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549章:戰車先鋒營!此戰,慘勝為敗,大勝方為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549章:戰車先鋒營!此戰,慘勝為敗,大勝方為勝

第0549章:戰車先鋒營!此戰,慘勝為敗,大勝方為勝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25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六月二十二日,午后。

中路軍主帥富弼、西路軍主帥龐籍、副帥梁適帶領著近十萬人,與東路軍匯合在一處。

所有可戰斗的兵力達到了近二十萬人,后方還有后勤士兵十余萬人。

目前。

東路軍的兩路先鋒軍,已順利拿下儒州、媯州、順州、薊州。

大宋只差一州,便能拿下整個燕云。

遼國皇帝耶律洪基親至檀州,除了五萬皮室軍、各部族精騎十萬人,還有步兵約五萬人。

雙方兵力差距不大。

大宋若大勝。

不但能得燕云十六州,而且還能長驅直入,攻入契丹本土,元氣大傷的遼國必將節節后退,亡國就變成了時間問題。

遼國若大勝。

大宋即使仍能保燕云剩余十五州不失,但短時間內將失去攻遼的能力,或后撤,或休整,靜待時機,另外士氣與斗志將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

此戰,對宋遼兩國都非常重要。

六月二十五日,正午時分。

東海之上。

大宋上百條戰船,密密麻麻排開,旌旗蔽空,風帆鼓動。

大宋東海水師統領,獨臂曹護,身穿黑色鎧甲,站在船頭,在看到東瀛的戰船后,其抽出長劍,高聲道:“眾將士聽令,準備開炮!”

令旗搖動,嘩嘩作響。

最前方的火炮船,全將炮口對準了對面的東瀛水師。

在火炮的加持下,東瀛水師根本沒有一戰之力。

更何況——

曹護已控制了東瀛島的六成商貿,東瀛朝廷戰敗,守不能長守,逃又無處可逃。

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經常與東瀛人打交道的曹護,深知前者狡詐。

不和談,不拖延,欲一鼓作氣,攻占整個東瀛島。

蘇良曾與他聊過,這個島國的子民雖然團結,但發展畸形,攻占東瀛島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用大宋的思想文化改造他們。

日后。

曹護將會長期扎根于東瀛島,成為名副其實的東瀛島王。

砰!砰!砰!

火炮發射,海浪翻起,東瀛戰船搖搖晃晃,一些東瀛兵已掉入海中。

嗖!嗖!嗖!

緊接著,就是一撥撥弓弩射擊。

海上作戰,多為遠程攻擊。

大宋東海水師的籌備甚是完善,火炮、弓弩齊全,甚至許多制作弓弩的木材都是從東瀛島買來的。

東瀛兵知不能敵,但不得不朝前沖。

因為后面就是他們的島嶼,待宋軍上了島嶼,他們將更加被動。

這一刻。

遼國水師根本無法來救東瀛,因為他們已自顧不暇。

東瀛國主最后悔的就是得罪了大宋,投入遼國懷抱,他若像大理與交趾那般聰明,至少也能善終。

可惜,沒有如果。

站錯了隊,就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

令旗再次搖動。

大宋的戰船繼續朝前方壓去。

朝廷為曹護下達的任務目標是:六月三十日前登上東瀛島,然后在二十日之內,攻占整個東瀛島,徹底結束東海海戰。

這樣一來。

大宋還能從高麗島方向,組建新一路滅遼的軍隊,攻入契丹境內。

七月初一。

天氣涼爽了一些。

自幽州、云州之戰后,大宋士兵們不是在休整就是在趕路,剛好將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熬了過去。

此刻。

所有宋軍已在距離檀州不足百里的一處山坡臨水處安營扎寨。

遼軍知其優勢在于騎兵,故而并非龜縮在檀州中。

而是在城前設立營帳。

并挖掘了諸多戰壕、陷阱、以及掘斷了許多道路。

他們以守為主。

可一旦宋軍陷入劣勢,必然會乘勝追擊。

共計四十余萬人的戰役,自然不會是一場戰斗,或在數日能夠打完的。

必須要排兵布陣,斗智斗勇,才能夠較出高下。

此時。

大宋中軍營帳中。

趙禎、富弼、韓琦、龐籍、梁適、蘇良聚在了一起。

此戰如何打,全由這幾人商議決定。

龐籍率先道:“此次,耶律洪基親自督戰,并遣來五萬皮室軍,顯然是要與我們一戰定勝負。依照遼人的實力,當下已無力奪回燕云,他們只是為保契丹本土。”

“這一戰,我們必須大勝,而非慘勝,若慘勝或與遼拼的兩敗俱傷,我們將無力再攻契丹本土!”

