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空史記第304章 元璋,國瑞(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超時空史記 >>超時空史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4章 元璋,國瑞(求月票)

第304章 元璋,國瑞(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0日  作者:業火之劍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業火之劍 | 超時空史記 


楚禎回到了海城,李清照和林黛玉二人正坐電腦前,似乎又在看什么新聞,兩位少女臉上表情驚奇。

“在看什么呢?”

楚禎笑著問,驚動了兩人,李清照忙關掉網頁,才與林妹妹站起身迎他。

你們怕是不知道有個東西叫歷史記錄!

楚禎讓她們繼續看,等回來時再逐一看過,笑說道:“你們先看著,我去倉庫拿點東西給燕王,很快回來。”

“我送郎君下樓。”

李清照柔聲道,林妹妹自然也是要送他。

“不必,等我回來!”

楚禎快步下樓,兩人想跟都沒法跟上,只能在窗戶處目送他騎著電動車離開。

“郎不知妾意,徒自奈何”

林黛玉忍著笑,裝模作樣的感嘆,惹得李清照與她好一通嬉鬧,又擰她臉蛋兒,黛玉嬌聲告饒后,二人方才重新坐下,繼續看剛才的圖片。

“這次試試國子監?”

林黛玉坐楚禎電競椅上,問清姐姐。

她一雙纖細白嫩的手放在鍵盤上,準備打字。

李清照坐旁邊,看著電腦屏幕里的圖片,說道:“我記得楚大爺說他讀的是大學,目前即將畢業,妹妹試下‘大學’二字。”

“嗯,聽姐姐的。”

黛玉低頭看著鍵盤,一邊念著“daxue”,一邊逐個敲下拼音,再看著屏幕,打出了大學二字。

李清照再挪動鼠標,點了下搜索。

頓時間,一連串照片出現。

兩位來自古代的少女,往下看著這一張張現代化大學的照片。

“他就是在這種學堂上了四年學?看著真好,建得好漂亮。”

“前邊還讀了十二年,這大學似乎是每個省都有……這些尖頂的房子,是海外番夷的大學?”

“看著像是,姐姐的楚郎君是在海城讀的大學。”

“好漂亮……妹妹的楚哥哥這四年也不知有沒有遇到別的女同學。”

“姐姐大不必擔憂,他可喜歡詩詞了,更喜歡會寫詞能喝酒的才女。”

“顰丫頭沒個好話!”

兩位少女一邊看著圖片,想象著楚禎在大學的生活,一邊相互斗嘴,最終還是伶牙俐齒的林妹妹更勝一籌。

楚禎再次去了靖難朱棣那兒。

剛出現,就見到朱棣一家子聚在一塊,正在研究無線電臺中,見他忽然出現后,有些嚇了一跳。

“史官,您來了!?”本來很囂張得意坐在椅子上的朱高煦,見到他后,立馬站起身來笑迎。

朱棣,朱高熾,朱高燧也紛紛上前來行揖禮。

徐達女兒徐氏,同樣行了個萬福,微笑著說一聲:“見過史官。”

“沒打擾到你們吧?”

楚禎看了一眼外面:“你都回到北平了?我那兒才過去半個時辰。”

幾人表示驚訝。

朱棣感慨道:“上次一別,我留在真定數日,之后想去與徐凱對戰,誰知他竟主動后撤,我又試著攻了順德,分兵往濟南迷惑,主力則是奔襲大同,欲要拿下大同府,均不奏效,只得回師北平。”

“如今真定也丟了!”朱高煦嘟囔道。

朱棣臉色尷尬了下,對楚禎說:“我兵力還是太少,真定大戰后俘虜數萬人,可惜他們都不能為我所用,他們的家人都在中原各地,一旦我用了,建文必然會派他們的家屬來,到時候就要上演打宋忠時一幕。”

藩王造反天然劣勢,更何況如今的大明百姓沒有到王朝末期時活不下去的地步,朱棣無法一呼百應。

“所以,你想去找寧王要人?”楚禎問他。

“沒錯!”

朱棣點頭:“我十七弟鎮守大寧府,麾下八萬兵馬,即便一些被調走,至少也有五萬,且他們家人都在大寧,無后顧之憂。”

他剛說完,門外就傳來道衍和尚的聲音:“殿下……楚史官竟也在?”

