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762燕子挑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最新章節列表 >> 762燕子挑宅

762燕子挑宅


更新時間:2025年05月18日  作者:工具超人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工具超人 |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第763章

第763章

鳳芝一塊耳朵下肚,仍意猶未盡,伸出小爪子還想再拿一塊時,卻被張桂芳給攔下了:“嘗個味就行了,哪能由著性子吃?統共也沒多少,剩下的明天給敬民帶過去。”

母后有令,鳳芝不得不從,撅著個小嘴盯著嫂子的飯盒,瘋狂的分泌口水,回味著耳朵的滋味。

唐植桐在旁邊笑笑,就知道親媽會這么干。

家里但凡有點能拿得出手的吃食,張桂芳都不會忘記分給椿樹胡同一份。

葉主任辦事也敞亮,除了給鳳珍、鳳芝請家教的事情外,還給過這邊一麻袋伊拉克棗,現在還沒吃完。

平日里那邊有罐頭啥的也都會分給這邊一份,再就是靜瑩淘汰下來的舊衣服,全都便宜了鳳芝。

鳳芝現在也不嚷嚷著要穿新衣服了,穿上靜瑩的衣服,她就是這條街最靚的阿囡。

“行了,別噘嘴了,漱漱口,晚飯后再仔細刷刷牙,仔細得了蛀牙。”唐植桐賞了鳳芝一個腦瓜崩,鳳芝和敬民已經都到了窩溝封閉的年齡,但眼下國內補牙的主要材料仍舊是汞合金,用來做窩溝封閉似乎不太合適。

“討厭,疼。”鳳芝挨了彈,腦袋一歪,捂著頭朝哥哥抗議。

“好好的逗孩子干嘛?”小王同學推了丈夫一把,從飯盒里又拿出半塊遞給了鳳芝:“好了,最后一塊了,吃完漱口。”

雖然北圖聯系了點心廠,點心廠提供的點心種類也多,但人家對限量卡的很死,每位職工只能購買一斤,多了不賣,這半塊是掰開湊斤兩的。

“嘿嘿,我看大醬差不多了,咱今晚咱嘗嘗。”唐植桐笑笑,小王同學對鳳芝跟敬民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知道小舅子知道后會不會急得跳腳。

大醬已經發酵了半個來月,萬幸沒有招蛆,可能因為前陣子天熱的緣故,唐植桐看著已經有了在東北吃的樣子,正好今兒也沒菜,就打算嘗嘗。

大醬很百搭,什么蔥、蒜薹、生菜、萵苣葉、黃瓜、苦瓜,只要是能生吃的,基本都能蘸,哪怕沒有菜,挖起一勺抹在窩頭、饅頭上,也能湊合一頓。

院子里的菜還沒長起來,只有兩排小蔥已經有筷子粗細,唐植桐也不嫌小,拔了幾顆洗洗,打算當個菜吃。

“今天我看到有燕子在咱家大門口飛來飛去的,興許今年能有燕子做窩。”吃著飯,張桂芳想起今天看到的一幕,有些期盼的說道。

她打小就聽說燕子不入苦寒門,燕子都是緊著富貴人家選,若是誰家被燕子挑中,那將是一個非常好兆頭。

“那敢情好,這兩天除了拉尿,就別讓貝貝出去了。”唐植桐瞅了一眼蹲坐在腳下等待投喂的貝貝,可能月份還不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偶有凄慘如兒啼的貓叫聲從遠處傳來,自家這個一點動靜都沒有。

“嗯,今天就沒怎么放貝貝出去。燕子挑宅,福氣自來。這燕子肯定也是看咱家日子紅火了,想來搭個伙。”張桂芳自信的說道。

“興許是看上咱家院子里的這片菜地了。”唐植桐呵呵一笑,按四九城的說法,宅中有三喜,一喜枯木逢春,寓意咸魚翻身、生機勃勃;二喜喜鵲報喜,寓意喜事臨門、好事頻傳;三喜燕子筑巢,寓意家宅興旺、要出能人。

至于準不準,也沒法去驗證,有點唯心,但張桂芳對此堅信不疑:“咱家院子里種菜好幾年了,之前也沒見燕子做過窩。”