“更不能輸!一旦戰敗,遼國必然尋我們議和,那時我們將處于巨大的被動中,若還想戰,消耗必然要翻倍,會遠遠超過三司預算,影響國計民生!”

眾人認可地點了點頭。

遼國能接受與大宋拼個兩敗俱傷。

因為兩敗俱傷后,雙方不得不議和,遼國本土無憂,遼國朝廷可繼續積蓄力量。

而大宋若損失慘重,無再戰之力,那幾乎就是宣告此次滅遼失敗。

富弼接著道:“當下,駐守在檀州的二十萬遼兵,以五萬皮室軍最強,各部族的十萬聯軍次之,最后是他們的步兵。”

“遼人急于取勝,咱們若與他們在郊外野戰,耶律洪基必然會派遣出皮室軍應戰,只要能大勝皮室軍,這場戰役我們就贏了一半。”

梁適道:“咱們的五萬西北禁軍,或上四軍與龍羽軍聯合,絲毫不懼遼國皮室軍,可為先鋒軍,與之一戰!”

聽到此話。

韓琦立馬補充道:“河北禁軍對遼軍的特性甚是了解,亦能作為先鋒軍沖鋒。”

此刻。

在韓琦眼里,河北禁軍并不比西北禁軍或開封禁軍中的上四軍弱,再加上較為熟悉敵方特性,更宜作為先鋒軍。

這時。

蘇良笑著道:“諸位,當下咱們討論的不是用西北禁軍或上四軍還是河北禁軍作先鋒軍,我認為三路軍任意一路出戰都能勝,但是我們追求的是將傷亡降到最低的大勝,也就是說,我們當下討論的應該是制定出一個可全面壓制遼國皮室軍的計策。”

“蘇卿所言有理,眾卿可有良策?”趙禎環顧四周。

聽到此話,眾人略加思索后,便分別講說起來。

“臣以為,以騎制騎,以快打快,我們的騎兵實力早已不弱于遼,且士氣斗志遠高于遼兵,再加上龍羽軍與火器兵的輔助,定能大獲全勝!”

“臣以為,應揚長避短,以火器制騎,火器是我們對遼最大的優勢,我們先以火器遠程攻擊,繞而攻之,然后再與其近戰肉搏……”

“臣不贊成,臣以為,當下有火器的加持后,可以步制騎,我們的步兵的團結協作能力是遠高于遼的……”

眾臣講完各自的想法后,開始論證其主張的優勢以及別人主張的劣勢。

一時間唾沫紛飛。

似乎回到了曾經臺諫官在垂拱殿的群奏場景。

蘇良聽著眾人的策略,沒有滿意的,但他當下也沒有想出合適的計策。

一刻鐘后。

趙禎干咳數聲,營帳內頓時變得安靜下來。

“眾卿所言,皆非不可。然朕覺得無論是以騎制騎或以步制騎,我們都沒有絕對的壓倒性優勢。”

“至于火器,不是不能使用,但不能多用,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我們還要使用火器攻城,若在野戰中消耗太多,后續我們的死傷會非常大,且一旦近身肉搏,火器的殺敵效果并不理想。”

“此外,朕對遼騎有所了解,耶律洪基心思縝密,絕非昏君,只是他接了遼國這個爛攤子,經過幽州、云州之戰后,他對我們更加了解,這些戰術策略,他應該都能料想到,且有應對之策,眾卿,還有沒有還未用過的新戰法,能完全克制遼騎,打其一個措手不及的。”

聽到此話,眾人都認真思索起來。

稍傾。

須發花白的龐籍開口道:“官家,以戰車制騎如何”

“正所謂:車勝騎,騎勝步。開國初年,我們便使用過戰車克制騎兵,行則為營,止則為陣,可開可合,能攻能守,效果還不錯,若以戰車陣為先鋒,車內置弓弩手與火器兵,輕騎輔助,外加有重騎兵不斷沖殺,有希望重創遼軍。”

“以車制騎?戰車雖不如騎兵、步兵靈活,還要考慮對地形的適應,但卻適合當下這場戰役。”趙禎面色認真地分析道。

當下,宋軍主攻,遼軍主守。

大宋的目的是推進到檀州城門下,而這段區域是較為開闊的。

戰車的殺傷力又大,完全可作為戰場利器。

這時,富弼微微皺眉,道:“官家,戰車雖是攻擊利器,但若咱們真要迅速撤退,恐怕……當年,太宗皇帝……他……”

