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第869章
6月18日,星期六。
一早,唐植桐吊兒郎當的從衣櫥里找出來了自己的舊衣服穿在身上。
“你怎么穿這個?”小王同學看到后不禁皺起了眉頭,線條那么硬朗的小伙,穿上洞洞補丁裝,秒變乞丐。
“哦,昨天忘記和你說了,學校里組織勞動,穿破一點,省的糟踐了衣服。”唐植桐嘴角翹起,開口糊弄道。
去年有線系開發出來的菜地,今年成了學院里面的勞動基地,定時會有學生前去勞動。
有線系失去了對勞動成果的分享權,地里的產出一部分會拿到食堂供師生改善伙食,另一部分大概會分給教職工。
鑒于以上情況,有線系的師生基本上與菜地勞動絕了緣,勞動沒有去年那么頻繁,一個學期能分到兩次勞動機會都算高的。
唐植桐之所以穿上這一身,是打算去鄉下給小王同學收點甜瓜。
看她昨晚吃甜瓜的模樣,唐植桐有些不落忍,既然她喜歡吃,那這次多買點,回來后再陸陸續續拿出來吃上一陣子。
等過了季,就是想再往外拿,也沒了理由。
至于課嘛,再逃一天也無妨。
吃過早飯,把小王同學送到北圖門口的時候,唐植桐這副打扮甚至把門衛給驚了出來:“爺們,今天怎么穿這么一身?我遠遠的看過去,還以為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膽意圖對我們職工圖謀不軌呢!”
“哈哈哈,今兒單位勞動,穿舊衣服糟踐了不心疼。”門衛負責任,尤其擔憂的對象還是小王同學,唐植桐立馬給對方散了顆煙,聊上幾句才走。
從北圖來看,唐植桐是向新街口方向走的,但唐植桐一出了新街口,就折向西行,前往火車站。
前陣子為了社員醫保的事情,唐植桐去了一趟西邊,見過他的不在少數,所以這次不能再去西邊,只能往東、南、北三個方向去。
北圖的位置在這擺著,從這邊出發,只有北邊是最合適、最省時間的。
唐植桐在西直門車站外找了個小胡同,把自行車薅進空間才過去買票等車。
從等待的人群來看,過去買東西的商販依舊不少,不過看在唐植桐穿著磕磣的份上,沒人往他身邊湊,這正合了唐植桐的意,上車后坐在座位上閉目養神。
唐植桐的嘴是閉上了,但管不住別人的嘴,四周的討論聲不斷的涌入耳中。
“豆黃蟹麥黃鱉,你猜我前陣子收的那個鱉賣了多少錢?”旁邊的幾個人明顯認識,湊到一起開始嘰嘰嚓嚓。
“嚯,瞧你這副做派,一下子吃了個肚大溜圓啊?”
“多少?總不能賣二十塊錢吧?”
其他幾人有恭維的,也有嫉妒的。
“嘿嘿,沒那么夸張,可也比平日里強。有錢人就是會享受,這口老鱉下去算是吃美了,又跟我訂。可這玩意哪有那么好抓?哥幾個若是平日里碰到,替小弟留意一下,我絕對不會讓哥幾個虧錢。”最終,這人也沒透露自己賺了多少錢,只是想借著這個由頭擴大一下自己貨源。
“好說好說,不用自己跑銷路,捎帶手收了就有錢賺,這事我干!”接著就有人表態道。
“這倒是個不錯的法子,你們看這么著行不行,咱以后誰手頭有不太好出的東西,就互相通個氣,大家伙都幫襯著點。咱哥幾個面對的主顧不同,到時候搭句話,說不定就出手了。這年頭討口飯吃不容易,只要別賠錢就行。”有人支持的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唐植桐聽到這兒,覺得他們可能就是經常跑一條線,認識了,但還沒有多熟,不過這一搭伙,也算把倒買倒賣的風險給降低了。
“這個法子好,我支持!我前陣子收了一筐杏,想著賣高點來著,沒成想價格定高了,賣的不快,一宿就爛了不少。心疼的我好幾天沒睡安穩。”立馬有人跳出來支持。
“嘿,教你個乖。俗話說,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杏這玩意放不住,爛起來就跟傳染似的。我每次下鄉買杏都挑沒熟透的,回去能放兩天。要是緊著軟和的甜杏買,還不等到四九城,得爛一半!”
