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是的,這章講老杜,杜甫。(求訂閱
第281章是的,這章講老杜,杜甫。(求訂閱
第281章
是的,這章
“江寧老師,聽說您要開講第四期歷史人物故事了。”
“是。”
“這次是誰?”
“這次啊……是一位打醬油的小人物。”
“打醬油是啥意思?”
“就是這個人物之前在前幾個人物當中出現過。”
“誰啊。”
“你們猜?”
“不會是杜甫吧。”
“我去,你們厲害啊,猜對了。”
一場的時間,很多時候是不完全能夠介紹的。
但杜甫之名,早就傳開了。
畢竟舞臺劇不比電視劇。
沒想到。
江寧點頭:“但小迷弟也是會成長的。”
“那與劉禹錫比起來呢?”
“元稹和他沒有可比性。”
“是的。”
“我的天……那在李白面前呢,好像我記得,江寧老師您說過,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
第四期特別節目之前,導演王軍與江寧討論了一下。
他還沒有說杜甫,一眾人士就喊出了杜甫的名字。
“說是主持人,但其實是介紹以及旁白,讓大家更為清楚的了解我們舞臺劇中這一些人物與故事。”
江寧看了看不少網友提出的建議,然后便點頭:“應該是不少人感覺舞臺劇的形式雖然可以,但這些人物比較復雜,有不少內容很難用舞臺劇表現出來。”
“對,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寫得真好。”
“這得和誰比啊。”
“那比起其他詩人來呢?”
“主持人?”
“白居易看到杜甫,也得要喊老杜一聲老師。”
“好像寫唐朝幾位酒仙的詩,也是杜甫寫的。”
“是的,我有個想法,不妨在我們這一期節目里面加一個主持人。”
“杜牧是小杜,而杜甫是大杜,或者說是老杜,你覺得誰厲害?”
江寧點頭。
“還有,還有,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也是杜甫寫的。”
“比如,和杜牧比呢。”
聽說江寧要做第四期特別節目時,一眾網友卻是紛紛提前向江寧尋問。
“與元稹比起來呢?”
“江寧老師,這么來說,杜甫也是一位詩人了?”
雖然江寧并沒有專門講過杜甫。
“是的。”
舞臺劇只有一場。
“我靠,那與白居易比起來呢?”
“嘿嘿,江寧老師,其實我們早就想了解這個杜甫呢。”
電視劇可以用更多集數的方式,向所有人介紹這一個人物。
“不只是這一首,還有公孫大娘的詩,也是他寫的。”
“江寧老師,下一期有不少觀眾反應,我們的舞臺劇雖然好,但在一些地方大家不是特別了解。”
江寧也小小的做了一個預告。
江寧點點頭。
“這倒是不錯。”
“嗯,我看看。”
“劉禹錫只能算老杜的晚輩。”
要想讓大家更為了解,必需向大家進行旁白介紹,也就是之前江寧講故事一樣。
“OK,我同意。”
江寧表示贊同。
只是王軍卻說道:“那好,江寧老師,到時候您上場試試。”
“啥?”
江寧一愣:“試試,怎么又是我?”
“江寧老師,您是不知道您有多火啊。上次您飾演的顏真卿,那可是火得發紫。一些影視公司都打電話給我,說是想簽約您呢。”
“這個……”
你還別說,確實有這么一回事。
雖然江寧之前飾演的顏真卿只是客串。
但這一期節目實在是太火太出圈了。
出圈到,原本只是網紅的江寧,這會兒也被娛樂圈給看中了。
“這個,這個……我看還是算了吧。”
江寧搖了搖頭。
只是王軍卻是繼續說道:“江寧老師,您千萬別拒絕,有您出場,我們的收視才有保證。再說,現在有很多的觀眾,都希望您上場。您要是不上場,說不得大家還罵我們陜省電視臺呢。”
“這……”
“試試唄。”
“那試試吧。”
沒辦法。
最終。
江寧答應了王軍的建議。
三天之后。
陜省電視臺第四期特別節目,再一次播放。
但與之前一上場就是舞臺劇不一樣的是。
這一次,當節目一開始。
幕布一拉,從舞臺幕布里,卻是只走了一人。
這讓眾人一愣。
因為這人穿著現代人的服飾,感覺好像并不是表演的。
只是在不少人一愣當中,有先反應過來的,早已經叫了起來。
“江寧老師,江寧老師。”
“我草,江寧老師又上場了。”
“那啥,江寧老師是誰?”
