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308章:王安石磨墨,司馬光攤紙,三司使倒茶,蘇良撰良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308章:王安石磨墨,司馬光攤紙,三司使倒茶,蘇良撰良策!

第0308章:王安石磨墨,司馬光攤紙,三司使倒茶,蘇良撰良策!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4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變法司,議事廳內。

王安石從一旁拿出一份文書,道:“這是去年年底,監榷貨務薛向提交的一份關于交引法弊端與復行見錢法的策略,二位看一下。”

當即,蘇良與王堯臣迅速翻閱起來。

所謂交引法。

又被稱為榷貨務山場制,或入中法。

主要針對茶業,也涉及少量鹽業。

在大宋,茶與鹽同等重要,百姓已經是一日不可無茶。

大宋的產茶區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

朝廷便在這些地方成立了六大榷貨務,進行茶葉專賣。

由于西北、河北邊境養兵較多,需要大量糧草。

朝廷便鼓勵商人自運糧草送到邊防各地,而后邊境官府根據當地市價和商人的運送路程,發給商人領錢憑證,即為交引。

商人們可持交引,去指定的區域領茶或鹽。

施行此法,主要是為朝廷節省采購、運輸物資的成本。

而為了提高商人的積極性,朝廷也會虛估市價,給商人一個折優價。

比如本應給一百貫,便直接給一百二十貫的交引。

這“二十貫”就包含了路費、折損、人力等一系列成本。

商人也是要有利可圖的。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官商開始勾結,無節制地哄抬物價,造成虛估加抬。

一百貫的價值,能給到一百八十貫的交引。

嚴重損害朝廷利益。

大批量的鹽商、茶商,應運而上,皆是腰纏萬貫,富得流油。

簡單來講——

當下施行的交引法,弊端嚴重,已經形成了一條商吏勾結的黑色利益鏈。

地方吏員和奸商賺得盆滿缽滿,而朝廷虧損嚴重。

而見錢法。

則是官茶不用再以交引支付,商人可用現錢買茶。

朝廷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簡化中間環節,有效杜絕了虛估加抬現象。

簡單來講——

此法的好處就是,朝廷兩頭賺錢,充當了擁有特權的大商人。

此法在數年前便施行過,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嚴重損害了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商巨賈的利益。

他們想盡各種辦法破壞此策。

比如:將農戶的好茶降為中等茶;將好茶私售,劣茶售賣給官府等。

甚至還有走私的茶販以武裝與地方官府對抗。

最后,朝廷不得不妥協,廢除了見錢法。

王安石見蘇良和王堯臣已經看完了文書,當即道:“我認為,當下可廢棄交引法,復行見錢法,以增朝廷茶利!”

“當然,此法還有一個先決條件。

“嚴厲打擊大商人的投機倒把行為,嚴懲嚴治,以嚴苛之法恢復市場良序,此法便能是好策略!”

王安石一臉自信。

他的變法策略,一向愛奪巨商之利。

但往往巨商受損,便會將矛頭對準小商人和底層百姓。

蘇良和王堯臣聽后,已經全然明白王安石之意,然后轉臉看向司馬光。

司馬光挺了挺身子。

“我與介甫完全相反,我認為,若商人無利可圖,必然不愿再運糧草去邊境,不能再與巨商爭利,全宋境內應施行與川蜀一致的通商法,惟有此,才能興盛茶業……”

所謂通商法。

就是朝廷不干涉商人與園戶的交易,商人只需要交納過稅和住賣稅即可。

川蜀行通商法,乃是因涉及與少數民族的交易與馬匹交易,茶可代貨幣使用,整個川蜀能自給自足。

這一刻,蘇良與王堯臣都聽明白了。

交引法,禁止園戶與商人交易,流轉程序過多,使得底層吏員貪墨嚴重,虛估加抬,嚴重損害朝廷利益,故而應廢除。

王安石改良的見錢法,是在嚴懲投機倒把商人的前提下,允許園戶與商人交易,朝廷強烈干預,兩頭賺錢。

而司馬光的通商法。

則是減少朝廷干預,充分利用市場調節機制,以提升商稅為目的,提高朝廷茶業收入。

二人講完后,都看向蘇良和王堯臣。

王堯臣想了想道:“二位,老夫說句實話,我覺得都不行。”

“見錢法太嚴,朝廷讓商人與底層吏員無利可圖,茶業易凋零,且朝廷付出的成本也太高,北方糧草也將無人運送,不行!”

