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108章:眾矢之的,百官圍堵御史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108章:眾矢之的,百官圍堵御史臺

第0108章:眾矢之的,百官圍堵御史臺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3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三日后。

汴京街頭的民間小報驟然多了起來,并且聚焦著同一個主題。

“小希文蘇景明。”

民間小報的標題各個奪人眼球。

“起死回生的《答手詔條陳十事》,朝堂新貴蘇良蘇景明的變法之道。”

“大變范希文,小變蘇景明,朝堂新政的移花接木之術。”

“范富之后,新政變法的臺諫官——蘇良蘇景明。”

“子承父業,范希文私生子蘇良,是結黨徇私還是富國富民?”

“監察御史蘇景明的背后靠山,撼動半壁江山的朝堂相公。”

“朋黨余音,新變革者蘇景明的變法之路。”

民間小報為了牟利,什么話語都敢編。

由于都是黑作坊,即使是包拯,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幕后的指使者。

變法二字,對多數不明情況的百姓而言,可能只是意味著一些法令措施的改變。

但對當下朝堂的大部分官員而言。

變法,是在篡改祖宗之法,會使得天下官員恩蔭減少、磨勘嚴密、升官更難。

會使得士大夫官員們的仕途更加坎坷,使得他們做官更累更難,使得他們的后世子孫難以恩蔭入仕。

他們自然強烈反對。

近午時,御史臺察院內。

蘇良的桌子上足足堆起了半人多高的民間小報。

諫院的歐陽修、何郯、趙抃,御史臺的唐介、范鎮、周元、呂誨,皆有貢獻。

汴京城的各個衙門,論探聽民間消息,臺諫絕對能稱得上第二名。

第一名是難以撼動的皇城司。

蘇良翻看著各種小報,一臉無奈,哭笑不得。

“這……這不是胡說八道嗎?我怎么可能是范希文的私生子,我若是官二代,就不這么努力了!”

“大變范希文,小變蘇景明?這話怎么聽著怪怪的,不像是好話!”

“我蘇良何德何能,竟然能令歐陽永叔、包希仁、唐子方等人盡為我所用,太高看我了吧!”

“這……這是要捧殺我啊,這種手段,實在是太陰狠了!”

“唉,上次是私德攻擊,這次完全是空穴來風,這群人都不會用點新鮮的方式來陷害我?”

這時,御史中丞唐介和知諫院歐陽修走了過來。

歐陽修見蘇良一臉無奈,道:“景明,莫被這些胡言亂語影響了心情,都是無稽之談,官家不會相信的。”

一旁的唐介面色陰沉。

“官家不會信,但官員們卻未必不會信,甚至他們一定會選擇信。”

“不出意外的話,今日彈劾景明的奏疏,估計能堆滿官家的御案,比這些小報都厚!”

“他們……他們能彈劾景明什么?說什么景明是希文之子,純屬胡說八道,還說什么景明得范富權勢,我等全都聽景明之言,官家可能會相信嗎?”歐陽修氣憤地說道。

唐介搖了搖頭。

“他們只會彈劾兩點,其一,景明有結黨之嫌;其二,臺諫官與朝官私相往來。”

歐陽修頓時恍然,道:“他們的目的是令景明平出外補。”

自太祖太宗起,臺諫若因避嫌不及,引起爭論,大多都是平出外補。

而這項罪名是否成立,完全取決于官家斷定。

蘇良等人都知曉,這是有人在暗中操控,且很有可能就是夏竦。

但此乃陽謀,甚是難解。

歐陽修看向蘇良道:“景明,若真有官員彈劾,官家找你問話,你切莫著了那些人的道而自請外放,一旦自請外放就沒有回頭路了!”

“歐陽學士放心,我堅強著呢!想將我從監察御史的位子上趕下來,沒有那么簡單!”蘇良笑著說道。

正所謂,人紅是非紅。

這兩年蘇良確實過于耀眼,才引發了這場荒誕的討論。

唐介道:“御史臺、諫院、開封府都為你撐腰呢,論朝堂辯理,他們哪能敵得過咱們御史臺和諫院!”

“對,有我們替伱說話呢!”歐陽修也說道。

蘇良微微搖頭。

“二位的心意我心領了。但我希望此次無論朝臣如何攻擊我,御史臺和諫院都不要幫我發聲。”

“臺諫官各自獨立言事,我們要都擰成一股繩,且還是為我說話,那就真的是結黨了,官家對此很排斥。二位也避避嫌,不必替我發聲,此事全由官家定奪,我相信官家!”蘇良一臉認真地說道。

