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170章:集聚熙河畔的老兵:要么抓了我們,要么殺了我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170章:集聚熙河畔的老兵:要么抓了我們,要么殺了我們

第0170章:集聚熙河畔的老兵:要么抓了我們,要么殺了我們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3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翌日,天蒙蒙亮。

慶州城,范宅內,不時傳來清脆的鳥鳴聲。

范仲淹、蘇良、范純仁陸續從書房內走出。

三人沒想到一聊便是一整夜。

但他們皆目光炯炯,未有半分疲態。

若不是范純仁提醒天都亮了,可能還會聊更久。

范仲淹望向遠方布滿橘色霞光的天空,感嘆道:“老夫好久都沒有如此酣暢淋漓地聊過政事了,純仁,安排景明好生休息,老兵組建殺蕃社之事,待漢臣到來后再議。”

“與范公一夜長敘,小子也是受益匪淺,范公,您休息吧!”蘇良笑著拱手。

蘇良向來不拘禮數。

對陳執中、夏竦等相公根本沒有這些虛禮。

但他對范仲淹乃是由衷的敬佩,不由得多了一些禮數。

蘇良回屋后,倒頭便睡,一直睡到午后才醒了過來。

緊接著。

慶州的一些官員為蘇良送來一些西北裁兵的文書。

蘇良翻閱文書且問詢一番后,才讓這些官員離開。

他來西北主要便是巡察裁兵之事。

還要及時向朝廷呈報消息,故而要對西北的裁兵情況有個全面的了解。

有范仲淹和狄青坐陣,西北的裁兵效率非常高。

當然,各個地方也都發生了一些小摩擦,但好在都能妥善解決,整體來講算是順利。

目前最讓蘇良頭疼的便是那些不要命的熱血老兵。

論戰斗意志,論精神氣,他們依然可算得上優秀的西軍士兵。

但畢竟年齡大了,體力跟不上。

打仗又不是逞兇斗狠、街頭群毆,必須要從大局考慮。

他們若真聚眾胡鬧,極有可能出大問題。

翌日,午后,慶州官署。

范仲淹與蘇良坐在一處長桌前正在批閱文書,外面忽然傳來一陣腳步聲。

緊接著,人未到而聲先行。

一道粗獷的聲音響起。

“范公,蘇景明何在,我要看一看這位能在垂拱殿前施展過肩摔的臺諫官長什么模樣?”

蘇良不由得笑著站起身來。

沒想到這位大宋“武曲星”對他印象最深之處,竟是抱摔前御史中丞王拱辰。

蘇良見一位面帶刺青的彪形大漢大步走進屋內,連忙拱手道:“監察御史蘇良參見狄將軍!”

“哈哈哈哈……嘴可殺人蘇景明,我大宋最年輕的臺諫官!”

狄青直接給蘇良來了一個大大的熊抱。

勒得蘇良快喘不過氣來后才放手,然后拍了拍蘇良的肩膀,道:“范公可是經常夸你呢,我聽得耳朵都磨出繭子來了,今日一見,果然氣質不俗……”

狄青看向蘇良,欣賞的話語說了一大堆。

蘇良沒想到狄青如此健談。

他看過狄青的考績,中書的評語是:勇猛善戰,慎密寡言。

但而今見到真人,發現其根本不寡言。

蘇良不知道的是,狄青在文官面前確實話少,因為他是行伍出身,怕說錯話。

但因范仲淹多次提到蘇良。

而狄青又極為欣賞蘇良這類有沖勁的文官,話語才密起來。

當即,三人便坐在一起,聊起了裁兵之事。

不多時便聊到了老兵們組建殺蕃社。

狄青微微皺眉,道:“范公,要不我親自走一趟,強行驅逐。這些老兵大多都是我的部下,還不敢忤逆我的命令,若有違抗者,我便強行將其送回老家。”

范仲淹搖了搖頭。

“他們確實會聽你的命令,但返鄉后,老夫擔心他們想不開自盡啊!”

“這……這……這……”狄青頓時無話可說。

范仲淹和他都非常了解這些老兵。

那些不愿返鄉的老兵幾乎都與西夏有著血海深仇,他們活著就是為了殺西夏賊。

一旦被強行送回老家,他們可能會再跑,甚至有可能在絕望下選擇自盡。

這些都是對大宋有功的人。

范仲淹和狄青自然不希望此等悲劇發生。

就在三人絞盡腦汁,思索著如何安置這些人時。

一名驛兵快步奔了過來,高聲道:“范公,秦州急信!”

聽到“秦州”二字。

狄青和蘇良都不由得變得緊張起來。

秦州乃秦鳳路治所。

是大宋的西北邊境重城,臨近熙河、河湟地區。

西邊是吐蕃諸部,西北是西夏,那里除了漢人外,還集聚著大量的吐蕃人、羌人和黨項人。

經常出現小范圍沖突。

秦州傳來急信,顯然是西北邊境出了問題。

范仲淹打開信件,看罷后,將信件遞給狄青,狄青看完后,將信件遞給了蘇良。

三人看完后,都不由得緊緊皺起眉頭。

邊境沒出事。

還是那群老兵的事情。

信件來自于秦州知州劉存。

他在信上稱:近八千名號稱‘殺蕃社成員’的老兵,集聚在熙河之畔,意欲在熙河附近拓荒,建立村落。

劉存令兵士驅趕。

但這群五十多歲的老兵聲稱,要么抓了他們,要么殺了他們。

否則便絕不離開,有的甚至以死相逼。

劉存還摘錄了那群老兵的原話。

“我們……我們不給官衙添亂,不驚擾百姓,不要朝廷的任何撫恤,更不會干出一件對我大宋百姓有害的事情,我們只想待在熙河邊,你們若再逼我們,我們便選擇跳河自殺……”

老兵們的話語說得甚是決絕,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

他們的意圖也很明顯。

若西夏與大宋發生戰事,熙河兩岸乃必爭之地。

這群老兵打算住在這里,儼然是準備著隨時與西夏人死戰,甚至是為國捐軀。

而熙河附近的商人、當地百姓都甚是支持他們。

這令劉存甚是無措。

不知該是將他們當作反對裁兵的鬧事者處置還是當成流民,便只能向上反映。

狄青乃是最心疼士兵的。

他想了想,看向范仲淹和蘇良。

“二位,能否向朝廷說明情況,令這些老兵重回軍營。”

“八千人而已。我們這些軍伍的兄弟省一省,一定能養活他們,并且他們素有經驗,真打起仗來,一點不遜于那些青壯年們!”

范仲淹猶豫了片刻后,搖了搖頭。

“不行,這個壞苗頭不能開,我們必須堅決完成朝廷的裁兵任務,不能有絲毫妥協!”

一旁的蘇良也點了點頭。

裁兵之策,絕對不能出現任何例外,不然其他地方定會效仿,導致出現各種意外。

但如何安置這八千老兵呢?蘇良不由得感覺到萬分頭疼。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