“嗯,您說的是。”唐植桐不跟親媽犟嘴。

大部分燕子都要比鴛鴦忠誠些,起碼雄燕不用擔心孩子不是自己的,百姓也固執的認為燕子是堅貞不二的,寓意夫妻和睦、吉祥如意。

再加上燕子以昆蟲為食,百姓對燕子的認可度非常高,哪怕筑巢后會將糞便排在巢下,絕大多數百姓也會選擇默默打掃干凈,而不是將燕子窩捅掉。

“貝貝,以后出去可不能嚇著新鄰居。”貝貝見唐植桐沒有投喂自己的意思,又跑到張桂芳腳下蹲守,迎面而來的是一頓囑咐,外加一口窩頭。

貝貝“喵”了一聲,也不知道是懂了還是沒懂。

唐植桐見親媽已經篤定燕子將會在自己家筑巢,就沒說什么掃興的話,自家有貓,還真不一定成為燕子筑巢的首選。

實事求是的講,燕子對于選巢還是很講究的。

首先得有人氣,而且不能太破舊,否則無法為它們遮風擋雨。

王謝堂前的燕子飛入尋常百姓家,有可能是王謝二家落敗了,家里沒了人氣,也有可能是百姓家生活變好了。

其次附近最好有水源、農田,水源能方便它們銜泥,農田意味著有充足的食物,捕捉起來省力。

最后還得避免與貓同處,畢竟貓的食譜上不單單有老鼠,還有一切能抓到的飛禽,小的如麻雀、燕子,大點的甚至有鴿子、斑鳩。

次日,4月14日,星期四,忌搬家、安床。

小兩口吃完早飯出門的時候,張桂芳用碗給盛了一份大醬,讓小兩口一塊給帶到椿樹胡同,給親家母嘗嘗。

唐植桐出門的時候還抬頭看了看天,沒有看到燕子,不知道飛到哪兒去了。

將小王同學送到婦聯宿舍大門口,唐植桐沒有上去,昨天并沒有將作業全部補完,今天得繼續。

來到郵電學院后,羅志平遞過來一封信,然后拿著一份二流日報,向唐植桐求證道:“唐老師,這個是不是你提出來的?”

“什么就我提出來的?二流日報又不是我家開的,哪能我說啥他登啥?”唐植桐開著玩笑,接過信,歪著腦袋看羅志平指的地方。

“我國攻克人工降雨難題,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標題赫然映入眼簾。

再繼續往下看,農機學院聯合中央氣象局在某某部隊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首次增雨作業,降雨面積達到多少平方公里,平均降水量多少毫米等等。

“敢情昨兒下雨是因為這個。我聽說你在農機學院因為這個差點跟他們校領導吵起來,是你的主意吧?愣是一句話都沒提到你。”羅志平忿忿不平道。

“你的消息倒是靈通。你咋知道的?”唐植桐沒有順著羅志平的關注點往下走,反而好奇他的消息渠道。

“咱們學院有人跑過去跟著聽了啊,回來就慢慢傳開了,當時還有人笑你異想天開呢。不是,都這這節骨眼了,你怎么還關注這些?”羅志平有些替唐植桐著急。第763章

“淡定淡定,我當時就提了一嘴,沒吵架。再說人家負責具體實現,這里面肯定是有辛勤付出的。能成功我就很高興了。”唐植桐反過來安慰羅志平。

報紙沒提自己就沒提唄,唐植桐并不在意,這事說到底自己在中間只是起到了一個啟發的作用,只要能成功,只要對人民有益,自己默默無聞又怎么了呢?

“你倒是高風亮節……”羅志平氣勢一滯,感情皇帝不急太監急?

“淡定淡定。成功了就好,我現在就盼著趕緊推廣開,造福廣大人民群眾。”唐植桐呵呵一笑,心下卻覺得這新聞登出來的有些冒然。

通篇只有昨天一場雨的數據,說明并沒有經過其他驗證,而且昨天試驗、今天就見了報,這速度不可謂不快。

那這背后蘊含的信息可不少,技術領先能長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能印證旱情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需要拿出些鼓舞士氣的東西。

二流日報在全國有好幾個印刷點,基本是同步印刷。

隨著報紙投遞到位,八點半上班時間開始,人工降雨的消息猶如一陣旋風刮過相關部門,很快,各地的求證電話就打到了中央氣象局的上級部門。

中央氣象局這邊也接到了一些求證電話,但更多的是四九城各氣象站的云層監測匯報。

昨天消息一經上報,相關領導在得知人工降雨確實成功后,作了批示,先登報,再盡快開展第二次驗證。

氣象局不知道此舉的背后深意,但做批示的領導心里清楚,四九城的存糧已經不多了,而且目前外糧調入阻力很大,存在的缺口不小,照這種形勢下去,用不了多久,四九城糧庫就空了……

為了防止恐慌,這種消息都是秘而不宣的。

為了調糧,已經派了干部下去,收效卻不理想。

領導就想著用一用人工降雨,先登報,除了可以鼓舞士氣外,各地肯定也會有電話打進來。

急切想要人工降雨的地方肯定是干旱最嚴重的,從需要的降雨量上能作為對今年糧食產量判斷的輔助依據。

并不是那么急切的地方說明干旱不嚴重,那糧食產量是不是更有保證?是不是能作為接下來調糧的判斷依據?

