是想著回來給你驚喜,只是沒想到你給了我這么一個驚喜。”
“那個,元杰,你要體諒我,我是女人,不能每天一個人過。”沈欣說這話無疑有點無恥。
不過倪元杰也懶得跟沈欣說了,只是道:“沈欣,你和我認識的時候,就知道我是什么樣的人,我本來就是一個戰士,作為戰士,則是人保家衛國,對于自己的小家總會有忽略,只是你當時很堅定的要跟我在一起,我才覺得我們有可能,如果你早些不愿意和我在一起,我想我們當時也沒有機會會在一起的。”
不得不說倪元杰很冷靜,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經過深思后才出現的。
倪元杰的話,讓沈欣心中大驚,當然隱約還有一點慚愧,不得不承認,她的確辜負了倪元杰。
好在倪元杰也只是來說明,并不是來找沈欣算賬的,當然,要算賬也是將來的事情,現在,至少面上都要過得去。
“既然你已經有了新的家了,我也不阻攔,我們也只是訂婚,不是結婚,你追求你的幸福是你的自由,雖然你違背了對戰士的承諾,但是這事情責任一人一半,好在我們都是成年人,如此,好聚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