這話傳到唐植桐耳朵里,總感覺這人表面是在教挑杏的技巧,實際有點幸災樂禍,眼皮稍抬,露出一條縫一瞧,果然那人臉上掛著笑。
有些人就是這樣,知道兄弟過得好,會很難受,如果兄弟過得不好,安慰之余反而會很開心。
“我能不知道這個理兒?你在這甩片湯話,是誠心的,還是裹亂?!”那人一聽這話不樂意了,漲紅了臉,指著對方的鼻子就上了頭。
“好了好了,消消氣,消消氣。他就是嘴快,沒壞心。”眼瞅著剛建立的聯盟就要分崩離析,立馬有人出來做和事佬。
“嘿,瞧你這張八樣兒,我真是好心當了驢肝肺。”被指著鼻子罵,那人臉上也有些掛不住。
唐植桐聽著馬上就要吵起來,生怕打起了波及到自己,立馬猶如被吵醒了似的,睜開眼看了看,然后起身往車廂連接處走去,好把空間讓給他們,便于他們發揮。
不過,幾人最終也只是過了把嘴癮,沒有真上手打起來,因為乘務員聽到動靜后過來了,把幾人訓斥了一通。
等唐植桐再坐回去的時候,車廂里就安靜了很多。
火車一路“況且”,直到抵達昌平站,唐植桐才再次睜開了眼。
去年年底,唐植桐去沙河趕了趟大莊集,從那邊買了不少京西稻。
今兒不是大莊開集的日子,但通行不便,當地的集市想必不會相隔太遠。
唐植桐雖然換了身衣服,但挺拔的身姿、“帥氣”逼人的長相在這擺著,萬一被認出來,總歸是個安全隱患,所以他這次選擇往前再坐一站。
下了火車,過來進貨的商販一窩蜂的小跑著出站。
唐植桐畢竟是第一次來,不知道集市在哪,本來還打算尾隨著商販們找集市呢,一看這種情況,立馬邁著一米八的大長腿跟上,生怕跟丟了。
可一出站,唐植桐就樂了,還特么去什么集市,火車站前面的空地上蹲了好幾排賣東西的。
感情為了銷貨,這邊車站已經發展到這種地步了嗎?第869章
還打算悄悄地進集,這下也省下了,真白瞎了這身乞丐裝。
站得高,看得遠,唐植桐站在路邊左右掃了一眼,心里就有了數,大多都是賣水果的,水果全是不受統購的三類商品,有桑葚、櫻桃、桃子、杏、甜瓜幾種。
想想也是,也就只有這種不受統購的商品能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若是真有個挎著籃子過來賣雞蛋的,恐怕車站派出所早就連人帶雞蛋給扣下了。
這里賣貨的多,買貨也不少,但唐植桐沒有著急上前問價,他在賭,賭前來進貨的小商販吃不下這么多水果。
唐植桐走上前,左看看右瞧瞧,偷聽著別人講價。
“這桃怎么賣的?”有個小商販相中了桃,彎下腰,拿起來個桃來,輕輕捏一下,問道。
“兩毛五一斤,全拿著兩毛三。”守著兩筐桃的老農蹲在筐子后面吧嗒吧嗒的抽著旱煙,開價道。
“這也太貴了,四九城那邊上好的桃才兩毛五,你這桃都裂了,再便宜點,我買十斤。”小商販又把桃放下,直起腰,一副老農不同意就要走的做派。
“裂了又不是不好吃,前陣子雨水大,淋的。這種桃更甜。”老農不愿講價,一個勁的強調自己賣貴有貴的道理。
“那也不成啊,這種桃你賣給供銷社,他們都不收。”小商販寸步不讓。
“那也不賣。真欺負我不知道?城里沒那么多桃賣,這種桃擔了去也能賣出去。”老農搖頭,依舊不愿賤賣。
“嘿,看把你能的,你倒是擔了去賣賣試試啊?到時候被沒收,哭都沒地方哭。”小商販嗤笑一句,頭也不回的去了下一個攤位。
唐植桐在一旁看了直搖頭,這年頭的鄉下人對于進城確實有畏懼感,但也不至于不敢進城。
聽小商販這么一說,唐植桐總算知道為何今年街頭巷尾賣貨的少了,除了產量因素外,恐怕跟這幫人的言語恐嚇有關。
雖然想要,但唐植桐沒有上前搭話,現在買了,難道在這邊守著個攤子不動彈了嗎?眾目睽睽之下,自個也沒法往空間里薅啊!
