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719榆錢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最新章節列表 >> 719榆錢飯

719榆錢飯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04日  作者:工具超人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工具超人 |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第720章

第720章

考慮到風箏線的承重力,唐植桐做的屁簾兒并不大。

“咱們畫個燕子吧。”看著唐植桐做好的屁簾兒,小王同學建議道。

“行,你照著這個風箏的大小裁下一塊來,畫好晾干我再貼上去。”唐植桐將這一塊任務交給了小王同學。

由于紙張質量的緣故,不能等風箏做好了再往上畫,用筆墨一洇,紙張很容易受不住力崩裂,所以即便屁簾兒做起來不難,今晚也沒法一氣呵成。

“好!”小王同學喜歡這種參與感,領命后屁顛屁顛的附在書桌上搞起了創作。

唐植桐笑笑,收拾一下東西,繼續畫沒有完成的寵物用品。

其實眼下還有一種比較精致的風箏,四九城百姓稱其為“沙燕兒”。

這種風箏對手藝要求就高了,唐植桐做不出來。

市面上倒是有賣的,但總歸少了一絲參與的樂趣。

3月23日,星期三,學校里一如既往,風平浪靜。

唐植桐惦記著寵物用品創匯的事情,接連畫了兩個晚上,今兒上課的時候又開了一陣小差,決定先將畫好的貓抓板、貓爬架、寵物窩、逗貓棒等幾樣圖紙交給苗小琴。

放了學,唐植桐直奔椿樹胡同,等到婦聯宿舍大門口的時候已經過了下班的點。

唐植桐估摸著苗小琴已經下班,也沒再去史家胡同,而是徑直進了院子,打算讓葉志娟轉交。

果不其然,葉志娟今兒下班早,已經在家準備煮飯。

王敬民心心念念惦記著自己的彈弓,纏著唐植桐問道:“姐夫,姐夫,你打著鳥了嗎?彈弓可以還給我了嗎?”

“打著鳥還能落了你?這么惦記著當司令啊?回頭給你做個別的玩意行不行?”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既然前面說了等打著鳥再把彈弓還給小舅子,唐植桐也不好食言,既然現在給不了,就打算變通一下。

“做個什么?”王敬民精得很,沒有立馬答應,而是打算待價而沽,看看姐夫新做的玩具能不能打動自己。

“陀螺怎么樣?”唐植桐想起了放學路上其他小孩子玩的玩意,提議道。

“好!我要下面帶鋼珠的!”王敬民一聽是陀螺,立馬高興的答應下來,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嘿,不賴嘛,還知道要放鋼珠,行,給你做個放鋼珠的。”唐植桐揉揉小舅子的腦袋,算是將這事糊弄過去了。

陀螺大多是木頭做的,但底下尖部最好能嵌進一顆鋼珠,這樣能大大減少陀螺轉起來的阻力,使陀螺在同等受力條件下轉的時間更長、更穩定。

有些家里沒條件嵌鋼珠的,通常也會選顆長鐵釘從上面一砸到底。

如果陀螺尖部什么都不放,只是純木質的話,陀螺轉不了多少圈尖部就會開裂。

“那是,我還知道四九城管陀螺叫‘冰尜兒’呢!”受了表揚的王敬民洋洋得意道。

“不賴不賴,果然是上學學到東西了。”唐植桐笑呵呵的夸著小舅子。

陀螺歷史悠久,全國各地有各種各樣的叫法,有叫冰陀螺的,有叫轉牛的,還有叫打老牛、皮老尖的。

越往北走,陀螺名字里帶“冰”的概率越大,而且大多喜歡在冰上玩,唐植桐猜測大概跟鋼珠生產時間有關系,畢竟第一枚國產鋼珠是建國后瓦房店滾珠廠生產的。

“桉子,有事?”葉志娟從廚房出來,自己這個女婿最近越來越忙,來的次數也少了,她覺得這回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媽,跟小琴姐商量的寵物用品的事情,我畫了幾張圖,能麻煩您明兒給她嗎?這樣我就不用逃課了。”唐植桐從包里掏出已經畫好的幾張圖紙,說道。

“行,放這吧,我明天給她。”葉志娟痛快的答應下來。

“好嘞,謝謝媽,那我回去了。”唐植桐放下圖紙,沒有在這吃飯的意思,掉頭下了樓。

剛到樓下,唐植桐就被高大山給喊住了:“小唐,剛才看著就像你。”

“高師傅,有事?”唐植桐停下腳步,等著高大山的下文。

“你嫂子做了點榆錢窩頭,給你帶上幾個嘗嘗。”高山大說完,朝屋里喊道:“葉子,窩頭蒸好了嗎?”

