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185章:寧與閻王吵一宿,不與蘇景明辯一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185章:寧與閻王吵一宿,不與蘇景明辯一句

第0185章:寧與閻王吵一宿,不與蘇景明辯一句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3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郊外。

炙熱的夏風將百家學院報名處的草棚吹得嘩嘩作響。

三百余名書生皆低頭不語。

這一刻,他們已無法直視身上那件光鮮的襕衫。

往昔,那是讀書人身份的象征。

此時卻成了遮羞布。

站在這里的書生,無一不是奔著“踩蘇良博名望”而來。

他們自認是為天下讀書人的尊嚴來訓斥蘇良與曹佾。

哪曾想。

自己引以為傲的尊嚴卻被蘇良狠狠踩在地上。

學而優則仕,本身沒有任何過錯。

但是不學而妄想成士,且不愿做其他事。

吃軟飯、愛名利、博虛榮,日日碌碌無為,那注定百無一用,一事無成。

歷來名士面對書生,都是在苦口婆心地勸學。

蘇良卻是在勸他們棄學。

蘇良并非在宣揚讀書無用論。

而是當下的大宋,讀書人已逾千萬人,每三年能中舉者,不過寥寥數百人。

不是那塊料,吃不了那份苦的人。

沒必要再自欺欺人,躲在自我幻想中,虛耗光陰。

這一刻。

不僅是這些書生們,一旁圍觀的百姓也都聽懂了蘇良的話語。

一言以蔽之。

“若無苦學之志,又無登榜之才,不如脫下襕衫,另謀出路。”

蘇亮的話雖難聽,卻是實情,直接戳中了這些人的軟肋。

領頭者劉洞低著腦袋。

他怎能不知自己的詩才是何水平。

他只是想碰碰運氣。

沒準兒有人因他“五年寫千首詩”的意志力,而舉薦他擔任一官半職。

蘇良一下子打碎了他的所有幻想。

與此同時。

后面一些小報的執筆人已將蘇良的話語整理起來。

其中,來自劉家書籍鋪的一名執筆人,將題目都擬好了。

名為:《蘇良勸諸生棄學說》。

蘇良看向眾書生,問道:“還要再辯嗎?你們若認為我說的不對,大可向我證明,自己不是廢物。”

“廢物”二字,傷人入骨,但他們又無可奈何。

蘇良有資格這樣罵他們。

他們在一群目不識丁的百姓面前能夠高談闊論,但在蘇良眼里,一無是處。

他們哪怕有一首詩、一篇文章名揚在外,也不至于被蘇良羞辱成這般模樣。

有些書生依舊不服氣,但卻無言反駁。

頓時。

書生們紛紛轉身,朝著回城的方向走去。

眼見書生們走遠,周圍的面試者們傳來巨大的歡呼聲。

趴在馬上的曹佾,看向蘇良,一臉景仰,口中喃喃道:“我若有此等口才,怎會挨這么一頓棍子!”

翌日一大早。

一份名為《蘇良勸諸生棄學說》的小報,在汴京城的街市上熱銷。

百姓們爭相搶購,熱鬧非凡。

對百姓而言,他們最是厭惡這種吃軟飯且無學識的讀書人。

裝腔作勢,于國于民皆無益,卻還處處顯擺,以飽讀詩書的文士自居,處處看不起底層百姓。

一時間,這種類型的書生幾乎是過街老鼠,人人白眼。

整個汴京城也都開始討論此事。

“罵得漂亮!百無一用是書生,說的就是那些根本考不上功名的廢物書生,徒耗家中之錢,甚至有的人只是穿著襕衫的登徒子!”

“有道理,那群書生白日在茶館喝茶,晚上去酒樓宴飲,哪有時間讀書,該罵!這群人若為官,那一定是害群之馬!”

“寧與閻王吵一宿,不與蘇景明辯一句。”

“哈哈……這群讀書人真是愚蠢,國子監那群學生都罵不過蘇景明,他們竟然敢去找蘇景明的麻煩,真是不知死活。”

“好一頓臭罵,他們就是一群騙吃騙喝騙女色的騙子,只是用襕衫將自己偽裝的像個讀書人罷了!”

“寧與契丹賊打一架,也不與蘇景明吵一架。”

“我的傻姐姐,明日你便與那劉世美斷絕關系吧,他吃你用伱,還與別的女子眉來眼去,他就是在利用你啊!”

