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748 富峪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不明不清 >>不明不清最新章節列表 >> 748 富峪城

748 富峪城


更新時間:2024年07月28日  作者:第十個名字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第十個名字 | 不明不清 


“可惜啦……既然之前有衛所,那就更方便了。翻一翻舊存檔,把當地的路徑搞清楚,準備出兵建城吧。就在富峪衛的基礎上建起一座堅城,夠五千陸軍長期駐扎。

你們仔細算一算需要多少工匠、石材、石灰、鐵條,用最快的速度把城建好。還有最少需要多少陸軍護衛,務必機密行事,不要提前走漏了消息。”

洪濤提起寧王還真不是想到了舊事,只是覺得當初如果不放棄朵顏三衛,甚至想辦法將他們同化,現在可能就沒有這么被動了。

自己之所以選中了富峪衛建城,就是看中了它所處的位置。在這片群山之中有一小塊相對比較平坦的區域,正好位于老哈河上游與大凌河、爆河、青龍河之間。

從北邊、東邊來的大部隊想穿過群山,不管怎么繞也只能沿著老哈河或者大凌河進入,然后再順著青龍河、爆河或者灤河南下。

此時只要在這塊小平原上建座城,駐扎一定數量的軍隊,儲備足夠的彈藥補給,就可以完全切斷盧龍道和部分古北道,屏蔽來自北和東北兩個方向的威脅。

順便還能兼顧西邊百十里的灤河干流河谷,即便將來喀喇沁部與大明反目,也不怕蒙古騎兵順此南下了,屬于一舉多得。防御一座堅城,總比防御幾百里長城要容易多了,也經濟的多。

其實洪濤也不比古人聰明,沒聽袁可立說嘛,這里原本就是大寧都司的衛所.可能是由于補給問題,也可能是別的原因才不得不放棄,全部縮回了長城以南。

“陛下,從喜峰口出關,沿爆河北上210里可達。沿途有馬道,就是年久失修,不知還能不能通過車輛。”

舊檔案很快就從兵部拿來了,大致的數據也陸續被翻了出來.袁可立越看越輕松,臉上露出了些許笑容。如果此計可行,那就等于又多了一座歸化城。

別小看五千陸軍,依托堅城不出,來三五萬人馬怕是連城墻都摸不到。只要彈藥補給足夠,想守多久就守多久,無論蒙古還是女真都拿它沒轍。

可是不把這座城拿下,誰都不敢帶著大部隊南下攻打邊墻,后路隨時都有可能被切斷,輜重糧草什么的更別想了。

也就是說皇帝用一座城和五千陸軍,就把近千里的長城防御難度給降低了好幾個檔次,至少能解放三四萬邊軍。最初的投入可能多一些,但按照長期算的話就非常值了。

“有工兵衛在,這些都是小事。快,朕不要求別的,只求一個快字。陸軍深入群山200里,除了運送彈藥補給,還要運輸工匠、工具、設備,耗費很大。

要充分發揮火槍和火炮的優勢,來,朕畫個圖你們參考下。這里、這里、這里和這里,相距300米,各筑起一座三層炮臺,大致結構可以仿照灤州鐵廠里的塔樓。

這樣一來,四座炮臺之間都在火槍和火炮的射程之內,人員和物資可以放在中間。再用矮墻將四座炮臺連起來,杜絕來自外面的騷擾,里面就可以安心建造了。

不要全按照去做,朕只是提出一個思路供你們參考,具體要四座炮臺還是五座或者三座,要在實地考察之后再定。另外還有一件事必須特別關注,水!

富峪衛舊址附近有多條河流,在城內打井應不成問題。但不能光關注大軍駐扎吃水,在選址的時候也要提前做好對水患的防備。萬一敵人在附近河流筑壩蓄水,這座城不能受到影響。”

這時候就得看誰更雞賊了,洪濤不會筑城也不會修路,但他足夠雞賊,或者說腦子里裝的歷史教訓足夠多,瞬間就把上下五千年人類攻打城市的招數全過了一遍,從大自然到人為幾乎都想到了。

“臣以為筑城之事有八成把握,但日后運送補給卻是個大問題。以五千人為數,即便隔月運輸也要大批車輛同行,200里山路護衛不易。”

