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后的良心第八十五節 隱藏人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宋最后的良心 >>北宋最后的良心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五節 隱藏人物

第八十五節 隱藏人物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晨風天堂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晨風天堂 | 北宋最后的良心 


還要想想?

章惇為了新法,為了神宗的期望,連自己的好友蘇軾都能貶到儋州去,然后往死里整。

此時,一個曾布罷了。

完全引發不了章惇的半點憐憫與同情。

所以,梁莘表示自己要想想的時候,章惇很嚴肅的說道:“韓忠彥懦弱無能,但東坡回京后,若為朝官,你沒有再進一步,你自己想吧。”說完,章惇大步往石橋方向走去。

章惇的意思梁莘懂。

要作,就作天下第一的惡人,趙佶算什么東西,就是一個擺在那里的瓷娃娃,而且要慢慢讓朝堂上所有人都習慣這事。

別當天下人是傻的。

趙佶,全身上下沒有一根毛象圣君。

自己能懷疑,別人也一樣。

梁莘輕輕的拍了拍腦袋,感覺有一點點頭疼。

回頭,遠遠看到四個小太監還站在那里等自己。

奏疏,今天是四筐。

或許,章惇是對的。

這一天比一天多的奏疏其實也能反應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有些臣子根本不在大朝會上提出想法與意見了,直接寫。

寫完之后,能得到具體的,非常有針對性的回復。

還喜歡在朝堂上喊的人,只剩下那些新法、舊法兩脈的死硬派,他們的目的還就是咬死對方,報仇。

當然,還有曾布的人,在朝堂上開始爭話語權。

趙佶書房。

梁莘獨自一人坐在書桌旁,先處理那些普通的、簡單的、日常的奏疏。有些難度的打算晚上帶回家找章惇商議。

這會,梁莘在等趙佶。

因為有件事情,必須給趙佶提。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

趙佶來了。

見到趙佶,梁莘愣住了。

只見趙佶已經把桃源閣的通用罩袍給穿好,手上提著面具。

梁莘上前:“有事,關于秋闈……”

現在已經是七月中,秋闈八月就要開始,梁莘必須要把這事定下來,讓梁莘想不到的是,趙佶根本就沒聽:“你辦,你辦。”說著,就從桌上拿了筆墨,昨天他在桃源閣雖然是醉了,卻是感覺筆不好用,墨也不行。

今天,他自備筆墨。

拿起筆,趙佶自我感覺良好,今天的狀態實在是好極了。

“這……”梁莘剛準備問,趙佶已經在催了:“王浦,你這狗奴死到哪里去了,趕緊更衣,拿上筆墨,派人先去備上冰點。”說完,趙佶又對梁莘說:“莘哥兒,這事亂七八糟的事情,你辦好。反正,你也去不成。”

趙佶笑的極是開心,小跑著就離開了書房。

他開心,也不知道是因為梁莘永遠不能去煙花之地,還是他不用再操心這讓他難受的政務了。

看著趙佶跑開,梁莘拿起筆,然后是一張空白的紙。

提筆寫道:詔令……

這一份是升官的,升李格非為禮部侍郎,負責今年秋闈之事。

然后另一份。

今年秋闈,除原本有的考試之后,增加了繪畫單項,翰林院成立畫院。然后再增加算學單項,武舉的統御單項,司天監單項(沈括學術)。同時增加童學,就是少年班,優秀的各州府可推薦來汴京參加學習。

這事,原本梁莘的計劃是。

拿畫院引起趙佶的關注,然后借機增加其他的項目。

沒想到,趙佶連聽都懶得聽。

昨夜的醉酒才清醒,就急急的去奔赴桃源閣。

寫完關于秋闈的事情,梁莘又拿了一張紙。

關于今天朝會上,有人提出太廟失火,大不吉,請求西征退兵之事。

梁莘寫詔書,全是鼓勵的話。

然后,單獨寫了三份詔書。

內容是:往西五百里有湖,湖中有鹽,更有芒硝。軍不可行商之事,朝中會派商隊前往,西軍有保其安全,運輸之義務,所得收益,半數歸西軍以軍資。其余商貿,視商権再議份額,留西軍軍資。

宋軍,有一個巨大的弊端。

那就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

王安石變法之后,西軍是一個試點,將兵一體,也讓西軍成為此時大宋戰斗力最高的軍團。

歷史上,若不是趙佶太昏庸、六賊誤國。縱然收復燕云難度太大,但西軍有的是機會踏平西夏,兵壓遼國。

梁莘要讓西軍更強。

寫好這些,梁莘叫小太監進來打包,回家準備找章惇商量一下。

很快,梁莘回到府中南院,進了東跨院,章惇不在。

一問。

章惇也去桃源閣了。

桃源閣暴滿了,比起之前,七十二正樓,各家搞各家的,這一次汴京最有名的都在這里捉對比拼,詩、詞、舞、樂、曲……

再加上七十二正樓派出廚師,也要一比高下。

熱鬧,太熱鬧了。

最最讓人喜歡的是,戴上面具,穿著統一的罩袍,大家都裝糊涂。

別說是章惇。

今晚上,就連韓忠彥、范純禮這些年過六十的都來了十好幾個。

談詩、聽曲、觀舞、斗酒。

這是何等高雅之事。

當晚賽程過半,來自八仙樓的當家花魁與來自鐵薛樓的當家花魁,光彩奪目,將另外四家正樓推出來的四位,壓的是黯然失色。

兩邊都有名士給寫詞。

宋時的詞,都是譜了曲唱出來的。

此時,不分高下。

兩名抽簽得中的評分人,已經面對面開始對噴,眼看就要打起來了。

章惇,悄悄的移動到了一處小包廂內,趁著有人起身去看熱鬧的時候,坐了下來。

就坐在范純禮身旁。

面具、罩袍?

還是有意義的,只是這種在朝堂上相識一輩子的老頭,有太多辦法可以認出對方。

范純禮也知道是章惇,裝作不相識。

拿起酒杯虛敬一杯,當是禮貌。

章惇低聲說道:“高麗遣使,老夫以為,有賊心。”

范純禮愣了一下,反問:“高麗為遼?”

“然也!”

范純禮低聲問:“布,欲盛迎,可知?”

章惇:“知,公何解?”

范純禮:“賊子,當防。”

章惇這才拿起酒杯,舉起一飲而下。正好這時,一樓當評分人的其中兩位,已經吵的有點上頭,眼看就要打起來了,桃源居的跑堂小二,趕緊搶下兩人手中的物件,一只酒壺,一只不求人。

然后,給每人手中塞了一只靠墊。


上一章  |  北宋最后的良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