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嶺南勢力
:18恢復默認
作者:白馬洛神花
劉備的故事,已經吸引了椰蓉阿羅,當然,還包括劉基。
大家都圍在諸葛瑾的周圍。
都想聽劉備在荊州新野和劉表之間的故事。
就喬菁菁自己坐在邊上,喝茶看風景。
沒辦法,諸葛瑾一直講劉備的故事。
從劉備賣草鞋開始,講到了劉備攛掇曹操殺了呂布,再到劉備顛沛流離,來到新野,拒絕荊州牧,以及三顧茅廬請了諸葛亮。
乖乖,終于說到了諸葛亮。
好奇寶寶孫尚香提問了:“諸葛亮?是你家親戚嗎?”
諸葛瑾點頭:“正是愚弟。”
好奇寶寶直接來了一個靈魂提問:
“你弟弟現在在劉皇叔麾下議事?那為何當時他不和你一起來江東?聽你說那劉皇叔那么可憐,你弟弟的俸祿肯定不及你的!
這樣,你快快給你弟弟寫一封信,請他到江東來,別跟著那個劉皇叔喝西北風了!”
單純寶寶孫尚香此話一出,步騭陸遜等都笑開了。
諸葛瑾臉上有幾分尷尬。
喬菁菁在這頭,揭了個底:
“傻姑娘,不是我們家沒請,是人家亮仔哥不來。”
孫尚香聽到大嫂喬菁菁這話里有話。
她舍了諸葛瑾,圍過來拉著她大嫂的手:“什么意思?你說明白了給我!亮仔不來?他為什么不來!”
喬菁菁便告訴孫尚香,當年大哥還在的時候,大哥帶著兵馬攻打荊州,大哥親自去請了諸葛亮,可諸葛亮不來。
孫尚香皺著眉頭,還是問:“他為什么不來?”
問過之后,孫尚香又轉過去,看著諸葛瑾:“你弟弟為什么不來?怕我們江東養不活他?”
諸葛瑾拿出當年諸葛亮的那一套說辭:“郡主勿惱,家中當年還有母親尚在,父母在不遠游。”
孫尚香仿佛才被說通了。
喬菁菁卻明白的一笑。
那一笑,正看到了諸葛瑾臉上。
諸葛瑾那臉一紅。
諸葛瑾想了一想,干脆走到喬菁菁身邊來,行了個禮。
“什么事情都瞞不過大喬夫人!當今天下大勢未定,我兄弟二人早年已說明,各自為政,各輔一主。
這是兄弟之間的意氣!只為了證明兄弟倆誰的本事厲害。”
喬菁菁只是笑:
“子瑜謙虛啦,從管仲和鮑叔牙開始,人們就知道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各自投資嘛,能理解。”
這番話下來,把諸葛瑾笑得更紅臉了、
諸葛瑾干脆再向喬菁菁一拜。
拜佛拜的虔誠一點嘛。
“愚弟年輕,初出茅廬,劉皇叔根基單薄。新野江陵一帶離江東甚近,若是以后曹操,大舉南下,還望大喬夫人為愚弟和劉皇叔說一些好話。”
諸葛瑾把目的擺開了。
喬菁菁還沒答話。
孫尚香一把將手伸到諸葛瑾和喬菁菁的中間,揮了一回。
“看你能的,諸葛子瑜,什么事情都來找我大嫂!我大嫂為什么要幫那個什么皇叔說好話?
我大嫂跟著那落魄皇叔八竿子打不著,你說憑什么?你想幫你弟弟嘛,結果你弟弟又不來吃咱們江東的飯,反而還要我們幫他。
諸葛子瑜你說這是什么道理,我倒不明白了!”
孫尚香快言快語,諸葛瑾吃了癟。
灰溜溜地躲一邊。
喬菁菁只有望著孫尚香笑:“你知不知道有個狀況,叫舌戰群儒?”
孫尚香當然不知。
喬菁菁說:“若有一日,有位舌戰群儒的大才來到江東,你去會會他?”
孫尚香就是那般懵懂而可愛:
“他要敢來,我就會會他!”
