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第160章 講不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衣冠不南渡 >>衣冠不南渡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0章 講不清

第160章 講不清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1日  作者:歷史系之狼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歷史系之狼 | 衣冠不南渡 


天蒙蒙亮,群臣便開始在皇宮之前聚集。

這次的朝議較為重要,就連一些名譽官爵的老臣們都被請了過來。

當鐘會的馬車趕到此處時,原先還笑著寒暄的群臣們頓時就停止了交談。

眾人的臉色略微有些不自在。

鐘會的馬車停靠在一旁,他是唯一可以駕著馬車直接來到皇宮門口的人了,他從馬車里鉆出來,探出頭就往周圍掃視。

片刻之內,他就在人群里鎖定了自己的目標。

隨即,鐘會仰起頭,邁著夸張的步伐走了過去。

在那里,張華與陸抗正在低聲說著什么,注意到鐘會朝著他們的方向走來,兩人也并不意外。

“拜見司徒公。”

兩人輕輕行禮拜見。

鐘會也不回禮,只是盯著面前的張華,臉上帶著莫名的笑容。

“聽聞你的弟子今年要參與春考,為何忽然又不參與了呢?”

張華平靜的說道:“只是覺得他年紀還太小,不愿意為了博取名望而做出拔苗助長的事情而已。”

鐘會冷哼了一聲,他訓斥道:“因為遇到些許困難就想著要躲避,這樣的人能成就大事嗎?!為師不賢,則弟子難成也!”

張華抿了抿嘴,卻沒有再反駁。

鐘會覺得自己獲得了勝利,得意洋洋的離開了。

陸抗這才笑著說道:“不讓他參與是好事,你那弟子聰慧,不必急著出頭,精雕細琢,未必就比他弟子要差。”

張華搖著頭,一臉的無所謂,“我們教弟子又不是為了攀比,我弟子便是不如別家的,能有報國忠君的志向,足矣。”

陸抗以為然。

兩人又談論起了這次朝議的主題。

新戶部尚書要上來了,而廟堂也要商談接下來幾年的農桑財務之事,這還是比較重要的。

而對這位新尚書,大家的意見都不相同。

有人對他充滿了期待,覺得他一定能做出些大事來,不會辜負他的姓,而有人則是對他的人品報以懷疑的態度,覺得他不配與群臣同列。

至于荀勖本人,他笑呵呵的站在不遠處,面對誰都是笑臉以對,舅父鐘會除外

張華和陸抗就看著鐘會趾高氣揚的走到了荀勖的身邊,也不知說了什么,荀勖臉色通紅,眼里滿是惱怒。

很快,荀勖就出現在了這兩人的身邊。

荀勖率先行禮,兩人趕忙回禮。

荀勖這才笑著說道:“我少才干,往后還要諸位多指點!”

張華趕忙回道:“不敢,荀公之才能,我們都是知道的。”

荀勖看了一眼遠處的鐘會,隨即說道:“真不知在此人麾下,張尚書是如何能做成事的自私自利,嫉賢妒能,以此人為大魏之臣首,只恐為后人所笑!”

三人又聊了片刻,終于等到了可以進皇宮的時日。

眾人在某臣首的帶領下走進了皇宮內。

主要是毌丘儉不曾前來,陛下給了他假期,讓他前去送一送自己的老朋友。

他不在,那鐘會當然就是一副誰也不敢招惹的模樣了。

群臣入殿,分別坐下之后,皇帝這才緩緩到來。

可讓群臣驚訝的是,皇帝并非是獨自前來的,他身后還跟著一個小家伙,沒錯,正是大魏太子。

太子早已不是當初的稚嫩模樣,面對這龐大的大臣團體,他的眼里也沒有多少懼怕和慌亂,低著頭,沉穩冷靜。

光是這模樣,就讓群臣們不由得贊許。

在這個年紀,能被近百人盯著而完全沒有異樣的,已經算是非常厲害了。

只是大家都不太明白,為什么陛下要將太子也帶過來,難道還是讓太子見見世面?

