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274章:趙允讓為女籌嫁禮,蔡襄呈遞《生子不舉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74章:趙允讓為女籌嫁禮,蔡襄呈遞《生子不舉圖》

第0274章:趙允讓為女籌嫁禮,蔡襄呈遞《生子不舉圖》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3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七月十二日,近黃昏。

放衙后,蘇良走出御史臺,準備回家。

隨著變法逐漸走向執行階段。

變法司眾人也逐漸回歸各自的衙門,唯有議事時才會聚集在變法司。

當下乃是聽取官聲民意的關鍵時期。

范仲淹待在政事堂、王堯臣待在三司,富弼、曾公亮、梁適待在樞密院、蘇良待在御史臺,顯然更易得到來自各個地方州府的反饋。

王安石依舊在知東明縣,且干得熱火朝天。

他是完全不挑職位差遣。

不嫌苦,不嫌累,干勁十足。

在哪個地方干,就能在哪個地方造福一方。

司馬光都笑稱:介甫若能在東明縣三年,百姓必立雕像,人人都是他的娘家人。

不過預計今年年末,王安石就會被調回三司。

他在三司的功用顯然更大。

御史臺門外。

吉叔的馬車已在外等候多時。

御史臺距蘇宅并不遠,蘇良不喜坐馬車,喜歡散步回家。

但如今他在汴京城名氣甚大,很多人都認識他這張臉。

再加上,他的那篇《論樞密院與三衙之失疏》放在知恥館后,有一群窮酸學究,日日嚷著蘇良敗壞朝廷國法,要與他理論。

蘇良為避免麻煩,只得坐馬車歸家,且隨行皆有護衛。

通過這篇《論樞密院與三衙之失疏》,蘇良對大宋的一些讀書人又有了新的認識。

圣人道:讀書,可修身明理。

但有些讀書人不但不明理,而且一旦涉及危害到他們的利益。

他們便如強盜般,根本就不講任何道理。

他們打心底認為:武人就是比文人低一頭,武人就是應被文人驅使,武人只能為將,文人才能為帥……

與他們想法相同的。

還有學士院和館閣里的一些候補閑官。

這些人有一種迷之自信。

認為自己讀過幾本兵書,便是被窩里放屁——能文能武。

上馬可安邦定國平天下,下馬能提筆寫錦繡文章。

朝廷若不重用。

他們就感嘆自己生不逢時,實乃珠玉蒙塵。

時常寫詩詞自憐,去勾欄買醉。

甚是矯情。

其實,朝廷視他們如雞肋。

若不用,畢竟是一群有功名之人,若用,又不堪大用。

蘇良思索著。

以后尋個機會一定要給這些眼高手低的人上一課,不然他們的思想將會荼毒更多人。

蘇良坐上馬車后。

還沒走多遠,便在拐角處被一輛馬車攔住了去路。

蘇良掀開窗簾,定睛一看。

馬車上掛著的,竟是汝南郡王府的牌子。

這時。

汝南郡王趙允讓從窗戶中探出頭來。

“景明,去樊樓飲一杯如何,老夫多日未曾見你,想念得很,咱們嘮嘮閑嗑,如何?”趙允讓笑著說道。

自從蘇良說成了趙宗實與高滔滔的婚事后,趙允就對蘇良親切得很。

逢年過節,皆有禮物相贈。

不過,二人在私下并沒有什么往來。

蘇良聽到此話,便知趙允讓定然是有事尋他,當即笑著道:“郡王爺相邀,小子哪敢拒絕!”

“好,跟著老夫的馬車就行!”

約兩刻鐘后。

趙允讓與蘇良來到了樊樓。

趙允讓提前便定下了三樓最好的包間,也點上了最好的酒與菜。

二人坐下后,趙允讓便對蘇良進行了一頓猛夸。

唾沫橫飛,滔滔不絕。

從蘇良做臺諫官開始在進奏院案中的自救,一直夸到了蘇良針對夏竦設計的假死之策。

盡是贊美之詞。

蘇良都插不進去嘴,只得不時有禮貌的微笑。

不多時,待趙允讓說的累了。

蘇良端起酒杯,連忙道:“郡王爺,有事您就直說,我若能幫一定幫,若不能幫您也別勉強。”

說罷,蘇良一飲而盡。

趙允讓遲疑了一下,笑著喝完杯中酒。

“那老夫便開門見山了!老夫有一女,官家賜封為長樂郡主,而今也到了婚配的年齡,老夫對此女甚是疼愛,便想著為她找一個好人家。”

蘇良一愣。

心中想道:這個老家伙莫非瘋了,要讓我做他女婿?

“如今,好人家倒是找到了,是城西吳家的小郎君,預計下月辦喜事,正在算哪日是黃道吉日。”

蘇良長呼一口氣,原來是自己想多了。

“郡王爺,恭喜恭喜,待郡主成親那日,我定去討一杯喜酒喝。”

“好說好說,老夫一定相告!”

趙允讓接著道:“為了長樂的婚事,老夫在三年前便開始準備嫁妝。景明呀,你可能不清楚,當下為閨女準備嫁妝實在太難了,依照老夫的身份總不能太寒酸吧,為了體面,我還找十三(趙宗實)和滔滔借了些錢物,此次的嫁妝雖比不上滔滔,但在汴京城也算數一數二的了……”

大宋有厚嫁之風。

嫁女之費遠高于娶妻之費,嫁妝至少要二倍于彩禮。

因為嫁妝高低決定著女兒在娘家的地位。

嫁妝越豐厚,地位便越高。

如果女子不出嫁妝,只要彩禮,那就不是嫁女,而是娶妾,彩禮是買妾的錢。

有人為嫁女賣房賣地,有人為嫁女東湊西借,近乎傾家蕩產,被稱為:破家嫁女。

民間有句老話:誰家有五個女兒,賊都不惦記!

