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284章:歐陽修與蘇良同作序,打造汴京最強暢銷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84章:歐陽修與蘇良同作序,打造汴京最強暢銷書

第0284章:歐陽修與蘇良同作序,打造汴京最強暢銷書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3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馬行街,和樂樓。

客舍內。

歐陽修、蘇良與蘇洵暢聊著變法之事。

所聊內容涉及吏治、軍事、商貿、農事等多個方面。

蘇洵涉獵極廣。

言語間,借古言今,引物托喻,引得蘇良與歐陽修贊不絕口。

其主張文章應有為而作,盡寫胸中之言。

這與蘇良和歐陽修的文章理念甚是契合。

小蘇軾與小蘇轍乖巧地站在一旁,認真聆聽,連坐都不敢坐。

由此足見蘇家的家教之嚴。

三人暢聊了大概半個時辰后。

蘇良笑著道:“明允兄,今日一聊,真是頓覺相見恨晚。不知你準備在汴京城待多久,若空閑較多,我們可以多敘一敘。”

“是呀,今日一聊,老夫亦是受益匪淺!”歐陽修也附和道。

蘇洵一臉謙虛地說道:“二位官人,客氣了,客氣了!我此番游京,一方面是以文章拜謁歐陽學士,另一方面是為讓這兩個兒子也長一長見識。”

“我計劃的是,在汴京城小住兩個月,這里的好書較多,準備多借閱一些書籍,讓兩個兒子多長些學問,待臘月再返鄉,不耽誤過年節就行。”

蘇良望向不遠處的一摞書籍,頓時明白了。

很多讀書人都愿在汴京讀書。

因為汴京書多,且很多書籍都有批注版。

這些批注甚是珍稀。

代表的乃是當下最主流的想法,最能提高學問。

對意在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而言,更是大有裨益。

汴京城的很多書鋪都提供有借閱書籍的服務。

這是其他州府難以與之相比的。

從這點兒,蘇良也能看出蘇洵望子成龍的愿望,儼然是希望二子都能走上仕途。

而他也有再次參加科舉的打算。

這時,歐陽修大手一擺,道:“明允,街頭書鋪能有幾本好書?不如去看一看館閣藏書。這樣吧,你需什么書籍,列出名目,老夫幫你借閱就行。”

汴京城藏書最多最全的地方,自然是館閣。

館閣書籍可供士大夫官員們借閱。

很多官員借閱后。

都會令家中子侄或有意走向仕途的族人抄錄閱讀。

此已成常態。

也算得上是士大夫官員們的一種特殊福利。

聽到此話,蘇洵直接激動地站了起來。

“歐陽學士,這……這……實在……實在是太感謝了!”

對好書之人而言,這份恩情尤為貴重。

歐陽修對同頻共志之人,都非常友好,能幫則幫,絲毫不會妒忌別人的才干。

蘇良看向一旁的小蘇軾和小蘇轍。

“明允兄,我看這兩個孩子挺順眼的,讓他們在屋內抄書讀書實屬無趣。我的好友司馬君實正在館閣校勘書籍,不如我推薦一下,讓他們兩個去館閣當兩個月抄抄寫寫的書童,伱看如何?”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我父子三人能得二位官人提攜,實乃三生有幸!”

蘇洵重重拱手。

激動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對蘇良、歐陽修而言,這可能就是一句話的事兒。

但對他們這種尋常百姓家而言。

這種機遇,便極有可能改變一生的命運。

蘇軾和蘇轍聽到此話,也是眼前一亮,甚是興奮。

館閣。

那可是朝廷藏書之處,云集天下好書,且非一般人能入。

“軾兒、轍兒,還不謝過蘇官人?”

小蘇軾、小蘇轍連忙學著他父親的模樣拱手,然后齊呼:謝過蘇官人!”

蘇良連忙道:“無須客氣,無須客氣!”

隨即,三人又閑聊片刻后,蘇良與歐陽修便各自歸家了。

翌日,清晨。

蘇良帶著小蘇軾、小蘇轍出現在集賢院門前。

館閣,乃是三館(昭文館、史館、集賢院)與秘閣的統稱。

其中,集賢院的公家典籍最多。

司馬光最喜史書,又擔任著館閣校勘之職。

除了去變法司外,他幾乎整日都呆在集賢院。

他與王安石都很純粹。

一個想著修史留名,一個盼著變法成圣。

并且,都在付諸行動。

蘇良帶著二人走進集賢院,正準備尋一名官吏問問司馬光在哪。

哪曾想。

那些看到蘇良的官吏,個個如驚弓之鳥,見到蘇良,扭臉便跑。

蘇良帶著蘇軾蘇轍朝里面走。

他看到,兩名官吏抱著一摞摞文書朝著后面屋子奔去,還看到一名官吏突然就給房屋上了鎖。

就在這時,蘇良聽到一道矮墻外,兩名官吏的對話。

“蘇御史來了!蘇御史要來巡查了,趕緊把這些文書都藏起來,萬一被他看出問題,問題就大了!”

