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空史記第328章 太子朱棣(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超時空史記 >>超時空史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8章 太子朱棣(求月票)

第328章 太子朱棣(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23日  作者:業火之劍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業火之劍 | 超時空史記 


奉天殿內,朱橞大氣不敢喘。

他爹坐在御座上,雖然年輕了二十歲,但無論樣貌,氣勢,以及坐在龍椅上那執掌大明江山的威儀,都與他記憶中的父皇一模一樣。

父皇升入天界,恢復年輕時樣貌也很正常。

朱橞看著四哥和那位侄兒,忍不住猜測他爹會如何收拾這爛攤子?

廢掉朱允炆,讓四哥當明太宗?

還是父皇以后留在應天府,繼續當皇帝。

亦或者,糾正太孫,讓他繼續當皇帝,貶黜四哥回燕地?

朱橞悄悄看了一眼殿內群臣,見他們都微低著頭,不發一言。

“去搬張椅子來。”

太祖高皇帝開口,吩咐說道:“給史官坐下,從今以后,史官就是大明的應天護國真君,見他如見朕!”

眾人抬頭,看了一眼那位楚史官。

朱允炆嘴唇動了動,“皇爺爺……”

他下意識又懷疑起來,是不是妖人來亂國,但之前那一幕又太過神異,且城外還有數十萬大軍圍著,他即便不想冊封這真君,也只能硬著頭皮封了。

“好,孫兒按皇爺爺說的辦,封楚史官為大明應天護國真君!”

朱允炆下旨道。

“呵。”

朱高煦嗤笑出聲,對他說:“堂哥你也不看看城外我爹帶了多少燕軍來,你說話管什么用?史官還用得著你來封?!”

這話無疑是赤裸裸的打臉,打得還是皇帝朱允炆的臉,使他臉上火辣辣的。

朱允炆和朱高煦都不敢再吭聲,太祖看向他們的眼神,讓二人心里直跳,冷汗從后背冒出來。

椅子很快搬來,楚禎指了下前面:“放這吧。另外,再去搬張桌子來,燕王,你那電臺呢?也去拿來,聯系北平府,讓你兒子和寧王都來聽一聽。順便也聯系其他藩王。”

“你按真君說的去辦。”

朱元璋吩咐道。

朱棣這才站起身,讓朱高煦去拿電臺來。

他父子二人都穿著鎧甲,在奉天殿內走動尤為刺眼,仿佛是在提醒眾臣:

應天府是被燕軍攻破,這是一場謀逆!

但龍椅上坐著的,卻是大明太祖高皇帝!

“允炆,來,到伱皇爺爺跟前來。”

朱元璋朝朱允炆招手,神態和藹,仿佛就是爺爺召孫子過去,享受天倫之樂。

燕王是誰?

不認識。

眾臣一下子被這一幕吸引,心中升起各種猜測,朱允炆也不禁呆住。

朱棣則是把心提了起來,悄悄看一眼楚史官。

旁人無所謂,只要史官支持他,他就能穩操勝券!

“陛下快去!”

黃子澄低聲道。

朱允炆這才如夢初醒,連忙走到皇爺爺跟前。

“搬張椅子過來,讓朕的孫兒坐下!”

朱元璋又吩咐道。

等朱允炆坐下,電臺也被鄭和拿來,放到桌子上,楚禎看著他在擺弄,聯絡其他人。

附近的儀禮司官員,以及宮內太監,都被這部電臺所吸引。

就在不久前,持有這電臺的人還被指為反賊,如今它卻堂而皇之的擺上了奉天殿內。

朱棣,朱高煦重新在殿內站著。

直到這時,朱元璋才把手撐在腿上,彎腰朝略矮一些位置上的朱允炆問道:“咱的大明朝,有多少畝耕地?”

眾人不禁心生疑惑,太祖為何問這個?

就算要問,也不該這時候來問。

“這……”

朱允炆一時記不起來,只能回答道:“回皇爺爺,去年稅糧約有兩千三百萬石。”

朱元璋看向底下大臣:“誰是戶部尚書,來回答朕,朕的大明有多少耕地?”

