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212章:告御狀!四名老者鬧金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12章:告御狀!四名老者鬧金榜

第0212章:告御狀!四名老者鬧金榜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3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二月二十八日。

科舉省試開考,一眾舉子進入考場,汴京城一下子安靜了許多。

午后,變法司。

范仲淹、王堯臣、梁適、蘇良、王安石、司馬光六人聚在一起。

范仲淹拿著一份由王安石起草的青苗法文書,微微皺眉。

“一分利,尤不薄也,此法仍有與民爭利之嫌!”

青苗法的主要內容是:在春秋兩季莊稼未熟之時,朝廷貸出青苗錢,而償還期為秋季收成之后,到時需加納一分利錢。

所謂一分利錢。

假設百姓借貸青苗錢為一貫錢,則百姓到償還期需償還一貫一百文錢。

此利息與民間借貸常見的三分利、五分利甚至倍息,要低很多了。

在齊州試行青苗法之時,王安石堅持至少兩分利,最后在蘇良的勸說下才降至一分。

一旁,王安石解釋道:“范公,這一分之利包括官吏之俸、輦運之費、水旱之災、鼠雀之害,公家不能無所賺也。”

青苗法,乃是王安石的得意之作。

其目的是民不加賦而國用足,自然不可能令朝廷白忙碌一場。

而趙禎最欣賞的便是這個目的。

蘇良補充道:“范公心慈,然一分利已經是最低了,若降至半分,恐朝廷就要朝里面搭錢了。”

范仲淹點了點頭。

“其他條令,我倒是沒意見,你們也都講一講!”

樞密直學士梁適開口道:“青苗法之目的,乃是以富國為主,富民為輔,亦是從富民豪商的口袋中取利,我擔心會激起民憤。在民間能發出聲音的,皆是這類富民豪商,而非佃戶貧民。”

范仲淹露出一抹笑容,道:“此等情況定然會發生,我們只有硬著頭皮做下去,為絕大多數百姓謀求利益。至于如何平息民憤,考驗的便是底層官吏的應對能力了。”

慶歷新政時,范仲淹經歷的乃是無數士大夫官員的“官憤”,官憤比民憤更烈。

若不是困于黨爭,新政也不會虎頭蛇尾。

范仲淹很清楚青苗法施行后將會付出的代價,有舍才有得,唯有不妥協地堅持下去,才能有所成。

這時,三司使王堯臣開口道:“此文書中有一句話乃是針對官吏而設,叫做‘計息推賞,否則廢黜’,我擔心官員們為了政績易會強行攤派,導致富民變窮!”

所謂:計息推賞,否則廢黜。

就是將青苗法的執行情況與地方官員的政績掛鉤,做得好可擢升獎賞,做得差則會被降黜懲罰。

蘇良支著下巴,摸了摸鼻子。

他擔心的也是這個問題。

齊州變法能夠高效率執行且出了成果,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王安石與司馬光的執行力。

但而今大宋底層官員的執行能力讓人不得不憂慮。

一旦執行力過弱,再好的策略都會變味,甚至變為害民之策。

這一刻。

蘇良又不由得想起他思索許久的考成法。

“立限考事,以事責人,破格擢升,以舉賢才。”

此法可大動吏治,更改當下官員的磨勘考課制度。

但他很清楚。

當下的官家并不愿動朝堂吏治,他提此策,還缺少一個合適的契機。

蘇良想了想,道:“確實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咱們唯有等到執行過程中再加以調整了。”

其他人紛紛點頭。

隨即,眾人在青苗法文書上分別簽字,將原件呈遞禁中,又抄錄三份,命人送往了兩府三司。

兩府三司的相公們若有異議,可直接去面圣。

趙禎可接受他們的建議,也可置之不理。

新法策略,無須中書下詔,只需趙禎手詔,便可令新法司頒發。

這樣免除了許多復雜環節,使得效率提高了許多,同時也加大了趙禎的皇權。

蘇良之所以一直建議官家與天下百姓共治天下。

乃是因他知道趙禎若能皇權專制,所做之事,定將都是利國利民,此對全宋變法大有裨益。

三月初一。

經由趙禎手詔,變法司頒布了全宋變法后的第二條新法法令:青苗法。

全宋即時施行。

趙禎與群臣設定的是至少間隔一個月,才能頒發一種策略。

但由于去年京東路、河北路的百姓遭遇大范圍水災,很多百姓急需青苗錢買地種田。

故而,青苗法直接緊挨著抑田畝兼并法,全宋施行。

至于此法策帶來的效果,至少到年尾之時才能看得出來。

三月初八,科舉放榜日,唱名儀式結束后。

無數人圍擠在金榜前。

此次科舉,共有一百七十四人進士及第,一百六十人賜進士出身,還有二百九十人賜同進士出身。

不得不說,張堯佐雖然品性不行,但看人的眼光還是蠻準的。

考生馮京在鄉試、會試、殿試三次考試中皆是第一名,連中三元,喜提本屆狀元。

此外,范純仁、王安石長兄王安仁也都在金榜之上。

與此同時,榜下捉婿正式上演。

許多富紳達貴帶著家仆出動,只要上榜未婚者,也帶走再說。

捉婿之事,也并不是富紳達貴一頭熱。

很多寒門子弟金榜題名后,也欲娶一個富家千金,改變家庭情況,只要后者長得不是特別丑,雙方各取所需,極易成事。

甚至有些進士,今晚便有可能洞房花燭。

這也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主要原因。

一朝登榜,名利雙收。

入仕,乃是大宋所有男人奮斗的目標,其余事,皆是不務正業。

就在這時。

四名衣衫破舊的老者突然抓住了一個站在金榜前的年輕人。

其中一名老者高喊道:“此人在科舉中作弊!此人在科舉中作弊!”

這道帶著濃重南方口音的聲音,一下子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不遠處。

翰林學士趙概聽到這道聲音,迅速扭過臉來。

此次科舉,他全程監察,根本不會出現任何徇私舞弊的情況。

“他作弊!他作弊!”又一名老者高聲道,引得無數人都圍觀了過來。

這四名老者,兩人抱腿,兩人抱手臂,使得被困的年輕人根本無法掙脫。

年輕人只能憤怒地喊道:“快走開,我壓根就不認識你們!”

這時,趙概帶著數名禁軍士兵走了過來。

“放開他!”

四名老者見有官員來了,才放開了那名年輕人。

年輕人連忙朝著趙概拱手。

趙概微微點頭,他認識這名年輕人。

其名為許同,生在官宦家庭,早有才名,考中進士并無意外。

他看向許同。

許同一臉懵,道:“趙學士,我……我根本就不認識他們,考場之地,誰能作弊,這四個老頭簡直就是瘋子!”

趙概看向四名衣衫破舊的老者,問道:“你們稱他考試作弊?可有證據?”

“有。”一名老者道:“他叫做許同,他爹叫做許重山,本是楚州興化縣知縣,現在剛履任海州知州。我們有他作弊的證據,但……但我們只能告知官家。”

趙概一愣,沒想到這四個老頭對許同了解的如此清楚。

“告知官家?老夫乃是當朝翰林學士,本屆知貢舉,難道伱們信不過?”

四個老頭嘴巴一撇,幾乎同時道:“信不過。”

“難道就不能去登聞鼓院告狀?非要在金榜之下鬧!”

“我們也信不過,我們要見官家!”

趙概見周圍百姓越圍越多,想了想道:“跟我來吧,我立即向官家稟報。”

趙概深知官家脾氣。

科舉取仕乃是朝廷最緊要之事,容不得半點瑕疵,官家若知此事,定然會令四人覲見。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