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收服甘寧
:18恢復默認
作者:白馬洛神花
當時,孫策發現黃祖只身逃跑。
當即整頓大部人馬,又調令徐琨周瑜等水軍,去追黃祖,為父報仇。
那邊傳來喬菁菁落水的消息。
他只得匆匆趕回。
等到他來到這邊,喬菁菁竟然完好無缺的站在甲板上,身上裹著一件披風。
孫策那緊張的心就跟坐過山車似的。
黃祖的妻妾子女已經被孫翊帶著人抓獲。
劉表的侄兒劉虎以及南陽人韓曦,加上黃祖的兩萬部隊,已經殺的殺逃的逃,有許多人跳入水中逃跑,你踩我我擠,水中淹死了不少。
清算戰果。
孫策大獲全勝,繳獲了黃祖的所有船只,清算了黃祖在沙羨的所有財物。
堆積如山。
但孫策愛將凌操做先鋒,與徐琨一起奇襲黃祖船只,輕身前行,已經被人射殺。
他的兒子凌統剛剛尋回他的尸首,正發誓要為父親報仇。
結果這甲板上跪著的這個荊州兵聽了,仰天大笑。
“是你甘興霸爺爺殺了你爹!來呀,你這就殺了我,為你爹報仇。”
“啊——是你!”
凌統放下父親的尸首,撲了過來。
凌統瞪紅的雙眼,手上握著嗜血兵器。
“來!拿命來!”
“等等。”
孫權剛趕回來。
他在路上就聽說他大嫂被一個荊州兵用計給騙入了水中,然后這荊州兵倒霉了,被他大嫂給纏住了腳,反給擒了放甲板上。
孫權就想看看這個荊州兵究竟是個怎樣的荊州兵,能夠在黃祖大廈將傾的時候,還憑著一個人的戰斗毅力,尋摸出一個擒賊先擒王妃的思路。
這段紛爭把孫策喬菁菁都引過來了。
凌統見了孫策,刷地跪下。
“懇請吳侯讓我手刃仇人!”
喬菁菁看著這個跪著的,自稱是甘興霸的荊州兵。
不就是甘寧嗎,后來東吳十二猛虎之一。
小羅羅兵給喬菁菁拿來了炭火,她向著炭火烤手。
結果這個甘寧可傲了。
“問這么多做甚?凌操是我射殺的,這個女人也是我將她拉入水中的,我本想挾持了她逼孫策投降,可反被她給算計了。”
說到被一個女子算計。
甘寧都覺得搞笑。
哈哈哈的仰天長笑。
“想我甘寧少小時游蕩不羈,調戲良家婦女,被人稱為錦帆賊,二十歲時忽然改過自新,決定投軍報國,可不想最后栽在了一個女人身。天意,這是天意!來吧,你們這就殺了我!殺了我!”
喬菁菁看著孫策。
孫策瞅著甘寧,孫權也瞅著甘寧。
一時都沒說話。
只有凌統氣憤不已,他再次懇求:“吳侯,將軍,請允許凌統手刃殺父仇人!”
喬菁菁發言了。
“我有一事不懂!你既然已經改過自新,與錦帆賊早已劃清界限,可為什么半年前廬江城里還有人拿出你的旗號做壞事?”
甘寧一聽,奇怪了。
隨即他又哈哈一笑:
“我甘寧雖改過自新,可年少時那幫狐朋狗友仍然作惡多端!罷了,罷了,這位夫人,我既然栽在你手中,縱是不服也得服,我心服口服。
夫人提點我,適才的意思我明白,夫人是說我年輕時犯下的惡事,卻未止息!
很好!懇請吳侯暫且記下甘寧這一顆向上人頭。待我……”
孫權已經伸手擋住甘寧后面的話。
“你若要為你以前犯下的錯誤負責?你此次孤身返往巴蜀一帶,將你的狐朋狗友一刀殺干凈,都簡單!
可是你今日犯下的錯,不是你心服口服就完了!你將我大嫂拖入水中,若不是我大嫂熟悉水性,已經被你害了。
你還殺我大哥的愛將!
豈是你一死了之,能夠化解的?”
甘寧被孫權這一逼,逼的簡直不知道怎么辦?
他們究竟是要他死,還是要他死了也不放過?