“啟奏太祖!”

一人站出來奏報:“洪武二十六年編《賦役黃冊》,大明共有耕地八百五十余萬頃!”

朱元璋看了看他,點頭道:“王鈍,朕記得你,龍鳳十二年進士。”

王鈍神情有幾分激動,朝太祖拜了一拜。

“八百五十萬頃地。”

朱元璋又彎腰低頭,跟座下的朱允炆,疑惑著問道:“你怎么不分一些給你叔叔們?”

剎那間,冷汗從朱允炆后背冒出。

奉天殿內,氣氛陡然間凝重、肅殺。

太祖是興師問罪而來!

朱允炆后背發涼,額頭冒汗,僵硬的脖子轉動,往下面看了一眼黃子澄與齊泰等人。

“太祖。”

黃子澄正欲開口,朱元璋就看向他:“朕還未問你們,再有朝上失儀,拉出殿外杖斃。”

黃子澄被迫回到位置上。

楚禎笑了下,之前黃子澄就是以禮制來要求燕王脫下鎧甲,現在朱元璋又以朝會禮儀斥責他。

“你來回答皇爺爺。”

朱元璋復問朱允炆:“咱當初親手打下的江山,到如今有八百五十萬頃的耕地,夠養活上億人口,難道還養不了朕的這些兒孫們?”

朱允炆汗如雨下。

“你要削藩,皇爺爺也理解你,這些個藩王的確有造反的實力,老四就是其中一個!”

朱棣大氣不敢喘,此刻說什么都是錯。

“但你削藩了,怎么不給你叔叔們留一些田地?”

朱元璋盯著他問:“朕想了三個月,也想不明白為什么。大明八百五十萬頃耕地,難道你不能分一千頃給你每個叔叔們?”

奉天殿內,一片安靜。

群臣中不是沒人反對如此削藩的,但卻阻止不了。

朱元璋又說:“咱家以前窮,你曾祖爺爺生了四個兒子,死之前分家,把家里的地都給分了,你太爺爺排行第四,也分了薄田十畝。”

“現在,咱打下了江山,讓朱家有了偌大基業,怎么分家時,你一點地也不分給你叔叔們?”

楚禎看向朱允炆,朱元璋沒有用很凌厲的語氣問他,僅僅是像平時聊天時的口吻,仿佛只是單純問為什么不分幾畝地給燕王、周王、齊王等人。

但這看似普通的問話,卻把朱允炆聽得滿頭汗水,臉色慘白。

眾臣中,有不少人此刻也都后背發涼。

他們早就知道,這樣來削藩是不行的,以謀反罪名將一位藩王廢為庶民還說得過去,可五個藩王都被廢,這無論如何也堵不住天下人之口。

燕王,寧王等手握重兵的藩王,更不會坐以待斃。

“你回答皇爺爺,為什么這樣削藩?”

朱元璋語重心長的問他。

半晌,朱允炆才聲音嘶啞的開口:“回皇爺爺,叔叔們在外坐擁十數萬兵馬……”

“咱問你的是,為什么這樣削藩!”

朱元璋打斷他。

臺下,朱高煦咧嘴笑著,其他人估計都沒注意到,但楚禎看到了。

這家伙明顯是在幸災樂禍!

許久。

“答不上來?”

朱元璋點了點頭,“好,咱再問你,你削藩了,為什么又把燕王三個兒子放回去,難道你覺得自己削了幾位藩王找的理由能讓燕王信服?”

楚禎大樂,因為朱高煦的表情一下子僵住。

這句話,很明顯就是在說,當初朱允炆就該留住他們兄弟三人,再召朱棣來京,從而避免這場靖難之戰。

這問題朱允炆終于會回答,他手指向臺下:“是黃先生勸朕放他們回去,以麻痹燕王。”

朱棣笑道:“侄兒,你四叔可不傻!”

他不傻,傻的人自然就是朱允炆和黃子澄。

朱允炆被激怒了,咬著牙道:“當日就該殺了你三個兒子!!”

“來,我就在這!”

