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么回答?
朱瞻基此刻很是惱怒。
面對朱高煦再次給他挖下的陷阱,太孫殿下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漢王爺十分機智地將難題拋給了他這個太孫殿下,此刻滿朝文武都等著他這位太孫殿下表態。
但偏偏朱瞻基現在不知道該如何表態,或者說他不能表態!
支持罷兵休戰,召回西南王師,那他朱瞻基就會瞬間失去百萬戰兵的支持!
畢竟人家在西南浴血奮戰了三四年之久,你這個天潢貴胄躲在京師里面錦衣玉食,輕飄飄一句話就把他們給召了回來,任誰遇到這樣的事情不會心懷怨憤?
朱瞻基自幼跟隨在朱棣身邊學習治國之道,他很清楚想要執掌大權,就必須得到兵權,手里面掌握著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力量!
然而如今大明的武官勛臣,幾乎清一色地支持力挺漢王朱高煦,少數那么幾個人不是明哲保身之流,就是手中毫無實權的吉祥物,也根本不值得他朱瞻基去拉攏!
這么一算下來,朱瞻基更加不能在此刻提出召回西南王師,否則他將得罪整個武勛集團,這輩子都別想再染指兵權!
可這個提議,偏偏就是楊溥提出來的!
楊溥如今儼然成了太孫黨的領袖人物,一心一意地為自己出謀劃策,輔佐自己奪嫡爭位。
現在他這位太孫殿下要是在朝堂之上公然否決楊溥的意見,那不但會極大地打擊太孫黨的士氣,更會令楊溥這位賢才寒心。
一想到這兒,朱瞻基頓時覺得進退兩難,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畢竟他還只是個年輕小子,即便有些小聰明,也沒有經歷過朝堂歷練,哪里會是漢王朱高煦的對手。
眼見朱瞻基沉默不語,只是惡狠狠地盯著自己,朱高煦頓時輕笑了一聲。
“太孫,楊學士提議罷兵休戰,召回王師,你怎么看?”
“方才這位大人說的不錯,畢竟太孫可是貴為儲君,沒有一點治國經驗怎么能行?”
朱高煦指了指還跪在地上的那人,施施然地開了口。
小老三朱高燧立馬跟上輸出,大大咧咧地笑道:“對啊太孫,放心大膽說嘛!”
“雖然我們都知道太孫你不通兵事還有前車之鑒,但是現在只是議政議策,不會像你上次那般累死三軍,太孫有什么想法和見解都可以放心大膽地提出來,不用藏著掖著……”
話音一落,一眾武官勛臣頓時哄笑不已。
那戲謔笑聲傳入耳中,頓時就讓朱瞻基面紅耳赤,氣得渾身發抖。
這個趙王朱高燧,真是個天殺的混賬東西!
朱高煦逼自己表態也就罷了,他這個天殺的狗東西,還在自己傷口上面撒鹽!
朱高煦沒好氣地掃了朱高燧,他也沒有想到,這小老三在南洋呆了三四年,嘴皮子變得這么溜了。
當年朱棣最后一次北伐的時候,朱瞻基一意孤行貪功冒進,以致身陷重圍,太孫幼軍損傷慘重!
要不是朱高煦千里奔襲緊急馳援,把這小子給救了出來,他早就死在脫歡那蠻子手里面了。
不過命是保下來了,可朱瞻基也因此背上了“前科”!
要知道太孫幼軍里面,可是有著大量勛貴子弟,結果因為那一仗死傷無數!
這就導致軍中將佐盡皆對朱瞻基心生不滿,如果不是覬覦他太孫的儲君身份,早就想辦法把他給整死為子侄報仇雪恨了。
朱高燧在這個時候舊事重提,很顯然是想給朱瞻基扣上一個“不通兵事”的帽子,順便扯一扯他這位太孫殿下的黑歷史,牽動眾人那塵封已久的記憶。
眼見太孫殿下深受漢王與趙王圍攻,并且聲譽大孫,楊溥只能硬著頭皮發聲,想要替朱瞻基解圍。
“趙王爺,太孫殿下年紀尚幼,當然不如趙王爺知兵善戰。”
“皇上,諸位同僚,召回西南王師,只是臣的一個建議罷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各地州府糧產大大減少,朝廷已經快無力支撐西南戰事損耗的錢糧了!”
