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第634章 洗了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盛唐挽歌 >>盛唐挽歌最新章節列表 >> 第634章 洗了睡

第634章 洗了睡


更新時間:2024年11月27日  作者:攜劍遠行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攜劍遠行 | 盛唐挽歌 


汴州別的沒有,就是船多。

作為運河轉運的中心節點,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渡口,每日都有數不清的漕船裝船,卸貨,忙碌不停。

汴州這里,是一條人工運河(即通濟渠)與另外四條,可以負擔漕運的河流,交匯的地方。

這還是不把黃河也算上的情況。

漕運經濟的興起和繁榮,也造成了汴州這里漕船云集。

有鑒于汴州發達的漕運,方重勇一紙調令,命劉晏負責軍糧的轉運。他本人則是在抵達壽春后,帶著一萬兩千精兵,乘坐數十艘“戰船”,沿著淮河向東挺進!

一路途經濠州、臨淮、山陽等地。每到一處,方重勇便派人拿出盛王李琦的親筆信,勸說本州刺史聽從號令。

同意接受盛王李琦命令的,方重勇就直接派人接管城防。隨后由汴州那邊派遣官吏,進駐當地府衙開始辦公。

而本州原來的官員,則需要即刻出發前往汴州。在接受了吏部的“考核”后,再根據個人能力,分配官職。

到時候有可能直接罷免,有可能改派到別處當官,也有可能會提拔到六部衙門里面任職,而獲得提拔。

總之,到時候如何,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如果不肯放棄原有的職務,不肯開城門的,那么待破城后直接送滿門上黃泉路,斬草除根。

這一手軟的一手硬的,效果極好。沒有任何官員覺得自己腦袋比較硬,利刃也砍不斷的。一個個都接受方重勇的安排,在專人“護送”下,舉家前往汴州。

當船隊開到楚州州治山陽城時,方重勇下令在此整軍,建設水寨、糧倉,將山陽城,打造成后勤樞紐,轉運從汴州上游而來的輜重。

借著李琦“急流勇退”的機會,方重勇一口氣肅清了淮河沿岸的城池,并且全面接管了城中的守軍。他將這些團結兵大半都調到山陽城整合,讓這些人作為輔兵,負責前線各處的后勤補給。

不僅如此,為了穩定軍心,方重勇還讓劉晏緊急調撥了一批糧食,分發給這些團結兵,讓這些人的家庭可以過一個安穩年,讓他們可以心甘情愿的效力。

整個過程中,汴州與淮南的眾多水系,起到了異常重要的作用。無論是行軍,調動人員,又或者是調動物資,全部都是水路進行。

不僅花費的時間少,而且效率高,軍令運轉通暢。

當初定都汴州的地理優勢,開始顯現出來了,并爆發了無與倫比的力量。

在穩固了淮河防線后,方重勇留管崇嗣領兵兩千守山陽,以保證后路。

自己帶著一萬精銳,從山陽直接水路南下揚州。

正當方重勇沿著淮河一路掠地的時候,劉展部火速南下合肥,順利接管了當地守軍,并且主動出擊,連戰連捷。

由于賊軍方清部在長江以南沒有可靠的補給線,所以這些靠著農民起義聚集起來的民夫,在遭遇官軍的連番打擊后,便連夜逃離江北,回到秋浦整軍。

而劉展也不知道長江以南是什么局面,害怕孤軍深入吃虧,于是親自屯兵皖口,與秋浦隔江相望。

皖口三面環水,地理優勢十分明顯。劉展命人在此修建水寨與水柵,并親率精兵沿著長江北岸巡邏。方清麾下的賊軍眼見江北防守嚴密,只得放棄渡江的打算,并將主力向東轉移。

企圖與袁晁的賊軍主力匯合。

壽州以南的局面,總算是穩定了下來。但戰爭的風暴,似乎慢慢的朝著杭州聚集。讓這個靠著大海的南方重鎮,成為左右勝局的關鍵。

“方大帥來了嗎?他是今天會到嗎?帶了多少兵馬?”

揚州唐子城城頭,李琦如同熱鍋螞蟻一般的來回走來走去。

而高適則是安靜的待在一旁,什么也沒說。

其實也不能怪李琦焦躁,因為就在方重勇帶兵從壽春一路挺進的時候,長江以南的戰局,又有了新的變化!

車光倩雖然帶兵走海路,從登州坐海船,直接海路來到杭州以東登陸,并順利接管了杭州城。

但是,本地官軍此前連戰連敗士氣低落,車光倩又是初來乍到,沒辦法整合力量進行戰略反擊。

杭州城內的一切補給,都依賴于登州的海船,西面和南面已經被袁晁的兵馬圍困。

不過好在那些所謂“義軍”,也不善于攻城。看到杭州城防守嚴密,試探攻擊了幾次都被迎頭痛擊,袁晁也學雞賊了,對杭州城采取了圍而不攻的策略。

然后分兵繞路北上攻蘇州。

來瑱也不是吃素的,直接用戰船,通過太湖運兵。在袁晁的賊軍攻打蘇州城的時候,水路繞后出現在賊軍側翼,大敗袁晁!一戰斬首數千!