身著鎧甲的朱高煦。手按在佩劍上挑釁道:“過來咱們打一架,看你能不能殺了我!”

眾人默然不語。

心情卻極為復雜。

就在前年,朱高煦見到朱允炆時,還要跪下行大禮,口稱陛下。

如今再見,卻是朱高煦身穿甲胄,堂而皇之的站在大殿上,放言要與陛下死戰。

陛下沒有氣得發昏,已是涵養了得。

“廢掉藩王也是大臣的建議?”

朱元璋再問朱允炆。

仍舊得不出他的回答,朱允炆臉色漲紅,嘴唇緊閉,答不出來。

但已經回答了這問題,廢藩是他的主意。

“太祖!”

黃子澄不顧朝堂禮儀,跪下磕頭道:“削藩勢在必行,周、齊、湘、代、岷諸王多行不法之事,太祖袒護諸王,他們才得以幸免!”

殿內,眾人悚然。

這是揭太祖的短!

朱元璋瞥了楚禎一眼,才問黃子澄:“朕的這五個兒子,都罪該廢藩?周王從小好學,對藥方多有研究,身為朕的兒子,他又非濫殺之人,就不能赦免了他?讓他繼續研究藥方草藥,不比你們在朝堂上做官差。”

這話是顧忌楚禎在才這么說,老朱的兒子們的確有不少都是不忍直視的。

但周王朱橚反而是諸王中的特例,他著寫的《救荒本草》影響深遠,還流傳到了海外。

能編纂這樣的醫學書籍,楚禎認為周王雖有罪,但不至于被削。

古代官員和權貴是有特權的。

御座上,朱元璋再問:“湘王被你們逼得自焚,難道他是畏罪自殺?”

奉天殿內鴉雀無聲。

黃子澄叩首不敢起。

“你給你十二叔上謚號為‘戾’?”

朱元璋看向底下問。

朱允炆身軀一顫,起身跪倒在皇爺爺面前,不敢言語。

“昨日里,慶陽公主奉命來談和,我才知侄兒將老姐姐的公主封號撤掉,改封為慶城郡主。”

朱棣補上一刀。

殿內氣氛更為安靜。

連楚禎都沒有在此刻去看朱元璋。

許久。

“你跟你爹一點也不像。”

皇爺爺的話,令朱允炆心中顫栗。

他知道,他能當上太孫,完全是依靠父親受皇爺爺寵愛,才得以被立為嗣君。

如今,皇爺爺卻說他與父親一點也不像……

“你父親是一位好兄長,平日里多有照顧弟弟妹妹,兄弟和睦,而你……”

朱元璋的聲音里,透著濃濃的失望。

“皇爺爺!!!”

朱允炆猛地的抬頭,眼眶通紅,顫聲道:“你想要廢黜我,是不是?!”

朱元璋平靜的看著他。

楚禎,朱棣,鄭和,朱高煦,以及殿內眾臣,都吃驚看向爺孫二人。

“從皇爺爺出現在白溝橋,而不是來太廟,回應天府,我就知道,皇爺爺你不喜歡我!!”

“不!”

朱允炆仿佛壓抑許久終于爆發:“是從我爹死后,我就知道,皇爺爺你一點也不喜歡我,你只是想讓皇位傳給我爹這一脈!!”

楚禎大概猜到朱允炆為何廢藩,又是為何當上皇帝后就迫不及待的改掉許多政策。

他對朱元璋有怨言。

當太孫時,這股怨氣就憋在肚子里,直到當了皇帝才爆發出,用雷霆手段削廢五位藩王,奪走慶陽公主的封號,不到一年,就將洪武朝許多舊制改了。

連宮門、城門的名字也改了許多。

“可惜,我爹死了。”

朱允炆慘笑:“你只能立我當太孫,哈哈哈!”

“跪下!”

朱元璋厲喝。

“我不跪!

你無數次想廢了我,但我還是當上了皇帝!”

朱允炆一步步后退,走下了丹陛,看著朱元璋,目光憤恨又冤屈:“朕無罪,誰也廢黜不了朕的皇位,朕才是皇帝!!”

