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296章:全城共情!蘇景明獻勵志雞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96章:全城共情!蘇景明獻勵志雞湯

第0296章:全城共情!蘇景明獻勵志雞湯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30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國子監,院內。

寒風凜冽,吹得墻角的兩棵老槐樹嘩嘩作響。

滿院人都看向一襲白袍的蘇良,院外人也都踮著腳尖,朝著院內張望著。

蘇良站在木臺上,望向下面的國子監學子,緩了緩后,面帶笑容地說道:“今日,本官不罵你們廢物,也不勸你們棄學,本官與你們聊一聊,伱們的仕途!”

“仕途?”

眾學子見蘇良語氣柔和,心想著今日大概率不會挨罵了。

隨即,蘇良提高了聲音。

“國子監,主收士大夫官員子弟,平民優秀子弟亦可入學,大家來這里,都有一個共同目的:入仕為官。”

“不久的將來,在座的諸位,或通過科舉,或通過門蔭,甚至有小部分人還可通過從軍補授或胥吏出職,大概有七成人能為官。”

“以科舉入仕為官者,上限最高,有人甚至能做到宰執之位;門蔭為官者大多任州縣官、財務監當官,得中低級差遣;軍功補授者,胥吏出職者,可能一輩子都將在偏遠州縣,磨勘候補……”

“其實,現在的你們已基本能預測出自己的后半生是何模樣,因為在你們前面,有太多人與你們走著相同的路。”

說罷,蘇良看向下方。

有學子忍不住點頭,當下正是他們謀前程的關鍵時期。

有學識出眾、篤定可中舉者日日苦學;有能門蔭為官者,已開始熟悉官場規矩,結交共識之士;還有人在尋找著其他途徑為官……

很多人的前途,其實已經近乎明朗了。

蘇良接著說道:“作為一名臺諫官,我看過許多人的為官考績、仕途履歷,最后,我得出了一個結論。”

“這個結論,適用于在座每一個入仕為官的學子,你們入仕后的歸宿,大抵也是如此,這個歸宿,讓我感到非常悲哀!”

蘇良驟然加重了語氣。

國子監的學子們不由得身體一顫,一個個都抬起頭,眼睛瞪得賊圓。

蘇良緩了緩,待所有人都看向他。

他才再次提高聲音,道:“十有九人,入仕為官后,少則一年,多則三年,即亡矣。”

“亡矣?”

所有人都是一臉迷惘,不解其意。

蘇良望了一眼遠處灰蒙蒙的天空,解釋道:“初為官,人人皆有青云之志,欲致君堯舜上,使得國泰民安。”

“然,為官至多半年,便會因各種繁瑣之事,或名利、或女色,而沒了棱角、熱血與斗志,忘了為何而官!”

“為升遷,怕出錯,變得謹小慎微,戰戰兢兢,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為官聲,越來越圓滑,越來越世故,越來越愛揣摩如何走捷徑……”

“為官三年后,便完全陷入官場陳規,按部就班地熬資歷,心中所想全是考績、磨勘年限和俸祿。”

“任知縣時,愛修橋修路,建學除賊,引得百姓送萬民傘,為考績添彩。任知府時,依舊還是老一套。”

“一個個青年俊才,入仕為官后都變成了一顆顆圓潤的石頭,平庸至極,不斷以過去的認知與經驗執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六十歲還在重復著三十歲時所做的事情,這與死何異?”

“此非個例,而是我大宋近八成官員的現狀!”

“你們若只是做一名普通百姓,朝廷允許你們平庸,允許你們知足常樂,但是作為士大夫官員卻絕不可以!”

“我朝以科舉取士,文治天下,自十數萬人中選四五百人。為官,擔負的乃是江山社稷安危之責。未來的宰執,將會在你們中間產生,未來朝廷的重大決策將由你們中的一些人擬定,你們若一成不變,重復自我,我大宋只會越來越糟!”

“人之一生,何其短也,若日日復刻往昔,豈不悲哉!”

“今日,本官要告誡大家的是:莫在后半生重復你的前半生,這樣做,或許會很舒服,但不要入仕途,因為必會誤國誤民!”

“入仕做官的理想,不應是位極人臣,享盡榮華富貴。而應是立德立言,做前人未做之事!”

“當朝,我最欣賞的一名官員,名為王安石,我欣賞他,是因為當我們所有人都在膜拜圣人時,他則是想著成為圣人!”

“此想法并非不敬,即使圣人在世也希望后世有人能超越他們,這才應是我大宋官員的抱負!”

王安石聽到此話,眼角有些濕潤,心中喃喃道:“當世,唯有景明懂我也。”

蘇良再次提高聲調。

“諸位,不要將金榜題名當作你們人生最耀眼的時刻,那只是一個開始。莫讓你的雄心壯志死在穿上官袍的那一刻,為官,不是享受,而是沉甸甸的責任。官員若平庸,則朝廷平庸,朝廷平庸,則國必亡也!若做官,就做一名可千古留名的賢良之官!”