由此可見,嫁女有多耗錢。

當年曹皇后出嫁,曹家乃是“舉債辦嫁妝”,過了數年才還清。

在真宗年間,還有一個趣事。

當時的宰執向敏中與張齊賢,爭相求娶一個寡婦柴氏。

而爭奪的原因,不是因柴氏貌美,而是因柴氏有十萬囊橐(糧食多、有錢之意)。

由此可見,宋人也都非常現實。

成親,沒錢不成。

蘇良聽得云里霧里,他不明白這些與他有何關系。

而這時,趙允讓終于切了題。

“嫁妝雖準備好了,但美中不足的是,嫁妝的頭禮有一個小缺憾,老夫欲用貢茶建溪小龍團作為嫁妝頭禮。”

“景明,你應該知曉建溪小龍團的稀有,一年不過能產幾十餅,官家能分給群臣的不過七八餅而已,今年更是珍稀,早就分完了。”

“老夫靠著關系,才湊夠了兩餅,但兩餅實在太少了。老夫知伱三月得女時,官家厚賞了四餅,你看能否讓老夫買兩餅,老夫愿出高價!待明年,老夫定提前找官家請賞,然后歸還,如何?”

“就當老夫欠你一個人情,以后你若有事需要汝南郡王府時,隨時講,老夫一定傾力而為!”

這時,蘇良才聽明白了。

對方兜了一圈,原來是想借建溪小龍團。

今年,建溪小龍團確實稀有。

有錢都買不到。

蘇良若不是生女,恐怕連一餅都分不到。

不過,若真湊夠四餅建溪小龍團作為嫁妝頭禮,確實倍有面子。

蘇良想了想,笑著道:“郡王爺,問題應該不大,不過此物畢竟是官家贈予吾女,我需與我妻商量商量,你看如何?”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趙允讓笑著道。

“此外,此事讓官家知曉,應該沒問題吧!”

“沒問題。老夫只為要個面子,絕對不是要算計你!”趙允讓瞬間緊張起來。

臺諫官與宗室私下有禮往來,是易被人詬病的。

不過若讓官家提前知曉實情,也就沒什么了。

蘇良拱手道:“郡王爺,莫怪我想得多,是實在被栽贓怕了!”

“明白,明白!”

趙允讓笑著,從他對蘇良的態度,便能看出他為了女兒出嫁,絕對費了不少力氣。

深夜。

蘇宅,臥室內。

唐宛媚靠在蘇良的懷里,一臉幸福。

自從生完女兒后,唐宛眉皮膚愈發得有光澤,身體也豐滿了許多。

蘇良握著唐宛眉的手,將今晚汝南郡王趙允讓的請求說了出來。

“沒問題呀,就當作咱們隨禮了,以后咱閨女出嫁,他們還禮就行了!”

“那好!明日,我便送去兩餅,就稱是隨的禮。”

這時,蘇良突然道:“我記得咱們成親那會兒,你……好像沒拿什么嫁妝啊?”

唐宛眉一下子捏住蘇良的鼻子。

“胡說,我……都把我給你的了,我們家的一切都給你了,你還嫌少?”

“也是,也是。”蘇良頓時樂了。

唐宛眉想了想,一臉認真地說道:“咱們是不是也要開始準備咱閨女的嫁妝了?”

“她還不到五個月呢,別想那么遠,咱先做正事……”蘇良一下子虎撲了過去。

翌日。

蘇良將兩餅建溪小龍團帶到了汝南郡王府,并稱此為賀禮,待自己兒女成親時再回禮就行。

趙允讓甚是感動。

若不是他身份特殊,都想拉著蘇良拜把子了。

七月十四日,午后。

御史臺。

臺諫官們被福建路轉運使蔡襄的一篇奏疏和一副版畫吸引住了。

奏疏名為:《乞減放漳泉州興化軍人身丁米劄子》。

版畫名為:《生子不舉圖》。

蔡襄反映了一個在大宋各地皆有發生,在東南地區最盛的一項傷絕人理的土風陋習:生子不舉。

生子不舉。

即生下孩子而不養育,或溺殺,或遺棄,或送人。

“伏緣南方地狹人貧,終年傭作,僅能了得身丁,其間不能輸納者,父子流移,逃避他所。又有甚者,往往生子不舉……”

蘇良念著蔡襄奏疏的內容,不由得皺起眉頭。

而看到《生子不舉圖》的內容后,更是面色沉重。

生子不舉圖,共有五副場景。

其一,一間陋室中,燭火昏黃,妻雙眼噙淚,目送丈夫將嬰兒溺死在木盆中。

其二,一條溪流上,數名坐在木盆上的嬰兒順水漂流,不知去往何處。

其三,清晨,一名襁褓里的嬰兒被放置在一座寺廟的門前。

其四,一名被遺棄在野山上的嬰兒坐在竹筐內哇哇大哭,遠處有野獸朝著哭聲方向望來。

其五,一名年輕母親心痛地將嬰兒交給一名人販子,換來了一小串銅錢。

這五個場景,皆非虛構,而是發生在東南之地的日常。

一旁,御史中丞唐介喃喃道:“東南不舉子之俗傷絕人理,但全非百姓之過,怪只怪身丁錢過重,及厚嫁之惡俗也。”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