歐陽修和唐介都點了點頭,他們若出言幫助蘇良,反而可能害了蘇良。

臺諫官的身份太敏感了。

大宋朝不能出現為了某人而抱成一團的臺諫官。

正如唐介所料。

自午時起,彈劾蘇良的奏疏便如雪花般呈遞到了垂拱殿。

有人稱蘇良有結黨營私之嫌;有人稱蘇良標奇立異,言行不檢,實為竊國變法;有人稱蘇良乃是范富二人的爪牙,須將其停職查辦……

還有人寫了數千字奏疏,分析了蘇良這兩年來的所作所為。

認為蘇良先動土地,后動商貿,籌建南郊市集時還想動一動禁軍,才疏志大,懷奸不忠,乃是又想興起竊國誤民的新法,應重罰。

趙禎還是比較靠譜的。

所有的彈劾奏疏,皆留中不發,置之不理。

當下的常朝,乃是五天一朝。

恰逢明日便是朝會,官員們本想著在朝會上彈劾一番,哪曾想趙禎以身體不佳為由,直接取消了朝會。

而官員申請奏對,趙禎也是一律不見。

兩日后。

由于臺諫緘口,全未發聲,一群臣子將御史臺和諫院也彈劾了。

當下,兩府三司的相公們都還沒有表態。

他們也在觀望,觀望趙禎的態度,而趙禎完全沒有表態。

而真正鬧起來的臣子,以館閣之臣為多。

這些官員。

一部分來自昭文館、史館、集賢院。

一部分來自太常禮院、宗正寺、國子監、司天監等。

彈劾者大多都是親戚兒孫甚多的老派官員,年齡也都在四十歲以上。

這些人,有了范富變法的經歷后,尤為害怕變法。

他們怕變法將自己的官位變丟了,將他們兒孫的仕途變丟了。

在他們眼里,自己的官位最重要,其次是兒孫的前程。

至于朝廷虧不虧空,他們無所謂。

每個人都覺得朝廷多養幾個人,并無大礙。并且他們認為自己為朝廷出過力,朝廷就應當厚待他們和他們的子孫。

又一日,午后。

皇宮左銀臺門前,十余名官員被趙禎再次拒絕后,無奈地在廊道下徘徊。

他們覺得自己是正義的。

是為全天下的官員來討說法的。

是要官家罷黜蘇良這種貪清譽而懷奸不忠的官員的。

哪曾想,官家根本不予理會。

近來,趙禎龍威正盛。

他們根本沒有如臺諫官那般的勇氣,敢在垂拱殿門前大聲喧嘩,強勢面君。

這時。

一名胡子花白的官員說道:“諸位,官家不見我們,定是想著將此事放一放,待民間討論不多了,再處理此事。官家心善,被蘇良蒙蔽,我們卻絕對不能再等了,我建議,我們現在去圍堵御史臺,讓蘇良站出來給一個說法!”

此官員名為許修信,現任集賢殿修撰,乃是靠著其父親的恩蔭做了官。

其不過四十歲,但胡子頭發都已泛白。

因為他生了六個兒子,還有三個沒有靠恩蔭安排上官職。

一家人,全靠著恩蔭過活。

若蘇良變法將恩蔭變沒了,會要了他一家人的命,故而他是彈劾蘇良最積極的那個人。

“對,我們現在就去御史臺,將事情鬧得越大越好!”又一名館閣官員說道。

“我們才十幾個人,斗嘴是斗不過那群御史的。我建議,我們各自再去喊一些人,聲勢鬧大一些,鬧大了,官家就不得不出面了!”

“對對,我們要聚集百官,將此事徹底鬧大,讓官家看到我們的訴求!”

半個時辰后。

上百名官員浩浩蕩蕩,一臉嚴肅地圍堵在御史臺門口,高喊著令蘇良站出來,給眾人一個交待。

而此刻,御史臺內。

唐介將袖子一擼,朝著身后的官員們說道:“諸位,我們現在便出去與那群老頑固理論一番!”

蘇良從后面跑出來,連忙攔住眾人。

“子方兄,莫生事端。你們若都出去,就變成御史臺與官員們的爭論,到時人人挨罰,豈不是丟了御史臺的臉面!”

“這是我與他們的事情,讓我一人出去即可,放心,我能應對。”

唐介見蘇良甚是篤定,不由得點了點頭。

這時。

站在后面的監察御史里行呂誨朝著蘇良道:“景明,若打起來了,你喊一聲,我就站在門后,直接就能出去救你!”

呂誨的爺爺呂端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而呂誨遇大事,有時糊涂、有時不糊涂,但小事上從來不糊涂。

蘇良覺得他是所有臺諫官中,最擅于人情世故的人,不過還未落俗。

蘇良笑著點了點頭,然后大步朝著門口走去。

咔!咔!咔!

御史臺的朱紅色大門緩緩打開,映入蘇良眼簾的,是一群大多數都年過半百的官員。

動手,他肯定是不會動手的。

真要弄傷了幾個老頭,蘇良的麻煩就大了。

這些官員見蘇良大步走出,也都咬牙切齒地看向他,有的甚至還握緊了拳頭。

今日兩更,腰微微硬,厚臉求月票,拜托了!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