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291章:耶律洪基掛職御史臺,蘇景明又多了一個崇拜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91章:耶律洪基掛職御史臺,蘇景明又多了一個崇拜者!

第0291章:耶律洪基掛職御史臺,蘇景明又多了一個崇拜者!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7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禁中,紫宸殿。

參知政事宋庠帶著遼國皇子耶律洪基、遼國正使耶律素、副使李韓三人,來到大殿內。

趙禎端坐于上方,笑容和煦。

“參見大宋皇帝陛下!”三人同時拱手道。

趙禎右手虛抬,道:“此非正朝,無須多禮。”

隨即,趙禎看向耶律洪基。

“你便是遼國大皇子,耶律洪基吧!你父親在信中已告知朕,稱你此次隨使團前來乃是為體驗一番汴京城的風土人情。”

“來到這里,就像在自家一樣,莫拘束,有什么需求便告知朕,朕若招待不周,伱父親恐怕又要寫信道朕的不是了!”

耶律洪基抬起頭。

聽完他仰慕已久的大宋官家之言,頓覺如沐春風。

這位官家果然與他想象中的一模一樣。

性格溫和,仁慈寬厚,一副明君風范。

與他那位好大喜功、脾氣暴虐、酒后便滿嘴粗鄙之言的老爹截然不同。

“多謝大宋皇帝陛下抬愛!洪基此來,一方面是為體驗一番天下第一城汴京的繁華,另一方面也想學一些禮節規矩。我朝多位使宋的官員回遼后,都盛贊大宋君臣和睦團結,朝堂各衙門都是一片清明,遠比我遼國強……”

聽到此話。

趙禎嘴角微微翹起,不由得坐直身體,挺了挺胸膛。

好話,誰都愛聽。

一旁,宋庠則是微微皺眉,心中喃喃道:“這小子嘴這么甜,一定有詐。”

耶律洪基將大宋夸贊一番后,接著道:“大宋皇帝陛下,洪基有個不請之請,還望您考慮一下。”

“講!”趙禎豪爽地說道。

其捋了捋胡子,看了宋庠一眼。

后者立即會意。

趙禎豈會被一個十九歲的青年吹捧的忘乎所以,他若不愿同意耶律洪基的請求,自然是要讓宋庠當這個壞人去拒絕。

耶律洪基興奮地說道:“我甚慕大宋朝廷之文治,此次來到汴京,實乃千載難逢的機會,故而想在某個衙門掛職一月,體驗一番大宋士大夫官員的日常公事。當然,涉及大宋政事機密之事,洪基自然會回避。”

耶律洪基講完后。

其后面的遼國正使耶律素、副使李韓都是一愣。

他們顯然不知內情。

二人微微皺眉,有些不樂意。

畢竟,堂堂遼國皇子、未來的遼國皇帝,到大宋的衙門當官掛職,實乃有失體面。

趙禎也是一愣,此請求實在是新鮮。

他想了想。

覺得此事對大宋并無危害。

無論耶律洪基去哪個衙門,想要得到一些機密,幾乎都不可能。

大宋這些衙門的主官們,各個都是老狐貍。

若著了耶律洪基的道,那相當于名聲不保,沒人會讓他得逞的。

“你想去哪個衙門掛職?”趙禎問道。

耶律洪基能提出這個要求,顯然是提前設想好的。

若讓趙禎為其安排職位,也不太好安排。

太小,易顯得大宋小家子氣;太大,趙禎又覺得過于兒戲。

“我愿去御史臺,擔任一名監察御史里行,最好能跟著蘇景明蘇御史做事,洪基久慕砍頭御史蘇景明之名,若能被他指點一二,不勝榮幸!”

聽到此話,趙禎不由得笑了。

這個耶律洪基還真賊。

在御史臺雖說打探不了大宋的機密。

但若想對大宋各個衙門有個全面的了解,御史臺乃是最好的去處。

不過趙禎一想到他要跟著蘇良,不由得萬分放心。

在蘇良的引領下,保準他不知不覺,便能誤入歧途。

一旁。

宋庠也覺得此請求沒有大問題。

若干年后,待耶律洪基即位,民間還能傳出“遼國皇帝曾做過大宋臺諫官”的傳聞。

此不失為一樁美談,且甚是為大宋長面子。

“朕準了,朕將命中書撰寫任命詔書,下月初,你便可去臺諫入職!”

耶律洪基頓時大喜,連忙重重拱手,感謝道:“洪基,謝大宋皇帝陛下!”