“還得等會,你們先進來坐。”張葉推開門,朝唐植桐發出了邀請。

“高師傅、嫂子,真不用客氣,你們留著吃吧。”這年頭誰家都不寬裕,榆錢窩頭也得是摻著面才能成型,唐植桐不打算占高大山兩口子的便宜。

“不中,俺剛來的那會就瞧上胡同口的榆錢了,也沒啥好東西給你和文文,可別嫌棄東西孬。”張葉熱情的很,出了門拉著唐植桐的自行車不讓走。

“嫂子,不是這么回事。”唐植桐哭笑不得,自家不缺糧,這要是還占他兩口子的便宜,自己心里都過意不去。

“那是看不中俺手藝?”張葉熱情的同時也帶有絲絲自卑,畢竟是從農村出來的丫頭。

“也不是。現在人人都吃定量,我吃你們一口,你們就少吃一口,要不我給你們留糧票?”唐植桐打開窗戶說亮話,擺明了不愿拿窩頭。

“那不中,幾個窩頭俺怎么能要你糧票?當家的,你說是不是?”張葉回頭示意高大山站出來幫自己。

“就是,幾個窩頭怎么能要糧票?你別拿我們當外人。”高大山也是一個勁的搖頭,糧票肯定是不收的。

“高師傅,要不這樣吧,把榆錢給我拿上一支,正好省下我自己上樹了,反正我是不會要你們窩頭的。”唐植桐看到傳達室門口有大半筐還沒來得及擼的榆錢,折中道。第720章

“這……”高大山猶豫了。

“高師傅,就這么著吧,我這還有事,要么您給我一支,要么我自己動手拿?”唐植桐笑著,說完就要將自行車立起來。

“我來裝,你這人,怎么這么外道。”也許是看唐植桐態度堅決,高大山做了讓步。

“我可不是跟您外道,這榆錢也是好東西。往年這個時候,榆錢能落一地,今年樹上都沒幾串榆錢。說到底,拿你們一支榆錢就是占你們便宜了。”唐植桐知道高大山兩口子是想感謝自己給張葉找了份保姆的工作,臺階給的足足的。

“一把榆錢算不上占便宜,過兩天我再給你摘。”高大山實在,直接拎著筐就要往唐植桐自行車車把上掛。

“用不了這么多,給我一支就行。”唐植桐往外推,從筐里拿出來一支,筐里明顯是剛折下來不久,榆錢還掛在枝頭上,新鮮的很。

“一支夠干啥的?都拿著!”看唐植桐不要,高山大卻執意往前推,這次沒有再推讓的意思。

“高師傅,我不能拿您筐子,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還回來呢。要不我拿兩支。”唐植桐說著,又從筐里掏出來一支。

“葉子,你回屋找根繩子,我給小唐攏一攏。”高大山索性將筐子放在地上,指使張葉道。

“哎!”張葉腿腳麻利,開口的同時就邁著大步進了屋。

“哎,高師傅,你看這事鬧的,你們摘點榆錢也不容易。”見兩口子誠心實意,唐植桐放棄了反抗,榆錢雖然搶手,但長在高大山眼皮子底下,他想摘的話還是能摘到的,竹竿上綁個鉤子往上一伸,一轉一扭就下了了,無非胳膊累一點。

“這有啥不容易的,比起你們幫我和葉子的忙,這都不算啥。”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傳到四九城,高大山愈發感覺到糧食供應的緊張,簡直就是一奰棗,就連自己一向寄錢的戰友家屬也寫信來求助,可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很愁啊!

