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變法,理念先行。
這幾日。
汴京城內最熱鬧的地方就是書鋪、書攤。
朝堂相公、名儒大家,紛紛撰文,解析蘇良的全民變法論。
每個人都知曉要達到蘇良所言的“讓大宋成為歷史上最長命的朝代”并不容易。
但正所謂: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則必敗。
此目標,給了無數人向前沖的希望。
百姓們更是對“每個人都是變法者,每個人都是大宋的主人”這句話,甚是喜歡。
一些讀書人將三月十七日稱作全民變法論誕生日。
還有人尊敬地稱呼蘇良為:蘇子。
蘇良自己都沒有想到,為解決士農工商排位之辯,他竟然為大宋趟出一條如此明媚的大道。
接下來。
能不能將大宋的民心都聚起來,就看全民變法的執行之策了。
四月初三。
汴京城的官員們忙著撰寫全民變法的執行法策,地方州府的官員們忙著施行裁官之策。
這時。
一條消息傳到了汴京城。
廣南路生變,廣源州土著部落領袖儂智高造反稱帝了。
儂智高率眾五千人。
沿貫通交趾與廣南西路的郁水東進,已破邕州。
他對外宣布建立“大南國”,自號仁惠皇帝,建年號為“啟歷”。
一時間。
廣源州百姓,從者甚多,廣南東路與西路,人人自危。
御史臺,臺院。
蘇良聽到儂智高造反的消息,并未感到意外。
這是遲早的事情。
就在這時,監察御史呂誨笑吟吟地走了過來。
“參見蘇子!”呂誨朝著蘇良鄭州拱手。
蘇良沒好氣地說道:“有事說事,沒事出去!”
蘇良特別不喜歡“蘇子”這個稱呼,聽后感覺自己住在書里面或是已經故去了。
但是,呂誨、周元等人總是喜歡調侃他。
至于王安石。
那是發自內心的認為,蘇良就是蘇子,就是圣人,就是他這一生奮斗的目標。
呂誨朝著不遠處的茶臺一坐。
一邊拿著蘇良藏在木柜最下方小紅木箱里鐵盒里面陶罐里的木匣里的茶葉朝著茶壺里倒,一邊道:“景明,廣南境儂智高造反,你怎么看?”
呂誨年長蘇良數歲,而蘇良是他的上官。
私下里。
二人基本都以表字相稱。
“簡單,滅了他不就行了嗎?我不相信當下群臣還有人提出招安?”蘇良笑著說道。
放在數年前。
此事還真會是招安為主,或將儂智高攆出大宋。
但現在。
憑借大家這股全民變法的勁頭,直接滅了他就行。
大宋連遼兵都打敗了,怎會害怕打一個蠻族土著首領。
就在這時。
范鎮快步走了過來。
“二位,不好了!就在剛才,有二十多名官員被官家罰站在了垂拱殿前。其中有樞密副使梁適、監察御史韓絳、還有三衙、審刑院、大理寺等衙門的官員,原因暫時不明。”
呂誨道:“這兩日發生的事情,也就只有儂智高造反了,這些人不會主張招安,然后被官家懲罰了吧!”
蘇良搖了搖頭。
“其他人咱們不了解,梁副使(梁適)和韓子華(韓絳)還不了解嗎?此二人怎可能主張招安儂智高,定然是有其他的事情!”
