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人不出名,但詩誰人都讀過。(
第256章人不出名,但詩誰人都讀過。(
“沒想到,唐朝竟然有崔護這樣的一位詩人。”
“崔護我知道,但我不知道是,他竟然寫了一首這么牛逼的詩。”
“嗯,這才是看江寧老師直播的意義啊,這一些都是史書上,書本上沒有的。”
崔護的故事一出,無數的評價不斷的涌現。
不過,崔護只不過是江寧今天要講的第一位詩人。
接著,江寧繼續說道:“我們繼續,第二位,崔郊。”
這個名字一出,眾人有一些奇怪:“江寧老師,怎么又是一位姓崔的?”
不待江寧回答,其他一些對于歷史比較了解的,他們便說道:“這個問題不需要江寧老師回答,我來回答吧。崔氏在唐朝時期確實很利害,不說詩人了,唐代崔姓宰相達到驚人的37位,你敢想象崔姓在當時是如何的強大。”
“呃……好吧。”
江寧點點頭,也說道:“直播間里有朋友說的好,崔姓在當時確實是名門望族。在此之前有崔顥,又有崔護。現在還有一位叫做崔郊的,不過,與之前兩位比起來,崔郊就沒有啥功名了。目前各類史書,以及各類資料當中,并沒有太多有關于崔郊的記載。據說,崔郊只考中過秀才。”
“年輕的時候,崔郊因為家庭原因,他住在姑姑那里。姑姑家里的勢力比較大,還養了不少婢女。在姑姑家里讀書的時候,崔郊喜歡上了一位婢女。只是可惜,雖然崔郊喜歡上了這位婢女。但崔郊本來就寄養在姑姑家,同時他也沒有什么功名,也不敢向姑姑吐露心聲。一次,當他去外地處理事情回來之后,他卻發現,自己喜歡的婢女,卻是被姑姑送給了襄陽刺史于頔。”
“對于歷史有研究的可能知道這位于頔,這位于頔后來還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但是,這位于頔的名聲并不好。他不但專權蠻橫,猶其喜歡女色。比如崔郊姑姑家中的婢女,他就因為看這位婢女長相好,就花錢買了下來。當然,如果僅僅只是花錢,這還不算什么。據說他有一位屬下死去之后,這位下屬有一位老婆很漂亮,結果,他便將下屬的老婆占為了己有。”
“所以,面對著這位刺史大人。別說是崔郊了,哪怕就是當官的,也不敢招惹他。只是到底崔郊仍是無比的思念這位婢女。一次,在寒食節的時候,崔郊特地來到了于頔的府上。而在于頔一眾妻妾出門的時候,崔郊也等到了這位婢女。可縱然如此,因為身份上的差距,崔郊也不敢帶走這位婢女。離開的時候,崔郊便給這位婢女寫了一首詩。”
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這首詩叫做《贈去婢》。
“綠珠”這里用了一個典。
綠珠原是西晉富豪石崇的寵妾,相傳是本白州梁氏女,傳說她“美而艷,善吹笛”。趙王倫專權時,他手下的孫秀倚仗權勢指名向石崇索取,遭到石崇拒絕。石崇因此被收下獄,綠珠也墜樓身死。
所以,這里的綠珠,喻指被人奪走的婢女。
蕭郎這里也用了一個典。
蕭郎原指梁武帝蕭衍,南朝梁的建立者,風流多才,在歷史上很有名氣。后來又泛指美好的男子或女子愛戀的男子,這里是作者自謂。
整首詩的意思其實也很簡單。
其實寫的就是崔郊無比的思念這位婢女。
但到底兩者身份相差很大。
婢女現在入到了侯門當中,那么,哪怕他們曾經多么的相愛,但以后也變成了路人。
“嘖嘖,這首詩可以啊。”
“嗯,與《題都城南莊》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兩個都有表示物是人非。但,很明顯,這位崔郊比之崔護慘多了。”
“其實崔護一點也不慘,別說是那位桃花少女醒來了。就算是不醒,這也只不過是曾經喜歡的一位女孩。這位少女死之后,崔護還可能會碰到其他的女子。但崔郊不一樣,他喜歡的女孩子,卻是變成了他人的妻妾。”
“妹的,我怎么感覺好像有一種自己的女朋友嫁給了富二代這種感覺。”
“對,就是這樣。雖然背景不一樣,但放在我們現實,這樣的場景同樣還在。”
不少人內心無比的感慨。
沒想到。
時間過去了千年,但一些不公的,不平的事情,同樣還存在。
“江寧老師,后來呢?”
