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扭的人倒也有別扭的好.”
李景霖嘿嘿一笑。
唐文景這個老頭,確實有點古怪,也有點別扭。
而且,特別好面子。
好面好到了什么程度?
別人家的好面子,那是希望別人能多夸,當面夸,享受那種飄飄然的優越感。
而非常不喜歡在“不該”的場合說自己的缺點,覺得這樣是丟面子。
但唐文景完全不一樣。
要是當著一堆人的面,使勁夸唐文景,唐文景反而覺得,你怕不是在陰陽怪氣我。
越夸,越覺得丟人。
比方說.
之所以能夠支援隔壁舞劇《張騫》的學術顧問,帶過去的那些關于張騫個人的史料研究,也非常的縝密厚實。
或許,體現在紀錄片的,只是一句話。
啥啥都需要找人幫忙,自己的儲備不夠?
丟人!
簡單來說就是.
很好面子,但“面子”的定義卻不太一樣。
如果這紀錄片里出現了哪些意外,或是不小心的錯誤,哪怕是一些無傷大雅的錯誤,對于唐文景來說,那都是重大的“丟面子”行為。
課題研究進度落后?
但唐文景完全就是為了那點面子,自己卷自己。
所以,必須將一切有可能提升內容質量的方向,全部都想明白!
根本不可能。
丟人!
而唐文景,對此相當上心。
這全都是因為,唐文景對《河西走廊》的細節挖掘嚴謹到了一個難以想象的苛刻程度。
在唐文景看來,自己主導的這紀錄片《河西走廊》.如果不能在國際上產生一定的知名度,不夠出彩,那是最大的沒面子。
而此時的唐文景,也正在為明天的拍攝做準備。
而這樣的性格,也被唐文景帶到了本次的工作中。
論文沒什么內容,或者研究成果比較一般?
丟人!
誰讓我丟面子,我就讓誰沒面子。
但這一句話所要表達的內容,傳遞的情緒,是否符合最嚴謹的史料記錄?
能夠作為理論依據的這些史料研究,最能形成的統一說法是哪種?
這都很需要有人去嚴格把關。
而這樣不一樣的定義,也正是唐文景能夠在學術研究里,取得巨大成果的原因。
而當眾指出他的問題.只要問題真的存在,并且你能給出點建議,那么,唐文景一定虛心接受,反而會舒舒服服,因為,這種虛心接受建議的行為,在唐文景看來倍兒有面子。
別人,那都是互相卷,你卷我,我卷你。
一夜無話。
翌日,唐文景便早早的來到了拍攝現場。
此時,演職工作人員,全部聚集完畢。
在簡短的開了個會,安排服道化組去找業內專家進行最后的核實后,唐文景便帶著這些拍攝紀錄片的演員們進行了一次特殊的會議。
“文案都看了嗎?”
“唐總監,都看了,您放心。”
分管演員的分組組長開口匯報。
“而且,關于相關的延伸記錄,匯總的相關論文,也都組織各位研讀了。”
“嗯,那就好。”
唐文景滿意的點點頭。
雖然說,是演員,也不會有臺詞。
但是,正是因為不會出現臺詞,只靠著旁白的介紹與歷史科普,演員的神態反而要更加的自然逼真,對演員的要求更甚。
于是,唐文景找來的,便是老陜話劇團。
其前身,正是老陜的文工團,這里的演員們,或許名氣不會特別大,但演技一定特別強,并且,相應的文化水準,學識學歷,都絕對是非常有強度的。
紀錄片,就算需要有一些創新,運用演員扮演,但總歸來說,還是嚴肅的。
肯定需要演員對歷史,文化,人物,有著最基礎的了解,并且,能夠有相應的學習能力。
如果真搞點娛樂圈的那種明星.連個論文都看不懂,那是真沒法拍。
“接下來要拍攝的第一部分內容,主題,是使者。”
唐文景緩緩開口。
“使者的中心,是忠!”
“張騫的毅力,難以言表,張騫的忠誠,青史可鑒!”
“打開千年奇跡,肉腳蹚出古絲綢之路,完全可以說,張騫的這個奇跡,為華夏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難以.無法磨滅的貢獻,即使千年之后的我們,也依然受益無窮。”
“我希望各位能夠從更大的格局思考故事內容,思考人物內心,尤其是你。”
被唐文景點名的演員一下子支棱起身,鄭重萬分的連連點頭。
演員名為邱垚,今年已經三十多歲了,外表一臉正氣,很是堅毅,非常符合張騫的形象。
聽說自己要演張騫,邱垚的內心先是激動,后是沉重。
是機遇,當然,也是一次重大的考驗。
邱垚暗下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將張騫演活!
哪怕,沒有半句的臺詞。
而唐文景的這句“從更大的格局思考故事內容”,一下子便讓邱垚恍然,似乎原地開悟。
以往,研究人物。
都是從個人記錄的一些生活細節,或者故事情節入手。
但“更大的格局”,讓邱垚開始從整個華夏民族的命運,思考張騫的意義。
華夏是一個奇跡的民族,但民族的奇跡是如何締造的呢?
秦皇一統,天下大同,是奇跡。
漢武立命,開辟漢人之稱,亦是奇跡。
而奇跡又是怎么締造的呢?
放在漢武帝的視角來看。
娶老婆自帶兩張SSR是奇跡,每一個SSR的成就是奇跡。
當即,邱垚便悟了。
之所以華夏民族是一個奇跡的民族,不是因為奇跡在個人身上體現,而是一個又一個人去盡自己所能創造奇跡,小小的奇跡匯聚,最終才有可能成為偉大的奇跡。
正如現如今網友戲稱“拿破侖生晚了”“歐洲沒有秦始皇”。
但追根揭底,仔細審視。
不止沒有秦始皇,也沒有“奮秦六世之余烈”。
或許往自己臉上貼金,可以稱其也出現了所謂的征服王,或者其他什么可以比肩漢武帝的大帝。
但他們沒有霍去病,沒有衛青,沒有張湯,沒有桑弘羊
自然也沒有張騫。
或許,張騫的一生,能夠開辟絲綢之路這一行為,絕對是奇跡中的奇跡,但很多人似乎沒有想過,哪怕張騫沒有締造奇跡,默默無名的死在了沙漠中.
難道中原的王朝就會放棄派使臣前往西域嗎?
顯然不會。
在后續,依然會有第二個張騫,第三個張騫,前仆后繼的出現,直到達成這個奇跡。
然后將一個個小的奇跡匯聚起來。
因為不是華夏人相信奇跡,而是因為華夏人相信自己能夠創造奇跡。
沒成功,那是點背兒,時也命也運也,但絕不是不可能,這次失敗了,我踏馬下次還敢。
在想明白這一點后,邱垚對于張騫的理解。
似乎便更加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