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第867章
甘油不能直接使用,會灼傷皮膚,得按照1甘油4水的比例勾兌使用,這些呂大夫都交代過,小王同學銘記於心。
小王同學忙活著的時候,唐植桐不合時宜的給小王同學講了一個名為《采蘑菇的小熊》的故事,差點被薅的鳥干毛凈,並成功換來兩巴掌。
為了平息小王同學的怒火,唐植桐事后又哼唱了一首《采蘑菇的小姑娘》。
聽著那歡快的節奏,小王同學問道:“這是你剛獲得的靈感?”
“那可不么,靈感可充足了。”唐植桐四仰八叉的躺在床上,這首歌來的及時,估計用不了多久,十塊錢就能到帳,正好用來彌補這陣子“買”水果的費用。
“感覺以后沒法直視這首歌了,你哼一次,我想起一次。”小王同學對此並不滿意,毫不相連的兩個事物如果在思維上掛了鉤,就很難脫鉤了。
“那還投稿嗎?還欠著廣播電臺一首約歌呢。”唐植桐偷笑,小王同學哪都好,平時玩耍的時候哪怕掰出奧特曼都凹不出的造型都可以,但她有些排斥藉助外力,很多工作都想親力親為。
“投吧,總歸是能拿到稿費的。”小王同學跟自己做了妥協,沒有跟錢過不去。
“好嘞,睡覺,明兒咱倆一塊把曲子給譜出來。”唐植桐打個哈欠,賢者模式中唯有睡覺最巴適。
“明天你還能記得住嗎?”小王同學推了丈夫一把,擔心他明天忘乾凈。
“放心吧,肯定能記得住。”唐植桐閉著眼嘟囔,一首《采蘑菇的小姑娘》才到哪兒?若不是擔心被冠上“寫作大王”的名頭,自己一周能創(抄)作(襲)兩首歌曲,還不帶重復的。
6月17日,星期五,天氣晴朗,讓人神清氣爽。
唐植桐是哼著《采蘑菇的小姑娘》起的床:
采蘑菇的小姑娘,
背著一個大竹筐。
清晨光著小腳丫,
走遍樹林和山岡。
“瞧瞧,我沒忘吧?”一曲哼完,唐植桐還朝著小王同學嘚瑟的擠擠眼。
“傻樣!”小王同學拿起枕頭作勢欲打,不過很快又笑著放了回去。
一番玩笑后,洗漱吃飯,唐植桐一直將小王同學送到北圖門口,看著她進去才蹬上自行車往郵電學院趕去。
學院這邊一切如常,部分老師已經開始做期末考試前最后的輔導,帶著同學們一同將本學期的課程都過一遍,並點出每個章節中哪些是易錯點等等。
每個章節都不落下,每個章節都有重點,這就讓竇永昌、路堅非常撓頭。
這也就是沒有新世界大學生,若是放在他們身上,恐怕死活得讓老師給圈出30分的考題來。
同學們悶頭復習的空檔里,唐植桐拿出昨晚在小王同學指導下寫完的申請書,一筆一劃的謄寫起來。
據說這份申請書是要記入檔案的,不知道今兒寫完后,自己還有沒有機會再次看到。
教室里很安靜,任課老師在講臺下巡視,如果有同學舉手示意,老師還會上前答疑,可謂是非常盡心。
就這么安靜的場所,卻被從門外傳來的動靜給打破了:“唐植桐同志在嗎?”
聽到有人叫自己,唐植桐只能暫時將申請書夾在課本中,在老師點頭示意后,從后門走了出去。
“施組長?咋了?”唐植桐出門一瞅,施正則滿臉潮紅,正興奮的看著自己。
“我的工作分配下來了,謝謝唐老師!”施正則一把抓住唐植桐的手,興奮的搖了起來。
“恭喜你,什么單位?”唐植桐有點疑惑,雖然自己跟葉主任提了工作安排的事情,但兩人商定的是葉主任爭取工作機會,讓學校這邊決定具體的人選,跟自己關係並不大,難道是葉主任在里面說了什么?
