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公里登陸,先扎營。”聽聞敵人也布設了防御陣地,還擁有數量不少的火炮,洪濤反倒輕松了。
他不怕面對面對轟,更擔心在陌生的環境里遭遇突襲。既然人家擺開了陣勢,那就按部就班一板一眼的來。此時地利優勢就很小了,比拼的完全是武器優劣和人數。
下午3點半,船隊在距離法奧港南門4公里處下了錨。這次沒有在河面上設立攔阻鐵索,而是把兩艘從海商手里租用來的三桅商船并排錨定在河道中間,在甲板上裝備了20多門100毫米甲板炮,由3個陸軍百戶駐守。
其余艦船順著航道依次排開,相距300米,除了船上的水手和炮手,裝載的御馬監和陸軍士兵全部乘小艇一批批登上左岸,在瞭望手選定好的地方開挖。
沒錯,就是開挖,當著奧斯曼軍隊的面,揮舞著行軍鍬和行軍鎬一頓刨。好在此地泥土比較松軟,晚飯前兩道相距百米的戰壕基本成型,依著河岸把營地圈了起來。
“看來咱們是遇到同行了,你們如果有時間真該輪流登上熱氣球仔細看看,對面挖壕溝的本事比咱們強多了,簡直就是藝術品。”
在這期間洪濤沒有下船,但也沒閑著,通過桅桿瞭望手的旗語和熱氣球來來回回聊了2個多小時。當丁順上船匯報扎營進度時,已經手繪了一張奧斯曼守軍的壕溝示意圖。
“……陛下,這些小尖尖是何物?”拿到草圖,丁順的臉立馬黑了,這哪兒是戰壕啊,簡直就是螞蟻窩。
奧斯曼人好像對挖戰壕情有獨鐘,不太滿意簡簡單單的線條,而是把繪畫藝術融于其中。七拐八拐彎彎曲曲,東一枝西一杈,猛看雜亂無章,仔細瞧又暗藏玄機。
為什么把戰壕挖得如此復雜,丁順能理解,實際上陸軍前些年也研究過戰壕的形狀、深度,力求做到既效率又不降低實用性。
但經過多次實踐才發現純屬多余。在武器射程、射速、威力、精準都占優的前提下,沒有一支軍隊能靠近第一道戰壕,挖兩道就已經算很謹慎了,沒必要再弄太復雜的形狀。
“應該是槍尖,從移動速度上看很可能是騎兵。”
“他們的戰壕里能騎馬!?”本來就百思不得其解的丁順聽聞這個答案更不淡定了。
把戰壕挖的復雜一些好理解,做為防御方,地形越復雜越能增加進攻方的難度。如果戰壕是直線,只要有一點被突破,整條戰壕也就全部失守了。可是真有必要在戰壕里埋伏騎兵嗎?費這么大力氣干啥用呢?
“你可能沒認真看過王大頭從蘇伊士港發回來的簡報,那里面就提過當地人筑城的習慣。他們會燒制一種很精美帶圖案的瓷片用于裝飾寺廟和房屋,卻沒有大規模使用泥土燒造磚瓦,以至于建造城墻時大多使用夯土和石塊。
法奧城的城墻就不算高大,無法安置大量守城軍隊。遇到強敵來攻時咋辦呢?他們就以壕溝代替城墻,不光能攔阻敵軍,還能在其中藏匿大量軍隊掩人耳目。
另外這種戰壕還是攻城的利器,遇到高大堅固的城墻時,他們通常先不發起進攻,而是派遣大量人手挖掘戰壕慢慢靠近城墻。
為了能在戰壕里安置大量攻城部隊,還要避免遭受城墻上的火炮和弓箭射擊,戰壕的形狀和規模必須復雜龐大。
朕建議你多琢磨琢磨,如果咱們的城市遇到此種敵人該怎么防御才最有效,有備無患!”
奧斯曼軍隊的戰壕戰術洪濤沒見過,但在后世的一些歷史和軍事書籍里讀到過,確實不是胡亂挖,很有章法且很有效。
有一出歌劇叫《奧賽羅》,主角奧賽羅是威尼斯公國的將領,他所駐扎的城堡位于塞浦路斯,名為法馬古斯塔要塞,是威尼斯公國控制東地中海的重要據點。
法馬古斯塔要塞還有個名字,奧賽羅城堡,位于塞浦路斯東岸的法馬古斯塔城,城墻全部由大石頭壘砌,建有8座棱堡,堡內常駐幾千守軍,食物和水源充足,易守難攻。
但它還是被奧斯曼軍隊給啃了下來,首功不是攻城巨炮,也不是三軍用命,而是鎬頭和鏟子。
從圍困到攻陷總共耗時72天,其中70天都用來挖壕溝。奧斯曼人在法馬古斯塔要塞外面挖了密密麻麻的壕溝網絡,縱橫交錯,遍布藏兵洞,足以躲避城內守軍的直射炮火。
就這么一點點的挖到城墻下面,埋上火藥咣咣咣一頓炸,9次才把城墻炸塌,可見這座要塞修建得有多結實。如果光靠火炮轟,無論是石頭球還是鑄鐵球,不知道得多久才能轟塌。
歐洲,包括美洲也有類似的要塞和堡壘,有些早晚會擋在大明帝國前進的路上。雖然大明軍隊武器更先進,還有威力更大的炸藥,也不是能輕易攻陷的。奧斯曼人的戰術雖然笨,卻不失為一種有效減少傷亡的辦法。
“是,此戰結束之后學生立刻讓陸軍參謀部就奧斯曼人的壕溝戰術做專項研究。陛下,如果奧斯曼人縮在戰壕里不出來,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減少傷亡?”
聽皇帝一講,丁順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事先誰也沒料到會遇上此種局面,強攻不是不可以,可一旦進入戰壕網絡就難以避免近距離纏斗,這種方式是大明軍隊最不愿意面對的,也是傷亡最大的。
如果攻打一個小小的法奧港就損兵折將,那后面還有一大串城市需要攻打又該怎么處置呢?此次陸軍擔任主要作戰任務,不光要取勝還得贏的漂亮。
“這可能就是天意啊!”洪濤沒有回答丁順的問題,而是長嘆了一聲,說了句沒頭沒尾的話。
“如果放在兩年前,朕也沒辦法破解,只能靠艦炮的火力優勢先壓制對方的炮兵,再派步兵強攻。一條溝一條溝的爭奪,大概率能獲勝,傷亡卻會很大。
現如今仍舊是沒有太好的辦法,也還是要強攻。不過有了御馬監的3000勇士,獲勝難度會小一些,傷亡也會低不少。
走吧,上岸回營,把千戶以上的將領召集起來連夜商量下明天的強攻手段。到底能不能以奇兵奏效,朕心里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試試再說。”
在沒有飛機的年代里,如何在塹壕戰中減少傷亡快速取勝是個世界性的難題,洪濤就算再穿越一萬次也想不出辦法。
不過巧了,御馬監勇士營攜帶了兩種武器比較適合在塹壕戰中使用。但畢竟是第一次投入實戰,到底有沒有效果、能有多大效果誰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