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從孔子的經濟思想中窺探士大夫們的治國思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盛唐挽歌 >>盛唐挽歌最新章節列表 >> 從孔子的經濟思想中窺探士大夫們的治國思想

從孔子的經濟思想中窺探士大夫們的治國思想


更新時間:2024年10月03日  作者:攜劍遠行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攜劍遠行 | 盛唐挽歌 


先談談標題這個問題,再來談談我想說的。

還是那句話,我不當無知淺薄的作者,希望讀者老爺們也不會成為無知淺薄的讀者。沉靜下來想一些問題,不會浪費你的青春。

人生畢竟不能倒帶,對吧?青春浪費了多可惜。

好了言歸正傳。

孔子看到人們為了追求財富而努力,他認為這是“性相近,習相遠”。

什么意思呢?

追求財富的心思,是大同小異的;但追求財富的手段,則是千變萬化,相去甚遠的。

然后孔子還觀察到了,人們雖然都在追求財富,但結果很不一樣。少數人追求到了,既富且貴;大部分人沒有追求到,且貧且賤。

于是就出現了“大家都在求財,卻出現了貧富不均”的現象。

于是呢,孔子就針對這件事,問了四個問題。

第一個:為什么會有貧富的不同,而且富裕里面也有三六九等?

第二個:這種貧富差距合理嗎,如果不合理,是哪里不合理?

第三個:貧富差距的存在,會造成什么后果?

第四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是針對第三個問題的續問,具體就是如何在貧富差距客觀存在的情況下,使得社會安定和諧。

好了,你們可以先想一想答案,我在這里先不說。放到這篇結尾再說。

為什么我要把孔子拎出來說呢,因為漢代后面獨尊儒家嘛,從這里或許可以找到某些疑問的答案。

即:為什么古代有些聰明的官員,在后世人看來像是煞筆,完全不懂經商。

現代人總是認為古人不懂經濟,他們是真的不懂經濟嗎?

我在查閱張九齡的資料時,發現他的有些想法,單純得可怕。而且他還非常篤信自己的想法,這也是他和李林甫政見不合的關鍵原因。

以前呢,我不算很明白這里到底是出了什么問題。現在看來啊,其實還是我之前沒有搞明白古代社會的一些經濟運行規則。

很多東西啊,還是要沉下心去觀察,不能太粗暴的將其提煉出來。要不然,對張九齡這種老頑固可能就沒法理解他們為什么那么固執了。

我也不論述孔子說過什么話,這些話又說明了什么思想,就簡單提煉一下好了。

孔子的經濟主張,就兩點。

一個叫“見利思義”,即要約束人們對于財富的過分追求,應該在“義”的指導下獲取“利”。這個很好理解,不是還有個詞叫“不義之財”嘛。搶劫是不義的事情,搶劫得來的錢,就是不提倡的。

這其中也包括人們在追求財富的時候,要適度,過量的財富,就是擠占了他人的潛在財富,這是“不義”的。

另外一個呢,叫“因利導之”,即統治者應該多為百姓創造一些可以讓他們受惠的政策,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這兩條里面還有很多更深刻的內涵,我就不展開講了。

好,回到孔子那四個問題。看看孔子是怎么認為的。

第一個問題,孔子認為這是“天命”,即“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能不能發達富貴,都是命運的安排。

第二個問題,孔子認為貧富差距是合理的,起碼是部分合理的。因為不同的職業,單位時間產出明顯不同,顯然不能一概而論,將其強行歸為一等。但對于明顯不合理的差距,要想辦法糾正。

第三個問題,孔子認為貧富差距雖然是正常現象,但這種情況,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也”,簡單概括就是君子窮的時候自己窮,小人窮的時候無所不用其極。

第四個問題,也就是孔子的主張,即“見利思義”和“利民惠民”。

不知道這一段看完后,你們有什么想法沒?

在中國古代,“經濟”二字,不單單是代表了賺錢,或者是攝取財富,又或者是產生財富。

這里面有些深刻的思想,至今仍然有指導意義,以及隨處可見的大量反面例子。

換言之,很多事情,并不是古人很傻,而是看到了,知道了,理解了,明白了,但是故意不去做。

因為統治階級也好,既得利益者也好,他們都需要穩定。封建國家的有識之士,應該要有看到這些現象的能力。

具體是什么,那就是孔子那第三個問題的答案,“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也”。

人窮了,也就開始無所不用其極了。既然無所不用其極,那只能說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發生的。任何國家的統治者顯然不能看著這樣的事情愈演愈烈。

你們可以將我說的這些,代入到如今發生的很多事情里面,你會發現古今的人都是一樣的,并無本質區別。

一個穿越者到了古代,他應該是什么樣的,古人應該是什么樣,你看看我今天這篇,應該會理解更深刻一些了。

明天還是三更,月票投起來。


上一章  |  盛唐挽歌目錄  |  下一章