朱棣對道衍笑道:“我剛回到北平,史官就湊巧來了,正好讓道衍你也來見識下無線電臺的千里通話能力!”

朱高煦又面露得色,開始猛夸電臺的好用。

這一個月里,他們兵分兩路,或者前后軍分開行動時,都能依靠電臺來通訊,及時得知對方信息。

半個月前,在真定府的朱能報告消息,說探子見到了集結中的南軍,朱棣考慮一番后,讓朱能領兵撤回,退守河間府,與保定形成掎角之勢,拱衛北平府。

為了預防丟失,朱棣沒有派人將電臺送回,而是親自帶著回北平!

“史官請喝茶。”

世子朱高熾為楚禎端上茶水,滿臉笑著說道,又給爹娘奉上茶。

落座后,朱棣拿著一部電臺以及充電寶,親自為妻子徐氏講解電臺的種種功能,并教她該怎么使用。

“烈日照射生電?”

徐氏一邊驚奇聽著,一邊時不時看一眼楚禎,被電臺的神奇所折服。

朱高熾也在一旁看著,問道:“以后是不是他們來打北平時,爹伱在外邊也能指揮我們作戰?”

“大哥連城池都守不好嗎?”朱高煦斜眼瞥他。

“我這不是征求爹的意見嘛!”

朱高熾沒生氣,依舊笑呵呵的。

徐氏拿著電臺翻看了會,仔細沉思后,對朱棣說道:“以后殿下在外領軍,若是遇到大戰,務必告訴妾身一聲,妾身來為殿下祈福。”

朱棣面露感動之色,卻沒答應她,轉而對眾人笑道:“史官贈我的醫書——”

似乎想起什么,他頓了下,才繼續說:“有了它之后,其余醫書可以不用看了。”

楚禎猜到朱棣已經在軍中推行這本醫書。

他之前從洪武年拿了一本留作紀念,是朱元璋命人編寫好的,朱棣直接用就行。

“老大,你將此赤腳醫書多印一些,讓各處醫館大夫學里面的方子!”

朱棣吩咐世子去做這事,又對楚禎期待的問:“不知史官這次帶來什么種子?”

聽到這,道衍再次看向楚史官。

無線電臺的千里通話功能,已讓他吃驚不已,腦海內不斷設想,該用它來做些別的什么事情。

醫書他暫時未曾看過,但從燕王殿下如此重視,想來也不簡單。

史官的第四件禮物,是種子?

“種類多了去。”

楚禎一揮手,將幾十包種子拿出,這些都是他之前訂購的,因為知道很可能會其他人來,也會用到種子。

“這么多?!”

朱棣驚喜的站起身,先與道衍、朱高熾兄弟蹲著看了看這些種子,再抬頭看過來問,這些都是什么種子。

“除開各種蔬菜外,還有土豆,玉米,番薯,種得好的話,能使農民多幾成口糧。”

楚禎的話,讓包括徐氏在內的幾人為之動容。

農桑是國之根本。

如今楚史官卻拿出一些種子,說它們能使收成多幾成!

一百萬石糧食,多幾成就是多幾十萬石!

若是朱棣未來登基,在大明各地推廣開來,豈不是能多千萬石的稅收?!

“恭喜殿下。”

徐氏笑著給朱棣行福禮,贊揚道:“殿下自就藩以來,素有仁慈,待民如子,在國有奸臣,殿下不得不舉兵為國靖難之時,楚史官自仙界而來,為殿下送上了幾樣大禮!”

一席話把眾人都夸了個遍,朱棣連連謙虛,臉上卻滿面春風。

徐皇后不愧是馬皇后之后的第二位大明賢后,她夸丈夫仁義,其實也是夸楚禎。

但這些話,聽聽就得了!

楚禎說道:“我就不久留了,種子怎么種里面都寫有,現在這季節也不適合種了,等明年吧。”

見他要走,朱棣忙問:“不知史官下次什么時候來?”

“等你到大寧府,或者朝廷軍圍攻北平府時。”

楚禎把兩張紙條給了朱棣,其中一條給朱高熾拿著,沒有多待,再回了海城。

他離開后,道衍和尚單獨與燕王朱棣商談事情。

“楚史官所贈的無線電臺,殿下打算怎么使用它?”