“通商法太松,那些商人們有太多漏稅的辦法了,他們若操縱了市場,不但朝廷拿不到錢,底層茶農更會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王安石眉頭微皺。

“計相,難道天下都是惡商嗎?我不相信沒有商人愿意以薄利為朝廷效力!”

聽到此話,蘇良也微微搖頭。

其實,也并不全是商人重利,而是買賣中容易出現各種意外,比如盜賊、惡劣天氣、市場變化等。

風險太高。

稍有不慎,商人們也是賠的干干凈凈。

故而沒有重利,誰都不愿做這種生意。

這時,蘇良開口了。

“我覺得這兩種方式可以結合一下。”

“啊?結合?”三人都有些懵。

此二法幾乎是完全相反的,一個是榷茶,靠朝廷強制干預;一個是稅茶,靠茶業市場調節。

蘇良接著道:“可取見錢法之朝廷干預,取通商法之市場調節。”

“具體做法是,先令茶商交納茶稅獲得茶引,之后讓他們自行去園戶那里購買茶葉,可新設合同司,對所有茶貨進行檢驗,而后運往指定地點銷售,此外,茶引可設置為長引和短引,長引為一年時效,可在外路銷售;短引為一季,只能在在本地銷售……”

“此外,在監管上,應像市易司那樣,采取以商管商,輪流監管的形式,充分調動商人的積極性……”

“我將此法,命名為:茶引法。”

“不過此法在執行時,也有一個前提,廢除九成茶務官員職位差遣,茶務吏員全部裁撤,一個不留,若有苦力差事,差遣民間勞力即可。”

頓時,王安石和司馬光都笑了。

蘇良站在他倆的肩膀上,看得不僅更高,而且更遠。

不過,全宋涉及茶務的吏員有數萬人,全部裁撤,相當于砸掉了數萬名吃朝廷飯的鐵飯碗,并不易執行。

蘇良見王堯臣欲開口,當即道:“茶務崩壞,不在官與商,而在吏,吏不除,茶務難興!”

聽到此話,王堯臣重重地點了點頭。

事實正是如此。

真正吃拿卡要,不斷加價的都是那些吏員,打掉這些吏員,就相當于打掉了官員們受賄的手,商人們行賄的腿。

這時,王安石從一旁端來筆墨紙硯,放在蘇良的面前。

“景明兄,恐怕咱們今晚要通宵達旦了!”

一旁的司馬光也附和道:“為了大宋,景明兄熬上一夜又如何?”

“你們低估景明了,景明一個時辰便能寫好!”王堯臣也笑著說道。

蘇良欲哭無淚。

他本想著看看花燈,逛逛夜市,明日再寫呢!

被三人這么一激,他也有了氣性,道:“區區一篇文章,有何難!”

“介甫,磨墨!君實,攤紙!計相,麻煩倒杯茶!”蘇良抬著下巴說道。

“好嘞,蘇官人!”三人模仿著樊樓店小二的聲音說道。

片刻后。

變法司外,爆竹聲聲,喧囂不停。

蘇良認真撰寫起茶引法之策。

不時與王堯臣、王安石、司馬光三人討論,不知不覺便到了后半夜。

此篇文章涉及的內容甚多,并不好寫。

一直到四更天,四人才合力完成,然后靠在一旁的椅子上便睡著了。

一旁守護的吏員不敢驚擾四人,只得給每人身上都蓋上一條被子,以防著涼。

注:大宋茶法有交引法、見錢法、通商法等多種,后期的茶引法一直沿用至清代,自然有其妙處。本文中不同于茶引法之處,在于以商管商之法,清除底層惡吏。

另外,求月票,湊夠一千張就行,拜托諸位了!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