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165 三十六行2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不明不清 >>不明不清最新章節列表 >> 165 三十六行2

165 三十六行2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第十個名字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第十個名字 | 不明不清 
翊坤宮之變

翊坤宮之變

海禁從明朝建立那天起就在嚴格執行,即便是支持了鄭和下西洋的永樂皇帝,也不是以開辟貿易航線為目的。

“宣德化而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彰顯天朝上國威風,讓萬國來朝,滿足一下虛榮心才是真實用意。還有一種說法,鄭和是要去找失蹤的惠帝。不管出發點是什么,結果都是得不償失。

前來朝貢的國家確實不少,但大多數都是想占便宜的,隨便帶點土特產或者動物,明朝政府就得好吃好喝招待,臨走還得以超出多少倍的價格收購所謂的貢品。

可是海禁自打頒布開始一直到明朝滅亡,幾乎就沒有一天真的禁過。倒不是民間奮起反抗,而是統治階級內部對海外的香料、木材、貴金屬、奢侈品有不斷膨脹的需求,變著花樣的開后門想辦法來滿足。

三十六行就是在這種自相矛盾的怪異政策下誕生出來的怪胎。明中期以前朝廷規定了三個港口可以接待來自番邦朝貢的船只,分別是寧波、泉州和廣州。

到了嘉靖朝由于倭寇折騰的太厲害,寧波和泉州相繼關閉,對外交往的窗口只留下一個廣州。市舶司在城西建了懷遠驛,專門用來接待外國朝貢的使團。

每個獲準前來朝貢的國家,一次最多能派出三條船,每條船最多裝三百人,并允許攜帶貨物售賣,但只能販賣給廣州官方,不許和私人交易。

但僅憑市舶司和當地官府應付不來這么多外國人,官員們也不愿意學習番話,更不想和這些蠻夷討價還價,咋辦呢?

于是商人就被想了起來,選擇當地家境比較殷實的商人代替官府出面與各國使團洽談業務,先登記好貨物種類、數量、檢查好質量、做出估值,再把稅交給市舶司,才允許貨物上岸。

為了方便操作,這些被官府選出來的商人就按照各家的實際情況,把來自各國的朝貢船只做了個分類,每戶分別針對某個國家或某幾個國家。久而久之,參與的商人越來越多,劃分越來越細,逐漸演變成了半官半商的三十六行。

再后來,三十六行干脆把市舶司和地方官府的一部分工作也代管了,從規定錨地、上船驗貨、預估定價、征收關稅、上岸卸貨、批發售賣、調集貨源一條龍。

而且是雙向的,外國船只想從廣州買貨帶走也得通過三十六行,否則就算走私,會不會被官府抓住不清楚,但在近海遭遇打劫的概率很高。海盜們仿佛長了千里眼順風耳,連船只停在哪兒、裝了什么貨物都能提前獲知。

有了這么大權力,商人自然是不會放過賺錢的。他們一方面給官府打工,一方面還搞點副業。比如說與朝貢船只商談好,先把值錢的貨物偷偷運上岸售賣,利潤兩家按照事先約定好的比例分配。

這樣朝貢船只就能逃避大部分關稅,售價自然要低一些。三十六行拿著緊俏物資又能賣個高價,里外全是賺。當地官府自然也要分杯羹,坐在家里就有白花花的銀子拿,必須兩只眼全閉上。

如果光是逃稅就滿足了,那官商的名號就白叫了。當權力和資本穿一條連襠褲時,只有想不起來的,沒有不敢干的。

前面這些只是掙錢門路的一小部分,真正的大頭是走私!三十六行利用一手控制外國船只銷售采購權,一手壟斷沿海手工業貨源的優勢,幾乎是正大光明的搞起了走私。

他們對內壓低價格采購大量瓷器、絲綢、茶葉等貨物,用小船直接送上朝貢船只,又把出口關稅給逃了。或者直接用海盜船運往東南亞港口,賺的更多。

李贄是把這一切都打聽清楚了,可他也沒什么好辦法改變。明擺著的,三十六行已經成氣候了,不僅僅是個民間商業團體,而是腳踩黑白兩道,又和官府勾勾搭搭,斬不斷理還亂的龐大勢力。

誰敢觸碰他們的利益就等于挖了當地士紳集團、官員集團和部分手工業組織的祖墳。除非能把兩廣官場全撤換掉,再派重兵剿滅,否則就算皇帝親自來了也是沒轍。

無奈之下,他只能把打聽到的細節呈報給皇帝,很快就收到了回復,內容只有兩句話:蓮藕身在污泥,然內心潔白。李師乃朕之蓮藕,好生由污泥供養,只待來日花開之時。

含義很明確,李贄百分百看懂了,但自恃身份無法做到,又不能不做,只好把這個工作交給了朱雀。如果還不成,那就只能動用最后一招了,去找提督市舶司的太監。

朱雀聽聞此事之后一點不為難,馬上就和前來洽談建廠業務的商賈放出了風聲,然后坐等三十六行自行登門。

綿白糖可是緊俏貨,在泉州那邊有多少出多少,絕大多數全都運往了日本和東南亞,想必廣州這邊的商人也不會看著能掙大錢的貨物無動于衷。

但兩個多月過去了,依舊不見有三十六行的人露面。就在他坐立不安、茶飯不思、抓耳撓腮的時候,護廠隊長遞上一張名帖,上面只有五個字,廣州黃見望。

“請……備好茶!”本已經有點絕望的朱楩,見到這個名字渾身上下立馬舒坦了,不慌不忙的回屋換上見客的袍服,端坐在客廳的太師椅上,仿佛真是位世襲罔替的侯爺。

“久聞黃攬頭大名,今日才得一見幸也幸也!”片刻之后,一名素衣老者被小廝引了進來,看上去和縣城里的教書先生并無兩樣。可是黃見望的名號讓朱雀收起了輕視之心,起身邁步走到堂口率先見禮。

“哎呀,王爺,使不得、使不得,折煞小民了……”朱雀覺得自己的做派已經很低調了,可是老者更過分,居然兩腿一曲就要行跪拜大禮。

“萬萬不可,小子雖在金冊,卻是庶民,黃攬頭不要聽鄉野村夫一派胡言,陷小民于百口難辯之境地。”朱雀趕緊上前一步伸手扶住,堅決不讓老者跪下去,同時嘴里還得玩命解釋,恨不得把自己說成流民。

“如此說來,是我黃某人莽撞嘍?”老者好像是頭一遭聽聞此事,滿臉都是不可置信,但腿確實不再彎了。

“哪里哪里,黃攬頭肯屈尊到荒郊野外是我朱某的運氣。來來來,請上座……不不不,一定要上座……”朱雀順勢也松開了手,嘴上打著哈哈,心里卻有點緊張。

很明顯,這個老頭在來之前已經查過自己的底細,而且還查清楚了。廣州和武岡距離雖然不遠,可是民間要想搞清楚宗室內情也不是件容易事,可見三十六行不簡單,能量大得很。

(本章完)

如有侵權,請聯系:(##)


上一章  |  不明不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