道衍先問。

朱棣坐椅子上,舒舒服服的喝了口茶,享受回到北平府后難得的安寧。

片刻后,才對眼前相識多年的道衍和尚笑道:“我知你心中早有謀劃,你對軍事不甚精通,何來問我?必是想用它在別處!”

道衍也笑了下,說:“殿下能得如此神人相助,天下已得大半。”

朱棣擺手,否認道:“楚史官誠然神人也,卻沒有太多幫助我,只是贈予我一些禮物,仗還是要我來打。”

不知為何,朱棣想到了“朱國瑞”。

史官沒有幫他,難道是……

心中莫名嚇了一跳,朱棣忙撇開這些想法,暫不去管那人。

道衍說道:“我聽聞殿下所領將士,戰時沖陣時都大喊太宗殿下。”

朱棣聽了,笑罵道:“你這禿驢,怎么也咒起我來了?”

道衍微微一笑,“太宗殿下很好,永樂帝也很好。”

朱棣這才細思起來。

“殿下曾問我,民心在朝廷,不在燕地,如何應對朝廷攻勢?”

道衍緩緩說道:“當時我也找不出更好的辦法,只回答了殿下‘天道勝于民心’。

如今,殿下當初的問題卻是可以回答了!”

朱棣沉吟好一會,才看向他問:“你是說,向燕地百姓告知楚史官的存在?”

“除開燕地,其他地方的百姓就不是太宗殿下的子民?”道衍笑道。

“燕地以外……”

朱棣沉思。

“還有朝廷!”

道衍目光如電,“告訴他們,燕王殿下您才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大明第二位皇帝!讓殿下您那位侄兒知道,他身邊的奸臣會被您誅殺,他也會因羞愧,而主動禪位,朝中大臣,軍中將士,都會投降您,有功者,如顧成一樣被封侯;無功者,一切照舊;反對您的,將會在殿下您誅殺奸臣后,一起被問罪!”

朱棣被這一番話說動,但仍舊有些擔心:“如此打死宣揚,豈不是坐實了我反賊污名?”

“殿下還怕這些?”

“怕倒是不怕,他們喊我太宗我都沒生氣。”

“那殿下就是怕沒效果,反而惹人笑話。”

道衍笑道:“漢高祖斬白蛇起義,唐太宗降生時,二龍戲于館門之外。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皆異于常人,殿下如今獲得電臺、醫書、種子、望遠鏡等物,豈能藏器于身?

將它們廣而告之,比殿下用它們在戰場上更能發揮作用!”

朱棣被說服了。

他是不得人心的藩王,即便再打贏幾場大仗,也難以聚攏更多人,天下人都不相信他能得天下,不愿跟他戰死。

如果將他獲得楚史官相助,且廟號為明太宗,年號永樂的事告訴天下人,即便人們都來嘲笑,但只要他再擊敗朝廷軍幾次,人們就會扭轉對他的看法。

到那時,攻城略地就會變得容易許多,戰后的俘虜也愿跟著他作戰!

道衍再勸道:“況且這些事,都是楚史官講述,非是殿下自夸,誰會以廟號稱呼活人?只殿下您而已!”

如果可以,朱棣不想再提太宗殿下這稱呼!

“好,就依道衍你所言。”

朱棣答應下了,笑道:“正好我打算將赤腳醫書傳遍燕地,如今就多印一些,傳到整個大明去!”

“需得注意建文朝廷對醫書進行篡改,說成是他們的。”

“不會。”

朱棣很是自信,說道:“上面有我父皇御筆,他們不敢改一字!”

“太祖御筆?”

道衍驚訝,拿到赤腳醫書原本,翻開首頁后,立刻想到了個計策:“殿下,不如在上面添加幾筆,說您才是……”

“不行!”

朱棣想也沒想就拒絕了,且似乎是被嚇一跳的模樣,說父皇御筆一個字也不能改!

道衍雖不解,但也只能作罷。

接著又與燕王殿下商議一些事情,準備再借一次史官之神力。

商議完畢,道衍告退。

但腦海內仍舊回想起燕王殿下的反常行徑,再仔細想了想殿下去到后世所見到的人,以及這本赤腳醫書。

“該不會……”

道衍被自己的推想驚到,他去找了在北平府安頓下來的老將耿炳文。

元璋,國瑞。

很像一個人的名與字!