“有兩個單位想要我,一個是四九城第二商業局,還一個是四九城衛生局,我拿不定主意,想麻煩唐老師幫著給斟酌斟酌。”施正則道明自己的來意。
在此之前,極少有人能被多家單位相中,施正則沒想到這種好事竟然落到了自己的頭上。
兩家單位都很好,施正則一時有些猶豫,想了一圈,在自己的朋友人脈里,也就唐植桐的見識比較多,所以過來諮詢他的意見。
“這樣啊……你從頭到尾給我說一遍,別遺漏任何細節,我幫你參考參考。”唐植桐不清楚這兩家單位要了施正則過去想給他安排什么崗位,打算了解全貌后再給出自己的意見。
“我原來班級的導員今天找到我,說由於我在保溫箱和孵化器上的突出表現,經你提議,校方給出了兩個單位。
衛生局那邊主要是跟進保溫箱的后續生產及推廣、維護。
二商局那邊則偏重於孵化器,孵家禽類,應該也有推廣的意思。”
施正則將自己知道的內容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
唐植桐聽完后,皺著眉頭沉思,這里面信息量不大,但讓他很疑惑,自己什么時候提議了?肯定是葉主任的手筆。
施正則看唐植桐在思考,也不打斷,安靜的站在一旁等著唐植桐開口。
“這倆單位各有優點,保溫箱偏醫療,以后跟醫院打交道多一些,保不齊要出差。”怎么都是參與過《手冊》編纂的人,唐植桐了解這年頭的醫療條件,以眼下的物質、經濟條件,保溫箱最多能在重點城市推廣一下,再往下就難了。
溫飽都解決不了,沒有人會把早產兒的命看的太重。第867章
“出差好,不瞞唐老師說,我長這么大,還沒機會去過其他城市呢。”一聽能出差,施正則眼睛就亮了。
唐植桐笑笑,現在能出差是有能力的外在體現,因為可以從外地買一些當地不受票據限制的東西回來補貼家用,頗受別人羨慕。
不過唐植桐並不看好施正則去衛生局,出差機會肯定不會比採購員多,而且起風后很難說會經歷什么。
“二商局也不差,我大概能猜到二商局要你過去做什么,雖然眼下沒有出差的機會,但以后可不一定。”施正則的話里已經將二商局和孵化器聯繫在了一起,唐植桐想到眼下雞蛋難以為繼、生雞收購困難的局面,琢摸著這次要人肯定跟這個有關係。
“做什么?”現在流行“服從分配”,施正則在聽到消息后根本沒好意思跟輔導員打聽太多,但在唐植桐面前,他就沒了這種負擔。
“讓你做個孵雞小隊長唄。三五年間,咱們四九城對雞鴨鵝的需求還是很大的,你過去后可有的忙嘍。”唐植桐樂呵呵的回道。
想打破雞蛋、生雞的供應困局,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從外地抽調,第二個就是自力更生。
武漢那么大的城市都已經好幾個月沒見到雞蛋了,唐植桐不認為第一個辦法可行,即便可行,恐怕也只是曇一現,不可長久。
想供應鏈穩定長久,只有在四九城周邊公社大力投放雛雞,鼓勵社員養雞,而這種做法離不開孵化器。
唐植桐見過施正則為了實現幫扶郵電農場研製出的孵化器,受熱面積都快趕上單人床大了,里面鋪滿了密密麻麻的雞蛋,如果全孵化出來,堪比二三十只老母雞齊上陣。
“啊?讓我去孵小雞?!”施正則一聽是干這個,臉色就有點垮。
“孵小雞只是暫時的,難道還真的讓你一個人動手嗎?不得給你配幾個副手?干個兩三年,不得提拔你?如果讓我選,我會選擇二商局。”唐植桐發自肺腑的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孵蛋還能孵一輩子嗎?即便施正則愿意,恐怕市場需求也不允許!
