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講聊齋,我嚇死全網粉絲第251章:大唐的詩人們。(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開局講聊齋,我嚇死全網粉絲 >>開局講聊齋,我嚇死全網粉絲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1章:大唐的詩人們。(求訂閱)

第251章:大唐的詩人們。(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天下第一白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天下第一白 | 開局講聊齋 | 我嚇死全網粉絲 
第252章大唐的詩人們。(求訂閱)

第252章大唐的詩人們。(求訂閱)

天下第一白:、、、、、、、、、

“我靠,這篇檄文感覺很牛逼啊。”

“為什么牛逼?”

“就是讀起來很有感覺。”

“那你知道寫的是啥意思?”

“知道一點點,不是特別的知道,要不,你翻譯一下。”

“翻譯下來就是罵人了。”

“沒事,我就喜歡罵人的話。”

“那好,我來給你翻譯一下。”

相對于滕王閣序,這一篇駢文并沒有太多的典。

甚至。

他就是一篇罵人的話。

但就是這樣的罵人的話,他同樣很有氣勢。

“偽臨朝武氏者,說的是武則天篡位把持朝政,她不是一個溫和善良之輩。不只不是善良之輩,而且武則天出身卑下。那么,他的出身是如何的卑下呢。想當初,她是太宗皇帝的姬妾,曾因更衣的機會而得以奉侍左右。到后來,不顧倫常與太子關系曖昧。隱瞞先帝曾對她的寵幸,謀求取得在宮中專寵的地位。

選入宮里的妃嬪美女都遭到她的嫉妒,一個都不放過;她偏偏善于賣弄風情,像狐貍精那樣迷住了皇上。終于穿著華麗的禮服,登上皇后的寶座,把君王推到亂倫的丑惡境地。加上一幅毒蛇般的心腸,兇殘成性,親近奸佞,殘害忠良,殺戮兄姊,謀殺君王,毒死國母。

這種人為天神凡人所痛恨,為天地所不容。不只如此,她還包藏禍心,圖謀奪取帝位。皇上的愛子,被幽禁在冷宮里;而她的親屬黨羽,卻委派以重要的職位……

大白話。

那就是。

武則天出身低微,原本是唐太宗的妃子,可后來又勾搭上了唐高宗。

也就是先跟著老爸,后來又跟兒子胡搞。

這還不只。

她還將后宮一眾妃子皇后殺得殺,毒的毒。

最后終于自己成為了皇后。

但這還沒有結束。

她還將一眾李姓血脈一個一個殺害,甚至連自己的兄姐也不放過。

而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當皇帝。

“我草……這檄文還能這樣寫。”

“這罵得那叫一個爽。”

“武則天估計被氣死了。”

“還好,武則天肚量大,沒有被氣死。看到這篇檄文,反而覺得駱賓王大才。但可惜啊……”

“可惜什么?”

“可惜駱賓王的下場注定好不了。”

“你怎么知道?”

“這個還要說,徐敬業就是叛軍啊,而且他還失敗了。駱賓王又是跟著徐敬業的,你說駱賓王會有什么好下場?”

“呃,這是駱賓王站錯了隊?”

“不是站錯隊這么簡單,駱賓王等于是也跟著造反。對于造反者,你覺得會有什么下場?”

好吧。

不需要說了。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更或是未來。

最大的罪,估計就是造反了。

造反成功或許榮華富貴。

可造反失敗。

那就只有一個死字。

“江寧老師,駱賓王后來呢?”

主持人董雨問道。

她這個問,自然也是幫大家問的。

“徐敬業討伐失敗之后,駱賓王最后沒有了消息。”

雖然駱賓王的檄文寫得是正氣凜然。

雖然從道義上來看,好像討伐武則天,也有一定的正義性。

畢竟武則天稱帝,本來就違天理。

更加不用說,原來這個朝廷是李家的。

武則天哪怕是稱帝,也是奪得李唐江山。

所以從道義上來說,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完全說得過去。

不只是徐敬業想討伐,還有很多人都想討伐。

但可惜。

雖說武則天位置來路不正,但武則天卻通過自己的本事與手段,維護了國家的統治。

哪怕一眾討伐的再有道理,一但你輸了,你同樣離不開一個死字。

“可惜了。”

一眾粉絲嘆了一口氣。

如此有才的才子,竟然就這樣結束了。

雖然江寧并沒有說駱賓王死去的消息。

但對于大家來說。

哪怕駱賓王沒有死,但與死也差不多了。

因為跟著徐敬業造反。

哪怕駱賓王沒有死,他也不敢再露面。

就算是他再露面,這世間也不會有駱賓王,也不敢有駱賓王。

所以。

這與死又有什么分別?

