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空史記第307章 永樂大典,三寶太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超時空史記 >>超時空史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7章 永樂大典,三寶太監

第307章 永樂大典,三寶太監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0日  作者:業火之劍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業火之劍 | 超時空史記 


側殿大門開啟,二十歲出頭的寧王朱權,快步從中走出,抬手叫住了四哥朱棣。

“十七弟,你……唉!”

朱棣在馬上看著他,長嘆道:“四哥不該來,使你心里害怕躲著,也罷,四哥不多留了,能見十七弟一面也不算白來一趟,四哥心里滿足了,也該告辭離開!”

說完拉著馬繩,就要離開。

“四哥!!”

朱權忙追上去,拽住朱棣馬繩,懇切道:“弟弟年輕不經事,哥哥就原諒弟弟這次吧!”

朱棣止住停了馬,朱權親自為他牽馬回殿門前,再恭請四哥下馬,重新入殿內敘話。

朱棣見好就收,與他進了殿內。

“十七弟,借我五萬兵!”

落座后,朱棣一句話就讓朱權火燒屁股般,坐立難安。

他早猜出四哥來意,就是想收編大寧都司的兵馬,軟的也好硬的也罷,拿不到兵馬四哥就不回去!

朱權看向自己府里眾人,發現他們都不吭聲,再看向妻子張氏,她也只是抱著兒子坐在那。

朱棣說道:“靖難的起因、緣由,想來十七弟都已知曉,七月時,張昺謝貴二人奉奸臣之令……”

隨著四哥的講述,朱權沉默下來。

父皇崩后一年里,他已經想了太多,尤其是在今年四月,建文帝連廢四王,逼死湘王后,他就知道,這事一定會輪到他頭上!

“四哥。”

朱權委婉說道:“在您起兵靖難后,朝廷就削去了我統領的寧王三衛,大寧都司兵馬雖多,卻已被朝廷撥給劉真、陳亨與卜萬三人,去哪兒我也不知道了。”

“他們在松亭關,十七弟豈能不知?”

朱棣直白說:“陳亨托心于我,只要十七弟支持,他就肯為我說服陳文、徐理二人來投。”

朱權立刻問:“先前卜萬下獄……”

“是我用的反間計!”

朱權只感到無奈,更頭疼萬分,四哥來勢洶洶,把話都挑明了。

如此一來,除非他現在就下令逮捕四哥,否則這事完不了——四哥連陳亨是他的人都告說出來了。

王妃張氏先起身給朱棣行禮感謝,再對朱權說道:“殿下,妾身方才聽到四哥說,那位楚史官贈予了許多寶貝,不久前四哥也送來了一本醫書,妾身按照醫書用藥,身體好了許多,可見這位楚史官確是來歷非凡。”

提到這事,朱權也給朱棣道了謝,問道:“四哥,你說的這位史官……”

朱棣微微一笑,把剛才朱能的話又說了一遍,且是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講述:

“……真定之戰后,楚史官騎著馬,面前漂浮神光流溢的寶書,一步步穿過戰場,進了城,見到長興侯等人后,給他們透露了各自的命數!”

眾人紛紛看著燕王,想象當時的場景是怎樣的。

史官沒有參與進戰場廝殺,只在兩軍對壘結束后,騎馬緩步踏過滿地的尸體,為死去的人上了一炷香,又給投降的將領泄漏了他們之后的命數!

朱權忍不住問道:“那位史官可有說起我?”

朱棣神秘的說:“不如我把史官請來,十七弟你來問他。”

“我?!”

不知為何,朱權頓時緊張起來,心里掙扎了好一會,才艱難點頭:“也好,四哥就把史官請來,明日我齋戒沐浴,再出城迎史官。”

“哈哈哈。”

朱棣大笑,“史官下凡豈有走城門之理?十七弟且等上片刻,史官很快來到!”

他當著朱權的面,撕掉了一張紙條。

眾人注視下,紙條化為了星點消失。

朱權更加緊張,張氏也不禁看向四周,心中猜測這位史官會以何種方式來到。

朱棣悠然喝茶。

一會兒后。

朱權按耐不住,問:“四哥,史官會不會今日沒空……啊!!”