孫策說:“你從此以后真心投我,在我麾下辦事,與我身邊諸位將領一起匡扶漢室,安定天下。”
“這才是將功贖罪的大男子漢應有的心胸,和表現。”孫翊也過來了,末了這么補一句。
甘寧豁然開朗。
他朝著孫策磕下頭去:
“謝吳侯不殺之恩,吳侯真心的相待,甘寧感激不盡,定當忠心耿耿,以報吳侯和夫人,列位將軍的知遇之知恩。”
孫策親自走過去,給甘寧松了綁。
“先前各為其主,不得已的事,大家心里都明白。”
孫策又喊來凌統。
“你父英勇犧牲,我當下令厚葬于他。甘寧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你年少氣盛,自幼追隨我軍中,都是我身邊不可或缺的英才,你兩人就此握手言和。”
凌統滿心氣憤,礙于孫策的面子,不敢發作。
但他只要多看一眼甘寧,那殺父之仇,讓他如梗在喉。
喬菁菁已經回船艙里重新換了衣服。
她剛才落了水,這會兒才感覺到全身發冷。
凌統和甘寧這后來一直不和,喬菁菁在史書上看過。
是的,誰能跟自己有殺父之仇的人握手言和?
這又不是羅密歐與朱麗葉。
除非凌統是個女人,或者甘寧是個男人。
可這兩人都是勇猛悍將。
今日的事,以后還有紛爭。
以后再說。
簡單的造飯吃飯,孫策并沒有大宴身邊的眾多將,沒有喝酒作樂。
整頓幾番,帶著船只戰利品,水路和陸路齊頭并進,回師江東。
一路上,許多荊州兵趕來投奔孫策。
喬菁菁想,這就是孫策越來越讓人佩服的所在。
因為孫策不計前嫌接受甘寧投誠,并給甘寧派了五百人。
孫策面對世人,拿出了他一個做大事的男人的態度。
雖然他行軍打仗帶了一個女人在身邊,這一回沒有影響他的形象。
她跟隨孫策一番,也沒有拖累他。
喬菁菁心中歡喜,忘了一路疲累。
當時北方曹操挾持了漢獻帝,漢獻帝在曹操的威淫之下憋屈的什么似的,已經秘密給劉備、董承、種輯、吳碩、王子服、劉備、吳子蘭等下了衣帶詔書,讓他們一起誅殺曹操。
結果卻被曹操給逮個正著。
漢獻帝用鮮血寫出詔書縫在衣帶里,秘密傳給董承。
董承把密詔的事大宣特宣,深怕人不知道他受了漢獻帝重用似的。
就在孫策攻打黃祖這些時候,衣帶詔的事情泄露,董承等人盡皆伏誅。
只有劉備跑得快。
他火急火燎又去投靠河南袁紹。
袁紹這回更拽,他干脆結果漢獻帝這帶血的衣帶詔,高舉旗幟討伐曹操。
從此,曹操和袁紹雙方的矛盾徹底公開化。
再也沒有和平相處的回旋余地。
曹操正被袁紹纏著打,打的十分激烈。
忽然聽聞孫策勢力又大漲,并打敗了黃祖,曹操心中一陣感嘆擔憂。
曹操身邊謀士郭嘉卻讓曹操不要擔心。
他認為孫策和他的父親孫堅一樣勇猛,的確很勇猛,且太過于勇猛。
“主公無憂,孫策不足懼也:此人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不管郭嘉說的話是不是用來寬慰曹操的,但曹操的的確確沒有那份心力來防范孫策。
孫策大敗黃祖之后。
回軍吳郡的路上,經過豫章,在椒丘縣駐軍停頓。
當時擔任豫章太守的,是東漢名臣華歆。
華歆與同時代的名人盧植、鄭玄等為同門,漢靈帝時期舉孝廉出身,任郎中。
漢獻帝時期,得到大將軍何進征召,出任尚書郎。
后被荊州劉表舉薦,被漢獻帝任命為豫章太守。
因為華歆為官時議事論平和客觀,從不曾詆毀傷害過他人,在太守任上,又為政清靜不煩擾百姓,所以深受官吏百姓感激擁戴,甚得民心。
華歆這么樣一個有德有才,且年長又有資歷的人。
孫策不光看上了華歆的才華,還看中他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