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深沉,京師宵禁。
皇城正陽門悄然打開,馳出一輛黑色馬車來,由兩名光武衛護衛著穿過十里御街,直奔寧榮街。
馬車在榮府門前停下。
車上跳下一名披著黑色大氅頭戴斗笠的男子,腳步匆匆,隨著榮府開門的小廝自偏門而入。
那兩名光武衛則抬著一個鐵箱子緊隨其后。
賈母院中,榮慶堂上照舊燈火通明,但氣氛分明有些凝重和慘淡。
賈珍暴斃獄中,名曰為畏罪自盡。但盡管如此,還是被皇帝梟首示眾,留不下一具完尸。
足見皇帝對賈珍之憎惡!
東府后人,賈蓉賈薔也陷于大理寺大獄之中,生死未卜。
前頭尤氏親來榮府哭哭啼啼央求了半響,賈母才勉強答應派人去大理寺大獄幫著領回了賈珍的殘尸,也不敢操辦什么葬儀,搞什么講究,更不敢聲張,徑自拉出城去草草埋入了賈家祖墳的一隅。
濃烈的兔死狐悲情緒彌漫在榮府眾人心中。
林之孝突然來報:“老太太,老爺,大老爺,宮里派人來,要見老太太!”
賈母大驚失色,這個節骨眼上……宮里來人,到底幾個意思?
賈政和賈赦聞言也有些毛骨悚然,嚇得出了一身冷汗。
眾人急匆匆起身正待迎出門去,來人已大步邁入堂中。
其取下斗笠,露出一張白面無須棱角分明的面孔來。
賈母心中咯噔一下,竟是內侍省大內監,皇帝身邊心腹,光武衛指揮使,康晉親至!!
“咱家見過榮國太夫人!”
賈母忙率賈赦賈政,邢氏王氏及王熙鳳,賈璉賈寶玉,一起見禮:“督公大駕光臨,榮府蓬蓽生輝,老身迎接來遲,多有怠慢,望請見諒一二!”
康晉朗聲一笑,擺了擺手:“太夫人客氣,倒是咱家來得唐突,打擾了!”
康晉最終還是決定親自跑一趟,了了皇帝的差使。
因為他覺得這事不宜擴散出去,否則無論是對皇帝,還是對賈琰,都弊大于利。甚至會引發一些難以預測的政治風波。
所以他夤夜隱藏行跡親自前來。
見康晉似無惡意,賈母這才心神稍定。
雙方分賓主坐定,康晉笑笑:“太夫人今兒進宮向皇后娘娘稟明了貴府林家千金與賈解元定親之事,陛下甚是嘉許,特命咱家親來恭賀,并送賀禮一份。”
皇帝送禮心甚嘉許?!!
賈母與兩個兒子、兩個兒媳飛快交換了一個非常震驚的眼神,忙跪拜在地,向著皇宮的方向施禮謝恩。
賈寶玉心中絕望至極。
他鬧也鬧過,哭也哭過,折騰了好大的動靜。
最后還是王熙鳳背地里偷摸說,“寶玉,老太太也是迫于無奈,為了榮府這一大家子人。你現在急個什么勁兒,顰兒才幾歲?離成親還早著!
至于將來的事,誰又能說得清楚?說不準,哪天這賈琰也就沒什么好下場。到時候,你的林妹妹還是你的。”
咸魚少年覺得有道理。
就不再鬧騰。
但……誰能想到,皇帝居然為林妹妹和賈琰定親送賀禮,還“朕心甚嘉許”……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就算林黛玉和賈琰的定親是利益交換,是權宜之計,但經皇帝這么一來,也就要弄假成真了!
不然,榮府就是欺君之罪!!
康晉環顧四周,道:“太夫人,不知林姑娘可在府上?”
賈母遲疑一會,還是命鴛鴦去請林黛玉出來見康晉。
康晉是當朝炙手可熱的權臣,他此番代表皇帝而來,提出要見林黛玉,賈母不敢回絕。
林黛玉心情悲苦躺了大半天,才起身吃了一碗蓮子羹,正坐在窗前練字,突聽宮里來人還要見她,也很意外。
林黛玉略施梳妝,入了榮慶堂,瞥見主客位上端坐著個氣度威嚴的內監,不慌不忙施禮拜見:“小女林黛玉,拜見督公大人!”
康晉上下打量著林黛玉,頷首點頭微笑。
年紀雖小,但舉止言談不俗,外貌淡美,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姿態。
林家有女初長成。
“林姑娘不必多禮,本督與汝父林如海林大人也是相識,沒想到,數年不見,林家千金已經這般大了。果然端莊賢淑,容顏絕世。”
“大人過譽,小女實不敢當。”
康晉微微一笑,起身,從懷中取出一物。
此物用明黃色的綢緞包裹。
康晉打開,是一柄半尺長短的羊脂玉如意。
雕工精湛,圓潤飽滿,流光溢彩。
康晉雙手高舉,溫和道:“林姑娘,此玉如意為陛下喜愛之物,今命咱家將此物賜予你,權為定親賀禮。
陛下說,林姑娘為名臣之后,賈解元少年才俊,日后亦會為國之干臣,汝二人才子佳人相得益彰,堪為本朝一段佳話。”
林黛玉俏面飛起一朵紅暈。
她微微愣在當場。
她與賈琰的事來得突然和荒誕不經,而這居然還驚動了宮里的圣人,親自賜下賀禮?
賈母干咳兩聲,“玉兒,還不趕緊領旨謝恩?!”
林黛玉定了定神,跪拜下去雙手畢恭畢敬接過玉如意,再三謝恩,才盈盈退去。
榮府眾人包括賈母在內,都眸光復雜望向了林黛玉嬌柔孱弱的背影,心頭不知什么滋味兒。
又思量著皇帝為何會如此……
康晉深邃的目光從榮府眾人面上掠過,心頭淡淡冷笑,又道:“太夫人,咱家有事可否與太夫人單獨聊一聊?”
榮府眾人等候在榮慶堂外,忍著寒風拂面之苦。
大約小半個時辰,賈母才面色郁郁送康晉出門,康晉悄然而去。
至于康晉在堂中與賈母單獨說了什么,賈母三緘其口,無人知曉。
但這一夜,賈母身邊的人察覺到老太太輾轉反側幾乎徹夜無眠。
守在外間小榻上的鴛鴦,聽到里頭老太太翻來覆去嘆息連聲,也不敢去問。
一直到將要天亮,賈母才沉沉睡去。
一直到很多天以后,包括鴛鴦在內的榮府眾人才醒悟過來,老太太這回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賠了黛玉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