接下來,唐植桐又跟著不同的商販,旁聽了好幾個攤位水果的價格。
前來售賣水果的農民跟商量好似的,價格都一樣。
沒熟透的杏兩毛六一斤,有些軟的那種熟杏兩毛錢。
櫻桃和桑葚由于不便于儲藏,運輸起來也麻煩,價格跟熟杏看齊。
最貴的甜瓜,三毛一斤。
聽到這個價格,唐植桐才知道這些商販有多賺錢,上次那些甜瓜,自己是五毛五一個買的,換算成單價,大概在一塊錢一斤的樣子。
一斤能有七毛錢的利潤,即便運輸過程中有成本、損耗,但這利潤率也相當可觀了,一個月下來并不比工人賺的少。
一圈看下來,全都是問得多,買的少。
當看到有些商販空著手進了進站口,然后又空著手出來,唐植桐才算看出些門道來。
感情兩邊是在耗時間打心理戰?
賣貨的賭商販必須在返回的火車進站前買貨,否則要么在這留一晚上,要么空手回去。
商販在賭賣貨的繃不住勁,有人愿意主動降價,否則水果多放一天就會多壞一部分。
距返程的火車過來還早,唐植桐卻不想在這干繃著了。
商販想多賺點,可以為了幾分錢在這耗著,可唐植桐不缺錢,也沒有理由在這陪著他們耗下去。
唐植桐先是來到廣場末尾一個賣甜瓜的攤位前,這邊位置差,不起眼,但價格堅挺,三毛錢一斤:“這些一共多少?”
“四十五斤,你要包圓?”賣瓜的大哥興奮的問道。
“我拿不了,能給送過去嗎?就在前面不遠。”唐植桐輕輕點了下頭,然后下巴一抬,示意了一下方向。
“成!不過得先給錢。”賣瓜的大哥看唐植桐穿的磕磣,不假思索的答道。
“先給十塊,剩下的送到了再給。我走前面,你跟在我后面。”唐植桐從兜里掏出一沓錢,抽出一張大黑十遞了過去。
“小伙子,要杏不要?我也能給你送貨!”賣水果的攤子離的不算遠,距下午發車還有段時間,最沉不住氣的當屬賣杏的,當看到唐植桐掏出的那沓錢后,賣杏的也心動了。
麥黃杏熟,正值杏下樹的季節,沒熟透的杏還能再放放,但熟透的這種如果再賣不了,就全砸手里了。
唐植桐瞅了一眼賣杏的大叔,因為擔心一次走兩個攤子有些扎眼,所以有些猶豫,沒有吭聲。
賣杏的大叔以為唐植桐是心動了,賣力的推銷道:“瞧瞧,全是我們當地產的八達杏,今兒一早才摘的,鮮著哩。”
八達杏其實就是巴達杏,據說因原產于八達嶺附近而得名,因口感、產量出眾,曾一度在黃河以北風靡過,唐植桐來這邊之前,老家那邊還有種植這種杏的人家。
“多少錢?”唐植桐最終還是做了讓步,今年跑火車站這邊還能買到,等明年即便過來還有賣的,但不一定是這個價了。
“這邊價都一樣的,稍硬點的兩毛六,熟杏兩毛錢,這些一共二十塊四毛錢。你讓送哪我就送哪,不收腳程錢。”碰到這么大方的買家不容易,既遵守了這片攤販不降價的約定,還能一次性賣完,賣杏的大叔沒有理由不賣力推介。
“一會你跟在這位大哥后邊。”唐植桐懶得講價,再次掏出錢,抽了一張大黑十遞過去,隨后站起身來往外走。
眼下昌平站周圍除了少量住戶,更多的是農田,唐植桐不緊不慢的往農田那邊走,給兩位留出跟上來的時間。
十分鐘后,唐植桐找了一處四周無人的小土包停住了腳,麥子已經全部收割了,地里的麥茬翻了半翻,估計到了晌飯點兒,社員都回去吃飯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