“咱集賢院雖是清水衙門,但……但那蘇景明吹毛求疵,若故意找錯,還真正找到,速速將這些賬目都藏起來。”

蘇良有些哭笑不得。

這些集賢院的官吏,定是以為他要像在樞密院那般,突然檢查集賢院的各類文書呢!

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就在這時,司馬光走了出來。

“景明兄,你……你……今日是要檢查集賢院的文書賬目嗎?我知道這些文書都放在哪里!”司馬光笑著說道。

蘇良搖了搖頭。

他若真像挑樞密院的毛病那樣,那估計汴京城的十個衙門,有九個半都有問題。

蘇良沒那么多閑工夫。

有些錯誤,無傷大雅,太較真,反而會影響各個衙門的正常運轉。

“我今日乃是為私事找你,我準備給你安排兩個書童,讓他們負責一些抄抄寫寫的事情,順便在這里讀讀書,不要月錢,管飯就行,你看行不?這兩個可都是讀書的好苗子!”

“蘇軾,蘇轍,參見司馬官人!”蘇軾與蘇轍同時拱手道。

十四歲的蘇軾已然如大人一般,甚是通曉禮數,十二歲的小蘇轍還有些天真爛漫,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喜歡四處張望。

司馬光點了點頭。

“沒問題,就讓他們跟著我吧!”司馬光笑著說道,蘇良舉薦的書童,他自然會毫不猶豫地接下。

蘇良安排好蘇軾與蘇轍后,便離開了集賢院。

當集賢院的官吏們知曉是虛驚一場后,不由得長呼一口氣。

當下,蘇良乃是多個衙門官吏的噩夢。

但凡是行為有失或膽小怕事的官吏,見到蘇良,心里都會忍不住猛地哆嗦一下子,生怕蘇良突然來一次大抽查。

九月十九日。

蘇洵將所有文章匯聚在一起,交給了劉記書鋪的劉長耳。

因他自號老泉。

便將此書籍命名為:《老泉文集》。

與此同時,蘇良與歐陽修也將寫好的序,交給了劉長耳。

劉長耳簡直高興壞了。

能使得歐陽永叔與蘇景明同作序,這本書就絕對不會滯銷。

當即,他便令下面的書坊開始雕刻書版。

他選用最好的刊工,最好的紙墨,以及當下最流行的裝幀方式。

完全將其當作一件藝術品去制作。

當下,汴京城的坊印書質量最能媲美官刻書的,便是劉記書鋪。

九月二十二日。

書籍雕版完畢,正式進入印刷階段。

一般情況,這類書籍的首印都是兩千冊,兩千冊便足以賣半年了。

但這一次,劉長耳將首印數量定在了五千冊。

他認為,此書定然能賣脫銷。

劉長耳雖為皇城司之人。

但他也是實打實的書商,極擅營銷之道。

九月二十三日。

他將歐陽修與蘇良撰寫的書序的部分詞句,印制在小報上,開始在街頭售賣。

以此預熱《老泉文集》。

蘇良在序中稱:老泉文集,逆當下浮艷怪澀時文,主張有為而作,言必中當世之過,天下讀書人皆應習之……

能引得歐陽修與蘇良齊齊盛贊,民間的書生士子們自然心向往之,充滿好奇。

當日,小報便售罄了。

《老泉文集》之名也在汴京城的各個酒館茶肆中迅速傳播著。

九月二十八日,劉記書鋪正式開售《老泉文集》。

天還未亮。

書鋪前便圍了一大群讀書人。

這些人自然全都是奔著蘇良與歐陽修的名聲而來。

令劉長耳沒有想到的是,不到半晌,五千本《老泉文集》便全部售罄。

這一刻,劉長耳的心情陡然變得緊張起來。

他突然意識到,歐陽修與蘇良的名氣太大了,他的宣傳也太廣了。

如果此書的內容配不上為其造的勢。

那恐怕,不但劉記書鋪會迎來退書潮,歐陽修與蘇良也會被群起而罵之。

汴京城的文人士子,看書還是挺挑剔的,一般的文章,還真難入他們的法眼。

午后,劉長耳心中的石頭瞬間落了地。

因為此書盛贊無數。

看過此書者無不言其好,甚至在汴京街頭還掀起了一陣抄書熱。

無數書鋪的抄手都開始瘋狂抄寫《老泉文集》。

抄的不是書,而是錢。

更有人愿意以高十倍市價的價格購買原版書籍。

一時間,整個汴京城的文人書生圈里討論的都是《老泉文集》。

蘇洵之名,也迅速在文人士子中傳開。

劉記書鋪內,劉長耳一臉笑容。

他大手一揮,高聲道:“伙計們,咱們加把勁,再雕印一萬冊,這個月和下個月,月錢翻五倍!”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