那三個月的時間里。
喬菁菁和她的巡視團隊,從吳郡出發,過會稽,余杭,諸暨山,過武夷山,往嶺南方向,一路巡查。
一路上,大家見到了不一樣的山山水水。
看到了不同的風土人情。
每到各處郡縣,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接待。
但總的來說,局勢都非常安穩。
各地的富裕情況不同,能籌集上繳的物資也不一樣,但各地官員都十分支持且配合孫權的工作。
紛紛上繳余糧,上繳土木礦藏。
孫尚香這一路走下來,真的算是見識到了各地方用人力物力和財力堆積起來,將吳郡和京口給捧起來這么樣一個盛況。
“我以前不明白,以為都城就是都城了,好像是天生就是,原來并不是這樣。一土一木都是新造的,這些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總不過是各地匯聚而來的精華寶物罷了。”
以前孫尚香只知道有江東六郡這一塊地盤,不曾想往東南和南邊一帶,竟有如此之地大物博,且人煙稀少。
“人們總以為嶺南一帶是煙瘴之地,蠻夷之地,不通教化,其實不然。這里不過交通遠一些,把路修一修就通暢了,來往變容易了,南方產的東西能運出來,北方的馬匹肉類能下來,自然就方便了。
你還不知道這南方還有一個好處,溫度高,氣候濕潤,這地就能產出東西來,糧食,水果,甘蔗,尤其是這個甘蔗……
我們江東地靠東海,可以圍海煮鹽,這是天然的優勢。
這交州一帶的甘蔗也是如此,可以用來制糖,甘蔗制的糖比麥芽糖容易,且易儲存,產量又大。”
喬菁菁又給孫尚香分析。
小姑娘又開了眼界。
孫尚香小時候人小,只是見了這大嫂,就喜歡貌美年輕嘛。
如今,隨著孫尚香長了年歲,這些年和大嫂一家人一起生活,真的從大嫂這里學到了很多東西。
她大嫂不是那種困于內宅里頭的富人,不是那種依靠男人生活的弱女子。
大嫂的知識見解賽過這許多男子。
若不是這樣,二哥也不會讓大嫂帶著這么一個巡視隊來巡視東吳之地。
孫尚香就是跟著長見識的:
“這些地方吧,雖然比不上我們吳郡會稽一帶富裕,但也不錯了!我想,總比曹操那北方好吧,我不止一次聽他們說北方又有風沙,天氣又冷,冬天大幾個月沒有收成,大家只能圍著火盆在屋子里跺腳。”
那時已經正值冬日,嶺南一帶尚且氣候溫暖,和春天一般。
孫尚香一路走下來,雖然覺得身心疲乏,但又開了眼界。
每到一路,每到一處地方,官員都會向陸遜諸葛瑾和步騭等這些相當于是欽差大臣的官員們述職。
主要從剿匪和農業收成這兩個方面說起。
大部分官員的業績都得到了肯定。
如果還有一兩處稍微有賊匪作亂的,陸遜等定然要給當地官員下達命令和指標,讓他們在半年之內鏟平這些匪患,或者招安。
小半年的時間里。
喬菁菁幾乎已經巡視過了東南一帶,如今只剩下了廣西。
桂林山水在未來一千多年之后,享有甲天下的美譽。
喬菁菁正要去到桂林郡。
不止因為它的風景,因為形勢也相對特別。
巡視隊伍過了南寧,來到桂林。
目之所及,已見到當地人和江南一帶的習俗有了天壤的差別。
這里日照多光線強,讓當地婦女年紀輕輕的臉上已經曬出了傷斑。
桂林居住著大量的僮族和當地土著,還有北方逃難來的大族,百姓雖然古樸勤勞,,卻免不得各方勢力糾結纏繞,彼此之間不能做到很融洽的交流往來,又不能團結一致。
當地僮族首領儂金山為了迎接南巡隊伍,已經早早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來款待喬菁菁和陸遜這一行視察官員。
而同時,大族李氏之長李矝也想表達對統領江東的孫權的敬意和好意。
儂金山和李矝一直不睦,兩人背后是不同勢力。
儂金山背后是僮族和交州土著百姓,李矜是漢人大族。兩方個不服氣,都想搶先一步把對方踩下去。
僮族首領儂金山先一步派了使者,向陸遜等約定了歡迎宴的時間和地點。
李矜滯后一步,只得派出了夫人來搞外交,聯系了喬菁菁和孫尚香。
兩邊各自為政。
如果只是這樣,或許還好。若陸遜諸葛瑾步騭等去僮族首領那邊的宴席,喬菁菁和孫尚香便在凌統等人以及婢女的保護下參加漢人的宴席,刀切豆腐兩邊光嘛。
可是中間總是有壞人。
孫輔被貶為庶人發配到交州,已經半年有余。
孫輔來到交州之后,本來打算就此了卻殘生。
可不久之后,富春老家的孫靜,同樣是已經成為庶人的三叔孫靜讓人聯絡上了孫輔。
孫輔本來不想再理會孫靜。
可是孫靜給出的條件非常誘人。
孫靜讓人給孫輔帶了這樣的話:“我是上了年歲的人,風燭殘年,我的兒子已經死了,我就算是再拼再爭,也無濟于事,我不過就是想為兒子報仇而已!可你不一樣,你為你自己,能為你的兒子們……”
孫輔被發配到了偏遠之地,周圍其實有人看著。
孫輔本也做不出帶軍反叛反攻吳郡這種壯舉,他再也沒有這種機會。
不過當孫輔聽說,孫權的寡嫂大喬夫人帶著孫權唯一的妹妹孫尚香,還有幾個大臣陸遜步騭諸葛瑾等來到了交州。
說是為了巡查農事,其實就是為了囤積物資,向各地官員催繳錢糧,木頭礦藏。
孫輔心里頭一盤算,知道這是孫權的準備。
孫權肯定已經卯足了勁頭,要籌集江東所有的物資和軍資,財力和人力,要跟曹操決一生死。
孫輔正是當年聯絡曹操偷雞不成,反蝕了一把米。
如今在交州,孫輔自己究竟想怎么過?
