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591 鐵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不明不清 >>不明不清最新章節列表 >> 591 鐵軌

591 鐵軌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04日  作者:第十個名字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第十個名字 | 不明不清 
“先讓你大兒帶著孫子去找馬經綸,待朕出征回來再安排。進廠的時候,朕遠遠看到東邊有座高塔,它是做什么用的?”

只可惜李之藻能用的招數,別人不見得也能用好,索性就不聊這些了。自己可以容忍他用歪招管理工廠,但決不允許有人在工業基地里傳播宗教。那座高塔遠看上去很像未完工的教堂尖頂,如果真是,必須馬上制止。

“此事臣寫了奏折,陛下出來的匆忙怕是沒送到。那是臣蓋的炮塔,高八丈,全部由煤矸石、鐵渣、石灰和廢鐵條筑成,底層厚六尺,炮火所不能摧。

共有十座,分布于廠區要沖。每座分五層,頂層瞭望,下面三層安置炮車和火炮,每層三門。一層用來駐守火槍隊,如遇敵來襲,護廠隊可進入塔中攢射,使敵不能靠近。

塔中挖有水井,備足干糧彈藥可容百人堅守數月。此為第一座,再有旬余即可完工。另有四座已然挖好了地基,全力趕工兩月可成,陛下以為如何?”

提起這座塔,李之藻馬上就口若懸河起來,一邊說一邊蘸著茶水在桌上勾畫,神色間充滿了自豪,然后用期盼的眼神盯著皇帝,希望得到認可。

“這是你想出來的?有廠區圍墻和護廠隊在難道還不夠用?”

洪濤肯定是不會給稱贊的,這玩意不就是大號的炮樓嘛。雖說用的都是廢料,可對付冷兵器作戰的敵人依舊有些靡費了,缺乏性價比。

“確實是臣想出來的,只因護廠隊都是工匠,培養不易,即便有火炮火槍在手,遇到強敵也難免傷亡。臣以為耗費些材料與時日,能讓他們少傷亡算起來也不虧。”

雖然沒得到皇帝的首肯,李之藻也不灰心,充分闡述了自己的設想以及原因,態度很堅決。

不是說自己帶著勇氣光環,而是到了關鍵時刻有皇帝在身后站著能會讓士兵們晚一刻鐘再逃跑。別小看這一刻鐘,很多時候雙方都在咬著牙硬挺,誰多挺一刻鐘對方可能就先崩了。

“……成吧,朕準了。再想想還有什么朕不知道的,一并都說了。”

只要經歷過一次大戰的洗禮,多一半士兵就會產生抗體,下次再遇到相同的場景,害怕照樣害怕,卻多了些自控能力。不再六神無主就是可戰之兵,多來兩次,當見慣了鮮血和殺戮,把勝利習當做以為常時,就成了無所畏懼的強兵。

其實陸軍至今為止也沒怎么見識過大規模作戰的場面,不同的是陸軍里有一些親身參加過戰斗的海軍陸戰衛軍官,還有像李如樟這樣參加過大戰的將領壓陣,情況可能會好一些。

當然了,這只是理論上的評估,真到了戰場上誰也無法保證不出現意外,這也是必須御駕親征的主要原因。

洪濤想了想,好像也有點道理。護廠隊畢竟不是陸軍,對付小規模的盜匪還成,真遇到大批軍隊進攻確實存在心理問題。有了這些巨大的高塔做為掩護,應該能增加幾分勇氣。

“煉焦廠的大匠和臣提了件事兒,說是從煤礦到洗煤廠的木軌太不禁用,時常會被運煤車壓裂。去年底有一輛運煤車因為木軌斷裂翻覆,駕車人和騾馬無大礙,卻砸死了兩名路過的工匠。

事后光清理煤車修復木軌就用了兩天半,所有煤塊都運不過來,差點讓煉焦窯停工。他想再修一條軌道,如果一條壞了還能用另一條。

臣想了想,再修一條軌道不能相距太近,沿途還需另架新橋,費用巨大。若是在原來的路基上用鐵軌代替木軌,是否可行還需陛下指點。”

說起工作上的問題,李之藻沒提什么技術難題。煤鐵的開采、熔煉、鑄造,從永定河煉鐵廠開始已經運行了小十年,每道工序基本都形成了固定模式,除了認真執行和細化之外沒什么可以大改動的環節。

但有一件事必須得皇帝做主,主要是牽扯到很大的工程量和資金投入。能不能用新思路代替舊的也得聽聽皇帝的意見,畢竟這玩意誰也沒搞過。

“好嘛,先是炮樓,現在又來鐵軌了,看來朕今晚是別打算睡覺了!去把鍛造和鑄造的大匠們叫來,一起研究下鐵軌該如何造!”

雖然李之藻只是隨口一提,也沒有細致的方案,卻還是觸碰到了洪濤的爽點。鐵軌啊,如果能把這玩意搞出來,下一步就可以重點研發蒸汽機了。

一想到自己坐著裝甲列車巡視歐亞大陸,洪濤立馬就不困也不累了,把飯碗一推,不顧王承恩擠眉弄眼的提醒,就要當場召開技術研討會。

然后就悲劇了,一位皇帝、一位五品郎中、五位大匠,湊在屋子里好一頓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連帶著王承恩和十多名御馬監勇士跟著一起熬夜。

結果天亮了,李之藻和工匠們歡天喜地的拿著一大摞圖紙告退,就剩下皇帝和王承恩各自頂著一對兒熊貓眼,打著哈欠爬上馬背,按照原計劃繼續趕路。

“記下來,待李之藻的孫子去了海戶司,讓張永齡好好操練,每天必須早中晚哭三次!他媽的,白白熬了一宿!”

隊伍都已經過了灤河,洪濤被冷風一吹才清醒過來。合算自己被李之藻一說也犯了好大喜功的毛病,不顧現實條件想來個人定勝天。

好在最終還是理智戰勝了人性,沒有讓研發鐵軌的項目強行上馬,否則還不知要往里扔多少銀子,耗費多少工匠的寶貴時間。

鐵軌沒造出來?肯定的,要是能造出來,當初就不會讓熊三拔用木軌代替了。從目前的材料到設備再到用途都不適合鐵軌的誕生,科學就是科學,大煉鋼鐵年產千萬噸趕英超美的虧吃一次就夠了,不能在一個坑里摔倒兩次。

但是對于李之藻和工匠們來講這一宿卻很有收獲,在景陽皇帝的光芒指引下,一種L型的鑄造鐵軌圖紙新鮮出爐了。

三尺三一根的長度,夠用了;灰口鑄鐵的材質,鑄造廠可以做到;只要經過試驗證明抗壓強度超過木軌那就是巨大的成功。

啥?鑄鐵脆,那要看和誰比,經過熱處理還是能用的。鑄鐵貴?這倒是真的,但從保障煉焦廠、煉鐵廠正常運轉的角度想又不算什么了。畢竟是鐵不是鋼,以灤州煉鐵廠的產量足矣供應。

當然了,這種鑄鐵軌目前僅能用于礦山到廠區的三十多里運煤軌道,還有從廠區到碼頭的貨運軌道,距離太長了依舊吃不消,所以熊三拔的軌道公司只能繼續使用木軌。


上一章  |  不明不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