“哥們,這都不知道。”
“不知道啊,我又不追星。”
“人家不是明星,但……但你沒發現,他是之前顏真卿的飾演者嗎?”
“哦哦。”
“你哦什么哦,人家可不僅僅只是顏真卿的飾演者,他還是這幾期特別節目的藝術總顧問,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他,我們就看不到這一些節目。”
“我草。”
“別草了,你再上快抖,人家還是擁有8000萬粉絲的超級大主播。好吧,現在9000萬了。”
是的。
當江寧上場之后,后臺數據可以看到,陜省電視臺的收視卻是不斷的飚升。
“王導,厲害,幸虧您讓江寧老師上場了。”
“厲害啥啊厲害,厲害的是江寧老師。不過,我現在有一些后悔了。”
“后悔啥了?”
“江寧老師這一露臉,我們再也留不住江寧老師了。”
“啊……為什么?”
“你說呢?”
不需要說。
當江寧再次露臉之后。
國內一眾電視臺負責人,他們個個都是激動了。
“江寧,一定要把江寧給搶回來。”
“陜省電視臺容不下江寧,應該到我們大芒果電視臺。”
“江寧老師應該來我們央視才對。”
“誰要是能將江寧老師拉到我們臺,獎勵100萬。”
“大家好,我是江寧。”
舞臺之外的事情,江寧自然是不知道的。
登上臺后,江寧向大家做了一番自我介紹。
“今天要講的人物,相信不少人也知道了,他叫做杜甫。他是西晉時期杜預的子孫,說起來,他與杜牧還是同一個祖先。杜甫出至杜預的次子,而杜牧出至杜預的少子。不過兩人相差了將近一百年,按輩份來說,杜甫可以算是杜牧的堂祖父。”
“做為名將之后,杜家幾百年家都是大家族,杜家一直也是官宦世家。所以自小杜甫有一個憂越的生活條件。這也讓少時的杜甫能夠看到公孫大娘的劍舞,也能夠聽李龜年唱歌。同時他還在洛陽的北邙山玄元黃帝廟,欣賞過畫圣吳道子所畫的五圣尊容,千官行例。”
在江寧的解說當中。
戲幕正式開始。
一位大概只有六七歲的孩童跟著大人,出入于達官顯貴之家。
那一位公孫大娘的劍舞,李龜年的歌喉,吳道子的畫作,也深深的印入了孩童的內心。
無疑。
這位孩童,正是杜甫。
只是杜甫雖然有著很優越的生活條件,但杜甫在年少的時候也很調皮。
此時到了十五歲,杜甫仍很是玩皮,經常在庭院的梨樹上面不斷的來回上下攀爬。
“漸漸的,杜甫慢慢長大,他成為了一位學習卓越的讀書人。但可惜,在鄉貢結束之后,杜甫參加進士考試,但沒中。不過杜甫家境很好,雖然沒有中得進士,但杜甫也沒有太將其當回事。隨后幾年時間,杜甫前往了全國各地游玩。沒幾年,父親意外去世。原本他可以補父親的一個官位,當時杜甫的父親職位是司馬,大概是五品左右,按規則,杜甫可以補一個大概是9品左右的官銜。只是可惜,因為杜甫母親去世的早,所以當時杜甫父親娶了二房,二房又生了一個弟弟,所以這個官職就給了杜甫的弟弟。”
“雖然沒有補上職位,但杜甫并沒有覺得什么。他一向心志很大,而且自小又出入達官顯貴之家,看過了許多普通人沒有看過的風景。一個9品左右的官,杜甫并沒有放在心上。為此,杜甫便前往了長安,他準備一邊游歷,一邊學習。在這其間,杜甫碰到了李白。”
舞臺上。
年輕的杜甫碰到了那一位大唐詩仙。
當詩仙李白出現之后,人群中又是一陣轟動。
“李白,李白出現了。”
“哈哈哈,杜甫果然像小迷弟一樣。”
“那廢話,這就像我們看到偶像一樣,伱也是這般表情。”
不過雖然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
但兩人的友情還是很不錯的。
李白也很喜歡杜甫這位小迷弟,甚至與他一起游歷齊趙之地。
“兩位,不知道能否與兩位同游。”
隨著舞臺劇的繼續。
兩人在游歷齊趙之地時,兩人又碰到了一人。
