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565章:新科進士們的去處!為大宋盛世而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565章:新科進士們的去處!為大宋盛世而戰

第0565章:新科進士們的去處!為大宋盛世而戰


更新時間:2024年10月09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三月初一,近午時。

在貢院待了足足有四十多日的蘇良,坐在書桌前,長呼一口氣。

經過多位閱卷官的共同努力,終于擬定出了通過省試的士子名單。

整個進士科,共錄取四百一十二人。

比上屆足足多了一百多人。

隨后,貢院的“鎖院之規”解除。

蘇良拿著省試錄取名單與試卷去了垂拱殿,接下來的殿試將由趙禎主持。

垂拱殿內。

趙禎翻閱著錄取名單,笑著道:“蘇卿選才,儼然是依照我朝當下國情而選,朕心中甚悅,接下來就依照咱們商量的方式來辦。”

“是,官家。”蘇良重重拱手。

三月初二,清晨。

省試放榜。

貢院、國子監、開封府前皆張貼出了省試錄取名單。

此外。

蘇良還派遣貢院吏員將參與殿試的憑證文書,分發到了通過省試的四百一十二人手中。

當下,科舉施行的乃是殿試不黜制。

通過省試者,就意味著已擁有了功名之身。

一時間,整個汴京城都如同沸騰的一鍋熱水般。

捷報頻傳。

上榜者皆甚是歡喜,開始慶祝,而落第的舉子或收拾行李回家,或去酒樓買醉。

許多客棧掌柜都對上榜的住客減免房費,贈送酒菜,有的還求賜墨寶。

待金榜公布后。

若所住之客為一甲二甲,或是頭三名,其房費至少能在接下來的三年里翻一倍。

還有一些有閨女未嫁的富貴人家已開始物色未婚之舉子,準備提前抓婿。

大宋之宰相基本都是從進士科的錄取者產生,若撞了大運,那整個家族可能就是鯉魚躍龍門了。

十九歲的蘇轍、二十一歲的蘇軾也在榜單之上。

二人都甚是興奮,在所有應試舉子之中,二人乃是最年輕的。

由于距離殿試就剩下兩日。

上榜者大多都是慶祝了半日時間,然后便開始在屋內讀書備考了。

三月初五,清晨。

崇政殿內,殿試正式開始。

殿試時間只有一日,試題也只有三道策論,全都是趙禎所出。

殿試的題目較為活泛,考生自由發揮的程度較大。

往常,都是官員監考。

但這一次,趙禎親自坐于大殿上,讓諸多考生都感到甚是榮幸。

近黃昏。

殿試結束后,隨著四百多名考生走出皇宮。

汴京城內熱鬧得如上元節的晚上一般。

巨大的壓力緩解后,很多人自然會選擇一醉方休,釋放一下自己。

而此刻。

蘇子慕在樊樓已經定好了包間,準備邀請蘇軾、蘇轍大吃一頓。

蘇良知曉此事,但未曾干涉。

小一輩的交情便由小一輩去經營。

考生們清閑了,蘇良卻還很忙。

他要與趙禎一起為四百余名考生定名次,還要與中書眾相公一起為考生們定官職。

三月十二日,破曉。

天微微亮。

四百一十二名考生全部匯聚在了城東的東華門,周邊還圍聚了大量百姓。

今日便是唱名放榜之日。

依照慣例,先唱名,后放榜。

唱名由參知政事歐陽修主持,趙禎率先念出進士科前三名,然后由主考官蘇良念出后續名單。

稍傾。

趙禎的鑾駕出現在東華門前,歐陽修與蘇良緊跟其后。

考生們齊齊拱手,高呼:官家萬歲!

歐陽修大步走出,看向前方后,打開了手中的冊子。

“嘉佑二年丁酉進士科,登科者,共計四百一十二人,其中一甲賜進士及第者十人,二甲賜進士及第者三十六人,三甲賜進士出身者七十二人,四甲賜進士出身者一百零九人,五甲賜同進士出身者一百八十五人……”

“現在,由官家公布一甲前三名。”

這一刻,東華門內外,甚是安靜。

靜得能聽到一根針落到地上的聲音,能夠聽到許多人的心跳。

所有考生都豎起耳朵,心情緊張到了極致。

一甲前三名,寄祿官可為將作監丞或大理寺評事,差遣可直接為一州之通判。

與下面的名次儼然是兩種級別,甚至有云泥之別。

趙禎緩了緩,拿起一本金黃色的冊子,開始宣布。

“嘉佑二年進士一甲第一人,章衡,章子平,建州浦城縣人,賜進士及第。”

