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243章:洗劫式借書,蘇良的學習之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43章:洗劫式借書,蘇良的學習之道!

第0243章:洗劫式借書,蘇良的學習之道!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3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朝會結束后。

垂拱殿外的一處廊道上。

歐陽修一臉笑容地走到蘇良身邊,與其并肩而行。

“景明,三日前你說有些思鄉,今日我便幫你完成了心愿,還是以公事返鄉,走之前是不是要請我喝頓酒?”

“請,一定請。你堂堂文宗,還缺酒?”

“酒倒是不缺,但就喜伱請的酒,對錢荒之事,你是否已成竹在胸,有了良策?”

蘇良給了歐陽修一個白眼。

人與人之間,越熟悉,越沒有禮數。

此刻,在蘇良的心中,歐陽修就是一個耍小聰明騙酒的文痞子。

他沒好氣地說道:“一個從唐朝中葉一直延續到現在都沒能解決的問題,我若一下子解決了,那不就是圣人了!”

這時,后面的王安石突然緊走了幾步。

“景明,吾觀天下英豪唯有你我二人有成圣之姿,咱們要努力啊!”王安石一臉認真,顯然發自真心。

一旁歐陽修并未對此話不滿,論文采他確實高于王安石。

但論朝堂變法,他不得不佩服王安石,后者那顆半個月都不洗一次的腦袋里裝滿了治國良策。

而后,三人便一邊閑聊一邊向前走著。

蘇良也漸漸接受了這個“美差”。

回揚州乃是好事,他也想著帶家人回去一趟。

畢竟,當下乃是富貴還鄉。

至于能不能啃下“錢荒”這塊硬骨頭,就只能見山開路,遇水搭橋,一步一步往前走了。

入夜,蘇宅,餐廳內。

唐澤、唐宛眉、蘇良三人圍坐在餐桌前。

一旁,丫鬟小桃正在喂坐在兒童椅中的蘇子慕吃飯。

蘇良突然開口道:“岳丈、眉兒,過幾日咱們回趟揚州如何,今年便在揚州過年。”

“啊?”

唐澤和唐宛眉都是又驚又喜。

唐澤一直念叨著他的尚文書社,而唐宛眉自從慶歷四年年底來到汴京城,便再未回過家。

隨即,蘇良便告知了二人會揚州的緣由,并囑咐二人可先收拾行李,過幾日便會出發。

九月二十七日。

趙禎從內藏庫撥了二十萬貫銅錢發往揚州,以解燃眉之急。

同時。

趙禎已恩準蘇良可在揚州過年,但在二月前必須返京。

當下,趙禎和變法司都甚是依賴蘇良。

而蘇良也確定了出發的日子。

十月初一,蘇良將與家人一起坐官船前往揚州。

揚州位于運河之畔。

自汴京從汴河坐船南下,極為方便,十余日便可抵達。

此次的護衛依舊是以曹護為首的五十多名禁軍護衛,而在暗處,更是還有上百名傳遞情報信息的探子。

許多官員聽聞蘇良即將離京,無不歡欣雀躍。

汴京城這個“彈劾無失”的臺諫官,終于暫時離開了。

接下來的三日。

蘇良除了收拾行李外,便是交接公事,交待百家學院的一些事情,以及與唐介、包拯、歐陽修等喝酒告別。

九月三十日,入夜。

參知政事張方平府邸前,吉叔停下了馬車。

蘇良走下馬車,然后拿起馬車前的一根扁擔,擔起馬車后的兩個蓋著絨布的竹筐,朝著府邸門前走去。

蘇良剛走上前,便有一名護衛道:“一旁叫賣去,莫擋了門!”

這時,蘇良抬起頭來,從懷里拿出拜帖,道:“二位,麻煩通傳一聲,御史臺蘇良求見。”

兩名看門護衛都是一愣。

其中一名護衛,借著淡淡的月光看向蘇良,激動地說道:“他……他……真是蘇御史,我……我……這就去匯報。”

當即,那名護衛便拿著拜帖奔向院內。

顯然,他認出了蘇良。

而另外一名護衛一臉詫異地打量著蘇良。

一身青衫、挑著個扁擔,怎么看都像是街巷里的貨郎。

“你……你……你真的是砍頭御史蘇良蘇景明?”

蘇良笑著點了點頭,道:“如假包換,這兩筐東西,是我給張相送的禮。”

張方平與蘇良的關系算是一般。

二人私下并無往來。

比不上范仲淹、文彥博、吳育與蘇良親近,但又比宋庠、夏竦好上一些。

不到片刻,張方平快步走了過來。

他聽聞蘇良提了個扁擔,挑了兩個筐子,便好奇且疑惑地奔了出來。

依照當下蘇良的地位與恩寵,他出門來迎,其實也算不得什么。

蘇良看到張方平后,便笑著說道:“張相,我明日就要離京了,年后方歸,特來給你拜個早年,這是年禮。”

“哎呦呦,使不得,使不得!”

張方平環顧四周,先是令護衛接過扁擔,然后將蘇良請進了宅院。

張方平向來愛惜羽毛。

中書相公與臺諫不能交往過密,更不能送禮。

但蘇良就這樣大大方方地說出來、做出來了,他總不能拒之門外,連忙將蘇良請了進去。

片刻后,客廳內。

蘇良掀開竹筐中的絨布,道:“張相,此乃我家中藏書,甚為珍稀,我知張相愛書,故特送了過來,以作年禮。”

竹筐內,赫然是兩筐書籍。

這些書籍皆是蘇良的岳父唐澤棄在一邊的。

蘇良便將其歸攏歸攏,當作禮物送過來了。

張方平何等聰明,直接道:“景明,莫來這些虛的,到底所為何事?直接說吧!老夫能幫就幫。”

蘇良微微一笑,道明了來意。

“張相,我聽聞您的書房里藏了許多有關錢糧、鹽鐵、財稅的書籍,另外還有你的注解,甚是精辟,能否令晚輩借來一觀,年后返京便還。”

當下朝堂,最懂財賦者,其實是張方平。

當年,張方平棄三司使之職而入學士院,乃是因厭惡日日被各個衙門要錢。

論理財能力,他比王堯臣要強。

只是他不愿再任三司使。

蘇良知曉他家中藏有大量理財之書。

便想要借來一觀。

想要根治錢荒之事,沒有知識儲備而空耍計謀根本無用。

不過,張方平甚是愛書,輕易不外借。

張方平頓時露出和煦的笑容,道:“景明,你早說嘛,老夫這就去為你取兩本。”

蘇良微微搖頭。

“張相,去年官家從齊州帶回兩筐文書,我記得你在一旁與吳相公說,你家中的理財之書都比這個多,兩本恐怕不夠吧?我想將這兩個書筐裝滿!”

“那是玩笑話,景明莫要當真?”

蘇良朝著一旁椅子上一坐,道:“張相,今晚定有人看到我挑著兩個竹筐入了你家府們,你若不給我裝滿,我明日臨走前就稱,我送你了兩大筐金銀珠寶。”

“蘇良,你實在無賴,你一個臺諫官怎么如此下作?”

蘇良無奈地攤了攤手,道:“張相,我也是被逼的沒辦法了,錢荒問題哪能那么容易解決,我又不是圣人,總要多看看書嘛!”

聽到此話,張方平猶豫了一下后,道:“罷了罷了,你隨我去書房,自己挑!”

“好嘞,多謝張相!”蘇良挑著扁擔跟張方平朝書房奔去。

感謝書友“日后還能做什么”的打賞,非常感謝。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