楚禎再次回到海城,與未婚妻清照和林妹妹剛坐一會,就被朱元璋叫去。

他很快來到南京紫禁城,見到坐在沙發上,靠在沙發背上在思考著些什么事情的朱元璋。

“真君,您來了。”

右少監金麗淵笑著來迎,引他來到沙發前,無需稟告,就讓楚真君坐下,并端來茶水。

“在想燕王的事?”

楚禎坐下來,一眼看穿老朱心事。

朱元璋表情變化了下,半晌才悶聲說:“我非是為那不孝子擔憂,而是心疼朕的大明將士和百姓。”

楚禎也在想,該怎么避免更大的傷亡,盡快結束這場空耗國力的內戰。

“靖難四年,南北大戰。”

朱元璋沉聲道:“我那老四在北疆,如同匈奴、突厥、遼金,入主中原必然要破開沿路城池,在大明防線上撕開一道口子,才能來到朕的應天府城墻下!”

特意強調應天府是他的!

朱棣登基后,也不敢改應天府名字,而是把北平改為順天府。

“的確還有數場大戰!”

楚禎點頭說道,看向他:“那你想要如何制止?”

朱元璋不可能殺自己兒孫,楚禎更不可能殺人。

“先讓他活下來再說。”

朱元璋吩咐身邊太監:“把電臺拿來,聯系西安府。”

楚禎看著太監操作無線電臺,等聽到電臺那邊耿炳文聲音后,才哭笑不得的說道:

“朱棣已經打完耿炳文,目前已經在北平,正準備去朱權那要兵馬!”

西安,布政使司衙門中的耿炳文,心里咯噔一下。

他先前就被告知,要在今日候在衙門處,等候陛下電話。

誰知電話里,竟說燕王要來打他?!

從大同經太原,走當初唐太宗晉陽起兵路線,南下直殺來西安?!

“打完了?”

電話內傳來陛下詫異的聲音,耿炳文神情緊繃,誰知陛下下一句話就是:“打完就算了,長興侯你回去處理公事,不必候著了。”

說完就結束了電臺連通。

“是,陛下……”

耿炳文滿頭霧水。

應天府內,楚禎給朱元璋講了戰爭大致經過,以及接下來朱棣去做什么,再簡略說了史書里的一些事情。

“李景隆、盛庸、平安相繼掛帥……平燕將軍?呵。”

朱元璋不知是氣還是笑,對楚禎道:“這二人倒是能領軍,我看著鍛煉下他們……至于李景隆。”

“他爹李文忠還活著,輪不到他來當國公!”

朱元璋神情郁悶。

他對這位好讀書的外甥兒子印象很好,誰知他也和耿炳文一樣慘敗,以致換帥盛庸。

楚禎說道:“李景隆其實不差,史書記載他‘素不知兵’,其實不正確。”

用李世民的說法就是,能把十萬大軍拉到前線,正確的安營扎寨,就已經是一流將領。

朱元璋沉思著。

楚禎再說道:“如果想盡快結束這場戰役,需得從他身上下手,其余人大概都不行!”

李景隆后面主動投降,可見對朱棣敵意不大,早有降心。

“他么……”

朱元璋又思慮半晌,還是搖頭道:“靠一些圣旨制止不了,非得我親自出馬教訓這些不肖子孫才可。”

他看向楚禎:“且不說我如今去不了他那邊,就說讓我為他‘靖難’,他坐享其成,白送他江山,豈不是太便宜他!”

楚禎笑起來。

老朱這句話,證明他心里是偏向朱棣,而非朱允炆,否則就是讓朱允炆繼續當皇帝,幫他削藩。

“宋朝時,遼金元都是從北方興起。”

朱元璋定下來:“等他把北平府以北的地占領,能養足夠的騎兵,我再出面教訓這些不孝兒孫們!”

朱棣得了大寧府,占據的土地也就和金國太祖阿骨打相當,有了南下的資本。

史書內,也是寫朱棣得到寧王八萬兵馬后,才有了爭天下之心。

楚禎翻動時空史書,答應下來:“好,到時候我想辦法帶你到那邊,看能否盡快結束這場靖難!”

李景隆依舊是關鍵。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超時空史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