這時。
一名禁中內侍前來傳召蘇良,讓其速速前往垂拱殿參加內會。
內會,一般就是兩府三司的相公、學士院、館閣、臺諫等衙門的主官參與。
蘇良覺得此事定然是與群臣罰站有關,當即,快步趕往了垂拱殿。
約一刻鐘后。
垂拱殿前的廊道上。
梁適、韓絳等二十多名官員站成一列,垂著腦袋,有的將腦袋埋在衣領中,似乎感覺甚是羞愧。
蘇良已知,官家罰站他們兩個時辰,且不能說話。
在一旁還有內侍監督。
吳育望向眾人的表情,喃喃道:“這種表情老夫怎么感覺像是因狎妓被抓似的。”
吳育知開封府過一段時間,對官員狎妓被抓時的表情甚是清楚。
蘇良也覺得有些奇怪,這種表情很不對勁。
并且,當這些官員看到他時,眼神閃躲,完全不愿與蘇良對視。
稍傾。
蘇良等人走進了垂拱殿。
趙禎面色鐵青的坐在御座前,御案上堆疊著一大摞奏疏。
這些奏疏都是直達禁中。
中書眾相公也不知到底是發生了什么事情。
為何官家會如此生氣,還罰站群臣。
趙禎抬起頭,率先看向蘇良。
“蘇卿啊,蘇卿,為何我大宋只有一個蘇卿呢?”
蘇良一愣。
不知此事與自己有何關系。
富弼是個急脾氣,當即問道:“官家,不知到底是何事,竟引得您如此動怒?讓那么多的臣子都罰站了?”
趙禎氣憤地說道:“還能為什么?儂智高在廣南造反,這些官員,天不亮就呈遞奏疏,申請前往南境平亂!”
眾臣都是一愣。
這不是好事兒嗎?
“官家,這……這不是好事兒嗎?在全宋變法之前,絕大多數官員可是主張招安的!”
“這確實是好事,但看過他們的奏疏,朕就不這樣想了。”
“這些人明里暗里,字里行間都透露著兩點要求。”
“其一,帶上蘇景明;其二,帶上龍羽軍!這是要平亂嗎?這是要搶軍功。”
“朕將他們招到這里,問他們沒有蘇良,沒有龍羽軍,朕就給三萬兵,可否能立下軍令狀平亂,但凡遲疑者,都被朕罰出去了,官員們太依賴蘇景明了!”
聽到這里。
殿內眾官員都有些哭笑不得。
尤其是文彥博和富弼,也都老臉一紅,低下了腦袋。
蘇良面露無奈,忍不住笑了。
也不怪他們,是蘇良的光芒太盛了。
近幾年的戰事都與蘇良有關。
慶歷八年,文彥博與蘇良平貝州兵變,因此軍功,文彥博一躍而成為大宋首相。
皇祐三年,白溝河上,富弼與蘇良大敗遼軍、生擒耶律重元,免除了多年歲幣,富弼直接成為大宋次相。
文彥博和富弼不止一次夸贊過蘇良的軍事才能,故而眾官員都想拉著蘇良,博得軍功,然后讓自己再往上走一走。
當下,蘇良就是打勝仗的不二法門。
眾官員見有軍功可拿,自然瘋狂而上。
就連樞密副使梁適和監察御史韓絳都想沾著蘇良的光,再往上走一走。
此乃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這時,曾公亮大步走出。
“官家,無景明,無龍羽軍,臣愿請戰!”
“臣亦愿往!”
富弼、范仲淹、文彥博都站了出來。
這四位都能為軍中之帥,不過年齡太大了。
趙禎搖了搖頭。
“不用不用,朕已經想好了。”
“以在家丁憂的余靖為廣南西路安撫使,兼知桂州,楊畋為廣南西路體量安撫、提舉經制盜賊,眾卿以為如何?”
余靖乃是天圣二年進士,曾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三人合稱四諫,還曾三使契丹,做事穩重,乃是文官中的佼佼者。
楊畋雖是文官,但曾平定過湖南猺人之亂,殺伐果斷,不是武將卻勝過武將。
這個組合,眾相公都非常滿意。
當即,君臣就說定了。
蘇良也沒有說什么。
他知曉儂智高之亂沒有這么簡單,恐怕到最后還是需要西北那位出場。
但現在舉薦,有些唐突怪異。
廣南之亂要西北之將去平,有些太看不起廣南兩路的官員們了。
此事定下后。
趙禎又道:“等會兒,你們出去后,站在那些人面前一會兒,好好臊一臊他們,想立軍功,是靠拼出來的,而不是蹭出來的!”
“臣遵命!”眾臣齊齊拱手。
(本章完)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