直播間里有網友問了一句。
當然。
他這一句,他只不過是隨口一問。
因為。
這已經是很不好的結局了。
所以再后來,也不會有什么太好的結局。
但出乎大家的意料,江寧卻說道:“雖然崔郊寫完這一首詩之后,他并沒有帶走自己喜歡的婢女。但是,他的這一首詩,卻是被這位刺史大人于頔知道了。如果是平時,于頔面對著像崔郊這樣的人,早就利用手中的特權,將崔郊打入大牢。不過,當于頔看到崔郊這一首詩,并且了解到崔郊與婢女的感情之后,于頔卻是突然將婢女給找了過來,贈送于崔郊。甚至,看到崔郊家境貧寒,于頔還贈了萬貫錢于崔郊。而崔郊,也因為他寫的一首詩,與婢女美好的生活在了一起。”
又是一個童話般的結局。
當聽到江寧講完崔郊,眾人一瞬間有一些傻了。
“我草,這都行。”
“于頔這家伙這么大方了?”
“看來,讀書還是有好處的,這不,像崔郊,一首詩不但領回了美女,而且還得了一筆橫財。”
當然了。
往深處想,可能對于于頔來說。
這位所謂的婢女,他根本并不是很在乎。
畢竟又不是老婆,只是妾。
像他這樣的封疆大吏,妻妾那可是成群。
而且在唐朝,哪怕是再有德行的人,對于妾也看得不是很重。
所以他將自己的妾送給他人,這并不是一件什么大事。
同時。
這樣做,還能給于頔留下一個美名。
畢竟。
于頔也知道。
他此前專權蠻橫慣了,名氣不怎么樣。
這次正好有機會,乘機改善一下自己的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
也有粉絲看到了故事背后當中的問題,然后有些憤怒的說道:“其實我覺得,這個于頔是在羞辱崔郊。如果我是崔郊,打死我也不接受。”
這樣的觀點也得到了一些人士的認可。
只是同樣一大堆人吐槽:“少來了,你還反對。你當古代是現代啊,階層的差距你根本不可能跨越。更不用說,崔郊啥都沒有。于頔能夠突然發一下善心,對于像崔郊這一些沒有什么功名的人來說,已經是一個圓滿的結局了,你還想怎么樣?你還想像現代一樣,對于頔進行道德與法律審判?或者,崔郊和于頔來個PK?”
對于此。
江寧不去評判。
像崔郊的故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
你可以這樣想,也可以那樣想。
但是。
不管你怎么樣。
崔郊這一首《贈去婢》,卻是憑借著一句從此蕭郎是路人,同樣流傳了千年。
“第三位,我們講另一位詩人,他叫做劉希夷。”
崔郊之后,江寧講起了第三位詩人。
對于這一位詩人。
不說這一世沒有人知道。
哪怕就是前世,也沒有太多的人知道這位詩人。
“劉希夷生平史書記載的不多,據說他是唐高宗時期進士。他長得很帥,又會彈琴,還會寫詩。因為他很有藝術才華,所以他也很同情青樓里面一眾歌妓女子。并且,他還為這一些女子,寫了許多的詩。他的詩作清新自然,婉轉華麗。曾經,他寫有一首詩作,叫做《代悲白頭吟》。”
一邊說,江寧一邊在畫板上寫出了這一首詩。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這首詩的前半部分,寫的是洛陽女子傷感紅顏易老。
后半部分,寫的是白頭老翁淪落沉寂。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此詩感嘆的是世事變遷,富貴無常,很有人生哲理。
同時。
這一首詩里面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亦成為了千古名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好詩啊好詩。”
“確實好詩,今天講的三位詩人,這一些詩都寫得很好。但可惜,我們怎么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呢?”
“你不知道太正常了,大唐幾百年間,何止千百位詩人,幾萬幾十萬都有可能。但是,真正收錄進入書冊里面,流傳下來的,只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我想,這位叫做劉希夷的詩人,可能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不得不說。
直播間一眾粉絲的眼睛是雪亮的。
或者是。
在他們不斷聆聽江寧所講故事當中,他們也大概總結出了這一些詩人的特點。
一些詩人之所以不出名,或者他們沒能夠被史書或者是其他記載。
很多的時候,可能就在于詩人的身份地位不是特別出眾。
比如像崔郊,只是一秀才。
人家進士都不知道有多少。
哪部史書會去記載一位小小的秀才?