“看來老天都妒忌天才。”

“是啊,一個是王勃,一個是駱賓王。”

眾人這時想起了王勃。

與駱賓王生活在同時代的王勃,雖然他沒有參與造反,但死的也讓人無比的可惜。

“駱賓王雖然失去了蹤跡,但對于整個大唐來說,其實不算什么。反倒是,像駱賓王與王勃這樣的初唐人物,他們的才華,他們對于文壇所作的貢獻,卻是啟發了后來無數的詩人。而也正是這一些些詩人的出現,才讓我們感受到大唐的風采。”

初唐雖然不錯。

但初唐畢竟只是初唐。

初唐雖然涌現了一些人物,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經典之作。

但對于整個唐朝來說。

這一些作品相對還不是特別多。

同時對于唐詩來說,也還沒有達到一個燦爛的地步。

但初唐卻為盛唐的繁榮,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駱賓王為代表的初唐結束。

江寧這時一下了變得豪氣萬丈。

他快步走在西安古城墻上,一邊走,一邊背起了在自己腦海中從來都沒有忘切過的唐詩。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山驚山鳥,時鳴鳥澗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江寧一首接一首。

這一首首唐詩,如最美的音樂一般,不斷的刺激著眾人的內心。

“江寧老師背的唐詩是誰寫的?”

“我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這每一首都是上上之作。”

雖然唐詩自小一眾網友都在讀,都在學。

甚至有的時候,還會覺得唐詩是不是太多了,有的還記不住。

但當聽到江寧一首又一首經典之后。

他們又一次陷入了唐詩的盛景當中。

“抱歉,剛才有一些激動了。”

看著直播間眾人無比激動的問道,江寧這才停了下來:“這些詩都是詩人王維的作品。”

“王維是誰?”

“王維是盛唐時期的詩人,他與李白是同一個時期的人物,人們又稱他為詩佛。”

“詩佛?”

“詩佛詩佛,與佛有關,那就代表王維的心性。他一直相當的佛系,正如他寫的詩一樣。他最為喜歡的不是做官,而是隱居。可是,有的時候,人生就是這么奇怪。王維并不喜歡做官,但他卻一路官運亨通。他一直喜歡隱居,但卻一直求而不能。所以,也正是因為如此,王維才越為的追求那種隱居的生活。”

江寧簡單的向眾人介紹了一下王維。

不過在盛唐當中,除了王維,他還有一系列知名的詩人。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情不自禁,江寧又是背出了一首詩。

這首詩與王維的詩不一樣。

如果說王維的詩是佛系,是不食人間煙火。

那么。

這一首詩則是蒼涼悲壯,極盡有感染力。

“江寧老師,這是一首邊塞詩?”

董雨問道。

“是的。”

江寧點頭。

“這是哪位詩人寫的?”

“正是之前我們講過的王之渙。”

“登鸛雀樓的那位?”

“嗯。”

江寧繼續說道:“王之渙一生沒有當過太大的官,同時他也沒有留下太多的作品。但是,哪怕僅僅只留下幾首,幾首都是經典之作。”

“確實非常的經典。”

直播間里一眾網友亦是伸出大拇指。

雖然他們只欣賞到王之渙的兩首作品。

但這兩首作品,無一不是精品。

正如之前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又如現在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一聽便感覺是千古名句。

“江寧老師,還有嗎?”

