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男人也是知道鋪子中香皂的價格的。
一聽柳柊的報價,立刻就掏錢將所有的香皂買了下來。
省下的三分之一,可就歸他了啊。
柳柊將錢袋裝好,鉆進人群中,很快便失去了蹤影。
不過現在他剛開始做生意,還沒有引起人注意,現在還是比較安全的。
回到家中,柳柊將錢袋里面的錢倒出來,足足有二十多兩。
這足夠柳柊好幾個月的生活了,還是能每天吃肉那種奢侈生活。
要知道,柳母活著的時候,手頭中也沒有這么多錢。
柳柊十分開心,決定獎勵自己。
他洗掉臉上妝容,換了一身衣服,去外面尋找吃食了。
酒樓還是不要進去了,里面的菜都太貴了。
柳柊進入一家小食鋪。
小食鋪不大,里面只有四張桌子。
如今不是飯點,小食鋪中只有老板夫妻,沒有其他人。
兩夫妻大約三十多歲的年紀,他們跟柳柊也算認識。
柳母沒有生病的時候,偶爾會帶柳柊來小食鋪吃一頓,補充一下油水。
“阿柊,是你啊?”張嬸子看到柳柊,眼中閃過一道憐惜,“今天的飯免費,想吃什么盡管說。”
他們知道柳母去世了的消息,想到小小少年自此后一個人養活自己,就不由嘆氣。
只不過,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還有好些孩子在沒有父母后淪為乞丐呢。
柳柊這樣有房子又活計的已經很好了。
柳柊忙道:“不用,我有錢,今天我賺了錢。”
柳柊拒絕了張嬸子的免費,堅持給錢。
柳柊:“給我一碟素釀豆腐,一碗蒸蛋和一碗米飯吧。”
雖然很想吃肉,但柳母剛過世不久,他得守孝,是要吃素的。
張老實立刻去廚房忙活,不久,張嬸子端出飯菜。
不給柳柊免費,張嬸子便多送了柳柊一份菜。
是腌制的小菜,不值幾個錢,柳柊便收下了。
柳柊拿起筷子,慢條斯理地吃著食物。
三個男人走進了小食鋪。
張嬸子連忙上前招呼三人。
三人叫了幾個肉菜,又叫了一壺酒。
一邊喝酒吃肉,一邊聊天。
小食鋪很小,他們的談話聲音又不小,柳柊很清楚地聽到他們的談話內容。
話中某個熟悉的姓氏讓柳柊拿著筷子的手頓了頓。
路人甲:“城東那個陳家你們知道吧?”
路人乙:“知道啊,咱們A城最富有的人家之一,掌控了南北貨運行。怎么,他們家又有事情發生了?”
路人甲:“對啊,前兩天,有人帶著孩子找上陳家,說孩子是陳家貨真價實的少爺,要陳家必須收留。”
路人丙:“呵呵,就陳夫人那性子,會收留才怪。他一年前才將陳老爺的外室和外室子趕出家門,現在又怎么可能收留另一個孩子呢?”
路人乙:“這陳老爺怎么有那么多外室子啊?”
路人丙:“家有悍婦嘛!那陳老爺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風流的浪子,結果娶了陳夫人這么個悍婦。陳夫人不準陳老爺納妾,陳老爺只能在外面找女人了。這不就在外面留下血脈了嗎?”
路人甲:“那陳夫人真的太過分了。外面的女人生下了陳老爺的孩子,她也不讓人家進門,跟不準孩子記入族譜。陳老爺一死。她就將那外室和外室子趕出陳家。唉,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孩子,要如何活哦。”
另外兩人聞言也搖頭嘆息,可憐路人甲口中的母子。
柳柊繼續吃菜。
他一點兒也不需要同情。
只是,那陳夫人,他遲早有一天會給其一個教訓的。
有著前世的記憶,柳柊能夠理解陳夫人。
但沒有辦法,誰叫他就是那個外室子呢?
而他這一世的親娘的死跟陳夫人有著關系。
路人乙問:“那找上門的女人和孩子,只怕下場不比之前那一對母子好吧?”
路人甲搖頭“這對母子的運氣好,他們遇到了回鄉的陳家二老爺。”
路人丙:“誒?陳家二老爺回鄉了?這算是榮歸故里衣錦還鄉?”
路人乙:“陳家二老爺是什么人啊?”
路人丙:“陳家二老爺是陳家的庶子,跟陳老爺的關系雖然不好,但也算將就。壞就壞在陳老爺娶了陳夫人。陳夫人十分瞧不起庶子,對陳二老爺各種為難。陳二老爺一氣之下離開陳家,去了外地發展。后來傳來消息,陳二老爺去了京城,并且認識了貴人,謀得了官位。據說,陳二老爺是老佛爺的人。”
路人乙抽了口氣:“那這位陳二老爺可了不得了。那陳夫人不會后悔死了吧?”
路人甲:“肯定的,要知道陳二老爺如今的權勢,只要一句話,不說陳夫人,就是陳夫人依靠的娘家也要倒霉。”
路人丙:“陳夫人這些人一直往京中送禮物,想要緩和跟陳二老爺的關系。”
路人甲嗤笑:“關系別想緩和了,陳二老爺沒有開口代陳老爺休了陳夫人就不錯了。也是那對母子運氣好,被趕出來的時候正好陳二老爺回陳家。陳二老爺十分生氣,找了陳家的族人,強硬地將那對母子的名字添到了族譜上,并且讓陳夫人分了部分財產給那對母子。陳夫人氣得都病了。”
路人甲:“陳二老爺讓人尋找的當初被趕出陳家的那對母子,不知道能不能找到。”
柳柊放下筷子,掏出錢放到桌子上,跟張嬸子說了一聲便離開了小食鋪。
他回到家中,將柳母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寫在紙上,裝進信封。
他找到一個乞丐,給了乞丐前,讓乞丐將信送到陳二老爺的住處。
柳柊看到信送進陳二老爺的住處,轉身離開了。
柳母一心想要上陳家的族譜,這下子應該能夠了吧?!
只是,他可沒有回陳家的打算。
回了陳家,只要陳二老爺回京,陳夫人便能夠以嫡母的名義為難他。
他在信中說明了自己的顧慮,并且說明他現在的生活還不錯,不需要陳家的家產。
陳二老爺看過信,輕笑:“倒是一個聰明又有志氣的孩子。如此,就照他說的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