吃了悶虧的袁晁不得不退到嘉興。

袁晁與幕僚們商議了一番后,覺得走嘉興到蘇州,蘇州到無錫這條線不太穩妥,官軍主力明顯聚集于此。

于是他們選擇繞路,從太湖西側突破。

叛軍一路攻打臨溪、德清、烏程等縣,兵峰直指湖州城!

與此同時,袁晁還分兵一路偏師,繼續攻蘇州,牽制來瑱軍主力。

連續猛攻三日,賊軍終于拿下湖州城,獲得了一個可靠的北進橋頭堡。來瑱左支右擋分身乏術,還是沒能守住湖州。

為了防止大軍被合圍,來瑱在擊退袁晁的偏師后,不得不退守常州,蘇州成為一座孤城。

陷落也只是遲早。

常州城是常州的州治,亦是江南的最后一道防線,若是再守不住,來瑱便要退守潤州。潤州這個名字是隋朝時新起的,不太出名。

不過它過往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叫“建康”。

揚州城就在潤州對岸,隔著一條長江。

如此險惡的局勢,讓李琦如坐針氈,幾乎每天都是在城頭簽押房渡過,連王府都不回了。他是真的害怕哪天晚上睡得好好的,就被人從床上拽下來,割了腦袋。

“殿下,屬下已經跑過幾趟,反復確認過了。方大帥的精兵就在前往揚州城的路上,預計不是今日便是明日。畢竟是走水路,不會太慢。”

高適耐心勸說道。

現在早已不需要去勸說李琦要不要堅守揚州城了,因為這位親王,已經被袁晁在江南的攻勢嚇破了膽。

如果不是高適拼命挽留,估計李琦早就悄悄溜號潤了!

正當高適想繼續安撫李琦的時候,遠處運河的河面上,出現了一支懸掛唐軍軍旗的船隊!

“殿下,快看,方大帥的船隊來了!”

高適指了指遠處運河的河面說道。

“啊?真的嗎?真的來了嗎?”

李琦激動得恨不得跳起來。

比起那些起于微末,殺官造反的泥腿子。就連方重勇這樣的丘八,在李琦看來,也變得眉清目秀起來了。

方重勇再怎么說,也是大唐官僚的一份子,也是他們這個圈子里面的玩家。方重勇的行為邏輯,是可以預測的。

哪怕這位的終極目的,是要改朝換代。

毒蛇猛獸并不可怕,最可怕的事情,是“未知”。人們總是對于未知的東西,充滿了恐懼,李琦也不例外。

而民變,在李琦看來,就是屬于“未知”。

興匆匆的走下城頭,方重勇的船隊已經靠岸了。

看到這位身披紅色大氅,身材魁梧的方大帥走上棧橋,李琦也顧不得什么形象了。

他急急忙忙上前躬身行禮,拉著方重勇的衣袖哭訴道:“方大帥啊,孤有罪!孤擋不住江南的叛軍,以至于民不聊生,還請方大帥趕緊派兵救百姓于水火啊!”

李琦這番話,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倒是讓現場凝重的氣氛淡化了許多。

“殿下這是哪里話,江南民亂,并非殿下之錯,何罪之有啊。”

方重勇連忙扶住李琦,替對方拍了拍身上的塵土。

一旁觀摩的元載、高適等人,心中都暗暗松了口氣。

“殿下,方大帥,揚州府衙已經備好了酒宴,為大帥接風洗塵,這邊請。”

高適對二人做了個請的手勢。

“何老虎,你跟這位高長史一起,去換防吧。等會去府衙來吃酒。”

方重勇隨口吩咐了一句,看似非常隨便。

元載不動聲色的對方重勇點點頭,一切盡在不言中。

他在心中暗想:方清能走到今天,果然不是浪得虛名。做事心思縝密不動聲色,真是做大事的人!

李琦不想呆在揚州了,他沒有什么二心,卻不能說揚州城內所有官員都沒有二心。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方重勇看似隨意的一道“口頭軍令”,卻是正兒八經的奪取揚州的控制權!