驟然間,殿內多出一人,把朱權嚇得一激靈。

眾人也只感覺眼前閃過什么,定睛看去,殿內多出一位長相俊朗,氣質出塵,穿著古怪的年輕男子!

“史官,您來了?”

朱棣起身恭敬行禮,朱能也朝年輕男子行了一禮,眾人回過神,原來這就是史官。

寧王府眾人紛紛行禮,口稱見過楚史官等話。

“……無需多禮。”

知道這里是寧王府后,楚禎大概了解了什么情況。

他被朱棣這廝利用了一次!

用他穿越出現,嚇住寧王府眾人,坐實他有天命,是當之無愧的明太宗。

“史官,您請坐!”

朱棣把自己剛才的位置讓出來,滿臉笑著說。

楚禎也沒客氣,坐下來,先問朱棣:“寧王答應把兵馬借給你了?”

朱棣兄弟二人對視一眼。

“還未曾,但我想十七弟一定不會坐視不管!”朱棣自信的說。

朱權不去看自己四哥,轉而問楚禎:“聽說您前知五千年,后知五千年,知曉我等將來事,也知道我四哥將會成為‘明太宗’!”

三字給他加重語氣,楚禎笑起來。

發完小小的牢騷,朱權繼續說:“不知史官能否告訴我,這場靖難會以何方式收尾?我寧王府,我父皇分封的諸王,將來又會如何?”

寧王府眾人齊刷刷看來。

五歲的朱盤烒在母親懷里想說話,被張氏及時堵住嘴巴。

“你問題涉及到的人太多了,三言兩語說不完。”

楚史官的話,讓寧王朱權臉色尷尬。

朱棣倒是毫不意外,史官和朱國瑞說話也是如此。

楚禎反問朱權:“我如果說,這場靖難會持續四年,最終是燕王他在幾次大戰后,率兵南下,朱允炆在一場大火中消失,燕王登基,年號永樂,后世人稱永樂大帝,伱會不會幫助他?”

朱權等人一時被這信息量極多的話驚住。

直呼建文帝名諱,靖難將會持續四年,建文帝崩,四哥年號永樂。

“為何加個大字?”

朱棣第一個對“永樂大帝”這稱呼表示不解,三國時孫權的謚號是大,史書稱吳大帝,永樂卻是年號。

楚禎笑了下:“單純是后世對政績斐然的帝皇稱為大帝,沒別的含義。”

朱棣立刻改口:“永樂大帝這名字聽著就好!”

他忍不住有些沾沾自喜了,盡管如今離奪皇位還差萬里遠——從大寧府一路打到應天府,萬里遠。

“永樂大帝……”

朱權神情復雜的看向四哥,當初大哥病逝時,他們兄弟難得聚在應天府。

那時候,他就忍不住想,父皇會立誰為儲君?

二哥秦王?三哥晉王?

還是大哥的兒子?

當時他就沒有想到四哥,事實也確實沒輪到四哥當太子。

誰知,侄兒登基后,就迫不及待的削藩,往死里整他們這些藩王,四哥終于被逼起兵。

兩個月前,朱權聽到四哥以“奉祖訓靖難”為號起兵,心中除開為四哥擔憂外,也免不了有這樣的想法:

等四哥敗了,朝廷或許會收回削藩之策。

誰知,兩個月后,事情就變得如此詭譎!

“敢問史官。”

朱權再拱手問道:“不知靖難前后,我府中妻兒會如何?”

“你先回答我。”楚禎把問題扔回去。

朱權沒法,只好答道:“四哥以一個都司兵力靖難,想打到應天府太過艱難,不過,若是得史官相助,倒也有幾分可能。”

楚禎沒接這話,讓他和朱棣說吧。

朱棣更不可能說話,等十七弟做決定!

朱權咬咬牙,說道:“若四哥真的是太宗永樂帝,我愿助四哥一臂之力!”

僅是一臂之力,多的沒有。

“那行,我跟你說一下史書里你們的事。”

楚禎召出史書,不為別的,單純增加點可信度,也不必花點數,如此夠了。

朱權、張氏、朱盤烒等人,睜大眼睛看著這本神異寶書!

楚禎瞥了一眼,“她是你妻子張氏?”