唐植桐想不到這里面的彎彎繞繞,把羅志平安撫好,端詳起來信。

字跡不熟悉,寄信地址寫的供電局,唐植桐一時沒想起是誰寄來的。

打開信,看了落款,才想起這是清明節碰到的那個叫丁建輝的小伙子寫給自己的。

再通讀一遍信,唐植桐笑了。

小丁明顯是個老實孩子,估計也不知道要說啥,信里除了介紹了一下他自己的情況,還捕風捉影的夸獎了一番唐植桐的所作所為,最后表示一定要向唐植桐好好學習,希望兩人能共同進步云云。

這個共同進步就嚇人了,一般來說都是男女青年之間用在感情表白上的。

一看就是個沒談過戀愛的單身狗,這封信還不知道謀殺了他多少腦細胞,甚至可能是在他母親的強壓下才動筆的。

不看僧面看佛面,跟丁建輝這邊“建交”是葉志娟開的口,唐植桐不能對這封信置之不理。

像這種由長輩發話撮合的朋友,若是一步步的發展,總會讓人感覺兩人中間隔著點什么,若是能有地方能互相幫忙,會大大促進關系的發展。

琢磨了一會,唐植桐給丁建輝回了一封信。

唐植桐沒回應什么共同進步,直說自己有個發明,需要登高爬梯的電工配合驗證、提供一些使用上的建議,問丁建輝愿不愿意配合。

嗯,丁建輝是個電工,跟見面時唐植桐猜測的一樣,他在信里也沒有回避。

將信封起來,唐植桐準備寫作業的同時,也在琢磨,得把制造腳扣提上日程了。

隨著人工降雨事情的發酵,終于有電話打到了葉志娟這邊。

葉志娟掛了電話還有些意外,她怎么也想不到人工降雨的事情能跟自己女婿沾上邊,今天早上女兒來送吃食的時候愣是一點異樣的表現都沒有。

其實不光早上沒有,就是下午小王同學回去拿盛大醬的碗,母女倆再見面時,她臉上仍舊沒有任何異常。

“你不知道這事?”世界先進水平這幾個字的含金量是很高的,解放前,國人頭上始終被人按著一頂“東亞病夫的帽子”,國家也急于提升國際影響力,但怎奈底子太薄,很多事只能干著急。

相對而言,體育比賽是最容易出成績的,第一屆全運會剛舉辦了沒多久,雖然多人破了世界紀錄,但在外面壓根濺不起什么浪,因為這不是國際比賽。

所以容國團、穆祥雄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名次后,才會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一股熱潮,他們眼下的聲譽不亞于劉翔在奧運會拿下110米欄的金牌。

“不知道啊,他回家沒說過。”小王同學聽完一臉懵。

“哦,回去問問,這事雖然報紙上沒提他,但也別急著爭功,教育部門后續會有安排。”葉志娟生怕年輕人沉不住氣,把大好局面給毀了,鄭重囑咐了一句。

“我也不知道有這么回事,就前陣子在農機學院作報告時隨口提了一句,人家后來也沒再聯系我,誰知道他們當真了,把這事鼓搗成了。”回到家后,唐植桐面對小王同學的“質問”,連連叫屈。

“咱媽說不讓你爭功呢。”小王同學見丈夫確實不知情,把葉志娟的叮囑說了出來。

“我爭什么功?我就提了個想法,中間一點力都沒出,人家給我評功我都臊得慌。我只盼著能盡快推廣開,讓農民伯伯們多打一些糧食。”唐植桐連連搖頭,功勞什么的就甭提了,若是能推廣開,將糧食產量提高一個、甚至兩個百分點,就是無量功德。

不爭功歸不爭功,但唐植桐內心還是暗暗自豪的,在自己的提議啟發下,人工降雨提前問世,這得幫多少人解決餓肚子的問題?

這也許就是來這個年代的意義所在吧。

(本章完)


上一章  |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