朱元璋站起身,往下走,朱允炆拔腿往外跑。

眾人吃驚無比。

“我替你爹宰了你!”

朱元璋猛地拔出朱高煦腰間的佩劍,朝著朱允炆追去,朱棣大驚失色,喊了一聲“父皇”,連忙上前攔阻,朱高煦也上前攔住,喊著“皇爺爺”,又慌忙喊殿外錦衣衛去攔朱允炆,殿內眾臣紛紛跪倒磕頭,請求太祖息怒。

無數經歷過洪武朝的老臣都對這一幕感到熟悉。

當初太祖也曾拔劍追著太子砍,如今再次上演太祖追砍太孫。

朱允炆很快被押了回來。

朱元璋手中的劍也丟了,黑著一張臉回來。

“冷靜些吧。”

楚禎勸道。

“讓你看笑話了。”

朱元璋坐回龍椅上,冷著臉下令:“取戒尺來,朕要行家法!”

眾臣面面相覷。

朱棣心中有種不好的預感,與兒子對視一眼。

遠在大寧府的寧王,聽到電臺傳來的聲音后,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暗自慶幸自己此刻不在應天府。

戒尺很快取來,交到了朱元璋手上。

“扒下他的袞冕!!”

朱元璋下令。

眾人難以置信,連朱高煦都不禁咽了咽口水,這,這……

朱允炆被兩個侍衛押著,哭著求饒道:“皇爺爺,我錯了,饒了我,饒了我……”

侍衛不敢動手,朱元璋強令幾個宦官上前,將朱允炆身上龍袍扒下。

隨后。

“啪!!”

戒尺重重落到了朱允炆的背上,留下一道清晰的紅印。

這一下仿佛也落到了眾人的身上,使人心弦繃緊,呼吸急促。

朱允炆疼得慘叫起來。

“知道自己錯哪了嗎?”

朱元璋拿著戒尺。

“皇爺爺,我,我不該削藩,我不該逼死叔叔,我錯了,饒了孫兒……”

“啪!!”

朱元璋又給了他背部一尺子,厲聲道:“還不知錯!你剛才說了什么混賬話?!”

“我,我不該對皇爺爺出言不遜……”

“啪!!!”

“再說,是錯在什么地方?!今天說不出來,我打死你!”

“我爹,我爹,皇爺爺……我錯了,我不該說我爹的不是……”

朱允炆哭著說。

殿內眾人不敢求情,只眼睜睜的看著陛下被太祖行家法痛打。

朱元璋手持戒尺,冷冷地對他說:“原來你都知道,你知道你干了什么,但你仍然要去做,你親手逼死你十二叔!”

“皇爺爺……是孫兒錯了。”

朱允炆長跪在地哭泣,他此刻心中再無對皇位的想法,只想在暴怒的皇爺爺手下活下來。

半晌。

朱元璋才緩緩說道:“你當不了一個好皇帝,也不是一個好侄兒,更愧對你父親對你的期待。”

朱允炆抬起頭,臉上都是淚水,又低下頭去。

“從你即位后,你對國家大事全無經驗,毫無主見,心地狹隘,又聽信奸臣讒言,削藩釀成禍端,使百姓遭禍,社稷動蕩。”

朱元璋數列他所犯下的錯事,最終給他定罪:“朕今日將你廢黜,降封你為鳳陽侯,終生看守皇陵,不得擅自離開!”

奉天殿內,眾人神情復雜。

朱允炆最終還是被廢黜了。

楚禎倒也不意外,朱元璋不會真殺了自己的兒孫們,封朱允炆為鳳陽侯,讓他看守皇陵,已是對他最大的懲罰。

“臣,領旨。”

朱允炆顫聲磕頭,心中一片悲涼。

“燕王。”

朱元璋淡淡的吩咐:“你解甲,跪下。”

朱高煦不動聲色的往后退一步,看著他爹認命一般解下了鎧甲,跪在皇爺爺面前。

“可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

朱元璋拿著戒尺。

“兒臣犯了謀逆之罪。”

“啪!啪!啪!”

