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
第580章陳青峰的建議。
楊安妮不只是個情報人員,她本身在醫藥領域,也算是有一些見識和經驗的。
不然她也不會安排到公司高管的職位。
這個職位不只是為了讓她結交一些更有權利和地位的人。
同時她也可以利用自己在中情局的人脈協調和處置一些對企業有利的事情。
美國的大公司也不傻。
不可能白白給一個沒有用的人開很高的薪水。
所以一席談話之后。
楊安妮的話,立刻引起了陳青峰的重視。
“可是,我可沒有把握能請到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來參與我個人的癌癥研究項目?”
“陳先生,其實只要研究經費給的足,有些事情您其實并不用太在意,教授也是人,不知道您聽沒聽過藤島昭教授這個名字?”
“藤島昭?”
“他是日本光化學領域的權威,在日本被稱作光催化之父,但他現在已經離開了日本來到中國工作,還當選了工程院的外籍院士,據說就是因為日本政府肯定了他所從事的研究的一大筆經費,讓他無法繼續再研究下去,所以他選擇離開日本來到了中國。”
“你的意思是……”
“山中教授的團隊也面臨著這種問題,現在日本經濟吃了連年停滯的虧,各種經費都在削減,科學研究方面的經費更是連年下降,所以我有把握在這個時候說服山中教授!”
楊安妮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
不過王紫然看著陳青峰,卻終于意識到了,她和楊安妮之間似乎有著什么樣的差距?
陳青峰讓她管理醫學基金,王紫然說實話,能看懂賬目就已經很不錯了。
但是她從來沒有想過,給醫學基金挖到一個諾獎級別的重量級研究人員。
但當楊安妮說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仿佛就像是在說挖一個員工一樣簡單。
陳青峰的身體沒有辦法讓他支撐開超長時間的會。
所以幾個人也就是坐下來稍微聊了聊。
然后會議就結束了。
劉怡晴對于楊安妮的提議很感興趣。
因為陳青峰成立的團隊分別在美國和中國設立。而山中教授的團隊如果放在中國的話。
那必然會增強中國研究團隊的實力。
這對她們研究所來說是一件大事。
對于她辛苦挖來的那些師兄師姐們來說,也絕對是一件好事。
因為眼下國內最頂級的學者依舊被大部分的大學所壟斷。
作為面向個人研究機構或者私營研究機構的頂級學者,國內幾乎挖不到。
所以會談結束之后,劉怡晴找到了楊安妮提出了能不能把山中教授請到臨安工作的想法。
“我試試吧!”
楊安妮給了劉怡晴一個不確定的答案。
王紫然看著兩人竊竊私語的樣子。
心情沒來由的低落了起來。
會議結束的第2天,已經決定要和陳青峰深度綁定的楊安妮,此時就飛往了日本。
現在陳青峰已經擁有這樣的價值了。
而之前陳青峰雖然在馬來西亞混的也不錯,而且還有一個拿督的頭銜,但那個時候,他還不足以讓楊安妮花如此之大的力氣,去經營他們之間的關系。
一個掌控了10億噸油田的男人,一個可以坐在國家石油公司,并且把自己的人手安插進國家投資銀行董事會的男人。
就算他不是馬來西亞人,就算他只是個華人,他也等于一只腳伸進了馬來西亞政壇那個巨大的漩渦之中。
掌控好了,這些人就等于捏住了巫統一些大人物最不可告人的秘密所在。
楊安妮離開了馬來西亞。
王紫然這兩天則躲在酒店的房間里。
說實話,她對自己有點失望。
她以為自己一直干得很好。
可沒想到和楊安妮這種人比起來,她欠缺的實在是太多了。
她終于明白了自己的父親送她去美國讀書的意義。
商學院里不乏一些大公司的總裁。
可惜一直以來她都沒有明白過。
她覺得繼續待在馬來西亞這邊,只會讓基金會白白的浪費陳青峰的錢。
“老陳!要不……基金會那邊,你還是換個人來管吧?”
“怎么了?”
“以前不覺得,現在突然覺得楊小姐好厲害!我也想過請一些專家過來,可是找獵頭公司給那些大教授發去邀請,人家只是客氣的拒絕……”
“哎!其實這種事情急不來的……”
“可是這樣不就是在耽誤你的事情嗎?”
陳青峰看出來了,王紫然似乎被楊安妮的才華打擊的不行。
不過他身邊能用的人太少了,而且醫學這個東西,如果隨便找個外人來,又遇上董主任那種,拿自己的錢和時間來給對方鋪路和撈好處的醫生。
陳青峰恐怕被人耍了都不知道。
誰又知道學術圈內部那些骯臟齷齪的事情呢?
裙帶關系,學術遺傳。
想一想每年有多少高中生,靠著在sci上發表的頂級論文面試進入國內頂級的大學。
還有網上爆出的有多少博士生,因為在實驗室患癌,結果讀了幾十年書,卻白白的耗費了青春,甚至失去了生命。
陳青峰就對學術圈一些貌似德高望重的人唯恐避之不及。
這也是為什么他安排劉怡晴和王紫然去掌管兩只基金的原因。
因為起碼她們不會害自己。
而之前陳青峰最早認識的那位董主任,他可不管病人死活只管自己賺的盆滿缽滿。
陳青峰看著有些失意的王紫然。
然后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隨后對王紫然說道:
“還記得咱們在紐約大學認識的那個助教嗎?”
“助教?”
王紫然一聽,頓時就想起來了。
當初就是他以為陳青峰是來這邊讀書,潦倒落魄的大學生,于是就用錢,想讓對方幫自己寫作業。
“那位助教曾經在谷歌主持過一個項目,利用人工智能來分析蛋白質結構!在他的項目成功之前,國際上在這一領域最出色的研究者是目前已經回國的顏院士,不過當那個項目出來之后,原本每年只能解夠30種蛋白質,可現在這個數字變成了一個星期就可以解構出300種,你能明白這其中的差距嗎?”
“你的意思是……”
“也許能夠解決我身上這種病魔的關鍵要素,并不是生理學家或者醫學家,或許是計算機專家參與的多學科交叉團隊,我一直這個想法,你為什么不幫我實踐一下呢?”
相關的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