這人叫做高適。
他沒有功名。
哪怕已經四十多歲了,也沒什么成就。
同樣的。
李白雖然之前被唐玄宗看中,進入到了皇宮。
但后來卻是被唐玄宗賜金放還。
雖然賜金放還看起來很傳奇,但說難聽一些,那就是被唐玄宗給辭退了。
所以李白這個時候也無比的郁悶。
當然。
這個時候還包括杜甫。
杜甫雖然年輕,雖然看起來也很有才華,但卻一直科考不中。
三位失意人集合在了一起,他們一起訪仙山,煉丹藥……一時好不快活。
“三人這經歷好美。”
“是啊,雖然三人都是失意人,但三人湊到一塊,卻讓這種失意也變得美麗。”
看著三人一起游歷齊趙之地,無數觀眾眼睛里面無比的羨慕。
這不就是大家眼里的詩與遠方嗎?
另一邊。
江寧卻是繼續說道:“三人一起游歷齊趙之地,但他們又如何的知道,未來三人將會經歷何種的命運。”
“青蓮兄,我得去長安考試了。”
“我也得離開了。”
三人一同游歷之后,至此分開。
杜甫是為了考試。
高適則是去尋找自己的前程。
至于李白。
他知道。
他的未來并沒有什么前程。
三人分別之后。
舞臺之上,只剩下杜甫。
747年,唐玄宗召告天下,凡只要通一藝者,皆可到長安應試。
杜甫也參加了考試。
當時的宰相李林甫擔心學子在考試的時候會寫自己一些不好的話,于是他就對玄宗說,這些士子都是些卑賤愚聵之人,恐怕會胡言亂語擾亂圣聽。他建議讓郡縣長官先對士子加以甄選,將其中優秀者送到京師,最后再推薦給皇帝。最終,送到京師的士子被考以詩、賦、論……結果沒有一人合格。李林甫便向玄宗道賀,稱民間再沒有遺留的人才,史稱野無遺賢。
杜甫也在這野無遺賢之下,沒有考中。
“好你個李林甫。”
“口蜜腹劍,說的好像就是他。”
“這么多人考試,沒尋到一個,竟然說野無遺賢!!!”
看著舞臺當中一眾與杜甫一樣無比悲憤的學子,眾人亦是無比的憤怒。
只是憤怒也沒用。
朝廷的權力掌握在某些奸臣之手。
這一些學子哪怕再憤怒,他們的聲音也無法進入到唐玄宗那里。
一次。
杜甫前往了泰山。
或者說。
當時的杜甫并沒有前往泰山,他只是在泰山腳下。
他很想去泰山,但因為某些原因,當時這一次他沒有去。
舞臺之上,大屏幕里閃現泰山的美景。
飾演杜甫的演員,此時看著前方巍峨的泰山,一時感慨萬千,悠然念道。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岱宗指的就是泰山。
因為泰山是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稱岱宗。
齊魯代表的是齊國與魯國。
泰山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在齊國與魯國之間。
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他是說。
泰山怎么樣呢?
哪怕就是走出齊國與魯國,仍能看到泰山的風景。
這證明泰山之大。
當然。
這首詩的經典之處不是在第一句,而是在最后一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如果登上絕頂之處,再看其他山,那么其他山也變得小了。
這里的如果指的是當時的杜甫并沒有登上泰山。
他只是意指,或者說是自己想象當中的。
同時,這也是他的人生理想。
哪怕他現在還沒有登上泰山。
但遲早有一天,他想,他會登上泰山的。
而到那時候,那便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但……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