戒尺落下三次,朱元璋再看向了朱高煦。

這位勇冠三軍的未來漢王,乖乖解甲,跪好。

“本來不想罰你,罪在你爹,但你剛才對皇帝不敬,也該打!”

北平府中,燕王世子朱高熾聽到二弟挨打的聲音,不禁也慶幸自己此刻不在應天府。

誰知,電臺那卻傳來鄭和的聲音:

“太祖有旨,凡在外的藩王即刻進京!”

寧王朱權心里咯噔一下。

父皇打完四哥才讓他們進京,是不是也要用戒尺教訓他們?

朱元璋坐回了御座上,看著眾人,最后看向楚禎,朝他一個示意的眼神。

楚禎不明所以。

朱元璋開口道:“國不可無君,朕不會在此久留,需得讓人來監國,干得好再讓其登基。你等在宗室中選一個,即刻推舉上來,朕立其為嗣君。”

朱棣心中一震,下意識看向父皇。

奉天殿內外騷亂起來,立新君之事一下子就蓋住了之前的建文帝被廢一事,眾人紛紛在心里盤算,到底該追隨哪一位新君,搏一個最為輕松的從龍之功!

為何說最輕松?

蓋因太祖說不會久留應天府,嗣君監國就等同于皇帝。

“爹!”

朱高煦低聲說,詢問他爹意見。

遠在大寧府的寧王朱權,更是驚得站起身,呼吸都屏住了。

“立我爹,立我爹!!皇爺爺,立我爹當太子啊!!”

北平府內,世子朱高熾急得滿地亂走,他母親徐氏,此刻也是緊張起來。

雖說燕王有絕對的優勢,奈何他是造反起兵,太祖會怎么想,怎么決定,全在他一念之間。

在外的藩王足足有二十余個,朱標的子嗣中還有朱允熥,誰又知道太祖會怎么想?!

楚禎看向朱棣,見他張著嘴,無聲的朝他說了兩個字:

“史,官!”

很明顯,朱棣是想讓他來舉薦!

而且很焦急!

“臣請奏。”

方孝孺站出來:“燕王犯有謀逆之罪,不可為嗣君!可立懿文太子三子為太孫。”

意思是,他不管誰當太子,反正燕王不行。

“方孝孺!!”

朱棣在心里罵他一百遍。

楚禎不禁笑了,方孝孺果然跟朱棣不對付。

“臣附議。”黃子澄,齊泰,練子寧等建文舊臣,紛紛贊同。

朱允炆苦笑一聲,太孫?

“臣請奏!”

兵部尚書茹瑺也站出來,說道:“臣推舉燕王為太子,燕王雖犯了謀逆之罪,卻是為國靖難,保大明社稷。此外,燕王在軍中聲望正隆,他為太子,才可安撫眾多將士!”

“臣附議!”

“臣也贊成立燕王為太子!”

過半的大臣紛紛贊同,他們似乎都看出來,燕王有巨大優勢。

朱棣面帶喜色,看向父皇,卻見他不置可否。

“電臺里可還有其他人在?”

朱元璋問管著電臺的鄭和。

鄭和恭敬回答:“有寧王,秦王,晉王,肅王,剛才寧王與秦王要求臣傳話,臣未敢開口代為傳達。”

“他們怎么說?”朱元璋再問。

“秦王說:皇爺爺,我父王是嫡次子,若是我當了太孫,一定多加賞賜諸位叔叔……”

“寧王又說了什么?”

朱棣看向楚禎,再次給他使眼色。

鄭和答道:“寧王推舉燕王殿下為太子!”

“你娘的老子沒說過這話!”

遠在大寧府的寧王,爆了粗口大罵出聲,卻又無可奈何,管電臺的是燕王的人,這太監故意這樣安排,說出秦王的真話,又編造他的假話。

但是,即便沒有鄭和這樣說,他也不敢推舉自己當太子。

因為他見過楚史官。

果然,他父皇最后才問了史官。

奉天殿內,眾人也紛紛看向了除太祖外,唯一坐著的人,楚史官,大明應天護國真君。

朱棣就差給他跪下了!