“這些年來,朝廷要花錢花糧的地方確實太多了,嶺北行省剛剛收復要投入海量錢糧,西南戰事始終未決同樣需要海量錢糧,還有鄭和下西洋此次一去不復返……”
“敢問漢王殿下,西南戰事倘若遲遲不結束,那朝廷是不是就要一直往里面投入錢糧?如此長久下去,根本就不是辦法,朝廷遲早會因為這個泥潭被拖垮,爆發出內亂啊!”
楊溥再次變換思路,將話題引到了錢糧上面。
國家大事,錢糧二字。
現如今的大明朝廷,因為漢王朱高煦的種種操作,財政收入大大增加,的確是不怎么缺錢了。
可與之相反的是,朝廷現在極度缺糧!
其一是因為連年天災人禍不斷,糧食產量大幅度減少。
其二是漢王朱高煦在北直隸搞風搞雨,全力發展什么工商業,導致北直隸糧產逐年下降!
如果不是因為朝廷缺糧,戶部尚書夏元吉也不會親自趕去江南,試圖從那些劣紳豪強手里面征收稅糧了!
“誠然,漢王殿下此次在江南推行一條鞭法,帶回來了不少糧食,可是這之后呢?這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罷了!”
“糧食產量下降,這才是朝廷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題,而不是在這個時候還去推行什么新法,攪得人心惶惶天下不安!”
不得不承認,楊溥目光十分獨到,并且還不忘反擊一下朱高煦。
大明現在缺糧,就是你漢王爺搞出來的,你不想著怎么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還要搞什么新法,這不是瘋了嗎?
朱棣高坐在龍椅上面看得津津有味,目光略微在楊溥身上停留了一下。
此人的確不錯,有眼光有才華,是個不錯的人才。
他早就提醒過老二這個逆子,步子不要邁得太大,否則肯定會扯著蛋!
偏偏這個反骨逆子根本不聽,一通騷操作下來導致大明現在極其缺糧!
而且西南戰事確實是一個泥潭,畢竟那里還有三十多萬的戰兵正在浴血奮戰,為大明開疆拓土,朝廷總不能真不管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了吧?
糧食,現在反倒成了一大難題。
朱棣看向朱高煦,他也很想知道,這個混賬逆子,有什么解決的好辦法!
戶部尚書夏元吉也看向了朱高煦,擰著眉頭嘆氣道:“漢王殿下,楊學士這話也不無道理,現在如何增加糧食產量,才是朝廷當下最該解決的問題。”
“一條鞭法固然利國利民,可是這畢竟是新法,在這個節骨眼上,并不適合推行下去。”
“除非……”
“除非先讓大家填飽肚子,對吧?”
朱高煦接過話茬,微微笑道。
見他勝券在握的模樣,夏元吉頓時眼前一亮。
“漢王殿下可有什么高見?”
天可憐見,老夏頭早就察覺到了糧食減產的事情,不知道為這事情愁白了多少頭發,偏偏他還阻止不了。
現在看這漢王爺的模樣,再聯想到他先前多次化腐朽為神奇,楊士奇一時間對朱高煦充滿了希望。
朱瞻基與楊溥對視了一眼,心中都覺得有些好笑。
糧食產量這種事情,除了人禍之外,那就是天災了,完全看老天爺心情吃飯。
怎么著,你漢王還能以人力與天斗,增加糧食產量?
朱棣也忍不住來了興致,出言催促道。
“漢王,你有什么辦法,趕緊說出來!”
朱高煦迎著一道道目光,輕輕開口拋出了一個重磅消息。
“鄭和……回來了!”
“而且他還帶回來了……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