此小報產生的影響極大。

當日中午,便有一些客棧的長住書生,收拾行李,準備返鄉。

這群人并沒有獲得明年參加省試的資格。

他們就是抱著幻想,沉迷于汴京城的紙醉金迷,但看罷蘇良之言,他們的心態徹底崩了。

當然,也有不認同蘇良之言的。

他們覺得蘇良砸了他們吃喝享樂的飯碗。

也有書生大喊著:莫欺少年窮,然后發奮苦學起來。

此小報,很快傳到了汴京城的各個衙門。

甚至傳到了宮中。

趙禎看完后,心情甚是歡喜。

當下大宋的年輕讀書人們確實過于安逸,他樂于看到這些人產生危機感。

蘇良之罵,罵得有道理。

如今朝堂冗官嚴重,以后定然不會擴招。

若所有讀書人都奔著朝廷的鐵飯碗,不做其他事情,那將會是其他行業的巨大損失。

蘇良此舉其實是拯救了一大批“心存幻想,才識不足”的讀書人。

這群人回鄉。

做個代書先生,做個商鋪掌柜,其實要比一般人強多了。

至于汴京城的官員們,更是對蘇良佩服得五體投地,本來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是極易引起天下讀書人和士大夫官員的排斥。

但蘇良的一番解釋,卻讓所有人不得不服氣。

蘇良之言,得罪了一些讀書人,卻贏得了民心。

夏竦在家氣得一口氣摔掉了十余件瓷器。

當下的蘇良,已變成了“大宋賢臣”的代名詞。

官家在捧,臺諫在捧,百姓也在捧,都快將其捧到了天上。

蘇良的位置與名望越高。

夏竦越感覺到自己距離外放之期越近。

他縱橫朝堂幾十年,第一次感覺到如此無助、無奈,竟被一名年輕人全方面碾壓。

這時,蘇良的頭號鐵粉歐陽修,大筆一揮,寫了一篇文章。

名為《勸脫襕衫論》。

此文從當下科舉取仕的整體情況切入,講述了“一生襕衫,難換官衣”類底層書生的悲劇,勸導一些難以入仕途的讀書人,另謀出路。

“莫以書牘遮羞,莫以襕衫自欺,書生無骨,無憂國憂民之思,非大丈夫也。”

“科舉取仕,萬中無一,莫將其視作此生唯一項也。”

“若知白衣隨終身,不若棄文換他途,為權為財為色者入仕途,如臨深淵,不如棄之……”

歐陽修此篇文章頗有高度。

趙禎看過后,直接下達詔令,命開封府將此文章刊載于開封府府報之上,并命各個州府刊印轉載。

若將《蘇良勸諸生棄學說》當作民間態度,那刊印在府報上的《勸脫襕衫論》就屬于朝廷的態度了。

意義完全不同。

這意味著,朝廷也意識到了書生群體中出現了這一種畸形狀態,要整頓天下的書生了。

接下來的幾日,汴京城的書生們都變得老實勤勉起來。

最能證明這一點的。

便是汴京城的勾欄瓦舍、酒樓茶館內,顧客明顯少了許多。

少的正是被蘇良痛罵的那群讀書人。

有的幡然悔悟,開始苦學;有的則是收拾行李回了老家。

此外。

蘇良這一頓罵也為其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一些認識蘇良的百姓在大街上碰到他,根本不敢與其答話,直接扭臉就走。

因為有些百姓傳言。

蘇良在街頭巡視乃是為了發現百姓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一旦發現某些百姓身上有壞毛病,便會破口大罵。

更加搞笑的是——

一些百姓家哄小孩,都會提到蘇良。

“別再哭了,再哭那位砍頭御史蘇景明就要過來罵你了!”

此話一出,小孩子立即不再哭泣。

甚至還有一些叫花子,將那句形容蘇良的“寧與閻王吵一宿,不與蘇景明辯一句”編成了順口溜,在街頭傳唱。

這讓蘇良哭笑不得。

他在西夏得了個砍頭御史的名頭,在百姓眼中又以“罵官員、罵書生”著稱。

恐怕這輩子都難以洗脫這個“惡名”了。

而接下來的日子。

憑借著蘇良的這一頓罵,百家學院招生事宜非常火爆,得到了數名非常不錯的苗子。

這令蘇良和曹佾甚是欣慰。

待百家學院正式運行,他們將會給全天下人一個驚喜。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