他沒想到竟然會如此順利。

遼國也有御史臺,職能與大宋相似。

不過,他們的臺諫官沒有大宋這般敢說敢諫。

他們的官員升遷,遵循的乃是:百官擇人,必先宗姓。

所有人都以宗族利益為重,比大宋更加難以管理。

耶律洪基的目的,就是通過御史臺探查大宋多個衙門的運轉情況,然后擇優而習之。

緊接著。

雙方閑談數句,趙禎賞賜了遼使一些禮物后,耶律洪基一行便退下了。

半個時辰后。

都亭驛,廳堂內。

遼國正使耶律素皺著眉頭說道:“皇長子,你去大宋的御史臺掛職,是不是有些過于兒戲了,你……你乃是我大遼儲君,未來的皇帝,怎能做宋人之官?若陛下知曉,定然會雷霆大怒的!”

耶律洪基眼珠一瞪。

“你懂什么?我朝向來取法大宋,我前往御史臺掛職,乃是為探查宋國治國之術,用宋人的話來講,這是丟了面子,得了里子。面子不算什么,若能竊得治國之術讓本皇子去當大宋官家的侍衛都可以!”

“此事對我朝大有裨益,你們以為本皇子來汴京城就是為了吃吃喝喝,休閑玩樂嗎?”

頓時,耶律素和李韓都齊齊拱手,不再說話。

耶律洪基又補充道:“自即日起,本皇子姓洪名基,字涅鄰,你們莫要喊錯了!”

“臣遵命!”

耶律洪基在遼已經初涉政事,其握有一定實權,耶律素和李韓根本不敢駁斥他。

與此同時。

遼國皇長子耶律洪基將于十一月初前往御史臺掛職一月,擔任監察御史里行的消息傳到了御史臺。

御史中丞唐介、殿中侍御史范鎮、監察御史呂誨都來到了蘇良的屋內。

唐介一臉嚴肅地說道:“景明,待耶律洪基來臺院后,你可以欺負他,但必須是在不失大國禮數的前提下,此外,不準太過分……”

在蘇良面前。

十九歲的耶律洪基就是一個稚子。

唐介不擔心耶律洪基會探查到御史臺的秘密。

反而擔心蘇良鬼點子太多,若將遼國皇子欺負的在年前憤而離宋,那問題就鬧大了。

“知道了,知道了,我又不是妖怪,還能吃了他不成,我會對他很好的。”蘇良一臉笑意,喃喃道:“能使喚一位遼國皇子,甚至是遼國未來的國君,這種感覺還是挺不錯的。”

十一月初一,一大早。

耶律洪基便身穿監察御史的官袍,來到了臺院。

他先拜見了御史中丞唐介,然后才來到蘇良的面前。

“蘇御史,洪基久仰您的名聲,閱讀過你的每一篇文章,今日一見,你果然是氣度不凡,不愧為大宋的柱石之臣……”耶律洪基由衷地夸贊道。

蘇良微微一笑。

“耶律皇子,無需客氣,從今日起,咱們便是自家人了,你便坐在那個位置吧!”

“蘇御史,在這里,沒有遼國皇子耶律洪基,只有監察御史里行洪基,你喚我涅鄰即可。有什么差事,你盡管使喚我!”耶律洪基甚是客氣。

“好,沒問題。”蘇良應和道。

片刻后。

進奏院的吏員送來了兩份邸報。

臺諫官的日常任務便是需要將邸報內容在御寶印紙上進行批注,若有質疑的地方,還可以寫“諫草”。

此乃臺諫官的日課,涉及考績,有時官家也會親自檢查,以了解臺諫官們的想法。

蘇良遞給耶律洪基一份,道:“臺諫官的事務還是非常枯燥的,你看著寫,有什么不懂的,隨時問我。”

“嗯嗯。”耶律洪基面帶興奮。

他對臺諫的這類日課,也算熟悉。

在遼國,他也是得到儒臣蕭惟信、姚景行、耶律良等人的真傳。

自認文字功力即使放在大宋朝堂,也絕對拿得出手。

他欲向蘇良證明自己的價值,當即拿起毛筆便認真寫起了批注語。

半個時辰后。

耶律洪基突然聽到鼾聲。

他回頭一看,蘇良竟趴在桌子上睡著了。

他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容,心中喃喃道:哼,想故意向我造成大宋官員怠惰的假象,我怎會信!