“妾身張氏見過史官。”

王妃忙再次起身見禮。

楚禎點頭,說道:“靖難中,你妻子將會病逝,至于是何年、因何病去世,都未曾記載,只大概推測是在北平府去世的。”

寧王府眾人被嚇住。

“我怎會去北平府?!”張氏驚訝問,又看向丈夫。

朱棣心里咯噔一下。

楚禎說道:“燕王離開大寧府時,帶走大寧兵馬及寧王一家。”

朱權眼神幽怨的看向四哥。

朱棣一陣尷尬后,忙回答:“史官說了,史書不可盡信!”

楚禎笑道:“的確是,史書里說,燕王領兵來到大寧府時,城墻突然剛好塌了,燕王大喜,領軍入城,秋毫無犯,順利帶走寧王妻兒老小。”

“刀筆小吏,胡編亂造!”

朱棣矢口否認,又趕緊說:“史官別誤會,我說的是城墻崩塌那段是胡編亂造,沒別的意思。”

朱權憋了半晌,才說:“四哥,你在史書里用的什么計謀才抓住我的?”

朱棣:“……”

必然是抓住了十七弟,順帶威脅他,才要走了兵馬。

又怕他反悔,干脆請他去燕王府算了。

朱棣含糊道:“我與十七弟多年未見,你嫂子也很想念弟妹,咱們在北平待一塊增進兄弟情誼!”

朱權沒理會四哥,直接問史官后續的事情。

“咳咳!”

朱棣拼命咳嗽使眼色。

但楚禎一概當做沒看見,主打就是一個誠實!

“燕王入主應天府,為永樂帝,寧王要求改封南方,先是求蘇州,再求錢塘,最終永樂帝給他封在南昌。”

藩王守邊其實是苦差事,幾乎每個藩王都想回南方,封地小點都沒關系。

楚禎繼續說:“之后,有人告發寧王以巫術害人……”

“此乃誣告也!”

朱權生氣道,打斷了楚禎的話。

朱棣也說:“十七弟怎會巫術?可見史書不可信!”

楚禎看破了兄弟倆的心思,笑了下,往下說完:“永樂帝沒有采信,寧王至此彈琴讀書,不問外事,壽盡而終。”

半晌,朱權才對朱棣說:“四哥還是要削藩。”

用削藩一詞,概括誣告之事。

“削藩是必然的。”

楚禎先說道,意味深長的看向朱棣,希望他能頂得住老朱現出“真身”時的怒火。

“史官為何說是必然?難道就不能兄友弟恭?”

朱棣感受到了殺意。

“不但要削藩,還要革除藩王公侯的世襲罔替、禁止女人裹小腳、廢殉葬、改科舉,開海禁……”

楚禎列了一些,對二人說道:“這些事情,你們也不必多猜,之后就會知道為什么。現在我說完了,寧王你看著決定。”

朱棣心中雖疑惑,但如今也管不了后面的事,期待的看向十七弟。

朱權想了好一會,才又問:“先前四哥你說的,史官送給你的東西……”

“把電臺拿來!”

朱棣吩咐朱能。

楚禎看到,朱能走出殿外,喊了一聲:“三保公公,燕王有令,把電臺呈上!”

“三寶公公?”

楚禎心中一動,起身走出殿外,眾人不解,也跟著走出去。

一位面上無須,三十余歲的男子走來,將一個錦盒雙手遞給了朱能。

“你叫什么名字?”

楚禎已經猜到,但還是開口問他,想確定一些事情。

“回史官,我小名叫三寶,或三保。”三寶太監恭敬答道。

“你以前是云南人?”

“是云南,十多年前進宮。”

楚禎連問了他一些問題,才讓他退下。

眾人更是不解,剛才面對寧王時,史官遠沒有這樣好奇,這三寶究竟是何人,比寧王還重要?

楚禎也沒有解釋,只笑著對朱棣道:“等他立了功,你再給他賜一個名字,就叫鄭和吧!”

三寶太監鄭和,據說是因為在接下來的鄭村壩一戰中立了功,才被朱棣賜姓鄭。

楚禎不知道待會還有沒有鄭村壩之戰,干脆說出史書里三寶太監的名字。

下西洋的鄭和有了,永樂大典還遠嗎?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超時空史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