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1246 奧蘭治親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不明不清 >>不明不清最新章節列表 >> 1246 奧蘭治親王

1246 奧蘭治親王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24日  作者:第十個名字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第十個名字 | 不明不清 
“你知道這個奧蘭治親王和西班牙國王是什么關系嗎?”但這個道理和王承恩講是沒用的,他理解不了,也用不著太明白。所以還是別浪費口舌了,講點有用的吧。

“奴婢聽萬歲爺講過,歐洲各國的君主都有親戚關系。”王承恩學習能力不咋地,但記憶力挺好,尤其是對皇帝曾經說過的一些話始終能記憶猶新。

“確實,他的父親稱威廉一世,一生娶了四位妻子,其中有一位是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外甥女的女兒。還記得法國國王和西班牙國王是什么關系嗎?”

洪濤滿意的點了點頭,開始做出解釋,然后再提出問題。他就喜歡腦子不太聰明的王承恩,用著比較放心。太聰明的人可以安排到合適的職位上去做官,但決不能放在身邊。

“呃……好像是一個娶了另一個的姐姐,另一個又娶了這個的妹妹。”王承恩和后世遇到難題的小學生一樣,開始咬鋼筆帽了。

“嗯,不錯,是西班牙的費利佩四世娶了法王路易十三的妹妹伊麗莎白,同時又把姐姐安妮嫁給了路易十三。按照大明禮法,費利佩四世該叫路易十三姐夫,可路易十三又是費利佩四世的妹夫。

這樣的親戚關系別說你,連朕也給不出合適的形容詞。不用糾結,知道就可以了。但這還沒完呢,路易十三還有個妹妹瑪麗嫁給了英王查理一世。

論起來,這位奧蘭治親王和費利佩四世也是親戚。他的妻子已經和查理一世的王后差不多談妥了,要讓兒子娶英國公主。

如果這門親事真辦成了,以后聯省共和國執政、法國國王、英國國王、西班牙國王之間就是圈套圈的姻親關系。

哦對了,還要再加上一個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費迪南三世。他本是費利佩四世的堂叔,但又娶了費利佩四世的妹妹,到底該怎么論這門親戚關系恐怕要難死禮部。

不僅如此,奧蘭治親王的父親曾經擔任過費利佩四世爺爺的秘書,非常受信任,只是后來因為宗教信仰沖突才分道揚鑣、反目成仇。

朕說了這么多,只是想讓你明白一件事,歐洲那邊的戰爭不管打得多熱鬧、多激烈,其本質不過是一個大家族內部的利益沖突罷了。

他們之間不是叔伯兄弟就是姨表親,再加上兒女親家,打斷了骨頭連著筋,不會真往死里整。充其量是贏了的多占一些,輸了的吐出來一些,逢年過節還要坐在一起,低頭不見抬頭見。

但大明帝國不一樣,對歐洲各國而言我們始終是外人。沒有太多利益沖突的時候可以合作,甚至會被當做武器來打擊另一方。可一旦侵占了他們族群的集體利益,想都不用想馬上翻臉,下手絕不會留情。”

講起歐洲各國貴族之間的關系洪濤也是二把刀,只知其表不明其理。但有一個道理他很清楚,千萬別被表象蒙蔽。歐洲人看上去經常打來打去,好像很不和睦,可骨子里卻很抱團。

“如此說來奴婢倒是想起了一比,他們和周朝各諸侯很像,也是圈套圈的親戚關系。不過諸侯們真打起來也不怎么留情,該滅的照樣滅,還要誅九族。如果萬歲爺能給荷蘭人多一些好處,他們會不會也能生出反骨?”

也不能說王承恩就是不學無術,他為了能和皇帝有來有往的聊天,閑下來的時候經常捧本書看,內容涵蓋很廣。不過由于出發點不同,他對這些書幾乎都不求甚解,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

“難啊……他們的模式和周朝各路諸侯確實很像,只是多了一樣東西,你猜猜是什么?”

洪濤也從來不勸王承恩主攻一兩門學問深讀,如果想和人探討比較深刻的學問,文史類有翰林院里的學富五車們可找,理科類可以去皇家學院擺擂臺,保證唇槍舌劍幾個月都不見輸贏。

可那樣就太累、太費腦子了,和王承恩聊聊天、講講課,其實是一種放松。程度剛剛好,既彰顯了皇帝的本事又不用殫精竭慮思考。講著講著有些問題就在腦子里形成思路了,休閑工作兩不誤。

“呃……該不會是那些不正經的女人吧?”王承恩放下筆,用牙齒叼著筆帽使勁兒想了想,又把奧雅妮講過的歐洲宮廷秘聞想起來了,脫口而出。

“誰說我中華各朝宮廷里就沒有這些女人了?后宮佳麗三千豈不是比歐洲宮廷糜爛更甚。是宗教,他們多了個可以媲美朝廷的教會存在。

雖說教會的勢力正在逐漸減弱,但仍舊是被各國君主共同認可的行為準則。國王登基、權利繼承,都有一套很成熟的流程和規則。

在這套體系的約束下,想通過暴力手段推翻或者鏟除一國王室太難了,會引發眾怒,除非具備單挑歐洲大部分國家的實力。

這些年歐洲的戰爭實際上就是在平衡各方實力,西班牙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太強大了,要是再不加以消弱,很快就會具備這種實力。

然后你也看到了,歐洲各國你方唱罷我登場,輪番上陣與神圣羅馬帝國、西班牙大打出手,硬生生把兩個強大的國家耗成了殘廢。”

關于歐洲宮廷混亂的說法,洪濤不用聽奧雅妮講就知道。但他不認為這是歐洲宮廷的特點,中華文明和他們比起來也不遑多讓。

東西方文明真正的差異并不在女人的褲腰帶上,而是宗教。中華文明的諸侯國之間所以互相吞并的特別徹底,就是沒有共同認可的約束力,只要拳頭夠大說滅門就滅門。

這種事如果放到歐洲,不用多,一次就會成為公敵,基本混不下去了。教會在這時候充當了裁判員的角色,先規勸、再調停、然后威脅,還不聽的話就該發起圣戰了。

當時沒一個歐洲國家能與之對抗,只好改變策略。逼急了他們也會采取暗殺之類的手段,但僅限于某個人,不會整個家族都弄死。


上一章  |  不明不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