耶律洪基不知道的是——

蘇良每日上午都要小憩片刻,有時甚至小憩到午時。

蘇良睡了半個時辰后,才緩緩醒來。

他先是倒了一杯茶,然后向耶律洪基笑著說道:“昨晚小女兒太鬧,睡得晚了一些。”

耶律洪基寒暄道:“理解理解,蘇御史辛苦了。”

耶律洪基對蘇良的話語是一個字都不相信。

大宋官員因公廢私之名,早就傳到了遼境。

他更是聽說,包拯、唐介等官員經常都是通宵達旦。

而蘇良作為大宋士大夫官員中的佼佼者,定然也是這樣。

蘇良的此番言語,不過是做給自己看罷了。

片刻后,蘇良又睡了一會。

耶律洪基更加篤定了自己的猜想,若蘇良日日這樣睡,根本無法完成日課,更別提還要寫奏疏了。

耶律洪基看向眼前的邸報,更加認真地撰寫批注語。

臨近午時。

蘇良一臉笑容地來到耶律洪基的面前。

“涅鄰,可還適應?有什么不懂的可直接問我,臺諫官的公事較為瑣碎,需要足夠的耐心。”

耶律洪基拿出自己的御寶印紙。

“蘇御史,麻煩您看一看我寫的批注,若有不當之處,您盡可指出。”耶律洪基甚是客氣。

“寫得挺快嘛!全都批注完了?”

“沒有,沒有,只是批注了一半。”耶律洪基回答道。

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以自己的批注內容,驚掉蘇良的下巴了。

宋人向來以文化人自居,認為夏遼皆是蠻夷。

今日,耶律洪基就要為遼國正名,讓這位大宋最有名望的臺諫官,看到他的優秀。

蘇良接過耶律洪基的御寶印紙,認真地看了起來。

不多時。

蘇良便皺起眉頭,沉默了數息后,道:“還行,還行。至于不當之處,我……我還真沒法提,不如,你看一看本官的批注語吧!”

耶律洪基的心中有些不屑。

心中喃喃道:你整個上午的清醒時間都不超過一個時辰,能寫幾條批注?

他接過蘇良遞過來的御寶印紙,認真一看,整個人都傻眼了。

字跡娟秀工整,內容豐富詳實。

有注語指出了問題,有注語給出了建議,并且多處都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想法。

更讓耶律洪基感到絕望的是,蘇良的效率太高了。

這份邸報乃是今早的新邸報,里面的信息足足有上百條。

耶律洪基在全力以赴,認真批改的情況下,至少要忙到黃昏。

但是蘇良,不到一個上午,還在睡了兩場覺的情況下,就全部完成了。

至于內容,更是沒得說。

耶律洪基望向自己的御寶印章,雙方一比較,簡直是云泥之別。

他的內心深處不由得涌出一抹絕望。

這種差距,令他望塵莫及。

此時他也明白了,為何蘇良稱沒法提意見。

若是真心地提意見,能讓他無地自容,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蘇良已給他留夠了面子。

午后。

耶律洪基厚著臉皮向蘇良問詢起邸報上的一些內容,涉及農事、工事、地方雜事等等。

蘇良寥寥數語,便讓他受益匪淺。

在這些事情上,蘇良并未過多隱瞞。

因為遼國若準備以文治國,絕對會越治越弱。

他們的底子淺。

大多官員根本無法文治,若一味學習大宋,只會使得北方的女真族更加快速地崛起。

一國有一國之法則,大宋當下的政事體系,遼學則死。

“景明兄,你實為大宋朝堂之遺珠,以兄之才,完全可入兩府。若在我朝,當破例擢升為相。做個臺諫官,實在屈才了!”

耶律洪基的夸人水準,在大宋官員中還是排得上號的。

蘇良微微一笑。

“涅鄰,你太抬舉我了,先不說中書的文相、范相公、張相公等遠勝于我,臺諫的唐中丞、歐陽學士,開封府的包學士比我強,就連比我年齡小的王介甫、司馬君皆都不弱于我……”

蘇良一口氣列出一個長長的人物名單。

耶律洪基聽得一愣一愣的。

這些人的事跡,他或多或少都聽過,皆是賢臣干吏。

他不由得思索起遼國朝堂的賢臣,除了幾個儒臣,沒有一個能拿上臺面的。

他又想起那個因攻西夏失敗而日日買醉宣淫的父親,不由得直直搖頭。

與大宋這位滿是百姓贊譽的官家相比,更是差遠了。

“唉,我若生在大宋,若為大宋官家之子,該有多好!”耶律洪基心情郁悶地感概道。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