“嘉佑二年進士一甲第二人,竇卞,竇彥法,曹州冤句縣人,賜進士及第。”

“嘉佑二年進士一甲第三人,羅愷,羅有聲,洪州南昌縣人,賜進士及第。”

趙禎講完后,章衡、竇卞、羅愷三人立即上前拱手謝恩。

眾考生聽到這三個陌生的名字,都有些驚訝。

他們心中的大熱門人選以及名士。

如:曾鞏、呂惠卿、王韶、張載、曾布、程頤、程顥、蘇軾等,竟無一人入前三名。

這也說明,有些人看似名不經傳,但在策論一道上,卻是優于眾人的。

他們更適合擔任當下的大宋之官。

接下來,蘇良走出,開始唱名。

“嘉佑二年進士一甲第四人,丁隲,丁公默,常州晉陵縣人,賜進士及第。”

嘉佑二年進士一甲第八人,王韶,王子純,江州德安縣人,賜進士及第。

“嘉佑二年進士二甲第三人,呂惠卿,呂吉甫,泉州晉江縣人,賜進士及第。”

“嘉佑二年進士二甲第二十四人,蘇軾,蘇子瞻,眉州眉縣人,賜進士及第。”

“嘉佑二年進士三甲第八人,張載,張子厚,鳳翔府郿縣人,賜進士出身。”

“嘉佑二年進士三甲第四十五人,蘇轍,蘇子由,眉州眉縣人,賜進士出身。”

蘇良念了足足大半個時辰,才將剩下的及第者,宣布完畢,而后眾新科進士紛紛拱手謝恩。

在蘇良唱名之時,貢院的墻壁上已貼出了金榜,引得無數百姓圍觀。

稍后,這些新科進士也會再去金榜前查看一番,確定自己的名次。

蘇良緩了緩,看向眾人。

“諸位,稍后可前往貢院領取新科進士衣冠,明日午時,進宮參加瓊林宴。”

“是,先生!”

眾新科進士齊齊拱手。

稍傾,新科進士們便興奮地朝著貢院前的金榜奔去。

而此刻。

在金榜不遠處的一輛馬車內,蘇子慕坐在里面在窗口來回張望著。

他在尋蘇軾和蘇轍。

二人雖然已經婚配,但當下榜下捉婿的人見二人生的年輕俊俏,定然會將二人先抓后問,故而蘇軾提前讓蘇子慕將他們接走。

片刻,待一大批新科進士走到金榜前。

諸多富貴人家的家仆都在一旁守著。

若有相貌俊俏還甚年輕者,只要流露出中舉的表情或說出中舉之類的話語,他們便要先將其抓走,而后再盤問一番。

榜下捉婿,乃是宋之習俗,不算綁架,但也講究雙方自愿。

之所以要先綁走,乃是擔心別人搶了去。

蘇軾與蘇轍在金榜上看到各自的名聲后,轉身就朝著蘇子慕的馬車奔去。

而在這時,有人喊道:那是金榜上的蘇軾、蘇轍兄弟!

當即,一群人朝著二人狂奔而去。

蘇軾、蘇轍也顧不得儀態了,一邊跑一邊喊道:“吾已婚配!吾已婚配!”

很快,二人跑到了馬車里。

百姓也是很守規矩的,跑到馬車里,就意味著明顯拒絕了。

他們只好更換目標。

有些新科進士,一心讀書,尚未婚配,當下也有意找一個富貴人家,故而直接道出自己已高中進士,彼此便談起了婚事。

成者也并不少。

翌日,近午時。

城西,瓊林苑。

新科進士們魚貫而入,分別落座。

瓊林宴,乃是科舉后的一個傳統,是進士們及第后的最高榮耀。

待進士們都落座后,突然看到趙禎帶著兩府三司在京的相公、主考官蘇良,還有諸多考官都來了,不由得迅速起身,大為吃驚。

這個陣仗太大了。

往昔,官家與諸位相公是不在瓊林宴現身的,基本都是主考官在場。

此等殊榮,令新科進士們齊齊拱手。

“坐吧!”趙禎笑著說道。

緊接著,君、臣、眾進士們紛紛落座。

趙禎環顧四周高聲道:“此屆科舉與往屆不同,今日既是瓊林宴,又是朝廷為諸位封官送行之日。”

封官送行?