“高師傅,說這個就見外了,都不是外人。”唐植桐連連擺手,比起王敬民的小命,自己和葉志娟做的那點事都不算什么。

最終,唐植桐拿上了一捆榆樹枝,上面滿滿的榆錢,臨走的時候,唐植桐囑咐道:“高師傅,你們蒸了窩頭可別給葉主任送了,讓人看見影響不好。有這些榆錢在,我回頭做好了分給葉主任點,跟她說這是你們的心意。”

“行。”高大山一尋思也是這么個理兒,答應下來。

唐植桐出了婦聯宿舍的院門,朝路邊的榆樹上望去,榆錢已經被擼的差不多了,枝頭嚯嚯丫丫的,一看就是被人連枝折下來的。

不過不用擔心,榆樹的生命力很旺盛,后續還能繼續長出新的枝條。

榆錢是好東西,因其開在青黃不接之季,在華北地區一向有“救命糧”的稱呼。

榆錢的營養可以說是所有易采摘的野味中最高的,每100克含有3.6克蛋白質,蛋白質含量堪比優質牛奶。

除了營養突出外,榆錢口感也極佳,不僅鮮嫩,而且清香中帶有微甜,哪怕一直到九十年代,每年三四月份榆錢盛開時都是農村兒童上樹采摘榆錢的歡樂時光。

榆錢一簇簇的掛在枝頭,中間極少有樹葉,折下一支,用手一擼就是一把干凈衛生。

上樹的小朋友會先往嘴里塞一把,然后邊嚼邊往兜里裝。

現下農村的老百姓對榆樹很有感情,除了榆錢能吃以外,榆樹皮也是含有淀粉的,每逢饑荒,饑腸轆轆的百姓總會剝榆樹樹皮充饑。

1942年豫省大饑荒,白修德就記錄了百姓剝榆樹皮、食用榆樹皮的影像。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榆樹在中國的農耕歷史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能救急以外,榆木還是打造家具、蓋房的上好木材,在木材界素有“北榆南櫸”之稱。

榆木做的家具除了相對容易開裂外,那必須是結實耐用,一套榆木家具毫不夸張的說,可以用上百年。

但因榆樹成長緩慢,雖然有經濟價值,卻逐漸被速生林代替,成了很多人回不去的童年。

回到家以后,張桂芳看到兒子手里的榆樹枝很是驚喜:“你摘榆錢回來了?我今天出去了一趟,榆錢都被摘完了,倒是還有點五十芒,我打了點回來,還打算晚上吃來著。”

“人家給的。有榆錢咱就不吃五十芒了。”五十芒是泉城百姓對楊樹牤子的稱呼,大概取自“吾拾牤”的諧音。

唐植桐看看張桂芳打回來的牤子,有榆錢在,他是真不樂意吃牤子,牤子本身沒什么滋味,如果想好吃一點,最好的搭配是大葷,摻上些肥肉調成餡兒包蒸包。

很多人將牤子說成是“樹上魚籽”,但唐植桐覺得夸張成分比較大,因為之前吃過,在這一點上還算有發言權。

那口感……很難形容,總感覺吃到嘴里有種散碎感,不過好在沒有異味,在實在難以果腹的情況下,也能充饑。

“那咱今晚吃榆錢飯!就是可惜了這筐五十芒。”張桂芳看了眼筐,眼神里有絲絲不舍。

“媽,浪費不了,人不吃也能喂雞啊。”唐植桐為了不吃牤子,把雞推在了前面,也就是欺負現在的雞沒吃過好伙食,這要是放幾十年后,雞都不吃牤子。

“唉,行吧。”張桂芳有些不舍,但還是拎著筐出去喂雞了,她心里清楚,眼下已經是五十芒落下的季節,自己打來的這些無論是品相還是口感都已無法與半個月前相比。

唐植桐放下東西洗把手,在屋里處理榆錢,先將榆錢擼下來放進盆里洗一下,然后撈出控水備用。

榆錢最簡單的吃法就是生吃,但想撐肚子必須得摻上些主糧。

最容易上手的一種做法就是榆錢飯。

“九成榆錢一成面,放在盆里拌一拌,上鍋蒸、用碗盛,孩子吃了都說行。”

為了改善口感,除了面,唐植桐還往里面摻了點鹽、海腸粉。

說到底,這榆錢飯就是一個救急的吃食,若真的是人間美味,三四月間的市場上早就高價出售了,可現實是供貨不多、價格不高,且鮮有人問津。

也許只有農村的部分上年紀的農民對榆錢飯念念不忘,總是在這個時節想方設法做上一頓榆錢飯,并教育子女、孫輩:吃榆錢,有余錢。

在唐植桐看來,有沒有余錢跟吃不吃榆錢沒有一毛錢關系,老一輩人的這種做法、說法,無非是擔心以后再碰到災荒,子女、孫輩不會找吃食罷了,也算是一種生存法則的言傳身教……

(本章完)


上一章  |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