富弼欲言又止。

太宗皇帝驢車漂移的事情,再過百年、千年都還會有人記得。

若是有匹馬,也不至于狼狽成那樣。

戰車的攻擊力確實強。

但若宋軍被打得后撤,戰車以及戰車上的人,恐怕就被俘虜了。

這時,蘇良突然眼前一亮。

“官家,臣想起一件事情,前年,臣在西北時,有一西北將軍發明了一種巨型戰車,名為:雙轅星弩戰車。”

“此戰車,立有木盾數個,備大槍十余支,兩側掛有藤蔓,可防弓弩,用四匹馬或八人推動,車內最多可容五十人,如有足之城,不懼騎兵沖擊,不懼箭簇攻擊,甚至車上可安置火炮、床子弩,可射數百步。”

“若造此等戰車千輛,訓練數日,臣以為必然可攻遼騎一個措手不及。至于退守緩慢之缺陷,臣以為可忽略不計,我們此戰的目的是朝前沖,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攻,若我們被遼軍打得節節敗退,那不是我宋軍無能,是官家和我們這幾人無能了,我們斷斷是不可能被遼軍打得敗退的!”

蘇良一臉篤定。

“好一個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朕覺得,此戰我們必須有寸步不退的斗志,破釜沉舟,方能大勝,即使有險,我們也應嘗試!”

趙禎的話語一下子將所有人的斗志都提了起來。

想要大勝,必須走不尋常之路。

打仗哪有攻防俱強的策略,能贏就是好戰略。

“臣無異議!”

“臣無異議!”

“臣無異議!”

眾臣同時拱手,對此“以車制騎”之策充滿了信心。

“好!”趙禎站起身來。

“蘇卿,立即向西北去信,拿到雙轅星弩戰車的制作圖。”

“龐卿、梁卿,你二人負責督造此戰車,務必在拿到圖紙后二十日內,完成一千輛戰車的制造,以及戰車上所有器物的制造。”

“富卿、韓卿,你二人立即抽調六千名兵丁組建戰車先鋒營,不分哪路軍,誰適合戰車的配置便選誰,三日內選拔完畢,而后立即模擬訓練。”

“臣,遵命!”眾臣齊齊拱手。

當下身在燕云的后勤兵足足有十余萬人,在二十日內制造一千輛戰車,并不困難。

而模擬訓練,乃是重中之重。

唯有配合出默契,才能形成最大的殺傷力。

籌備一個月,然后開戰,這個時間,大宋的后勤保障還能供應,若是再長就要出問題了。

畢竟,幾十萬人的吃喝拉撒,消耗甚是嚴重。

就在這時。

一名內侍快步走入營帳,高聲道:“官家,西北狄樞相急信!”

聽到此話。

趙禎和蘇良等人的心頭都是一顫。

若是西北之事,狄青應去信汴京城,讓中書眾相公解決;若不是特別要緊且有關社稷是事,狄青不會發急信。

大家都非常害怕,害怕在這個緊要關頭,西北西夏領域出了大問題。

趙禎面色嚴肅,打開厚厚的信封,先是打開一張小紙,然后臉上露出一抹笑容。

蘇良等人都好奇地看向趙禎。

緊接著。

趙禎又打開那一沓疊了一折又一折的大紙,然后竟放聲笑了起來。

“狄卿,真乃及時雨也。”

眾臣皆甚是疑惑。

趙禎看向眾臣,故意緩了緩,然后道:“狄卿知我們要在檀州與遼兵決戰,也提出了以車制騎之法,且將雙轅星弩戰車的制作圖送過來了!”

說罷,趙禎將制作圖遞給了距離他最近的富弼,富弼與眾臣傳遞起來。

眾人看罷圖紙。

皆放聲大笑,笑聲甚是清脆。

狄青此舉,至少能讓大戰提前十日。

相當于為幾十萬大軍節省下十日的糧食。

這個數目相當驚人。

怎能不喜!

若是三司使王堯臣知曉此事,那絕對恨不得去西北找到狄青,使勁親他一頓。

這一刻,眾人大勝遼軍的信心又增加了一成。

趙禎長呼一口氣,道:“眾卿,接下來,各司其職,準備起來吧!”

“臣遵命!”群臣皆挺著胸膛,干勁十足。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