實話說,孫輔沒有孫靜那樣的大仇。
雖然說孫府被革了職,貶為了庶人,孫權不曾為難他的家人,不過是那些近臣因為攛掇鬧事,都給殺干凈了。
孫輔一家還好好的,不過從此過普通人平常日子。
孫輔思索一通,也知道這是三叔孫靜不服氣,來找他竄事兒。
孫輔不想理會。
他不是傻子。
他也不愿意小瞧孫權,也不想再小瞧孫策死了后留下的那個寡婦。
那個大喬,當年就是廬江城里一個種田女,一家人從北方逃難來。很多逃難的人,家破人亡,像這種稍有幾分姿色的女子,不是沒入大家族中為妾為奴,就是被各方軍閥爭搶,下場凄慘。
而這個大喬,當年吳侯孫策在的時候,愣是坐穩了吳侯的當家主母,如今孫策死了,她還能能在孫家有一席之地,受吳太夫人倚重受主事者孫權信任。
別小瞧她是個女子。
她一個女子能帶著幾個男人出來巡視,表面上是為了催繳錢糧,視察農耕,指導種植技術。
實際上是為了孫權安定大后方。
原因就在于孫權要跟曹操決一死戰。
孫輔不打算跟孫靜那么搞事兒,他只想靜靜的觀望。
孫靜是沒牙的東西了,只能弄出點刺殺的名堂,跳梁小丑一般,動不了了孫權的根基。
但曹操不一樣。
孫輔就等著,孫權打不贏,還有后話。
孫靜遠遠的攛掇一回,沒弄起風浪來。
僮族儂金山和漢族李矜這兩家的歡迎宴進行的如常。
各家抱各家的大腿。
各家都以為已經把對方踩到了腳下。
僮族的宴席里,諸葛瑾步騭等被這些頭領和主持者們,用美酒豬肉,還有美女的歌舞,給慣的滿當當。
李矜那邊也是帥哥靚女載歌載舞,好酒好肉,熱鬧非凡。
當年,李矜一家與不少大姓豪族本是為避亂而遷居嶺南,卻趁社會動蕩不安,紛紛在各地稱雄,擁有地方數千里,奴婢萬余人,珍寶充積。
不為百姓做好事,一味剝削殘害。
喬菁菁看著這眼前琳瑯滿目的珍寶。
有的話,她得先給這李家人說明白:
“大家都是避難而來,你們在此處,新家發達,富裕者奴仆上千人萬人,皇帝陛下的皇宮也不過如此,說你們是土皇帝,山高皇帝遠神仙,不過的日子罷了。
不過有一點,大家相安無事便罷了!
你們心里的盤算,我是明白的。過得去就行了,也不要成日里你爭我斗的,想著把對方踩下去!
這樣吧,都看孫將軍的面子上,大家都息事寧人,各撤一步,劃界而治,各自管好各自的下人。
當然,家大業大也難免個把人不聽話,想要攛掇事情。所以就需要大家法度嚴明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族有族法。
若是大家表面上說一套,背地里卻慫恿下人你爭我斗。
別說是孫將軍那兒說不過去,就我眼前見到的,也不準你們隨意胡來。
當然,你們也別懷疑我說的話。
那頭陸都尉一樣的,會把話與僮族首領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