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空史記第171章 朱元璋:我有上中下三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超時空史記 >>超時空史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1章 朱元璋:我有上中下三策

第171章 朱元璋:我有上中下三策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0日  作者:業火之劍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業火之劍 | 超時空史記 


楚禎看向李清照,還沒說話,她就連忙搖頭,表示自己不敢說玄武門之事。

她有點怕現在的秦王。

楚禎看向李世民,笑說道:“那我就把我記得的說出來,有遺漏的再由李小娘子補充。”

李世民默默點頭。

端坐在沙發上,準備聆聽史書上那場,他親自參與的人倫禍事。

“打完王世充與竇建德后,秦王因功勞太大,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位在王公之上。

李建成太子之位被威脅,于是聯手齊王李元吉,對抗秦王。

經過收買、爭斗、暗殺、下毒、蓄積東宮衛士、部下叛亂、欲更易太子、后宮讒言離間、驅逐秦王府幕僚、天相變化、李元吉進言殺秦王等一系列事情,李建成與秦王勢如水火。”

楚禎在這里停頓。

林黛玉悄悄看了一眼李世民,見他神情沉默著,卻沒有開口詢問這些事情的詳細經過。

李清照讀過了新舊唐書。

可如今聽楚郎君列出這些事情,只覺得長安城烏云密布,天翻地覆的殺機滾滾而來,遠比從頭到尾詳細講述經過更使人驚悚。

想必秦王此刻心里,也是驚駭交加吧?

特別是收尾一句:

李元吉進言殺秦王。

蘊含了多少殺機?

此刻,朱元璋和李世民一樣沉默。

楚禎再說道:“借突厥南下的機會,齊王李元吉領軍出戰,欲要調走秦王府將領尉遲恭、秦瓊、程咬金等人,在出征前將他們,以及秦王,都殺了。”

李世民抬頭看來,眉頭深深皺緊。

楚禎最后說道:“秦王得知消息后,終于下定決心,于是便有了玄武門之變。”

這就是簡略版的玄武門。

楚禎不需要說怎么探知消息,怎么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對這些事情比史官熟悉太多了——包括楚禎和新舊唐書史官。

但想了想后,楚禎還是問他:“二郎對哪里有疑問的?”

幾人都看過來。

“……足矣。”

李世民的聲音干澀,像是有千鈞重負,話語艱難。

楚禎看向朱元璋,給他示意,你不是敬佩唐太宗嗎?現在可以說話了。

朱元璋看到了,卻沒開口。

半晌。

李世民平復心情,看向楚禎問道:“我欲要避開此禍,楚先生有何建議?”

楚禎無奈一笑,“二郎你太看得起我了,我能給的建議,在史書里全都有!”

意思是,他給不出建議來。

李清照和林黛玉掩嘴笑著,他真是毫不避諱談及自己缺點。

“請教洪武帝。”

李世民對朱元璋拱手行禮。

朱元璋笑了起來:“我能想到的,有上中下三策。”

李世民,楚禎四人洗耳恭聽。

到底是洪武大帝。

“玄武門之變,說到底是打天下的將領,與唐高……與李淵、李建成等長安君臣的爭端。”

朱元璋看向李世民:“天下是你帶著將領打下來,大唐將士皆聽你的號令去打仗。

長安君臣固然也有功勞,但在上戰場的將士看來,他們應該得封公侯之位,而非只是你秦王府下將士!”

天下就那么大。

功臣也只能那么多。

李淵要封功臣,李建成想要坐穩太子之位,也要封賞太子府的人。

秦王府將領更不必說。

三方,或者說兩方勢力匯聚長安城,注定會摩擦不斷,以致你死我活。

“伱不想父子兵戎相見,朕能理解!”

朱元璋心情是復雜的。

他欣賞史書中的唐太宗,但他的選擇,卻與李淵相似。

立長,不立賢。

當然,他不是李淵,他能打仗,也沒有李世民這樣的兒子,朱標不是李建成。

朱元璋說道:“上策,驅散秦王府幕僚與將領,讓他們在外為官,你則是閉門不出,謝絕訪客,不上朝,非李淵親自請,或戰事緊急,你不再領兵出征。”

“這是上策?”

楚禎沒有什么顧忌,幫二郎問道:“這不是自斷手腳嗎?”

“非如此,不能讓皇帝安心。”

朱元璋解釋說:”如今功高震主已成事實,那便讓你父親知道你不會謀反,要做就做到底,散了秦王府眾將,不結交朝中臣子,不關心軍國大事。”

李世民沉思著,他聽出洪武帝的意思,是讓他隱忍低調。

楚禎實在不認為這是上策。

林黛玉小聲道:“以君臣、孝心看來,這的確倒是上策。”

很明顯,林妹妹也在吐槽這計策。

但也一語點破為什么朱元璋把它列為上策。

他是君。

屁股天生是歪的!

楚禎哈哈笑,不再有疑問了。

朱元璋再說道:“中策,乃是你領軍出長安,巡防邊疆、防備突厥,或找準時機去洛陽。

但不管去哪,一旦出去就不能再回長安,你父親叫你也不能回,若要回,帶上你的兵再回去。”

楚禎只能說好家伙。

加強版靖難之役,加強版清君側,史書可重重記上一筆!

“天下二分,實非我愿。”

李世民如此評價中策。

他即便不謀反,可他的子孫繼承王爵之位后,必然也會與長安不合,到那時雙方征伐,天下仍會戰亂四起。

“請問下策。”李世民問朱元璋道。

“下策最簡單。”

朱元璋隨口就說:“你找個機會裝瘋賣傻,時而癲狂時而正常,裝個十幾年,等你父親崩了后,你再決定怎么做。”

李世民主要為了避開父親李淵。

至于李建成,倒是次要的。

“裝傻十幾年,真狠。”

楚禎嘆氣搖頭。

朱元璋道:“裝病也成,但難度大些。”

畢竟李世民身強體壯。

見秦王神態好了許多,李清照笑道:“野史里有不少裝瘋以避禍的人,真真假假也未曾可知。裝病倒是的確有,例如司馬懿。”

若是李世民靠裝傻蒙混過去,史書也不會記載,頂多說一句“秦王有恙”。

或者春秋筆法,說李淵死后,李世民突然病好,人也不傻了,是上天讓他當天子。

李世民給朱元璋行禮道謝,笑道:“此三策中,上策為佳。但我得留一些將領在府內,再留無忌、玄齡、如晦三人。”

這些人足以保證他的安全,且能謀劃,應對長安局勢。

朱元璋沒有意外,說道:“我猜你也是選上策,若是出外就藩,不到三年你父親就寢食難安,到那時你還是得回去,除非背上不孝的罵名。”

李世民點頭,認可這推斷。

玄武門聊完。

楚禎看到他臉上很明顯如釋重負的神情。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承擔的心理壓力,比朱棣靖難之役更多幾分。

玄武門之變前夜,秦王府幕僚仍在討論和猶豫,以致于要靠占卜來決定。

李世民在戰場上如此果決,卻要看占卜來決定自己命運,可想而知當時他的心境如何。

朱棣的靖難之役也很艱難,但他心理壓力小很多,逃回北平府后立刻開始備戰侄子朱允炆。

民間關于尉遲恭、秦瓊兩位門神的傳說,是有跡可循的。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超時空史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