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1258 狂妄的設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不明不清 >>不明不清最新章節列表 >> 1258 狂妄的設想

1258 狂妄的設想


更新時間:2025年05月03日  作者:第十個名字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第十個名字 | 不明不清 
但隨著時間推移,當時的場景逐漸被有幸現場參與者給透露了出來。皇帝真沒耍賴,黃太極輸的也不冤枉。世界上確實有一支會飛的軍隊,它隸屬于御馬監四衛營。

御馬監總共有兩支軍隊,勇士營和四衛營。在萬歷時期大部分駐扎在城內和各地皇莊草場,人數不足萬。景陽皇帝登基之后逐步掌控了軍權,然后就開始擴充和改編這兩支完全掌握在手中的軍隊。

其成員一部分來自當年的海戶司和蹴鞠隊,還有一部分是從陸軍和海軍里抽調的精兵強將,人數迅速膨脹到了近3萬。

不過除了勇士營的一萬人左右駐扎在京城內外,四衛營全部分散在各地,以昌平基地為最。

這個基地距離皇家火藥廠不遠,位于山中,看守極嚴,沒有皇帝手諭任何人不得靠近。具體在做些什么,別說兵部,連總參謀部和陸軍參謀部都不清楚,所需開銷也從內帑支付,不歸朝廷預算之內。

黃太極就是在這座基地里見到的天兵天將,他們每人駕著一個巨大的三角風箏由懸崖跳下,卻沒有跌入谷底,而是飄飄忽忽的飛了起來,繞著基地飛了好幾圈才降落在指定的校場里。

是不是魔法黃太極還是能分清的,這東西看上去有點像風箏,但絕不是風箏。除了沒有線牽著之外,每架前面還有個兩片扇葉靠士兵踩踏機簧旋轉。正是因為扇葉的旋轉,大風箏才能操控自如、日行千里。

皇帝說如果風向合適,這些叫做滑翔傘的東西可以連續飛行幾百里,半個時辰能從基地飛到京城,隨便找個寬闊點的地方就能安全降落。

另外還有一種可乘坐三個人的更大號滑翔機,速度是滑翔傘的倍之,飛行距離也更遠,只是因為正在別的地方訓練,當天看不到了。

已經足夠了,在看到十幾架滑翔傘在天空上排著隊飛行時黃太極就認輸了。皇帝說的沒錯,再好的騎兵也沒法和這玩意比速度,一個是在地上跑,一個是在天上飛,太欺負人了!

“楊尚書若是仍不放心,可以向后面車上的幾位教授再打聽一二。他們也是受陛下之命特意前來迎接奧蘭治親王殿下入京的,聽說其中還有親王曾經的下屬,一起在軍隊中服過役。”

眼見車廂里的人都不說話了,氣氛有些尷尬,席爾瓦眼珠一轉打算把禍水東引。今天去通州府館驛迎接的隊伍里除了他們三個正式官員,還有三位皇家學院的歐洲學者。

“算啦……如果陛下有特殊叮囑必會提前傳諭,待將人送入會同館再進宮討旨吧。”楊嗣昌沒有采納,嘴上說得風輕云淡,面色間卻有些訕訕然。

歐洲學者在皇家學院中任教已經好幾年了,人數從幾個變成了幾十個,至今禮部派駐歐洲各國的大使手中依舊拿著皇帝欽定的名單。

只要發現目標立刻展開行動,無論說服開導還是威逼利誘,各種手段齊上陣,只要能把人弄回來就會立功受獎。

與皇帝的熱衷相比,滿朝文武包括軍方對這些西番都不太感冒,大家全不明白為何要從歐洲尋找人才。若論學富五車,翰林院里有的是,再加上以新學教授的皇家學院難道還不夠用的嗎?

但接下來的發展就無法視而不見了,歐洲學者們不光有媲美四品官員的待遇,還慢慢開始涉足大明朝廷的日常工作了。從戶部、兵部到建設部、工業部、化工部,連很多事關軍方的絕密項目都獲批參與了。

這下難免令一些人心里感到悲切,合算就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唄,放著好端端的博學大儒不理不睬,反倒弄來一群番邦委以重任。

做為禮部尚書,楊嗣昌有工作便利接觸到更多外國人和事情,大概知道皇帝的用意,也部分認同。但心里照樣不太舒服,更不愿意去主動結交那些歐洲學者。

正陽門外東江米巷,南會同館。做為接待南洋和西洋各國使節的主要場所,這些年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趕上重要節日,各國來朝的使節能多到住不下,只好讓隨從們去租住附近的民房。

京城百姓倒是沒那么多禁忌,附近的很多人家發現了商機,馬上修繕自家院落,大多都是單獨革出半個院子,專門短期租給入京使節的隨從居住,買賣很是不錯。

而居住的外國人多了,又帶來了另外一些賺錢的機會,比如開辦外國風味的餐館,替外國人采買貨物。

十幾年下來,本來并不熱鬧的東江米巷完全換了模樣,沿街的買賣家鱗次櫛比,除了常駐會同館的外國人光顧,還有一些好奇心比較重的本地人也喜歡來逛逛,買不買的看個新鮮。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華門外的北會同館,由于漠北各族相繼內附,不再有使節派駐,偌大的建筑物里只剩下日本、朝鮮、哈薩克、布哈拉和俄國有使節常駐,平日里連個人影都看不到,整條街冷冷清清的。

不過這幾日有些反常,時常會有馬車停在側門外,向院里搬運家具和生活用品。車身上漆著禮部字樣,應該是在打掃整理準備迎接客人。

能讓禮部如此大舉出動的客人來頭自然不會小,可怎么想也想不出北邊有哪個國家的君主配得上如此排場,除非一下子來好幾個。

這不沒過幾天答案就揭曉了,隨著一大串馬車依次停在大門口,客人終于露出了真容。其中兩個是大個子,年紀五十左右,消瘦的臉龐配上綠油油的眼珠子,再加上卷曲的橘色毛發,標準的歐洲人長相,還是紅毛番。

跟他們在一起的是個小個子,年紀相仿,胡子挺濃密但頭頂光禿禿,大冬天的也不知道戴帽子,一下車就讓北風給吹抽抽了。

后面的馬車里又依次下來好幾位歐洲人,但都有個共同特點,身上穿的衣服與大明人差不多,顯然不像前面三個初來乍到,應該在大明生活過不少日子了。


上一章  |  不明不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