再說了,二商局手握著整個四九城的副食品供應,說句不好聽的,在里面撿點菜葉子都夠家里吃好幾天了。
更何況,孵化家禽是有一定的壞蛋率的,只要操作得當,起碼不缺雞蛋吃。
哪怕起風,這個單位相對於其他單位也是更穩妥的,畢竟這派、那派總得吃飽了才有力氣喊口號。
“那我再想想?”施正則聽到唐植桐說他會選擇二商局,這才重視起來,不過一時仍難以取捨。
“嗯,想吧,儘快給輔導員答覆,好把你放棄的那個選擇給其他同學。”唐植桐點點頭,目送施正則離去。
上次跟葉主任商量留京崗位目標是爭二保一,既然學校給了施正則兩個選擇,那就是葉主任此次最少爭取到了兩個留京機會。
回到教室,把申請書寫完,唐植桐思來想去,還是打算去找葉主任當面匯報一下今兒的情況,省的將葉主任的一片好心給糟踐了。
吃過午飯,下午溜號直接去了婦聯。
葉志娟在聽聞女婿的來意后,沒有隱瞞,笑瞇瞇的承認道:“我跟你們學校的領導提了一嘴,說你提議讓施正則留京。”
“謝謝媽,這樣做是不是對您影響不太好?”唐植桐確實跟葉主任提過施正則,說過他有想法,不僅在保溫箱項目上出了力,還能舉一反三想到孵化器,也能感受到這是葉志娟是一片好心,但依舊有些不理解。
“沒有什么影響,你們學校感謝你還來不及呢。”葉志娟笑笑,隨后嘆了一口氣,“我也是在這次協調留京工作名額時才了解到,今年畢業生的工作分配是個大難題。眼瞅著就要畢業了,很多院校還沒有公布工作分配去向。”
“不會吧?我們學校這學期初的時候挑了不少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分到了各地的郵電學校,學院里也有不少學長半工作、半學習幫老師代課。”唐植桐壓根就沒想過大學生的工作分配問題,在他的固有印象里,大學生是天之驕子,現在百廢待興只興了一半,各行各業仍舊急需知識分子補充到各個崗位中去。
要說大學生難分配,那得等到八九十年代,隨著改制的到來,大學生才逐漸失去了包分配的資格。
“今年不一樣,糧食產量已經基本匯總上來了,各地不僅糧食困難,很多工廠也不樂觀,出現了減產的情況。
為了減少糧食供應,大多都在壓縮城鎮戶口,就連四九城也不例外。
55年全國招了9.8萬大學生,56年更是招了18.5萬大學生,都差不多今年畢業。
這種情況下,無論是京津滬還是其他大城市,都安置不下這么多大學生,多出來的大學生往哪兒分配?
恐怕只有一些偏遠地區了,可大學生真的愿意去嗎?”
葉志娟邊說邊搖頭,人才是基礎,可今年的情況實在是太嚴峻了。
唐植桐聽后直接愣在了原地,感覺這種情況似曾相識。
自己來這邊那會,大街上很多送外賣的應屆畢業生……
不過這事太大,縱是自己才華蓋世、博古通今,也無法解決。
看女婿愣神不說話,葉志娟又開口道:“你是個讓人踏實的好孩子,文文跟著你,我很放心。不過,為了你們的將來著想,你以后要留意結交一些屬於你的人脈,這也是我為什么跟郵電學院那邊說是你提議的原因。我這么說,你能聽明白嗎?”
“我好像有點明白了。”葉主任的教誨語重心長,說的也很含蓄,但依然能讓唐植桐抓到些什么。
“嗯,你還年輕,可以在工作、學習中慢慢的去積累。”葉志娟滿意的點點頭,沒有再繼續往深了解釋。
“謝謝媽!”唐植桐起身給葉志娟鞠了一躬。
一個人的眼界受原始家庭影響非常大,唐植桐兩世為人,全是工農出身,成份很正確,但前途很受限。
有些事沒有人教,只有在撞的頭破血流后才知道此路不通,磕磕絆絆,等明白過來,卻已經沒有了機會,只剩下遺憾與后悔。
此時此刻,唐植桐想起了李培基口中的那張蜘蛛網,也想起了孟嘗君的三千門客。
他相信葉主任沒有讓自己學習他們兩個的意思。
他同樣相信葉主任只是鼓勵自己多結識一些人,並在關鍵時候幫他們一把,好讓他們欠自己個人情,等以后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好借力。
唐植桐覺得這種做法可行,自己不缺錢、不缺物資,做起這類事情來應該得心應手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