“我?”

楚禎笑道:“我當然是推舉燕王!”

這話傳入朱棣耳中,讓他猶如吃了三斤蜜糖一樣舒暢!

“這逆賊有什么能耐,能讓真君保舉為太子。”

朱元璋問道。

已看出老朱想做什么的楚禎,配合的召出史書,讓群臣看到,并指著史書說:“燕王朱棣,史上唯一一位以藩王起兵成功,登基稱帝的皇帝!”

眾臣為之側目。

“史書里,靖難之役打了四年,最終朱棣攻入應天府,朱允炆燒死,亦或是消失在奉天殿大火中,不知所蹤。”

朱允炆難以置信的看向楚史官。

他在史書里比現在更慘?

“朱棣登基后,定年號永樂,并修永樂大典,為古今曠世宏編之作!”

“他還收復安南,五次親征蒙元,派遣鄭和多次下西洋,最終成就了永樂盛世!”

楚禎簡單列出朱棣功績,最后,朝朱元璋說道:“所以,我認為燕王能成為一位好的帝皇!”

朱棣的眼神與父皇的眼神對上。

“老四。”

朱元璋喊了他,“你認為,你能做到這些不?”

朱棣跪在了地上,恭敬道:“兒臣定當殫精竭慮,讓大明社稷穩固,百姓安居樂業,不敢因真君夸贊而沾沾自喜,亦不敢因起兵一年而當了皇帝就松懈,兒臣,定不負父皇期待!”

朱元璋看了他半晌,才開口說道:“起來吧,走上來,讓朕看看你。”

朱棣站起身,走上丹陛,站在了父皇面前。

朱元璋又看了他好一會,才感慨道:“你長大了許多。”

“父皇……”

朱棣一時哽咽。

“標兒不在這,朕就立你為太子!”

朱元璋拉著他的手,讓朱棣坐到了剛才朱允炆坐的位置上。

眾大臣紛紛跪拜行禮。

至此,朱棣成為了大明太子。

面朝著眾臣,身后是他父皇,洪武帝朱元璋。

楚禎拍下了這一幕,當了太子再當皇帝的朱棣,明成祖這廟號怎么也落不到他頭上了。

朱元璋連下幾道圣旨。

命太子監國,讓他安置城外百萬大軍,召回諸藩王等等。

黃子澄、齊泰等人,朱元璋沒提到怎么處理,留給了朱棣決斷。

塵埃落定,父皇回去后,朱棣單獨和楚禎聊幾句。

“多謝史官在奉天殿時保舉我為太子!!”

朱棣臉上仍有興奮之色。

他剛才給北平府家里通了次話,親自告訴了妻子徐氏,他當上太子,她也成為了太子妃,未來將會成為他的皇后!

等過幾天事情忙完,他再讓妻子和熾兒南下來應天府。

楚禎笑道:“你爹一開始就是選你為太子,我的意見不重要。”

朱棣正色說:“我父皇雖有意于立我,但不能直說,否則天下藩王都要造反。這事只能由史官您來說,有了您的話,我才能順理成章的當上太子!”

其他藩王造反前,得看看自己有沒有一位史官來相助。

楚禎一笑,對他說道:“過幾天我要帶李世民,你爹,還有我未婚妻她們去城里逛一圈,你要不要去?”

“我爹也去?”

“對!”

“那我不去了!”

朱棣想也沒想就拒絕。

“行,那我先回去。”

楚禎很干脆,說完就要走。

“等等!”朱棣又叫住他,半晌才問:“我爹…是不是叫我去?”

“怕什么,你治國水平比你爹好,他就算在后世游覽一遍,長了見識,還不一定有你厲害。”

朱棣咬著牙說:“那我也去!去伺候我爹游一遍你們的城池,看看后世是怎么治國的。”

楚禎哈哈笑起來,告辭回海城去了。

留下的朱棣愁眉不展,雖然當了太子,但他爹明顯還是對他有意見。

到時候跟他爹去游一遍后世城市,他不知要挨多少罵才夠!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超時空史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