直播間里一眾網友又是問道。

這短短幾分鐘的時間,他們可是聽得如癡如醉。

駱賓王,王維,王之渙……

這是他們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詩人。

但他們卻綻放了無比的光采。

“還有。”

江寧說道:“比如一生頭鐵的劉禹錫。”

“劉禹錫好像是二王八司馬事件中的一位。”

董雨雖然不是歷史專業的,但對于歷史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比。

江寧一說劉禹錫,董雨便說道:“據說劉禹錫曾經三起三落。”

“是的。”

江寧點頭:“劉禹錫的仕途生涯很坎坷,曾經屢次被貶,又屢次東山再起。不過,很多人研究劉禹錫,只是研究劉禹錫當時發生的一系列歷史事件,比如二王八司馬事件。但其實,要真正了解劉禹錫,還得從劉禹錫的詩作當中找尋。”

“據說劉禹錫的詩很少流傳下來。”

“這個嘛……”

不需要江寧回答。

直播間里,孤本兩個字,紛紛刷起。

“主持人什么情況,這還要問?”

“別問,問就是孤本。”

“對,江寧老師能告訴你,我這是下了多少大墓,這才得到的嗎?”

看著直播間眾人的評論,江寧啞口無言。

不過。

他還真不好解釋。

算了。

他們認為自己是下大墓就下大墓吧。

至少。

這個解釋更為合理。

要不然。

江寧真不知道怎么向大家解釋,他的一大堆孤本是哪里來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說到劉禹錫。

江寧又是忍不住,背起了劉禹錫的一系列詩作。

不需要江寧解釋。

劉禹錫的詩作一出,又是讓人倍感眼前一亮。

“咦,又是風格完全不一樣的詩。”

“是啊,與駱賓王,與王之渙,與王維的又完全不一樣。”

“感覺這些詩,聽起來很有精神啊。”

“可不是,知道人家為何三落三起吧,就這頭鐵的心態,那必需的一爾再再爾三的東山再起。”

是的。

前世很多人評價,劉禹錫的詩并不算是特別杰出。

但為什么還是有這么多的人喜歡劉禹錫?

那就是因為劉禹錫這種永不服輸的精神。

正如第一首《秋詞》。

別人寫秋,那就是愁啊,悲啊,寂寞啊,無奈啊。

可劉禹錫寫秋,卻說我言秋日勝春朝。

秋天竟然還勝春天,這樣的心態,自然是無比之精神。

而且。

劉禹錫不僅僅是年輕時候心態好。

哪怕就是老了,他心態依然是不服輸。

正如第三首《再游玄都觀》。

其實這首詩之前,劉禹錫曾經游過一次玄都觀,所以才有再游。

當時第一次游玄都觀的時候,劉禹錫是被貶。

再游玄都觀,此時的劉禹錫則是東山再起了。

所以劉禹錫很有意思。

他將前后兩次游玄都觀的經歷,都寫了出來。

第一次他說,玄都觀里的桃花,都是我離開京城之后栽的。

這里暗指種花的人,就是打擊他的人。

第二次游玄都觀,他卻說。

那種花的道士去哪里了呢?

不知道,真不知道他們去哪里了。

可是。

那一位曾經被貶到地方的劉郎,他今天又回來了。

劉郎,不用說,就是劉禹錫自己了。

“我靠,以前我了解過二王八司馬事件,也知道劉禹錫這個人。但今天,我才算真正的了解劉禹錫。”

“嗯,有意思,實在是有意思,劉禹錫第三首詩翻譯成大白話,那就是,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那可不,那些打擊我的人去哪了呢?你們再來打擊我啊,我又回到長安了。哈哈哈……怎一個爽字了得。”

不少對歷史了解的一眾粉絲不時向大家解釋。

二王八司馬事件,這里的二王就是兩個帶頭大哥。

八司馬就是八個跟著帶頭大哥的八個小弟。

他們一共十個人,參與了一次改革。

但因為得罪了當權派,所以二王八司馬這里面中的十個人,有的被殺,余下的都被貶為了各個地方的司馬。

劉禹錫就是八司馬當中的一人。

但這一次政治事件并沒有結束。

隨著時間的推去,十四年后,劉禹錫又回到了長安。

在這十四年中,皇帝由憲宗、穆宗、敬宗,再到文宗,換了四個。

當年將他貶到地方的武元衡,也已死了十四年。

所以,當你了解了這一些歷史事件。

我們再讀這一句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你便會真正的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相關


上一章  |  開局講聊齋,我嚇死全網粉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