熟歸熟,但是規矩不能亂。

方重勇沒打算對李琦怎么樣,卻也始終防著一手。

當然了,很多人壓根就沒看出來,還以為這位方大帥“很好說話”。

眾人進入揚州唐子城,這里是官府衙門所在地,也是官員家屬,駐軍將校及家屬的所在地。

南面的唐羅城,才是商業區。

方重勇等人進入府衙大堂之后,宴會即刻開席。

一道又一道淮揚地區的“硬菜”,如魚鱭、河蟹、蜜姜輪番上陣,像什么蟹粉獅子頭、三套鴨、軟兜長魚等名菜,自隋朝時便馳名海內外。現在一個不差的端上了桌。

也不管方重勇能不能吃得下,只管一個勁的往上端。

看得出來,為了準備這場接風宴,李琦有沒有用心不好說,作為王府長史的高適,肯定是用了心的。

方重勇并沒有動筷子,而是看著一道道菜,就這樣被端上來。他不動筷子,其他人也沒法吃,只能這樣干看著。

揚州府衙大堂內的氣氛,顯得有些尷尬。

不一會,何昌期面無表情走了進來,不動聲色對方重勇做了一個“OK”的手勢。與他一起來的還有高適,看上去面容疲憊,臉上的笑容也很是勉強。

想來,何昌期這個大嘴巴,對高適不可能客氣。冷嘲熱諷什么的,應該不會少。

高適也不可能跟何昌期翻臉。

“人都到齊了吧,現在就開席。”

方重勇微笑說道,夾了一塊魚肉送入口中。

大堂內的氣氛這才徹底松弛下來,李琦麾下的那些幕僚們,開始不約而同的吹捧方重勇帶兵有方,驍勇善戰云云。一時間阿諛奉承之聲不絕于耳。

至于李琦,那些幕僚就好像看不見他一樣。充分顯示了什么叫人還未走,茶已經涼。

不過方重勇只是面色淡然的聽著,既不呵斥,也不褒獎,就好像沒聽到一樣。

酒過三巡之后,他放下筷子,看向李琦,有些關切的詢問道:“聽聞殿下前些時日身體抱恙,不知道現在好些了沒有?”

“唉!一言難盡!”

李琦長嘆一聲,接著說道:“孤每日都感覺頭昏眼花,看到官府的公文就頭痛。可是孤擔任淮南節度使,又在前線,時刻擔憂江南的賊軍打過長江。實在是苦不堪言啊。”

這話半真半假,他生病是不可能生病的,但每日苦不堪言,卻是沒有說謊。

誰說心病不是病呢?

此刻大堂內鴉雀無聲,眾人都在等待方重勇的回答。李琦的話雖然說得稀疏平常,但表達的意思可不簡單。

他的言外之意,就是詢問方重勇,將如何安置自己。

“宣武鎮規模過大,陛下早有分割之意。

現在陛下不在此地,那本帥就冒昧做一回主,給殿下安排一個好去處。

既然殿下希望養病,不如擔任忠武軍節度使。

朝廷將會新設忠武軍,管轄陳州、許州二地,殿下可以保留幕府。

至于殿下現在的封號,與陛下登基前的類同,實在是有些不妥。

不如改為陳留王,在陳留縣開府建衙,食邑從陳、許二州調撥。

這樣安排如何?”

方重勇彎彎繞繞的說了一大通,把在場眾人都繞暈了。

新建了“忠武軍”這個藩鎮,管轄陳州與許州二地,讓李琦擔任“忠武軍節度使”。

然而,李琦開府建衙,卻不是落在陳州或者許州,而是在開封南面的陳留縣,并封陳留王!

王府的開銷,又是由陳州和許州負擔。

換言之,李琦理論上有管理忠武軍的權力,卻沒有對應的渠道,去行使這個權力。雖然陳州與許州,距離陳留縣非常近,但卻不在一個行政區域內。

方重勇隨便埋一個釘子,便可以很輕松阻斷李琦的觸角。比如說,陳州和許州的府衙,就可以略施小計,捏爆李琦的錢袋子。

話說回來,方重勇建立忠武軍的目的是什么呢?顯然不是為了專門安置李琦,起碼不全是。

那么這個問題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在場眾人一時間誰也沒想明白,哪怕是元載等人,方重勇之前也沒有對其說過什么。

但所有人都能感覺到,方重勇的權術手腕非常精細委婉。

這番操作,簡單概括就是:剝奪李琦手頭的行政權力,保留李琦該有的全部體面。

身份地位富貴一樣不缺,但就是沒有權。

聽到這番話,李琦有些愣神。他原本以為,能夠保住一條命,在汴州當個富家翁就不錯了。

沒想到還能名義上擔任節度使,還能開府建衙,還能名正言順的當個親王(從前親王的名號,汴州朝廷已經發布政令,不再承認)。

這當真是喜出望外!

“謝謝方大帥,孤真是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了!”

李琦哽咽道,眼圈都泛紅了,站起身給方重勇行了一個大禮。


上一章  |  盛唐挽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