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后的良心第四十一節 溫和的梁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宋最后的良心 >>北宋最后的良心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一節 溫和的梁莘

第四十一節 溫和的梁莘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晨風天堂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晨風天堂 | 北宋最后的良心 


當年,趙佶以黃庭堅與蘇軾決裂為條件,幫黃庭堅留在汴京。

黃庭堅當時淡然一笑:好的,他是我的老師……。

然后提上行李,往蜀地去了。

此時,趙佶已經是皇帝了。

調黃庭堅回來,趕緊調回來。

當天下午,梁師成跪地痛哭苦求皇帝赦免蘇軾的事情就在汴京城傳開了。

最勁爆的還是,梁師成自稱蘇軾的兒子,蘇軾是他親爹。

蘇家人呢。

也沒出來辟謠。

默許了這個說法。

至于,那兩首詩詞,張耒被問罪,如果一切依正常流程,不出意外的話,張厭從正四品官,外放六品知州。

寫兩首詩詞的小丫頭呢,其父從禮部員外郎之職外放七品知縣。

汴京城內,韓家。

韓忠彥與其子韓治在書房內,外面傳回來許多消息,父子二人正在匯總。

韓治拿起一份:“父親,你應該正視梁公公的地位了,這很明顯就是新法一脈給他設的局,他破解的如此巧妙。”

韓忠彥點了點頭:“東坡公年滿二十,就已經名動京師,可他太狂,你年齡還小,你或許也聽過,烏臺詩一案。”

“兒,聽過。以文犯禁,東坡公流放兩千里。”

韓忠彥閉著眼睛,一字一句的背了起來:“為父還記得,當時彈劾東坡公的奏疏:包藏禍心,怨望其上,訕瀆謾罵,而無復人臣之節者,未有如軾也……”

韓治:“這一次,他們借那詩,似乎想再來一次。”

韓忠彥點了點頭。

韓治問:“父親,那么梁公公為何不保張太常(張耒)?保下張太常并不影響他破局。”

韓忠彥搖了搖頭:“你還小,你不懂。”

沒往下解釋,也沒必要解釋。

這種朝堂上的智慧,韓治這個年齡根本就悟不透。

韓忠彥看穿了,正如棋局,梁師成就不打算當棋手,只想當裁判。但也算變相的幫了舊法一脈,用一個張耒被貶,換東坡公回京,那么蘇門再興,就算蘇門這些人不愿意參與新法舊法兩脈的惡斗,他們的聲勢也足以幫助舊法一脈。

東坡公的號召力,不可小覷。

想來,張耒被貶自己他也是開心的,用他換老師回京。

只是……

韓忠彥嘆了一口氣。

只是苦了李格非,還有其家眷。

其女,有汴京第一才女之稱,卻也要受連累。

梁莘,沒有一絲憐香惜玉之心嗎?

沒有。

此時,天下還有無數人餓死在鄉野之中,縱然汴京第一才女李清照如何?

她也不過是隨父被貶,離開汴京,去一個偏僻一點的地方,又不差她幾口吃的,也不會餓死。

但,梁莘這狠心的家伙,僅半個時辰,就無奈的改變了主意。

趙佶從御花園出來,盯著梁莘。

“話本呢?”

梁莘:……

趙佶再問:“昨天回家干什么去了,話本呢?”

“這個,昨天娶妾。”

趙佶聲音高了八度:“話本,三日之內,見不到話本,就把你關進柴房,什么時候寫好了,再放你出來。”

梁莘:“這個,我去寫。”

“速去,速去。”

怎么辦呢?

從宮里出來,梁莘回家。


上一章  |  北宋最后的良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