此時此刻,袁可立沒有去歌功頌德,而是皺著眉開始挑毛病了。以陸軍的能力,他相信筑城不是大問題,可日后的補給稍微有點棘手。

畢竟五千駐軍的吃喝全要靠后方運輸,這可不是小數目。派軍押送人多了浪費,人少了又不保險。

“禮卿,你算錯了,不是五千,而是二千。朕算過了,常駐2000陸軍足矣,多余的輜重補給是為將來北上準備的。這座城不僅僅是為了防御,更多的還是做為進攻支點使用。

你們來看,若想進攻白城,中途就不能缺少落腳點。蒙古牧人善騎,陸軍不能和他們在山區草原上比速度,只能穩扎穩打。

朕打算每隔200到300里,找交通要沖筑一座堅城。這樣一步一步的向北逼近,1000里也好,2000里也罷,兩年或者三年總能走到的。

但在這兩三年的時間里,林丹小兒也別想踏踏實實積攢力量。朕先拿喀爾喀五部開刀,以此城為初始,時常派出三四隊輕騎,對附近的喀爾喀和察哈爾牧民進行騷擾。

人抓回來、牛羊能帶則帶不能帶則殺!遇到大軍來戰馬上撤回,待敵人撤走再尾隨挑釁。朕從來不打虧本的仗,筑城的費用必須從他們身上找補回來!”

這就是洪濤很欣賞袁可立的優點之一,這位進士出身的古代官員雖然也有本時代士人的傳統思維模式,但并不保守,且具備理性和邏輯,最主要的是骨頭還沒被打斷。

不管是剛被征召為官還是功成名就身居高位,只要心里有疑問就會直言不諱的提出來,并不因為皇權日盛而改變初衷。

不過這次他的擔心是多余的,筑城的目的并不是堅守,而是進攻,目標直搗虎穴,林丹汗的白城。

眼下的局面很復雜,想破局就得來狠的。蒙古、女真和朝鮮比較起來,洪濤認為對大明威脅最大的不是女真,更不是朝鮮,而是蒙古。

因為它控制的區域實在太大了,從東到西綿延了幾千里,且沒有重點,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從某一個點南下,讓人防不勝防。

對于這種族群,防御是最吃力也是最被動的,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都要放在綿長的邊境線上,時間久了,不用大的戰爭就會被活活拖成殘廢。

大明的二百多年,從強到衰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是在和蒙古消耗。最終身體耗垮了、精氣神耗光了,壓不住身邊的各方勢力了,才被女真崛起一擊致命。

可是想徹底擊敗蒙古也不是件容易事,北方游牧民族從匈奴到突厥再到蒙古,都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特別抗揍。且身上帶著荊棘光環,有反彈傷害的效果。

漢朝為北擊匈奴掏空了國庫、累慘了百姓,結果匈奴被打跑了,自己也累吐血了,命不久矣。唐朝北擊突厥也是一個下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結局比漢朝還慘。

接下來還有鮮卑、遼、金先后崛起,反正蒙古高原上從來不缺牧人,也從來不缺游牧民族政權。你方唱罷我登場,和走馬燈一般直到大清朝,才算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

那皇太極是用了什么絕招呢?也不新鮮,就是打一派拉一派。保證蒙古貴族的利益,甚至給的更多,讓其有限自治。再通過一系列對內對外的戰爭消耗其人口,防止其做大。

既然有效果那洪濤就不介意借鑒下,現在他就要聯合右翼蒙古打擊左翼蒙古了。打贏了,一起分贓。打輸了……都輸了還有什么可說的,洗洗睡吧。

聽到皇帝這么說,袁可立很快也想明白了之前為什么要和喀喇沁部那么熱乎,然后又拉上土默特部,狠狠打擊了鄂爾多斯。

合算又是一箭雙雕的陰謀,皇帝早就開始惦記左翼蒙古林丹汗了,與張秉忠謀反沒什么直接關系。那個什么素囊臺吉和察沙克大臺吉只是恰好送上門來的倒霉蛋,間接上還促進了喀喇沁和土默特部倒向大明。

“……陛下英明,請給此城賜名!”既然這樣那么別說廢話了,繼續亦步亦趨跟著皇帝走唄。

“呃……嘶……嗯……富峪衛……挺好聽也挺吉利的,還叫富峪城吧!”

一到起名的環節,洪濤顯得比制定軍國大策還艱難,咧嘴呲牙五官變形,摸腦袋揉屁股伸胳膊伸腿好一頓折騰,最終也沒擠出來,干脆用了舊名。

他本來想說赤峰來著,位于北京東北方向的城市,在洪濤腦海里只有承德和赤峰。但從距離上算好像比承德遠不少,那就應該是赤峰了。

可轉念一想,還是算了吧。叫赤峰,萬一參謀們問起由何而來,自己不太好解釋。說當地有座山峰是紅色的?不能啊,自己根本沒去過。

其實承德和赤峰都錯了,這座即將出現的富峪城既不是承德也不是赤峰,而是位于它們倆中間。后世這片地區沒有大城市,屬于寧城縣。不過在遼代是個重要城市,稱為大定府,是五京之一的中京。


上一章  |  不明不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