眾新科進士聽到這四個人都懵了。

依照慣例,瓊林宴后,至少一個月后,才會為一部新科進士賜封官職,走馬上任,至少要三個月。

而今日就要封官送行,讓每個人都大感意外。

隨即,趙禎看向蘇良。

蘇良大步走出,手里拿出一疊厚厚的文書。

“諸位新科進士,此刻本中丞手中所拿,便是朝廷封賜大家的官職差遣名目,后續中書會補發官憑文書。”

“現在,我代表官家告知大家,為何會如此急促的封官?”

“前年,我們平定了西北,拿下了西夏;去年,我們收復了燕云,滅掉了遼國、東瀛、高麗。”

“我大宋領土已堪比漢唐,然國威、商貿、文化、秩序、民間百姓的幸福度距離盛世之治還有非常大的差距。”

“當下,遼境、西北、東瀛府、高麗島皆缺少能夠頂起一片天的基層官員,經過官家與眾臣的商議,朝廷決定將今年的新科進士全都派遣到這些地方。”

聽到此話,一些新科進士的臉色漸漸變得嚴肅起來。

這些地方,官衙尚未成勢,秩序紊亂,比派遣到廣西嶺南那一片地方做官還要辛苦,搞不好還會喪命。

蘇良接著說道:“為什么會選擇你們呢?”

“你們雖無經驗,但有朝氣,有斗志,并且知曉我大宋要成為什么樣的大宋,百姓要成為什么樣的百姓,若無此才,今日斷然是不可能站在這里的。”

“你們可能是最獨特的一屆進士,甚至可以稱為最慘的一屆,因為那里的條件非常艱苦,甚至會被毆打,被刺殺。但是當下的朝廷需要你們,需要你們去傳遞秩序,禮法,教書育人,將那些地方落后的百姓變成與我們一模一樣的宋人!”

“這也是一場戰爭,一場可能持續時間非常長、并且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犧牲才能夠取得勝利的戰爭。”

“朝廷的安排是,命諸位試煉一年,不合格者淘汰,合格者任職三年到六年,而后便可返朝,以特例擢升。只要你們做得足夠好,你們的擢升速度要遠高其他官員。

“你們是在全宋變法途中成長的一代人,朝廷相信你們的優秀,朝廷不希望年輕人中,西夏境只有一個司馬光,遼境只有一個王安石,海島上只有一個曹護……”

“當然,此事并不強求。若有不愿就職者,可在五日內向中書反應,中書將會取消其功名,以他人替代,被替代者,下屆依舊可正常參加科舉。”

蘇良的話,有柔有剛。

柔的是,若能在這些艱苦之地熬下去并做出成績,可循特例擢升,前途一片光明。

剛的是,若選擇逃避,則此屆的功名將摘除,換作他人代替。

朝廷所希望的是:大宋最優秀的一批年輕人,就應該在最合適的地方發光發熱。

蘇良緩了緩,道:“諸位都是聰明人,本中丞便不再贅述,大家也不用立即表態,最后本中丞再說一句:赴窮鄉險地為官,乃是為大宋盛世而戰!”

“下面,我來宣告諸位的官職差遣與去處。”

“一甲第一人章衡前往遼境開州任通判,一甲第二人竇卞前往高麗州開城任通判,一甲第三人羅愷,前往東瀛島任京都府國學監丞……”

“一甲第八人王韶前往西夏境任瓜州州司推官兼錄事參軍。”

“二甲第三人呂惠卿前往遼境女真部任府學監丞。”

二甲第二十四人蘇軾前往西夏境宣化府任司法參軍事兼諸學錢糧官。”

這些官職都是眾相公與蘇良根據每個人的特長所立。

有人擅長做州之貳官,有人擅長搞學術研究,有人擅長軍事糾察與刑罰。

雖然辛苦,但大多數人的官職并沒有降低。

蘇良念完后,高聲道:“此刻,不需要諸位表態,諸位吃完這頓瓊林宴后,都好好想一想,若非真心,不如不去,不然恐怕多為半途而廢者。”

隨即,瓊林宴便開始了。

慶功宴,變成了一場為大宋而戰的送行宴。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