蘇良說完后,不由得長呼一口氣,這番話完全是他的經驗之談。

慶歷四年,若不是他彈劾齊州主官,獻上一篇《懶官疏》,他定然還在州縣的選海中沉浮。”

當下的書生士子們。

不是讀死書,便是讀功利之書,不是太乖、太呆板,就是太貪圖享樂。

蘇良若不為這些“乖乖仔”提提勁,敲打敲打他們,大宋未來變法的成果恐怕難以延續。

待這群人做了官,蘇良再向他們講這些,恐怕就晚了。

就在這時。

大片大片的雪花從高空中飄落。

天地間潔白一片,越來越冷。

但國子監院內,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有官員思索自己是在什么時候“死”去的。

有學子暗暗發誓自己絕對不能丟失初心,成為人云亦云的官員。

還有學子早已打算好做官后在哪里買房,娶幾房小妾,但蘇良今日之言,讓他陷入了沉思。

沒有人愿意早早便“死”去。

誰都沒想到。

蘇良今日之言竟是如此深刻。

天氣越來越寒,雪越下越大,不多時地面上便白茫茫一片。

但無一人發出聲音。

就連文彥博、范仲淹、張方平三人也都在品味蘇良的話語。

蘇良的角度總是那么特別。

這一刻,他們也意識到。

若想大宋強盛,僅僅清除貪官污吏是遠遠不夠的。

唯有讓那大批只會重復自我的平庸之官覺醒,江山社稷才能興盛。

王安石、司馬光、馮京、范純仁四人也都甚有感觸。

蘇良那句“十有九人,入仕為官后,少則一年,多則三年,即亡矣。”,必然能引得無數年輕士子的反思。

而這時,國子監大門內。

墻角處一個身穿灰色長袍,面色甚是白皙的年輕人看向蘇良,其眼睛忽閃忽閃,一臉崇拜之色。

仔細一看,便能發現,這是個年輕的女子。

近十息后。

蘇良笑著道:“諸位,雪甚大,今日便到此為止吧!”

嘩啦!嘩啦!

國子監的學子們紛紛站起身來,不約而同地躬身拱手,然后齊呼:“謝蘇御史,學生受教了!”

蘇良今日之言,已經徹底令這些學子折服。

蘇良是在向他們傳授為官之道,是在告訴他們做人的道理。

此番勸誡,可為師也。

即使那些不喜蘇良者,此時也不得不佩服蘇良今日之言。

簡直如圣人降臨。

大宋的士大夫官員,當如此也。

片刻后,眾人才紛紛散去。

近黃昏。

一篇《入仕身死論》開始流傳向汴京城的大街小巷。

此文章正是蘇良在國子監的演講語錄。

“看完此文,老夫覺得自己在二十八歲便已經死了,我二十歲便有著書之志,而今卻仍是一字未寫,實在是空活數載啊!”

“蘇景明,近乎圣人也。誰愿意不斷重復自己,不過是偷懶,不過是貪圖享受罷了!”

“人生長不過百年,若一直重復自己,那還有什么趣味,接下來的生活要變一變了!”

“妙哉!妙哉!蘇景明竟重解了死之意義,此刻我才知曉,到底什么樣的狀態才算是真正地活著。”

“小生頓悟了!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理應有雄心壯志,曹孟德還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呢,我不能再將光陰浪費在女色上面了。”

垂拱殿內。

趙禎看完蘇良的演講實錄后,直接拍案叫絕。

“哈哈,蘇景明還真不會令人失望,若無蘇景明,朕可能就‘死’在慶歷四年了!此文應通傳天下,令官員皆熟讀記之。”

翌日,蘇良的《入仕身死論》繼續發酵。

他本意是使得學子們提前知曉入仕為官的意義,哪曾想汴京城掀起了一番“身死熱”。

有人稱,他的愛情死在了十八歲;有人稱,他的清白死在了桑家瓦子;還有人稱,他的仕途死在了汴河的一條花船上。

都亭驛,廳堂內。

耶律洪基看完《入仕身死論》后,氣得牙根癢癢,直想打人。

他的憤怒,不是蘇良能講出這么一番高論。

而是此篇頗具儒學精髓的高論若在遼國講,恐怕許多契丹族書生都會回懟一句:你有病吧,我讀書就是為了升官發財,娶妻納妾,什么死不死的。

這就是遼與宋的差距,骨子里的東西完全不一樣。

本章靈感來源:有的人30歲就死了,80歲才埋。

感謝書友‘老哥我服了’和‘勾勾搭搭不像話建議直接上’的打賞,非常感謝!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