這些年里,曹髦常常派太子去做一些小事,有時是去接人,有時是去太學旁聽,有時是去救濟幾個老者。

這是在磨礪太子的膽量,讓他敢去做事,別太怯弱。

反正現在“天下人”對太子的期待值是越來越高了,尤其是那些被壓得極慘的家伙們,做夢都想著太子能早點登基。

皇帝的兇殘與太子的溫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這倒也是曹髦所推動造成的結果。

兩人坐在了上位,群臣趕忙行禮拜見,曹髦回了禮,這才開始商談大事。

大魏朝會以往的慣例是先去辱罵吳國和蜀國,但是如今這兩個都滅亡了,故而改成了開頭先說吳地和蜀地的情況。

83最新地址

廟堂里畢竟還是魏人掌權,故而對蜀和吳的那種鄙夷和挑刺從來都不曾真正結束過。

像陸抗這樣出身大族的人,最后都只能跟張華這樣的寒門混在一起,原因就是因為他是吳人,他不被魏國大族所接納。

哪怕就是魏地的大族,還得分是中原的,河北的,邊塞的。

邊塞的那些大族也不太受認可。

被認為是軍功起家,沒有經書底蘊。

最先說起了蜀地,有大臣彈劾蜀地的貨幣問題。

蜀地在被受降之后,魏取締了蜀國原先的貨幣,統一使用大魏的貨幣,但是民間依舊存儲了不少的蜀國貨幣。

當下蜀地依舊有蜀國貨幣流通,彈劾者認為,這是因為鄧艾的不作為,才導致蜀地至今不忘故主。

甚至有激進者覺得蜀地到如今還有著不忠的想法,應當派遣重兵前往鎮壓處置。

對此,曹髦就不是很在意,蜀國后期通貨膨脹嚴重,他們的錢很輕,根本達不到標準,貨幣貶值嚴重,而在滅亡蜀國之后,大魏宣布統一貨幣,但是對蜀漢的貨幣卻沒有進行回收,哪怕回收也是沒有補償的

現在的蜀錢根本就流通不起來,只能是極為夸張的貶值來進行交易,然后被煉掉。

這都不是錢幣了,而是以物易物,用銅來換東西而已。

鄧艾在蜀地這些年,蜀地發展越來越快,在完善了過去的水利計劃,清除了大族,將耕地交予百姓手里之后,蜀地就得以發揮出原先優越的農業屬性。

當下蜀地的糧產越來越夸張,成為了廟堂最重要的產糧區。

大魏在那邊的治理也是愈發的深入人心,他們或許還懷念自己的丞相,卻不會有人再去懷念那個導致民不聊生的蜀漢,凡事都是怕對比的。

隨即又有人彈劾吳地,對比蜀地,那邊的情況就精彩的多了。

彈劾什么的都有。

陳泰已經返回了廟堂,擔任名譽官職,高高掛起。

而王經開始直接治理當地,曹髦本來也想將王經給召過來,但是考慮到那邊的復雜情況,還是決定讓他多留段時日。

在正常的彈劾階段之后,朝議正式開始。

而這次的朝議,荀勖是主角。

曹髦拜荀勖為戶部尚書,眾人其實很早就知道了,只是從今日起,荀勖方才正式任職。

荀勖起身,他的年紀并不大,只比舅父鐘會大幾歲而已。

曹髦朝著他點點頭,示意他開口。

荀勖這才說道:“諸公,我原先一直都在有備府任職,或許大家并不知道,但是有備府已經設立很久了,比當下朝中的很多部門都要早很多。”

“我們在各地都設立有衙門,當今有備府的各級官員從吏超出了八千四百余人。”

荀勖說起了有備府在各地的情況。

可群臣對此并不是很上心。

他們一直都認為有備府不過是曹髦的小玩具,對大事沒有任何用處。

哪怕是曹髦的忠實支持者嵇康也曾批判過有備府。

主要是因為在過去的價值體系里,災害是上天的預兆,故而,災害不是能提前預測的,也不是能抵御的。

想要消除災害,那就行仁政。

當然,在王學興盛的年代,是沒有人敢在皇帝面前吹這一套理論。

但是在其余地方還是挺受歡迎的,反正鄭學的門徒們到如今都提倡這一套東西,不曾有變。

荀勖很是認真的講述了有備府的規模,隨即又說起了這些年里的工作。

“涼州有幾年都不曾下大雨,愈發的干旱,河道下降嚴重,在當地有備府稟告之后,我們推測涼州將會發生多次災害,故而提前進行了預防,由當地的官員們修建了多座水庫,開始蓄水,同時開鑿河道來進行引流”

“我們還往當地提前運輸了糧食,同時遷徙了部分可能嚴重受災地區的百姓”

荀勖說的時候格外的自豪。

“經過有備府的這次預測和抵御,涼州至今為止,沒有造成太大的災害,各項情況都在控制范圍之內”

看到荀勖那得意的表情,群臣大多不以為然。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有備府的成效,是很難講的清的,除非是像曹髦這樣,知道沒有外力干涉下涼州旱災會造成多大規模的打擊,否則就沒有人會意識到有備府的功勞有多大。

大概也是因為這一點,曹髦給荀勖不斷的升官進爵,而眾人卻不太認可他的功勞。

大家覺得他們什么都沒做,就是沒有他們,情況也不會有什么不同。

他們甚至還覺得荀勖的部門就是曹髦用來給自己騙功勞的,跟他教化那些塞外蠻夷是同樣的路子。

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功勞,將一切成果都說成是因為自己的政策。

不過,也有幾個大臣,聽著荀勖的講述,臉上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83最新地址


上一章  |  衣冠不南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