又如崔顥,雖然是進士,但也沒有做出太多的貢獻,所以歷史上對于他也沒有太多的記載。
只有像崔護這樣的人,史書上才稍稍有一些記錄。
但這個記錄,更多的也只是記錄他從政期間的一些事跡。
“確實。”
江寧點點頭:“這位叫劉希夷的詩人,確實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江寧繼續說道:“劉希夷雖然名不經傳,不是很出名,但他有一位舅舅卻非常知名。這個舅舅,叫做宋之問。”
“江寧老師,我知道宋之問,是不是那個有口臭的家伙。”
“對。”
江寧笑了笑:“是的,史書記載,這個宋之問雖然很有才華,人也長得很帥,但卻有一個毛病,那就是有口臭。曾經,他有想將自己進獻于武則天,也就是想當武則天的男寵。但武則天知道宋之問有口臭,然后就沒有選他為男寵。不過雖然如此,宋之問為了自己的仕途,卻又極立巴結張易之,張昌宗兩位男寵兄弟。”
這個史書上是記載了的。
很多人一提到宋之問,都是無比的鄙視。
但就是這樣的一位令人鄙視的家伙,他卻很有才華,并且寫得詩也很好。
如他的《渡漢江》。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是不是很有印像。
前世很多人都可能沒有想到。
這一首令人很是欣賞的詩作,竟然是如此無恥小人宋之問寫的。
同時。
這一首詩當時的寫作背景,則是兩位張姓男寵被殺之后,作為一直獻媚張氏兩兄弟的宋之問也被貶到了嶺南。但有的時候,人品與才華并不是相等的。雖然宋之問無恥至極,但他仍是寫出了這樣流傳千古的詩作。
當然。
這首詩之后還沒有結束。
宋之問因為被貶到嶺南,無法忍受條件艱苦的嶺南生活。他竟然瞞著朝廷,偷偷的回到了洛陽,藏匿于好友張仲之家中。當時雖然武則天已死,但武姓殘余勢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聲勢顯赫,包括張仲之在內的一些朝廷大臣對此憤恨不已。一天,張仲之正與人密謀殺掉武三思,宋之問聽到后立即派侄子前去告發,結果張仲之全家被殺。
這便是宋之問賣友求榮的故事。
不過。
今天江寧畢竟不是講宋之問,所以對于宋之問,江寧只是大概講了一下。
但江寧大概講了一下宋之問,直播間一眾粉絲卻是不時說道:“江寧老師,劉希夷是劉希夷,宋之問是宋之問。宋之問就算是劉希夷的舅舅,但不能將宋之問的無恥,怪到劉希夷頭上吧。”
“對啊,江寧老師,難道劉希夷與宋之問也是一路人?”
對此江寧搖了搖頭:“劉希夷與宋之問并不是一路人,劉希夷人品還可以。”
“那您講宋之問是?”
“大家可能誤會了我的意思。”
江寧說道:“就像之前大家問的,為什么史書上沒有怎么記載劉希夷,也沒有記載過劉希夷的這一些詩作。這里面也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便與宋之問有關。”
眾人不明白。
江寧解釋說道:“劉希夷是當時的才子,舅舅宋之問雖然人品不行,但詩寫得也很好。當時劉希夷寫出《代悲白頭吟》之后,第一時間,他就將此詩拿給了舅舅欣賞,并希望舅舅指點。身為舅舅的宋之問一看,一時拍案而起,認為此詩是為頂尖上層之作。于是便對劉希夷說,舅舅的事業正在上升期,我想將此詩獻于武則天。然后就對劉希夷說,要不,你將這一首詩給我,我就說這一首詩是我作的。劉希夷聽了之后,拒絕了舅舅。但劉希夷沒想到,他拒絕了宋之問之后,沒過幾天,宋之問就將劉希夷給殺死了,并將這一首詩占為了己有。”
這個故事并不是出至于正史。
而是出至于《大唐才子傳》,也就是所謂的傳說。
至于是不是真的,有人曾經考據過,認為應該與宋之問無關。
因為當時的宋之問名氣已經很大了,而且他也很有才學,沒必要拿劉希夷的詩當作是自己的詩作。
但為什么有人將劉希夷的死,放到宋之問身上。
無他。
實則是宋之問簡直是讀書人的恥辱,所以不管是什么壞事,放在宋之問身上都不為過。
如此。
傳到千年之后,這事是否是宋之問干的,這已經無關緊要了。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